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 (ID:babblers),作者:余霜仁,编辑:思考姬,原文标题:《3集豆瓣9.2,它描绘了令人胆寒的近未来》,头图来自:《万神殿》截图
又一部刘宇昆原著改编动画破圈了。大众对于刘宇昆的最初认知,或许来自于他为《三体》所作的英文译本,以及他在中国科幻创作与世界舞台之间搭建的语言之桥。
尽管早在2009年的《科幻世界》上崭露头角,2012~2013年又接连斩获“雨果奖”,但在科幻迷之外的世界里,刘宇昆还只是一个形象模糊的“美国华裔科幻作家”。
直到“爱死机”第一季大爆,作为其中单集的《狩猎愉快》(“Good Hunting”)让观众意识到蒸汽朋克与东方狐女结合后意味悠长的魅力,刘宇昆的名字终于强势出圈。
动画《狩猎愉快》截图
今年9月开播的《万神殿》(Pantheon),则为他的科幻创作生涯又添了一把火。
动画《万神殿》三集冲上豆瓣9.2
这部由美国AMC电视台出品的动画作品,改编自刘宇昆的短篇小说“末日三部曲”(《解枷神灵》《天堂战争》《死得其所》)。该作以少女麦蒂(Maddie)为了“解救”成为了UI(上载智能,Uploaded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UI)——即被扫描脑部全部生物数据信息、并上载至云端——的父亲大卫(David)的故事为开场,逐渐铺开一个追踪到与这项技术相关的各方复杂势力的精彩故事。
那么,UI是什么?看似远在云端的未来,又如何与我们息息相关?技术为什么会让这个世界分崩离析?关于这些对于新科技的种种疑问,我们也许能在《万神殿》中找到新的启迪。
(*以下内容涉及《万神殿》剧情剧透,请酌情阅读。)
不算遥远的未来——《万神殿》在讲述什么?
故事开始于少女麦蒂遭受的一场校园霸凌。
动画《万神殿》截图
本想忍气吞声的她,意外被一位精通计算机的网友拯救,危机也随之解除。在交流中,麦蒂逐渐发现,好心人竟然和她病逝的父亲大卫一样,喜欢用emoji表情代替语言表达。
动画《万神殿》截图
而麦蒂母亲艾伦的介入,则让事情水落石出——表情符号之后的那个神秘网友,竟然真的是麦蒂已逝的父亲!但却是已经没有肉体,只有大脑被上载至云端、且被“字符律动”公司囚禁起来的UI父亲。
动画《万神殿》截图,麦蒂和妈妈尝试核实网络那端是否是死去的父亲
与此同时,动画的另外一条线索却相当“日常”,聚焦着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卡斯宾的充斥着家庭暴力的生活环境。
动画《万神殿》截图
卡斯宾一面当高级黑客赚取佣金,一面留意暗网上的特殊信息,麦蒂的求助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动画《万神殿》截图
UI技术和其背后的“字符律动”公司随剧情推进逐渐浮出水面,卡斯宾的身份也似乎暗藏玄机。
而在地球另一边,不止“字符律动”一家公司对UI技术摩拳擦掌,印度通信公司也在暗中研发。印度裔高级工程师钱达便是这个团队的技术核心。只是他早与自己的老板异心,却在跳槽前夕被老板发现,成为UI技术的众多试验品和牺牲品之一。
动画《万神殿》截图
于是,一场关于“上载智能”的发现与拯救行动就此拉开帷幕……
动画单集时长约40分钟,每集都涵盖了庞大的信息量和相互交叉的叙述线索,剧中人物对白也十分高效精炼。
因此,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在此简单划分一下本作中的几方势力与主要出场人物——可以化为1条暗线,3条明线:
A. 少女麦蒂和她的云端父亲大卫·金(曾任“字符律动”的高级工程师)、母亲艾伦(Ellen),“字符律动”的现任技术头脑韦克斯曼(Dr.Waxman);
动画《万神殿》截图
B. 少年卡斯宾和他的“父母”、“女友”,“字符律动”前掌门人、因病辞世的史蒂芬(Stephen);
动画《万神殿》截图
C. 其他UI,华尔街天才劳拉(Laurie)、印度某通信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钱达(Chanda)等。
动画《万神殿》截图
D. 掌握UI技术核心且发展最为成熟的科技公司“字符律动”(LogoRhythm)、执行官蒲柏(Julius Pope)及其团队,这也是本作最大的隐藏线索;
动画《万神殿》截图
