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梁云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财经圈最火的话题应该属个人养老金了。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能增加我们的确定性吗?
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在内的36个城市正式开启试点。28日,参加个人养老金的人就可购买相关的养老投资产品。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试点开始,很多问题也接踵而至,参加个人养老金的意义是什么?个人养老金适合什么人,我们又该怎么参与?而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个朋友问我,“我收入不高,每个月大概五千的工资,要买个人养老金吗?”
下面我们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从“两条腿”到“三支柱”
老龄化、少子化的今天,00后都已经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了。
中国的养老保险中,过去很长时间只有“两条腿”,即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制度。
基本养老金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超过10.3亿人,覆盖面广,但弊端也很明显,那就是养老金整体替代率低,且内部差别大,广大的城乡居民养老金能领到的数额太低,养老替代率低于40%,只能勉强让退休人员“活着”;而公务员、事业单位替代率能达到70%以上。
企业补充养老制度是在基本养老保险“活着”的基础上,活得更好的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但截至2021年底,我国企业(职业)年金参加职工只有7000多万人,基本集中在央企、国企和一些效益好的民企,几乎所有的中小民营企业都没有补充养老金。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对大多数国人来说,之前的“两条腿”一条腿“太细”,缺乏足够支撑力;一条腿“太短”,覆盖面不广,需要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欧美国家的经验,我们引入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从“两条腿”到“三支柱”,将养老靠国家、靠企业,到国家、企业与个人相结合,某种意义上说,个人这个支柱更有价值。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设计将没有限制,在职人员不论是什么样的就业形态,即不论是单位就业人员还是灵活就业人员,不受就业地域、户籍限制,只要个人自愿都可以公平参加这个制度,跨省跨地域流动时,个人的权益不受影响。
一句话,只要你还在工作,都可以在每年额度内参与保险,具有极大的覆盖面与灵活性。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来说是一个现实且急迫的结果,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聊聊我们为什么要参与,又怎么参与的话题。
二、有社保还需要买个人养老金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想靠基本养老的退休金维持退休前的生活并不现实。
根据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指的是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55%是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低于此水平的退休后生活质量将显著下降。但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目前不足50%,也就是说,我国劳动者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不到退休前工资的一半。
撇开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养老靠自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个人养老金的核心设计就是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节省出来用于投资、等退休后再提取。
它的好处,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点:
首先,这是一种强制储蓄的制度。因为它在投入后,只能在退休、死亡或者重病等条件下使用,平时是不允许取出来的,简单说这个账户虽然在你自己手中,但取出来时间并不由你控制,因此锁定了积蓄、锁定了投资、锁定了一笔养老的钱。
其次是税收优惠。每年最高能省税5040元,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本身个人所得税交的很多,所以这一点也有一些争议,后面再说。
最后是财富的增值。与基本养老金完全在机构手上不同,个人养老金提供了公募基金、理财、养老保险和银行存款等丰富的投资渠道,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单给用户提供了选择。
当然,最重要的是国民逐渐建立个人养老观念。这一点很虚,但其意义却重大,个人养老金这样的产品,其实是为普通人准备的,富裕阶层的养老财富投资手段太多了,我们没法想象也没必要讨论,但对普通人的意义却大不一样,比如税收优惠,普通工薪阶层投资收益最重要的开源节流,即使每年八九百的税收优惠,如果将时间拉长,比如20年、30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此前也有人质疑,很多在“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中的产品此前就有,你不用开这个账户也能买卖,但开立个人养老账户的意义在于,它的长期持续,是你迈出为自己养老做准备的第一步。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有基本养老金,也有必要进行个人养老金的配置,当前每年的额度是12000元,或许后面在试点之后额度会提升,长期来看,用二三十年为自己累积一笔资金,为养老做补充,是一个国家国民财商成熟的标志。
三、怎么参与?
当然,参与个人养老金,也被一部分人诟病。
以前面我们提到的税收优惠为例,在当前我国超额累进税率情况下,每年最高能省税5040元的前提是年收入102万以上。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得理性看待税收优惠这个事,特别是当你收入本身没有达到个税缴纳线时,你在日后提取本金和收益时是要缴纳3%的个税的,这就相当于不仅没税收优惠、反而多缴了个税,相当于增加了成本。
关于成本,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在我们参与投资的养老公募基金中,都是FOF基金,它相当于基金公司拿着我们的钱去买基金,虽然现在的政策是给予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一些折扣,但FOF基金相当于收了两次管理费和托管费,如果你本身就是投资高手,你自己去买市场上的养老类基金,其实是更省钱的。
更需提出的是,投资本身是一件复杂的事,在个人养老金提供的公募基金、理财、养老保险和银行存款四种投资渠道中,只有后两种基本上可以锁定正收益,而公募基金与理财都是浮动的,特别是基金,收益为负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在投资个人养老金时,一定要做好两个匹配,一个是与自己的风险偏好相匹配,另一个是与自己的退休年龄相匹配。
先看风险偏好,因为公募基金的配置以股债为主,虽然长期来看股市是上涨的,但中间的波动会比较大,即使是纯债,最近的回撤依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接受度,所以在做资产配置时,基金、理财与银行存款等最好搭配使用。
而从时间上看,一方面投资时间越长、风险承受能力就越强,投资时间越短、风险承受能力就越弱,所以如果临近退休,最好以银行存款等锁定收益的产品为主;另一方面,在选择公募基金时,购买目标日期养老基金就很重要了,比如以笔者为例,我是1987年出生,按现在65岁的退休预期,大概在2052年退休,这个时候选择购买目标日期2052之前的养老基金就比较符合预期了。
综合上面,作一个总结。个人养老金的制度设计本质上是从单位养老到个人养老的观念转变,不管收入高还是低,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养老投入是必要的。
但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它的确对一部分人来说并不全是好处,特别是本身收入不高的人群,不能抵扣个税,也有可能限制了自己资金的流动性,这个时候,参照个人养老金在自己的账户中购买其他的投资产品也是一种选择。
养老是一辈子的事,当然养老也是一个特别个性化的事,每个人需求、自身条件不同,个人养老金其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推出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参与,何时参与,怎么参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梁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