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 (ID:zhenshigushi1),作者:古一扬,编辑:孙雅兰,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突破500万人报考的研究生考试,竞争可谓血腥。推免保研,像是残酷拼杀外的一块绿洲,令无数高校学子心驰神往。在推迟就业读研的浪潮中,保研争夺也愈发激烈,致力于保研的学生甚至将这一努力贯穿至大学四年。绿洲变狭路。在强调“绩点为王”评定体系下,保研人卷动自己,试图在一条狭路上冲出重围。
跑道拥堵
临近保研期,廖婕铆足了劲,不愿放弃任何可能提升绩点的机会。
大三的期末作业里,新闻摄影课布置了专题报道的任务,其他同学都选了校内或学校周边的选题,只有廖婕和搭档提出要去陕北采访。
为了这个“冒险的决定”,二人当天放学后就直奔火车站,第二天在村里四处采访,第三天写作成文后,连夜坐火车返回学校。连续三天几乎没有休息,终于赶在截止时间前提交作业,出众的报道如愿换来不错的成绩。
在同学眼里,廖婕“拼命三郎”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早上八点起床,晚上十二点半入睡,每天从宿舍、教室到图书馆,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舍友约她出去玩,总是被拒绝,渐渐地便不再叫她。
图 | 让廖婕产生共鸣的横幅
在平时的小组作业中,廖婕总是那个最积极的人,常常主动担起组长的角色。在公选课的小组群里,她发出的讨论邀请和分工建议总是无人回复,她便一个一个地添加好友,私聊催促。
大四上学期,廖婕荣获专业第一的推免成绩。紧绷四年的弦,得以片刻松懈。舍友说,“跟你同学这么多年,第一次见你放假出去玩。”
早在上大学之前,廖婕就确立了读研的目标。因高考发挥失常,她进了一所双非一本院校,本打算复读一年,父母不同意,担心她承受不了精神压力。回学校取档案时,班主任鼓励廖婕,进了大学可以保研。廖婕打定主意,一定要通过读研提升学历。
廖婕所在的新闻学专业,仅有三个保研名额,4%的保研比例令多数人望而却步,许多同学宁愿考研。廖婕深知自己更擅长长跑,注重平时课业成绩的保研反倒更适合自己。刚迈进大学校园,她就跨出了长跑的第一步。
像廖婕一样,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不是就业,而是转投升学大军。随着考研进入白热化竞争,通过推免保研的人数也逐年上涨。目前全国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有360余所,保研率的高低与学校实力普遍呈正比关系。
近年各大高校的保研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甚至会挤占一部分统考的招生名额,对统考生造成一定压力,保研的竞争之风也愈演愈烈。一些考生甚至会以大学的保研率为标准,决定高考志愿的填报。
在周周就读的211大学,10%的保研名额引发了更激烈的竞争。最初,专业里87人中,前二十名都在预备保研。随着成绩差距拉大,陆续有人放弃。最终,仍有15人为9个保研名额争得不可开交。
高考填志愿时,为进入211大学,周周填报了自己并不了解的园艺专业,与理想的师范院校失之交臂。为了弥补遗憾,她决定进入教育学专业读研。审慎盘算后,她认为相比跨专业考研,跨院校保研上岸的可能性更大。
保研的枪声一经打响,成绩排名便成为必争之战,促使所有人站上一场相互比拼的擂台,就连鼓声大小都能一较高下。竞争的氛围总是会“互相传染”,不知不觉中蔓延到任何微小的细节。
一次观赏园艺课的实验报告作业,要求总结60种观赏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繁殖方式以及用途。等周周写完文字内容,才发现有些同学甚至为植物画了图。她觉得这么做“没什么意义”,但可能会影响成绩,不禁担忧起来。
最终,周周也打印了植物图片,贴在实验报告上。这份实验报告耗时一个星期,足足用掉四个作业本。全班的作业堆在一起,像小山一样。学习委员叫了好几个人帮忙,才把所有作业抱给老师。
图 | 周周的观赏园艺课作业
一次小组实验的任务,是记录植物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的过程,周周所在的小组甚至精确记录了发芽率、开花率乃至病虫害。直到现在,她手机里仍存有数百张植物的照片。
人在焦虑的状态下蒙头狂奔,会不知道该在何处停下来,冲刺的尽头在哪里都变得不再重要。周周恨不得尽心准备每一门考试,不管这门课是否会算进保研成绩,她习惯了在每场考试前通宵复习。