没有人知道UI们的命运会走向何处,但正如刘宇昆在原作中借麦蒂之口所言:“一个新的种族正在谋划着人类的未来。”
UI/上载智能:燃烧的大脑与迷失的主体性
不论是《万神殿》动画剧作,还是刘宇昆的故事母本,“上载智能”都堪称其中最为核心的叙述概念。
对于熟悉科幻史的爱好者而言,“上载”这个设定并不鲜见,它往往与“记忆”同时出现——借助某些特殊的科技手段,将原本存在于人脑中的记忆等进行扫描(Scan)上传,或在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的运作下直接转换成计算机可识读的信息,进而实现对人的记忆乃至整个大脑的复制。
1984年,科幻经典《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就已经向世人描述了黑客通过脑机接口在互联网世界大显神威的种种场景
埃隆·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2021年4月对外展示了阶段性成果——一只大脑被植入了芯片的猴子,通过意念玩电子乒乓球游戏
上载之后的“人”,不仅直接摆脱了肉体的桎梏、成为新的“存在”(Being),更因为兼具本体的记忆、技能和情感而具有智能化(Intelligence)特征,这也正是本作中“UI”的基本涵义。
动画《万神殿》截图
我们姑且不论“上载”这种技术构想在今日能否实现,毕竟人类对于脑科学的研究尚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
但从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那部永垂不朽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开始,科幻作品便以一种艺术化的想象视角反复示警,提醒我们不断反思科幻伦理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大脑在确认“我”之为“我”的主体性(subjectivity)层面,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动画《万神殿》截图
这一定是个有些抽象的问题,因为它甚至可以上溯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记忆物质性(materiality)的哲学讨论。
在此基础之上,关于人的身体与人的意识之间关系的建构与想象也成为科幻叙事中的经典讨论——
动画《万神殿》截图,大卫以UI状态“复活”之后,与曾经的爱人艾伦的关系纠葛也是看点
例如,记忆一定是大脑产生的吗?它和人的认知有什么关联?记忆本身能不能被视作某种可更改的信息、算法乃至程序?拥有记忆的克隆人又是否算是“人”?
这些问题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各领域被追问至今,深刻影响了20世纪以来科幻世界的创作理念。
举一个最为经典的例子: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无知无觉自己的肉体早已萎缩、完全生活在矩阵(matrix)中的“人类”,还可以被称得上是完整的人吗?
电影《黑客帝国》
《万神殿》的主题同样聚焦于此。
正如剧集片头动画所表现的,被剖开的大脑抽离成星点状的意识,又在云端聚拢成“人”的模样。
动画《万神殿》
我们目睹了它的再造,而它所具有的超越性也意味着新的秩序、权力与不平等。向上是唯一的窄门,但向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走的窄门,于是世界由此而生发出新的危机。
UI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将活体大脑扫描上载云端,对于他们的有机体生命而言,这番举动无疑是一种“燃烧”。
只是普罗米修斯尚且能将火种留在人间,而燃烧后的大脑却仍然需要借助固态硬盘、电力驱动和超低温条件才能保持永生,哪怕拥有备份,也逃不脱接通电源之前的无边黑暗。
动画《万神殿》截图
这恰恰是刘宇昆和《万神殿》为“UI”赋予的新内涵:诚然,个体面对技术洪流拥有抉择的权力,但按钮确认之后无法被撤回,那么这种燃烧所换来的永生是否真的有必要?
