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半年卖出100万辆,比亚迪做对了什么?

特别策划

2022-11-18 08:00

2018年,中国乘用车销量2272万辆,保持了二十年的高速增长,戛然而止。其中,跌得最惨的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同比下降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合资车企牢牢占据着中国乘用车近六成的市场份额。

 

纵观中国汽车历史,合资车企始终占据市场主力。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上受限于人。

 

但同样是在2018年,转机悄然显现——那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首次突破百万大关。由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到快速爆发期。

 

时间来到今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30%——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基础正从尝鲜人群向大众人群转变。与此同时,9月的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突破50%——这是中国品牌在市占率上真正意义上地与外资品牌“平分秋色”,标志着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实现了新的跨越。

 

而这背后的贡献者之一,当属比亚迪。

 

在10月的乘联会销量排行榜中,比亚迪汽车再次打破了合资车企的销量垄断格局,以近10%的份额拿到了厂商零售销量榜的冠军。在今年1-10月,比亚迪汽车销量更是达到139.79万辆。



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比亚迪既是先行者,也是见证者和引领者。在2022年11月16日,比亚迪迎来了其品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

 

更重要的是,从第200万辆到第300万辆,比亚迪仅用了半年的时间。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话说,这就是“比亚迪新能源加速度”。但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在汽车领域,不只是占市场、抢销量,而是不断地挑战不可能,并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第一”。

 

电池,十四年磨一“刀”

 

2008年3月6日,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之称的瑞士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出现了一家中国汽车品牌的身影,它就是带来F3DM双模混合动力电动车的比亚迪。那一年,王传福亲自带队出马,将比亚迪的电动化技术摆在了全球汽车行业的舞台中央。

 

但当时的电动车技术,并不受大众消费者认可。从发展历程来看,电动车长期被困在魔鬼三角之中——安全、成本、能量密度。

 

在初期阶段,里程焦虑是头等难题,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成为香饽饽。随着动力电池工艺改进,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开始逼近燃油车,而安全性成了新的问题。而在锂、钴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的当下,成本问题也开始凸显。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车企对动力电池技术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而大多数的企业只是朝三暮四、随波逐流,时而主攻高能量密度,时而转向高安全性,但并没有在电池领域进行长期布局和规划。其中,比亚迪就是那个少数派,即便是在技术路线动荡的阶段,依旧坚守其初心。

 

2019年,比亚迪的“超级电池计划”浮出水面。那年8月比亚迪已拥有65万纯电动车用户。正在努力奔向第一个100万辆的里程碑。

 

2020年3月29日,深圳卫视的《超级发布会》栏目收视率“意外”暴增,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各抒己见、友商工程师们纷纷下场分析。而那天他们讨论的话题,无外乎同一件事——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本质上就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一种。对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劣项,比亚迪是最清楚不过的。早在2005年,比亚迪研发的第一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就问世了。到2008年时,比亚迪就实现了动力电池量产,并拥有 100% 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

 

不过,磷酸铁锂这条技术路线就始终是争议的存在。究其根本,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在单位体积和重量的条件下,为电动车汽车所提供的续航里程不如三元锂电池高。但或许连“锂电池之父”古迪纳夫也没有预料到,磷酸铁锂的成本和安全优势,让其在近两年的新能源发展中大放异彩。

 

创新的本质,一定不是颠覆传统。而是深入研究传统,找出其不合时宜的因素,并想办法把这种不合时宜进行改造,或者融入新的时代因素。

 

在看透磷酸铁锂的劣势时,其他车企的选择是在材料上做文章。但锂电池问世的这几十年里,人们翻烂元素周期表也没有造出更合适的替代材料,只能通过改变材料配比,改进制作工艺以提升技术参数。这始终是换汤不换药,反而因为技术路线的横跳,耽误了产能扩张的最佳时机。

 

“死磕”磷酸铁锂技术的比亚迪,在刀片电池上大胆地进行尝试了“结构创新”——用厚度仅为13.5毫米的电芯组合为细长“刀片”,“刀片”横向拼接组成了动力电池模组。这相当于在商品房里减少公摊面积,增加住房的实际面积,最终得到的续航里程就更高了。

