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作者:何伊凡,原文标题:《数字经济十年“五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将时钟调回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经过两年蓄势,生态成型,红利充分释放。这一年2月底世界移动通信大会高举“4G照进现实”的旗帜,到了年中,手机网民首次超越使用PC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年底,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超过10亿,渗透率超过15%,全年上市的智能手机超过4000种。
2012年,团购网站之间的“千团大战”结束,幸存者名单上几乎只剩下了美团。这场“战争”一地鸡毛,却为中国创业圈上了一堂O2O普及课。O2O意味着打通线上线下,移动互联网线上流量红利,恰好需要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来承接。3月,美团创始人王兴的福建龙岩老乡,也是他在饭否的同事张一鸣,创立了今日头条。5月,罗永浩创立了锤子科技,立誓研发出东半球最好的智能手机,他也首次把手机发布会变成单口相声。同年9月,曾经在阿里铁军受过锤炼的程维创建了滴滴打车。
全球IT产业在2012年剧烈变革,呈现出消费化、移动化、云计算化和服务化趋势,通向未来的草蛇灰线越来越明显,新型产业链和新平台呼之欲出。
我们今天将不确定性挂在嘴边,但2012年也充满不确定性。这一年全球经济增长都呈现出放缓趋势,中国GDP增速2010年为11.7%,2011年为10.4%,2012年仅为7.8%,另外两项重要指标发电量、铁路货运量都同比下降,银行贷款需求不足。
2012年9月,经纬中国创始合伙人张颖给其投资的190家公司CEO发了一封流传甚广的公开信,称“冬天已经来了”,市场从“贪婪”转向“恐惧”的关键节点只在弹指之间,现在投资热度必将转冷。从2012年到2019年,他一共发出过5次寒冬论警告。
十年弹指一挥间。从产业角度,忘记流行的“风口论”式分类法,即不以O2O、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新零售、新消费、社区团购、区块链、元宇宙等为坐标,而是寻找横切面变化,可以发现,数字经济十年“五新”:新触点、新实体、新数智、新个体与新世代。
新触点——触点即与用户接触的点。触点革命改变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压缩了时间,再造了空间,即刻满足用户的购买需求,即刻反馈用户的真实体验,未来没有无可取代的品牌,只有无处不在的触点。曾经用户从看见到认知一个品牌,再到下单购买、获得交付,可能需要7天,现在只需要7分钟。企业所面临的真实挑战就是如何面对从7天到7分钟,创造与用户的有效沟通体验。这不仅需要高频、高密度的输出,也不仅是华丽的技术形式,而是看能否和用户产生价值碰撞,深度对话。
随着消费者全面数字化,触点范围已大大拓展。新触点打通线上线下,直播、二维码、小程序、快闪店、主题店等都能成为触点,新触点也超越传统营销方式,一篇种草文、一支广告片、一场线上展,甚至几句社交对话,也都能成为触点。
所有触点在数字化之后都能统一管理,并且可评估、可量化,由此对供给端提出了打通前后链路,以及更加柔性化的要求。
新实体——实体企业价值正获得重估。自2000年进入PC互联网时代以来,实体企业曾一度被定义为传统企业,被摆在互联网公司对立面。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范畴下两者关系再定义,不过实体企业依然带着“传统”标签。直到数字化浪潮席卷而至,产业互联网登上中心舞台,对于实体企业也要更新认知。
新实体企业不追风口,不炒概念,聚焦主业,资产重,员工多,结硬寨打呆仗,苦练基本功,弯下腰做脏活累活。它们有三个考量标准,即实体性、科技性、生态普惠性。
实体性,即企业直接承担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任务,固定资产占比高,能直接雇佣大量劳动力。
科技性,即并非实与虚的结合,而是实与智的结合。在互联网+主导的叙事中,实体企业曾努力为自己植入互联网基因,而在新实体主导的叙事中,希望获得可持续增长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也开始为自己植入实体基因。
生态普惠性,即新实体企业具备新基础设施特征,愿意在商业生态底座持续投入,同时在产业链、供应链端能对外输出能力,能以实助实。
新数智——自2016年以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标志的数字技术革命,从宏观上改变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在微观上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正如《未来呼啸而来》一书作者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所总结:当某些独立加速发展的技术与其他独立加速发展的技术融合时,奇迹就产生了。
数智化需要覆盖全链条,不仅是制造环节智能化,而是要把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流程都串连起来,按照客户需求设计开发、采购部件、组织生产、精准营销,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同时,数智化是技术与商业模式相互作用,既影响价值链要素,也重构整个行业价值体系。速度和敏捷成为企业在数智化时代的关键成功要素,以传统科层制为理论建立起来的工业化时代组织模型,将不再适用于数智化时代要求,企业将不得不进行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调整。
新个体——互联网带宽的变化与个体能量释放成正比。2022年年中,罗永浩靠直播带货,以一己之力还清了6个亿债务,之后潇洒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不再“卖艺”,继续埋头创业。几乎同时,前英语老师,出生于1993年的董宇辉,自称长了兵马俑一样的脸型,让新东方在市值蒸发2000亿后看到了一丝光明。
这个名单可以拉得很长,如掀起了一波宅家健身热潮的刘畊宏,知识IP吴晓波、樊登、罗振宇、王凯、年糕妈妈,超级UP主罗翔、何同学,曾经的超级头部主播薇娅、李佳琦、辛巴,初代网红papi酱、张大奕等。过去十年是超级个体崛起的十年,个人影响力可以超越官方传播机构,个人创富能力堪比上市公司。
所谓“花无百日红”,个体IP容易速成,也容易速朽,个体价值的生命周期各不相同,能“火”过三年,“活”过五年的都可算长寿,用户注意力转移、人设坍塌、与平台的博弈等都可以令价值迅速归零。不过,个体人生可以更加丰满绽放的闸门已打开,组织与个体的关系再也无法回到从前。当个体可以强大到不依托组织而生存,或者个体成长速度可以远远超越组织,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之间如何匹配,个体与组织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心理契约,都是全新的课题。
新世代——通常流行的代际分类,把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年轻人称为Z世代,又把2000年前后出生的人定义为“后千禧世代”。2012年,最大的Z世代仅17岁,通常还是高中生,最大的00后不过12岁,可能正读小学六年级。
十年之中,新世代年轻人在科技与消费浪潮中定制属于自己的新世界。他们多元与个性的需求,不断推动供给端新品类出现。在圈层、悦己和兴趣化趋势下,Z世代成为了潮玩、汉服等兴趣型产品的主体用户,也是短视频、直播、游戏、漫画等内容产品的核心用户。他们一面种草,一面拔草,既注重“颜值”,愿意为产品外观设计支付溢价,也更重视自身形象的打造。
新世代在深度数字化环境下长大,在资源获取与利用、深度学习与思考、多元⽂化吸收与包容、创新力与创业精神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他们孤独与自由并存,拥有多个社交应用,喜欢互动体验强的设计。猎奇心重,追求新鲜、有趣,注意⼒稀缺且摇摆不定,他们有极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希望自己做决策,他们主张特立独行,思维活跃,较早地接触和融入社会,他们知识面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主动甄别和获取信息意识更加强烈。世界永远是新的,和年轻人在一起,就是和未来在一起,他们影响了商业演进趋势,本身也是趋势的一部分。
新触点、新实体、新数智、新个体、新世代,并非是彼此割裂的存在,它们彼此互为基础,互为红利,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面向未来的大图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作者:何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