现实隐喻与情感关怀:原创vs原作
《万神殿》剧集的第一季目前已全部更新,这部“UI”序曲暂时告一段落。
不难发现,故事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改编自刘宇昆的“末世三部曲”,尤以前两部(《解枷神灵》和《天堂战争》)为主。
但与此同时,制作团队又加入了较大篇幅的原创内容,一方面增加了剧集体量,另一方面,与原作稍显出入的细节改动也令作品的内涵愈加丰富,值得仔细琢磨一番。
首先,也是最为明显的一处改动,就是增加了原作没有的人物故事线:克隆人卡斯宾与剧中“字符律动”公司已故的精神领袖史蒂芬。
动画《万神殿》截图
技术天才兼公司掌舵人的史蒂芬身患不治之症,死前始终惦记着UI技术中悬而未决的致命缺陷,于是选择将参与自家公司的克隆项目,以求得在永生的岁月中继续攻克UI难题。
卡斯宾便是蒲柏等人秘密创造的那个克隆人。
动画《万神殿》截图
不同的是,蒲柏没有将史蒂芬的大脑数据赋予卡斯宾,而是根据史蒂芬生前的自述,在卡斯宾身上逐一复制他记忆中的人生轨迹,希望能确保这个少年延续史蒂芬的创造力与决策力。
动画《万神殿》截图
这显然是科幻伦理中最为传统的议题,即克隆人之于本体而言究竟是否具有主体性。
得知真相的卡斯宾像极了《楚门的世界》里无措的楚门,“Who I am”的追问将会永远伴随他。
动画《万神殿》截图
复刻史蒂芬曾经遭受的家庭暴力则再度彰显了制作组对原生家庭之于个人成才这类“不会出错”话题的执着,这和剧集中大篇幅扩充麦蒂遭受的校园霸凌细节有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种种原创设计并没能让卡斯宾这条线索不落窠臼,但它补足了剧作叙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相对于本剧的核心概念“UI”,卡斯宾所代表的“克隆”无疑成为了一个对照组——
动画《万神殿》截图
它突出了“记忆”在克隆中不可忽略的地位——当一个克隆人只有机体上与本体完全一致,而他的认知、经验以及“记忆”都需要后天习得,他能否获得和本体一样的成就,他又究竟是谁?
动画《万神殿》截图,想必每一个看到史蒂芬出场的观众都很难不在心里嘀咕:当年苹果(Apple)公司的乔布斯(Jobs),是不是也会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燃烧他对苹果的热爱和执着?
这是动画留给我们的思考题,或许也是接下来的剧集将会继续探讨的内容之一。
其次,在除卡斯宾之外的三条故事线上,制作组都或多或少变更了原作人物的某些细节,着重突出了剧作的现实性和反思性。
还是以麦蒂的故事线为例。在原作中,刘宇昆并未详细交代父亲大卫和韦克斯曼博士之间的交情与往事,直接以截面的形式展现大卫在云端归来之后面对的挑战。
而在动画中,大卫和博士的同袍情谊,麦蒂一家与博士的亲密联系,乃至最后博士选择“倒戈”、站出来承认UI的存在和危险等等,都令主线人物的形象更贴近日常生活,淡化了文本语言叙述中冷冰冰的科幻质感。
动画《万神殿》截图
在讨论“人”的标准上,剧作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拥有情感是人类无法被取代的真实。因此,人性与温情也是动画着力表现的另一方面。
动画《万神殿》截图
麦蒂与大卫丰沛的父女情,以及二人在游戏世界、高维数据世界和现实世界(回忆)中的互动与对话,很难不令人联想到《星际穿越》中意味悠长的那句“爱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超越时空维度的力量”。
电影《星际穿越》截图
《万神殿》也确实与此遥相呼应。不论是回忆里大卫和韦克斯曼关于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的探讨,还是母亲艾伦对云端大卫的态度转变,乃至她本已准备开启的新的感情生活,都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面向观众轻诉:你看,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我们都会有挣扎,但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理由之一。
而动画的反思性还集中体现在俯拾即是的隐喻和投射之中。
原作中由UI主导的“诸神之战”变成了各大国之间军事势力和地缘政治的角力博弈,钱达也由纯粹的“战争贩子”变成了“有理由”的堕落者——
于是问题的关键再度回到了原点:如果同时拥有思想(大脑)和身体的我们是完整的人,那么超越了身体局限之后依然拥有情感、记忆等大脑功能的“人”,是否变成了新的神灵?而这样诞生的新世界,又该由谁来掌握权力、维护秩序?
动画《万神殿》截图
这里插入题外话,动画的配乐和画风可谓《万神殿》的高光部分。
如果我们将刘宇昆的文本语言视作叙述的主视角,那么笔者认为,本作所呈现的视听语言显然已与前者浑然一体:干净利落的美式画风与原著中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如出一辙,用以烘托人物心绪的插曲也令不可捕捉的语言变得直观具体。
最为典型的便是配曲歌词与人物情景的互文性。
既然讨论主体性,势必要借人物之口来展现困惑、表达观点。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钱达终于从傀儡程序状态逃离时,《Man or a Monster》应景地开始吟唱,卡斯宾一次次承受莫须有的家庭暴力后独自循环播放GRMLN乐队的《Supetstar》……
动画《万神殿》截图
也许不必再追问剧中人物是否拥有自己的灵魂(Soul),《How Does It Feel》在第二集片尾响起时,父亲大卫温柔的话语早已道明一切:“You’re gonna lose everything”,但我们都已准备好去冒险了。
动画《万神殿》截图,“You’re gonna lose everything”出自配乐《How Does It Feel》,意为“你将会失去一切”。
《万神殿》“烂尾”了吗?
