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18 17:33

如何赢得世界杯?选对队长

本文摘编自《如何赢得世界杯》,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书中标题为《任命队长:挑选将军领导作战》,原文有删减。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ID:zhczyj),作者:克里斯·埃文斯,译者:张斌,编辑:田硕,原文标题:《选队长,是个技术活》,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2月17日晚,卡塔尔世界杯季军争夺战在哈里发国际体育场打响。克罗地亚队2:1赢了摩洛哥队,获得第三名。


尽管克罗地亚队在半决赛中以0:3败于阿根廷,4年前在俄罗斯世界杯战至终章的一幕没有出现,但全场都在鼓掌,致敬最后一次出战世界杯半决赛的克罗地亚队队长莫德里奇。


同样,世界也在为阿根廷队队长梅西所尖叫,梅西带领阿根廷队离巅峰只剩一步之遥。


如果说主教练是船长,那么队长便是大副。再有控制欲的主教练,都会给予队长特权和空间,而戴着队长袖标的那一位无一不是队里的主心骨。


无论他来自哪个国家、操着哪种口音,他总有本事找到所有人都懂的语言,或激励,或笑骂,或守护,把所有的心黏合在一起。他是球队风尚的最佳标记,能够赢得主教练信任,令球员折服,把持着球队一套潜移默化的权力体系。


正文


任何一位优秀的教练都知道,没有别人的帮助,他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如果一支国家队想在大赛中取得成功,那么在球队中组建一个强大的领导团队来强调相关信息就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领导团队的核心应该是队长,因为队长是主教练在队员群体中的代表、球场上强有力的声音,也是主教练可以随时探讨新想法和新问题的密友。“选一位将军”,培养与他的正确关系,会给球队带来不同。如果做对了,替补队员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但如果做错了,则可能导致主教练垮台。


队长通常是球队中最资深的球员之一,在更衣室里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主教练要在允许他们担当责任做出贡献与不允许他们拥有太多权力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然而,没有一刀切的办法能够改善队长与主教练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将归因于性格差异,主教练和队长应对彼此的长处和弱点进行了解,并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管理好预期。


但是也千万不要误以为给队长戴上袖标就万事大吉了。回看历史,我们总能找到队长与主教练产生矛盾的经典案例,有时冲突甚至发生在世界杯开赛前,比如队长突然被替换,或者资深球员因为被忽视而引发矛盾。无论主教练选择的队长是队中最有经验的明星球员,还是与主教练有过长期合作的球员,队长的任命都必须慎之又慎。


一、信任高于一切


米克·麦卡锡就遭到了冷遇。当杰克·查尔顿(Jack Charlton)开始执掌爱尔兰队帅印时,这位严肃的中后卫一度被认定是主教练的重要盟友之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都没有进入国家队的主力阵容。这是一个令很多人感到意外的决定。在成为国家队主教练之前,查尔顿便与麦卡锡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关系,当年他们都住在南约克郡,经常一起喝酒、聊足球。


麦卡锡当时是曼城队的后防中坚,在英甲联赛中表现出色,证明了自己坚强的性格和强大的领导力,同时他的足球理念与查尔顿也非常契合。因此外界都认为查尔顿开始这项全新工作时,身边最完美的合作人选就是麦卡锡。但在查尔顿麾下,这位人们预期的队长意外遭受了冷遇,这与公众起初的判断大相径庭。


“查尔顿说他没选我进入主力阵容的理由是,他已经很了解我了,他想了解一下其他人。”麦卡锡说,“他欣赏我和凯文·莫兰(Kevin Moran)之间的配合,我们更像是他需要的中后卫组合,我们专注于防守,拒皮球于大门之外,并不过多地参与进攻的发起。这种风格很适合我,也适合莫兰。我非常尊重查尔顿,也知道他真诚地尊重我,因为他最终还是给了我队长袖标,我们是一生的朋友。”


虽然麦卡锡没有及时地参与到查尔顿在爱尔兰队掀起的足球改革,但并不妨碍他在最终被征召入队后有所作为。尽管在查尔顿执教爱尔兰队最初的两年间,担任国家队队长一职的是前任主教练约恩·汉德(Eoin Hand)非常赏识的弗兰克·斯特普尔顿(Frank Stapleton),但在麦卡锡于1990世界杯期间接任队长一职之前,他在球队内部的影响力已经体现出来。


“在最初的几年间,麦卡锡始终是查尔顿想法的执行者。”被查尔顿选中首次亮相于1986年国家队的前锋尼尔·奎因(Niall Quinn)说,“他虽然自己是球员身份,但对更衣室的控制非常强,查尔顿也明白他的球队中有了一位领导者,而非单纯是个球员。”


