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9-28 16:12

直击脊柱耗材集采现场:平均降84%,每年节约260亿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ID:nbdnews),记者:李宣璋,编辑:陈旭、何小桃、杜波,校对:孙志成,题图:李宣璋,原文标题:《现场直击!国家出手,平均降84%,每年节约费用260亿元》


早晨7:21,上海的天空阴雨绵绵,在虹桥郁锦香宾馆二楼的白玉兰厅外,已经有不少人排成了弯弯曲曲长龙一般的队伍,等待着进入厅里,递交投标材料。


企业代表在投标现场外排队等候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下同)


“我觉得好紧张,像高考一样,一步一步来的,我很焦虑。”


9月27日,在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现场外,一名来自广西的企业代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样表示。


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参加国家集采,而且公司也只派了她一个人从广西到上海来参与此次集采。记者发现,这名代表也正如她自己所形容的那样,肢体语言无不透露出紧张的情绪。


本次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分为14个产品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872套系统,全国6426家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120.84万套,共涉及169家申报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望向排着长龙的人群,只见有的企业代表紧紧捏着文件袋,低头沉思;也有的企业代表双臂抱胸,侧着头与旁边人窃窃私语……


集采现场:企业称投标过程像高考,“考生”神色各异


7:30,环形造型的郁锦香宾馆二楼,排队的人群开始缓缓向前移动。按照规定,从此刻起企业开始递交材料。


“我今天5:30就起床了,6:30到现场就位,开始着手今天现场的相关工作,像准备桌签、签到表、材料这些。企业代表到了以后,我就开始做引导、维持秩序之类的工作。”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以下简称联采办)一名工作人员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到现场递交材料的企业需要经过两道流程。


“第一道流程是防疫相关的检查,查验核酸、行程码等相关证明,在查验通过后,我们会给企业发放红色的证件和跟这次集采相关的材料;第二道流程就是企业递交材料,将事先准备好的投标文件放进投标箱,然后有序离开会场,他们的投标就结束了。”该工作人员介绍道。


工作人员指导企业代表投递标书


按照该名工作人员所说,如果在不排队的情况下,几分钟便可以走完现场投标的流程。不过,对有的企业代表来说,这却是充满了紧张和焦虑的几分钟。


上述来自广西的企业代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投标的氛围给她的感觉就像在高考,在不同的关口都有工作人员上来检查各种东西,只有查验通过后,才能继续走向下一关。


如果把现场投标的流程比作高考,那么一些企业代表就宛若将“考点”背得烂熟于心的学霸,在考场上显得气定神闲。


“我们是从北京过来了两个人,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参加了。这次我们有2个品牌,总共13个包参与集采,我肯定是有信心中标的。”爱康医疗的企业代表一边说,一边爽朗地笑着。她告诉记者,此次集采规则合理,企业之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价差,竞争会相对温和一点。


一家来自山东某骨科龙头企业的代表显得更加自信,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这次有七大类产品参与集采,涵盖了此次国家集采14个品类中的一半。她瞟了瞟周围的其他企业代表,两眼闪着光,压低了嗓音对记者说,“我觉得这次我们肯定能全部中标!这次的政策很好,对企业来说,你只要能接受它这个价格,应该都能中。”


8:30,《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白玉兰厅外,1个小时前还是排着长队缓慢前进的企业代表们,此时已是鱼贯而入。按规定,离递交申报材料结束还剩下1个小时。一名企业代表大步流星地走进来,并没有直奔投标箱,而是走到会场中心,招呼着同行的人,“来,先帮我拍张照片!”


等拍好了照片,他才缓缓地走向投标箱,将自家企业的材料投了进去。问到工作人员出口怎么走之后,他又急匆匆地迈着大步离开现场。


9:30,联采办的工作人员拿出手机看了一眼,与周围的同事眼神交流后,两人缓缓地关上了白玉兰厅的大门,标志着2022年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企业现场递交材料环节结束。


至于当天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集中采购组组长、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副主任高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预计9:30到13:30为唱标阶段,唱标结束后,联采办的工作人员将展开统计与测算。预计16:30后,公布此次中标结果。


“竞猜”降价幅度:各家企业“有本账” 与市场预估有差异


据了解,此次脊柱集采是第三个被纳入国家级集采的高值耗材,也是骨科领域的第二次国家集采。上一次骨科集采的产品是人工关节,经集采后平均降价超过80%。


那么这一次脊柱集采和人工关节集采的降价幅度相比,平均降幅能有多少?对企业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这一问题,在现场采访了多名企业代表,他们的看法各不相同。