有时考完试,身体达到极限,阵阵恶心涌来,很想呕吐。到了大三,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一次通宵学习,到凌晨5点就感觉喘不上气,她第一次为身体妥协,睡了一个小时,醒来再继续背书。
图 | 通宵复习后,周周看到的早上五点的天空
不轻松的“捷径”
相比统考,推免保研往往被视为升学的捷径。不少人甚至呼吁取消保研,认为推免生比例越高,统考生逆袭的几率越低。但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保研资格建立在整个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之上,竞赛过程并不比统考轻松。
叶昭读研的念头,说不准是自己产生的,还是父母灌输的。早在高中时期,父母就告诉她,“如今本科生一抓一大把,只有读研才有就业优势”,尤其是进高校做老师,更需要高学历。
叶昭就读于一所双非一本大学的管理学院,学院设有三个专业,她所在的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最广,三年里不断有另外两个专业的同学转来。期末考试的加权平均分,在激烈的竞争下水涨船高,高达95分以上。
从大一到大三,叶昭的专业课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周一到周五有两天满课,从早上八点排到晚上九点。为了有十足的把握应付期末考试,叶昭会在每个周末把本周的课后题全部做完,这本不是老师要求的任务。在她看来,与其把压力放到期末,不如分摊到每一周。
即便成绩不错,叶昭仍不敢寄希望于保研。在专业的一百三十人中,仅有四人能获得保研名额,赛道出乎意料地拥挤。出于更现实的考虑,她从今年3月开始备战统考,目标是上岸211院校。为此,她周末不再出去玩,早上八点就到图书馆学习,平时除了上课时间,都在图书馆里度过。
图 | 叶昭的图书馆打卡照
大四暑假前,叶昭获知自己成绩排在专业第七名,判断自己无缘保研。但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她还是提交了报名表。9月中旬,学院公示的保研名单上,没有叶昭的名字,她不再抱有幻想。
没想到6天后,辅导员打来电话,说多出一个保研名额,让她赶紧准备。叶昭火速冲回宿舍,慌张地查询保研信息。
此时夏令营早已结束,预推免也到了收尾阶段,拿到保研名额的其他四人都已尘埃落定,距离国家推免系统开放志愿填报仅剩七天。属于叶昭的保研战,这才刚刚开始。
不同于考研只能填报一个志愿,推免生可以同时为多个学校或专业准备。保研的冲刺阶段,从大四前的暑假一直持续到同年九月。
首先到来的重头戏,是暑假的保研夏令营。作为抢夺优质生源的重要方式,夏令营会集中介绍各学校和专业的优势,通过考核获得“优秀营员”的学生,可提前获得保研的承诺。
大三下学期,期末考试、课程附带的实习和夏令营的简历投递,都挤在一起,廖婕忙得晕头转向,向20所高校投递了夏令营申请。
受疫情影响,各校的夏令营均改到线上进行,一人参加多营的情况尤甚。廖婕不敢掉以轻心,为了保证环境整洁,她特意订了一间宾馆参加考试。在一场夏令营中,廖婕和小组成员要在两天内准备好课题的汇报,一天过去了,才发现打错字,所有内容需推翻重来,大家不得不通宵推进。凌晨三四点,廖婕实在抵抗不住睡意,坐着睡着了。
在期末作业及考试的重压之下,廖婕不断收到入营失败的消息。985、211院校的拒信,让她感到自己双非本科的身份似乎是某种“原罪”,再亮眼的履历都难以打破头顶的天花板。以前奋力参加各种英语演讲和创新创业的竞赛,似乎都是徒劳。
图 | 廖婕收到来自复旦的拒信
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廖婕蹲在图书馆的走廊上嚎啕大哭。妈妈在电话里安慰她,“不要太苛求自己,不管你最终保去哪里,家里能出一个研究生,我们就觉得很骄傲了。”
在夏令营中错失机会的人,必须守住预推免带来的第二波机会。即使在夏令营荣获“优秀营员”的学生,也试图通过预推免向更好的学校发起冲锋。相比夏令营丰富的内容和形式,预推免重在考核,一般采取笔试和面试,申请难度比夏令营更低,录取率也更低。
激烈竞争之下,“逆向保研”的趋势开始盛行,985、211院校学生申请双非学校的现象不再罕见,文凭成为比学校更重要的目标。
匆匆将目标从考研改为保研的叶昭,在极限倒计时的压力下,也被迫调低预期,不仅给家乡附近的所有211院校都投递了申请材料,还选了一些对口的双非院校。
在所剩无几的时间里,她最大的担心是未来能否有学上。投完申请材料,一连好几天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她陷入深深的焦虑,开始痛恨那些已经拿到offer却还在参加面试的人,甚至怀疑自己放弃考研选择保研是否正确。