麦卡锡后来还是成了查尔顿的队长,而且成了爱尔兰队中值得信赖的队长。无论查尔顿需要的是一位场上重复重要信息的督阵官,还是一个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的球员,麦卡锡似乎都能达到主教练的标准。


麦卡锡与查尔顿之间建立起的关系完全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直到2020年查尔顿去世前,双方还保持着联系。但麦卡锡始终未曾得到预期中的特别关照,这倒是真的。


“如果我做了什么他不愿意让我做的事情,他就会对我很严厉。比如让球慢慢滚到中场,或者大家一起站成四方块反复盘带,为了这些我曾和查尔顿闹过几次别扭。”麦卡锡带着笑意解释道,“他对我很严苛,之所以将我选入队中并担任队长。就是要使他的想法在场上得到完全的贯彻。有时我对扮演传声筒的角色也会有些抵触,甚至对某些指令会充耳不闻。我们有一个球员委员会,专门来处理奖金事宜,但我不在其中,因为我是整个球队的队长。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自己特定的踢球方式,他知道只要让我明白他的场上意图,就可以通过我确保其完全实现。”


1996年当查尔顿离开爱尔兰队帅位时,麦卡锡是公认的最佳接替人选,这可能显示了老帅当年将队长袖标交给麦卡锡的苦心,那就是要将他逐渐培养为爱尔兰队主教练的合适人选。但是麦卡锡指出,当他还是球员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他相信我能妥善处理所有事情。我们所有的球员都非常出色,我不是球场上所谓的第二主教练,我会鼓励球员们按照他的要求完成比赛。”


二、与所有球员保持良好关系


对一位主教练来讲,如果能有一位可信赖的队长来打破交流障碍,那是件非常完美的事。如果球队中有一群值得信任的球员,大家有着相似的信念,那么全队的团队精神就会很强大。有种观点认为,主教练在球队中需要多名队长。虽然听起来像陈词滥调但却也是事实。


信任的纽带需要时间去建立,鲍比·罗布森在他执教英格兰队期间所花费的心血取得了回报。当首选队长布赖恩·罗布森(Bryan Robson)在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无法出场时,英格兰队中适合戴上队长袖标的人选仍有很多。


虽然布赖恩·罗布森缺席了这场关键比赛,但是球队仍然能够顺畅如常地运作,这是因为鲍比·罗布森及其教练组和主力球员之间的合作方式非常融洽。同时,鲍比·罗布森将队长重任交给了特里·布彻,在俱乐部时,这对师徒曾有过非常紧密的合作。


“我可能是他执教时间最长的球员,因此我对他非常了解。但就像是大多数教练一样,他不会和球员成为太亲密的朋友。我自己也做了教练,我深知和球员不能走得太近,否则会出问题的。”布彻说,“在为伊普斯维奇队效力时,我住的地方距离鲍比·罗布森的家不过几百米,我们经常会在遛狗时相遇。我养的是一只拉布拉多犬,他养的是一条叫罗杰的猎犬,这个名字源自罗杰·奥斯本(Roger Osborne),那位曾在1978年足总杯中为伊普斯维奇队攻入制胜一球的名宿。


我们绝对是偶遇,没有特别安排或设计,只是遛狗时相遇了就聊聊天。我从来不敢奢望这种遛狗的缘分能更进一步,比如一起喝杯茶之类的。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因为鲍比·罗布森那时其实很冷漠。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也会像其他教练一样展现自己友好的一面。鲍比·罗布森必须把同袍友情和自己作为领导者的身份交融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很有分寸。”


鲍比·罗布森成功为英格兰队培养出了几个队长级别的队内领袖,这是相当有用的:在布彻不能登场的比赛中,守门员彼得·希尔顿(Peter Shilton)戴上了队长袖标;当布彻回归赛场时,袖标又回到了他的手臂上。


在率领英格兰队征战1986年和1990年两届世界杯的过程中,一些当时的记录显示,在鲍比·罗布森制定战术策略时,资深球员有着很大的发言权。但是在布彻的记忆中,自己作为团队的一员,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与球队关键人员保持和谐的工作关系,此外并无更多。


“我并不记得鲍比·罗布森曾经与队内的资深球员一起做过太多工作。他会询问我们的意见,与我们单独谈话,看看我们的感受如何,有时他会采纳我们的意见,他是非常精明的。”


