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腰线(ID:yaoxian6),作者:桑桑姐,原文标题:《那些决定润到国外当“底层”的中产阶级们(上篇)》,头图来自:《阿甘正传》剧照
那天听朋友说了一个消息,以前的一位老领导,如今在某国做房产中介。初听这消息,我下意识地反驳,绝不可能。
因为领导当年在分公司已是高管,业务过硬,为人正直,年薪加分红少说也有个几百万吧,凭他的资源和人脉,在国内吃香喝辣,再过十年就能退休了,何必要跑出去自降身价当什么房产中介?假消息,一定是假消息。
再一想,人家大佬当房产中介,又不用背业绩,可能是因为财富自由之后打发无聊时光呢?当年嵇康打铁应该就是这种心境吧。
坦白说,在“抛下半生功名出国后阶级滑落”这件事上,我的想法前后是有90度(不是180度)转变的——虽然我目前依然不赞成盲目出国,但也开始理解一部分朋友的选择了。
先说说我为什么反对中产阶级盲目、冲动、毫无准备地想出国。
7、8年前,身边人出国的氛围感已经弥漫开来,同事群里美国人的爸爸妈妈扎堆出现,在国外买房置业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同事专门做起了移民的生意,在群里整天喊着“你需要的只是一张机票和留下来的勇气”,“牺牲一代人,幸福三代人”,“在国外扫厕所也比国内强”……
我对鸡血言论总有天然的怀疑,您自己都没有在欧美扫过厕所,就这样鼓励群里的同事一头扎出去?大家好歹也都是全国学历前1%的人精,闯过了重重独木桥,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买了房,前景无量的公司上着班,拿着不低的工资,创业的创业、融资的融资,似乎没什么必要抛开一切去国外扫厕所吧。
《阿甘正传》剧照
之前我说过,中产阶级出国,想让下一代阶级跃升到精英阶层,只有1%不到的可能性。
有钱的人,早已财富自由,到哪都是资本游戏,东西海岸买买房,转手一套就挣20万刀,顶过白领苦哈哈干一年。现在澳洲、加拿大已经怕了土豪们,出台了各种新规限制,因为发现这些富豪新移民除了热衷投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并没有为当地创造什么实业和岗位,还拉高了房价,加大了贫富差距。
那些20来岁就出国读本硕博的人,也不苦,只要你按部就班地毕业找工作跳槽,买车供房养娃压力并不大,35岁后,既没有互卷的氛围,又没有生死存亡的压力,可不就是过上了整天琢磨钓鱼打猎房车露营的日子。
图源:作者拍摄
底层的奋斗目标也很明确,反正在国内也是干体力活和服务业,到这里来了,累还是一样累,但时薪却翻了几倍,孩子以后注定不用吃父母的苦了,怎么想日子都有奔头。
出国后最容易迷惘的,也就是人到中年,才决定抛下一切积累,换个地方从头开始的中产阶级了。
这些中年人,往往没有国外的学历,想找个纯脑力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因为雇主也得向移民局证明,他雇用你,是因为你有某种本国居民不具备的特殊技能,且无人可替代。
语言通常也不咋样,不仅是专业词汇,连生活都有问题,有对夫妻说他们一家出国后,日常沟通全靠小学二年级的儿子。
最难克服的还有文化人的清高,从前在国内,混到这个年龄,大小也是个带过团队的组长总监了,习惯了下属的低眉顺眼,现在要从头开始做个蓝领工人,干体力活送外卖开Uber,总还是会让人怀念以前觥筹交错,岁月静好的娇嗲。
新鲜感一过,孤独感一来,荷包里一紧,很多人都开始后悔,感慨国外也不是天堂,但沉没成本已经这么高了,想回去又下不了决心。
前北外副教授乔木就是典中典。当年他对美国无限向往,旅游讲学去了10次,直赞人间天堂,然后义无反顾地举家出国了。但他无法在国外找到教职,一直也没个正式工作,他头条号上自述是靠太太收银支撑开销。
图源:今日头条
呆了几年后,才发现,天堂的生活成本不菲,美国的公路竟然也要收费,昂贵的医疗保险费用虚高;因为拖欠房产税,教育局通知说他再不缴费,就不让他女儿在学区免费就读了;大热天的为了节省点电费,空调电扇都不敢开,夜里低谷价时才敢用。