投递标书会议内场


“我们公司这次有8个品类参与集采,我感觉这次脊柱集采的降价幅度大概只有30%多。”一名企业代表认为,集采后肯定是会对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之前各个环节的价格比较高,现在降价后肯定是会有影响的。


“之前骨科集采我们也参与了,这次集采跟之前比,我感受最大的是政策方面越来越考虑到企业的发展,也确实听取了一些企业的建议,不像以前企业对集采有种恐慌,比前两次要好很多。”


一家重庆企业的代表给出了2倍于上述企业代表的降幅——60%,他认为,这次如果能中标,企业应该是要给到这个降幅,“这次是三年一招标,所以我觉得大多数参加的企业要是想中标的话,基本上都会拿出这个降幅。并且这次规则更灵活,更考验企业的报价策略。”


由全球第二大骨科公司捷迈生物分拆出来的做脊柱产品的新公司ZimVie,其企业代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认为此次降幅跟第一次骨科的集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于外界传言的此次降幅比较温和的说法,他表示,“只能说是一个预期,但结果未必如此。”


虽然这是脊柱耗材的第一次国家集采,但从地方省市来看,此前安徽省已经开展过两次脊柱耗材集采。


据安徽省医保局发布的《安徽省率先实现骨科植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全覆盖》,集中采购显示了巨大成效:“安徽实现骨科植入类高值医用耗材脊柱类、关节类、创伤类三大主要类别的带量采购,骨科高值耗材中选产品价格大幅降低,显著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三类骨科植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合计每年可节约采购资金约13.5亿元。”


关于安徽省脊柱集采的降幅,中邮证券研报认为,2019年,带量采购的结果显示国产产品平均降价为55.9%,进口产品平均降价为40.5%,总体平均降价为53.4%,单个组最大降幅为95%。2021年,安徽再次针对骨科脊柱类植入耗材进行带量采购,最高降幅达82.88%,平均降幅达54.6%。


中邮证券研报对本次脊柱国采的降幅也作出了预估——平均降幅或在50%上下,极端大幅度降价很难出现,整体降幅有望略低于安徽集采。


27日资本市场的反应似乎印证了中邮证券的说法。截至当日收盘,三友医疗(SH688085,股价28.78元,总市值65亿元)大涨11.81%,威高骨科(SH688161,股价54.34元,总市值217.4亿元)大涨13.44%,大博医疗(SZ002901,股价30.2元,总市值125.98亿元)以10.02%涨停,凯利泰(SZ300326,股价6.87元,总市值49.47亿元)大涨7.01%。


然而,此次拟中标产品降价幅度与中邮证券的预估差异较大。


16:54,《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联采办的工作人员开始了音视频的调试工作,为即将开始的宣布拟中标结果做好准备。


17:00左右,此次拟中标结果陆续公布——首年意向采购量共109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涉及市场规模约310亿元。本次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84%,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


投标结束后工作人员准备取出标书进行唱标


对话联采办集采组组长:通过集采降价,能让老百姓受益


在此次参与集采的169家企业中,包含8家上市公司以及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据了解,我国骨科手术耗材竞争格局以外资为主。


而此次14个产品系统类别中,据中新经纬统计发现,其中11个产品系统类别中国企业位列需求量榜首,分属于威高骨科、大博医疗、北京富乐、山东冠龙、上海凯利泰。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在集采开标前,9月21日,联采办线上召开了“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的企业培训会,高雪主持会议。


谈起培训会的意义,在27日的开标现场,高雪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一批集采之前都要开培训会,耗材集采已经进行了两批次。


“有很多企业反馈,说有一些文件里的措辞太严谨了,读起来会有不理解的情况,强烈要求我们进行培训。”高雪介绍,这次召开的培训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方式进行,线上向全国所有生产脊柱类产品的企业都进行了培训,这次集采开始前,在上海又召开了线下的答疑会。


“培训会对企业来说,还是蛮必要的。”高雪强调。


关于参与此次集采企业的表现和反应,高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道,很多企业怕路上堵车,怕赶不上有效投标,都是住在周边或者来得特别早,“7点不到的时候就已经有代表排上队了。”


他告诉记者,联采办的工作人员从当天早上6:30就开始投入工作,看到企业这样积极,工作人员也都非常欣慰。


“当然了,对老百姓来讲,通过集中的大量采购,通过价格的下调,能够让更多老百姓受益,有助于减少他们的费用支出。


集中带量采购部分拟中选企业名单 图片来源: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ID:nbdnews),记者:李宣璋,编辑:陈旭、何小桃、杜波,校对:孙志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