国家推免系统开放志愿填报的四天前,叶昭才收到第一个预推免面试通知。短短三天内,她面试了10所学校。最忙碌的一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1点,共参加了三场面试。
在保研战的双向选择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一些高校甚至会发放超额的保研承诺,招够学生后又转而违约,令人措手不及。一些已经在夏令营中招足生源的学校,也开放了预推免的通道,这被叶昭视为“贪心”之举,这意味着即使进入面试,她也大概率会落选。
难控的变数
在步步为营的保研战中,政策的变动令考生的命运充满变数。2020年被称作研招改革年,基于对“绩点为王”评定体系的改革,多所院校在临近保研推免审核发布前,推免通知发生很大变化,许多“保研边缘人”因没有缓冲期而失去保研资格。
大三的一场学生会,让周周突然得知保研政策的变动。必修课成绩占比从70%提高到95%;科研创新评分占比缩减且认定门槛提高;许多原有的加分项目不再作数,新的计分规则只认定科研项目、论文及竞赛。
周周后来才意识到,科研创新占比在缩减的情况下,依然拉开了最大的差距。同学们的必修课成绩分差仅在零点几分,甚至零点零几分,而科研创新的分差能达到四十几分,周周仅得到两分。
跨校保研的学生往往处境尴尬。一方面,需要在本校取得好成绩才能获得保研资格,却得不到老师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选择一所新学校保研,又受困于陌生的导师和渠道,步履维艰。
作为跨保生,周周在本校的科研之路并不顺利。她早在大一就进入实验室,但只能做一些辅助性、重复性的工作,帮师兄师姐洗洗瓶子,而跟随导师的另两位同学都已跟着师兄师姐发表文章,甚至主导科研项目。
周周每年都参加科研项目,可当保研分数结算时,她主导的项目还未结题。已结题的两个项目,她的贡献排名仅在第二、三位,只换算成两分。懊恼之余,周周不禁思忖:难道因为自己不会在本专业继续深造,就被导师放弃了?
保研政策的变动,令计分规则充满变数。在信息战中落后的人,往往会给未来埋下隐患。
就在保研名单公布前,周周和同学们都不知道英语成绩的计分规则,直到提交保研材料的十几个小时前,学校才发布最终通告:按大一初修的成绩计算。
这在学校引发了不小争论,许多人都以为保研会按英语四六级考试换算成绩。突如其来的变化,令周周感到措手不及,按照新的算法,她的英语成绩会比原来低8分。
摆在周周面前的有两个难题。在一所985大学的“优秀营员”递补名单上,她位于靠前位置,仍没有十足的把握拿到offer。同时,本校的推免名单也即将公布,她反复在心里计算着成绩。双重的不确定性加重了焦虑。失眠的黑洞随之开启,有时凌晨五点都无法入睡,睡着后就做噩梦,吃饭也经常呕吐。
得知自己不在本校的推免名单上,她找导师争论英语成绩的计算规则,但已于事无补。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在忙着考研、考公,突然闲下来的周周陷入迷茫。她感到疲惫不堪,没有精力再赶赴今年的考研,也不甘心就此投入职场。或许,明年考研是最好的选择。
待夏令营、预推免和学校的保研名单确认后,国家正式推免系统才开放填报,一共可以填报三个志愿。因在每年九月底举行,也被称作“九推”。很多高校在此之前早已确定录取人选,只有极少数人能通过九推“捡漏”。
仓促进入保研战的叶昭,在九推开放后,填报了一所双非师范院校,最终顺利上岸。原本想冲刺211院校的她,伤心地哭了。她经常怀疑自己的选择,尤其是看到有人讨论“双非研究生值不值得读?”“双非研究生就业怎么样?”
叶昭不敢放松警惕,保研成功后依然没有闲下来。她每天都去图书馆学习,开始备考注册会计师证。如果毕业后做不了高校老师,至少还有其他谋生的出路。
图 | 保研后,叶昭在备考注册会计师证
成功保研到一所211大学后,廖婕终于释然,“直到推免成功的那一刻,我才放下18岁的不如意。”
研究生的课业并不轻松。白天在宿舍上完网课,下课又陷入读不完的文献和作业里,直到凌晨才能睡觉。廖婕立志成为一名国际新闻记者,先后通过国际新闻班和国际政治荣誉学位的遴选,比同专业的同学要多修四五门课程。
廖婕打算,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再也不必关注绩点,能轻松一些。”
*文中部分人物信息有模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 (ID:zhenshigushi1),作者:古一扬,编辑:孙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