 

在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上,王传福在演讲中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原材料安全、产品安全,他说道:“坚持原材料安全与产品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路线。”

 

王传福:为了用户安心,比亚迪将安全进行到底


产品安全是不言而喻的。磷酸铁锂相较于三元锂电池,无论是物理特性还是化学特性,都要更加“温和”。

 

但更容易忽视的,还是原材料安全。

 

在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需要镍、钴和锰。而我国镍钴消费量大,但不是镍钴资源储备国:我国已探明的镍储量仅占全球的3%,钴储量更是仅占全球的1%。王传福曾在公开演讲中强调:“我国不可能从燃油车时代被石油卡脖子,转变为电动车时代被金属钴和镍卡脖子”。

 

本质上,刀片电池破解了动力电池的魔鬼三角。通过结构创新的路径,在安全、成本、能量密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2020年7月,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旗舰新能源轿车比亚迪汉正式上市。由此,刀片电池开启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速。在2021年4月7日,比亚迪更是宣布,旗下全系纯电动车型开始全面搭载刀片电池。

 

实际上,在比亚迪“刀片电池”之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转向结构创新的技术路线,亦或是投身磷酸铁锂的储备和量产。但他人的技术刚走出实验室时,比亚迪已经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截止现有产品来看,比亚迪的纯电车型有14种容量的电池支撑19个车型配置,而比亚迪的插混车型动力电池,有6种容量的电池支撑了16个车型配置——这也意味着,这意味着比亚迪通过“技术复用”,正不断扩大其整体的产品竞争力。

 

从结果来看,很多电池厂商都可以造磷酸铁锂电池,也都知道磷酸铁锂电池比三元锂电池安全性能高,但是由于当前的技术瓶颈和产能问题,始终无法让磷酸铁锂电池成为主流。

 

正是因为坚持,比亚迪才能做到第一个突破技术瓶颈,并推动磷酸铁锂电池成为电动车主流动力电池。

 

混动,直击合资腹地

 

2021年,是中国汽车市场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而传统燃油车零售1716万辆,同比下降6%。乘联会认为,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已经形成强烈差异化的特征,实现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市场的部分替代效应。

 

这一替代过程的功臣,并非全靠纯电动车,混动成为“逆袭”的最大幕后英雄。在今年懂车帝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洞察报告》中,有55.3%的消费者选择了插电式混动车型,纯电汽车为28.2%。

 

纯电动车解决的更多是增购需求,满足消费者日常通勤的需要。但中国城市的密度和资源情况,决定了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是更多样性的。在北上广深的人们,通常需要一辆车既要能通勤,又要跑长途,还要综合成本低。

 

但以往,这些需求是被日系双田的混动车型所满足。因为,日系品牌凭借着先发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长期称霸混动车市场,同时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但越是一成不变的领域,越是有突破垄断的可能。

 

比亚迪,正是那个第一个站出来挑战日系垄断地位的中国车企——2021年1月,比亚迪发布DM-i超级混动平台,在秦PLUS、宋PLUS和唐三款车型上进行搭载。

 

这套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以纯电驱动为主。内燃机负责发电,电机给汽车提供动力。在市区内使用串联式动力(内燃机发电),而在电驱劣势的高速工况中,则使用内燃机直驱。而且DM-i采用的电混系统(E-CVT)无需换挡,始终一个档位下,不给整车行驶过程中任何顿挫的机会。

 

以亚迪秦PLUS DM-i为例,它的百公里加速为7.3秒,相当于一辆2.0T的中型燃油车的加速性能,但同时百公里综合油耗达到3.8L,综合续航达到1245公里。更重要的是,因为DM-i混动车型所需要的动力电池容量比纯电动更小,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更优秀的表现。


 

按照比亚迪乘用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的说法,“中国燃油车市场结构像保龄球,中间10万-15万元的大区间却是合资品牌腹地,月销达6万辆。比亚迪现在想做的是利用DM-i超混技术对这区间的燃油车降维打击、直接开战。