图源:微博
图源:今日头条
他开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向大众大倒苦水,发了几十篇文感慨“美国是穷人的地狱”。我寻思文人就是浪漫,世界那么大,说看看就看看。
一个大学文科教授,出了国才发现自己百无一用,还不愿自降身份出去养家糊口。在做这么重大的家庭决定之前,竟然都没有好好评估下该方案的收益和风险。
几个月前,有位文化名人,为他一个朋友去加拿大写了篇送别长文,刷爆了朋友圈。
文章写得非常悲壮:
妻子在北京南站哭着向父女俩挥手告别,她得留下来处理房子和挣些留学费用。他说此事已悄悄操作了一年多,谁也没通知、没透露,就是默默准备……直到飞机起飞离开祖国时,才跟大家做一场最后的告别。为此,他专门买了全程的WI-FI。
但看开头第一段,我就觉得疑惑,一年多就能办成移民而且登陆的,那得是什么渠道啊?再往下看,哦,原来是打算“黑”下来。
这位朋友50岁了,在一线城市有车有房有户口,拿着一张旅游签证,以陪孩子读书的名义出境,然后就打算不回来了,在加拿大打工生活。
怎么说呢,这倒像是一次悲壮的自我流放,后续的坎坷完全可以预料。
这样的案例,我见过太多了,决定出国的理由大都是自觉事业瓶颈,世事风雨如晦,认为只要换个物理空间就是人生新篇章,却根本不考虑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以后在国外怎么立足,自己有什么不可替代的行业价值,能在另一个国家也吃上饭。
很多人从前在国内也是有派头的人,出国后也没有重新读书的冲劲和动力了,大部分一开始送外卖打零工,最后就纷纷变成了移民中介、房产中介、留学中介……这导致职业选择非常之少。
我真心建议那些想出国的中产阶级,换个地方生活只是手段,过有舒心的生活才是目的。花心思找捷径,就算出去了,最终还是会绕回学历和技能这个原点。即然没有资本红利的命,最靠谱的路子,还是大家曾经最拿手的考试——学语言、读书、考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国外多的是40岁之后才转行的。
我在一个群里潜水,群里气氛就很踏实,中年人每天互相监督背单词、考雅思、刷分,探讨申哪个学校,选什么专业,大家是认认真真在规划着自己的未来,而不是头脑发热下就出去。
如果实在年纪大了不想走读书的路径,那心态就要摆正了,明白出国不是非要去当人上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干体力活做服务业,收入其实不比白领低,也没人歧视你。
最怕就是拧巴的中产阶级,既没有硬核的工作技能,又不愿摒弃国内那套职业贵贱阶级观,当然会陷在阶级滑落的尴尬里顾影自怜了。
本想一篇写完,但现在已经3000字了,下半篇会继续聊聊我一些朋友从白领到蓝领的故事,他们有的是被迫选择,有的是主动选择,并且找到了价值感。
其实久了就发现,国外的收入并不一定与工作性质挂钩,公务员的收入可能比水电工还低。
职业也没有明确的高低贵贱之分,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凭专业赢得尊重。
没人会当面问你每月挣多少,下班了各回各家。正常人极少攀比名牌,因为日常都穿Costco。上网pk“大包”,并不是普遍现象。
摒弃人上人的执念,当底层,也可以当得有尊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腰线(ID:yaoxian6),作者:桑桑姐(作家、媒体人)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观趋势、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力,结交关键资源。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与我们一起高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