在本季的结尾,故事的两条主线渐渐交汇,停在了同一位置——
大卫秉承劳拉的意志将UI的真相公之于众,麦蒂眼前出现了一个未命名的神,电缆被中断,诸神之战暂时休战;
卡斯宾“回归”当年史蒂芬在“字符律动”的位置,蒲柏则和政府势力达成某种协议;
得知UI存在的人们开始抗议、恐慌、暴乱,世界陷入一片黑暗。
动画《万神殿》截图
这显然是一个留白够多的结尾,也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中断的电缆只是一个短暂的休止符,正如执行官蒲柏那句自信的话语,“所有的UI都会存活下来”,因为没有人甘愿放弃永生的权力。
动画《万神殿》截图
只是《万神殿》的缺憾也因此更为明显:故事涉及的话题过于庞杂,这使得它对剧名的“Pantheon”,也即原作中提出的“New God”内涵的延伸讨论远远不够。
第一集里麦蒂的神话学课堂似乎是某种暗示,但在随后的剧集里,我们几乎只能在钱达对于造神的狂热和他难以完全自洽的人物形象中,依稀看到“永生”与新世界之“神”的概念。
动画《万神殿》截图
就剧作设计理念而言,为了更好地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增加可感的真实细节,第一季的思辨仍然停留在大众最容易接受的正义观和善恶论,这并不难理解,因为人性本就复杂,真实才容易被接受。
例如,在动画中,钱达挑起核武器争端的原因较为复杂,混合了他对权力的欲望、被欺凌的反击、对自我新形态的防御式保护、致命弱点(家人安危)受到影响后的应激反应等等。这些新增的细节无疑让钱达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有记忆点。
动画《万神殿》截图
可与此同时,这种侧重交代前因后果的故事叙述方式,极容易沉浸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进而忽略对动画主题的补充。或许钱达本性没有那么坏,或许他真的是被“压迫”才会想要翻身当主人,但第一集中钱达私下试图以UI的技术为跳板跳槽,其实已经暗示了制作组对其角色设定的倾向性:永不餍足的欲望和拥有股掌之间的权力才是他最真实的人格底色。
动画《万神殿》截图
所以剧中将钱达加入UI联盟而后毁约归结为其“不稳定的情绪状态”才会略显突兀:哪怕他有挂念的母亲,他本来也未曾有过“守护”的想法,而是致力于创造新世界。相较而言,原作里钱达的动机则更为自洽:加入仅仅是摧毁前的伪装,因为神只需要一个。
换言之,《万神殿》动画的第一季在客观上向我们还原了改编制作中的纠结与矛盾——
如何在观众接受度高的同时保证对原作的还原度,还能照顾到整体创作理念和人物行为逻辑,这个难题或许正是一众科幻剧作高开低走的根源所在。
对于科幻这种想象力极强的创作题材而言,“真实”究竟该占据其中几成的比例,确实不是简单计算便能得出结论的命题。
好在《万神殿》还有至少一季的空间来斟酌,刘宇昆的原作也为其预留了足够多的施展舞台……卡斯宾会不会一跃而起成为主线,带领“字节律动”与女主合作,让“神”重新戴上枷锁?还是说UI会成为奇点时代不可逆的先声,诸神之战再度硝烟四起?
以上种种都只是猜想,但不论动画第二季将是哪种走向,相信都会如同刘宇昆在文中流露的那般,“虽然世界在缓慢地分崩离析,至少还有重建的可能”。
毕竟我们是主宰自我的人类。
动画《万神殿》截图,彩蛋:大卫在高维空间中幻化的机械手致敬了《攻壳机动队》
参考资料:
1.《奇点遗民》.刘宇昆著.耿辉译.中信出版社.2017.
2. The Hidden Girl and Other Stories. Ken Liu. Gallery / Saga Press.2020.
3.《科幻文学与影视中的“记忆上载”及其主体性辨析》.张霁.《文化研究》(第48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 (ID:babblers),作者:余霜仁,编辑:思考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