 

市场的结果,也正如比亚迪所料。2021年,比亚迪的混动车型销量达到了惊人的27.39万辆,同比2021年翻了4倍多。虽然,DM混动车型只占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5%,但与EV纯电车型的1.4倍增速相比,混动车型无疑是比亚迪在2021年实现销量逆袭的关键。

 

这两年,很多嗅到商机的车企,开始从纯电动路线迂回到混动路线,并试图从混动细分市场中分一杯羹。但此时的比亚迪,已经坚定地将自研技术推向大规模量产阶段。比如,DM-i混动系统上有自研的第四代IGBT系统、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骁云发动机、EHS系统。在走量的秦PLUS上量产后,快速实现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后续产品的竞争力。

 

2022年,新一代比亚迪唐DM-p车型正式发布,同时比亚迪新一代的比亚迪DM-p王者混动技术问世。至此,比亚迪的混动车型也开启了“两条腿走路”的道路。DM-i主打燃油经济性,而DM-p主打动力性能——对合资车企的小排量、高性能车型,再次加大进攻力度。

 

为了实现产能利用率的最大化,减少研发和制造资源的分散,比亚迪在今年4月正式宣布停产燃油车,成为首家宣布停车燃油车的企业。由此开启了“纯电EV+混动DM”的双轮驱动的增长模式。

 

在今年5月,比亚迪第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但那一次,比亚迪来不及举办庆祝仪式,因为比亚迪人正夜以继日地抓产能、赶交付。

 

王霜成为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海豹车主


半年后的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新能源汽车下线。在下线仪式上,王传福亲手将比亚迪海豹的车钥匙,交付给足球运动员、亚洲足球小姐王霜。有趣的是,王霜与比亚迪都是95年、同为“95后”。

 

27岁的王霜充满自信,27岁的比亚迪远未巅峰。

 

高端化,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

 

第300万辆远远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阶段的起点。

 

在过去,中国品牌造百万级车型,常常被外界当做是“国际玩笑”,亦或是不可能量产的概念车罢了。但如今,技术和品牌力正处于快速攀升期的比亚迪,剑指第一量产售价达到100万元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在下线仪式上,王传福提到了最新的品牌规划——比亚迪汽车将形成王朝、海洋、腾势、仰望、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五大品牌矩阵。其中,定位百万级高端市场的仰望品牌,将在明年一季度发布。

 

据了解,在原有的刀片电池、CTB等技术之外,比亚迪还将推出非常安全的“黑科技”,并首发搭载在高端品牌仰望的车型上。


正如王传福所言,“过去,比亚迪脚踏实地,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在无人区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未来,我们将继续仰望星空,向着技术高峰进发。”

 

从比亚迪的企业价值观来看,他们认为:品牌,本质上是产品和技术积累起来的,最终还是看产品和技术。合资依靠数十年来燃油车产品和技术积累的优势实现品牌和销量,但新能源时代这些对消费者没有吸引力了。未来谁在产品和技术上领先,谁就能引领市场。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在积极拥抱全球市场。目前,比亚迪纯电动大巴的足迹,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比亚迪IT产业、太阳能储能等,也已经实现了全球布局。尤其是,自2021年5月加速国际化战略以来,旗下乘用车已进入挪威、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泰国等亚太市场,10月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出口量达9529辆,即将实现出口月销量破万的新里程碑。

 

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不只在中国。王传福在仪式最后还表示,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后续,乘用车也将迈向产业国际化。


 2023年,比亚迪将推出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


以前是在中国市场与合资车企掰手腕,但如今,比亚迪是站在了老对手们的主场上开展新的一轮竞赛。但无论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上,还有更多的“第一”,等待比亚迪去摘取。

 

还记得,在十四年前的日内瓦国际车展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会客室里接受采访时,说出了他心中的一个宏伟目标——“要在2025年将比亚迪汽车做到全球第一”。

 

比亚迪的经历也正验证了那句老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