布彻告诉我,“对我们而言,所有的改变都是平顺的,令人感到很舒服。他要求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就努力做到。如果你有一支出色的球队,并与所有球员保持良好关系,你就可以在世界杯期间甚至在某场比赛中对作战体系进行调整。因为球员们会有信心适应各种变化,明白自己在做的事情。球员们都想为他而战,都很尊敬他,所以大家都非常努力,希望新体系能够奏效。最后调整很顺畅,效果也很好,团队成员都很舒心。如果你真的认同这种改变,那在执行上就不会抵触。


三、放权,让队长充分施展领导力


如果说布彻是很自然地理解了鲍比·罗布森执教的惯常方式的话,那么里纳斯·米歇尔斯与约翰·克鲁伊夫之间的相互理解则完全是哲学层面上的,这几乎可以被称为心灵感应。这两位足球巨人之间的关系甚至要比布彻和麦卡锡与主教练之间的关系还要久远。早在这位情绪善变的前锋在阿贾克斯队正式亮相之前,米歇尔斯与克鲁伊夫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超出了足球的范畴。


(注:克鲁伊夫1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好心人帮助克鲁伊夫兄弟二人和他们守寡的母亲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这其中就包括在阿贾克斯俱乐部青训营中与克鲁伊夫父母相识的米歇尔斯。米歇尔斯悉心关照着克鲁伊夫,克鲁伊夫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恩情。)


正是因为这份关怀,让克鲁伊夫与米歇尔斯之间产生了近乎父子的情感,而在1974年世界杯中,这种父子般的关系也发展为教练与球员的关系,这种角色升级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师徒间长期的感情积淀对于共筑成功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但这也意味着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之间会发生私人争吵,这都是他们彼此亲密无间的关系造成的。尽管米歇尔斯和克鲁伊夫之间彼此依赖,互相传递着全攻全守的足球理念,但毫无疑问,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有层级制度的。


然而,并非所有主教练都能从与关键球员的关系中直接受益,尤其当他们远赴海外执教,在一个新的国家中成为别人口中的外籍教练时。


常言道,事缓则圆,面对重大决策时徐徐图之有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在充分了解一支球队的短板之前,有时也需要当机立断,这种情况会让选定队长这件事变得非常棘手。如果原本球队中就有一位长期担任队长的出色候选人,那么新任主教练就要把努力赢得这类球员的认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之一。


2002年世界杯,当德国教练温弗里德·舍费尔入主喀麦隆队时,他清晰地记得自己最初所经受的一场考验,那就是赢得队长里格贝特·宋(Rigobert Song)以及其他资深球员们的支持。而这件事发生在他第一次全队会议上的几分钟之内。


“我跟他们谈起了纪律性,我郑重地说:‘凡是不愿意为球队和国家效力的球员可以回家去,因为这一信念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舍费尔解释说,“那时我的英语并不好,但是我坚持用英语来表达大部分意思。我说:‘当你们与家庭、俱乐部或相关教练产生问题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给了他们我的电话号码。帕特里克·姆博马(Patrick Mboma)虽然不是队长,但他也是球队中的一位意见领袖和优秀球员,他问道:‘用哪种语言?’他在挑剔我的英语不够好。


我走向他,盯住他的双眼说道:‘姆博马,你是需要一位教练还是需要一位英语老师?’然后我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50分钟后,有人在敲我酒店房间的门, 我一打开门,5名球员走了进来,他们是姆博马、萨穆埃尔·埃托奥(Samuel Eto’o)、里格贝特·宋、马克-维维安·福(Marc-Vivien Foé)、雷蒙德·卡拉(Raymond Kalla),他们说:‘教练,足球运动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我们支持你。’


这5名球员都是绝对主力,这种内部球员的权力框架在喀麦隆队是既定的。但是当埃里克森来到英格兰队时情况并非如此。这位瑞典人是在“三狮军团”风雨飘摇之时上任的,当时球队正在世界杯预选赛中苦苦挣扎,而著名射手阿兰·希勒在几个月前退役后,英格兰队就少了一位长期稳定人心的队长。


“你需要一位被全队尊敬的队长。”埃里克森2019年在接受《442》杂志采访时说,“他并不需要终日里大喊大叫或喋喋不休,但是当他开口时,所有人都会听。通常你可以感觉到这个人是谁。你会看到别的球员很尊重他,他可以站在更衣室里说,‘嘿,加把劲儿,我们的防线很差。’或者指出其他问题。


如果这个人在球队中已经待了足够长的时间,那就更好了,尽管这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情。选择大卫·贝克汉姆做队长,对我来讲是必然的,尽管我们后来拥有了很多潜在的人选,比如里奥·费迪南德(Rio Ferdinand)、约翰·特里(John Terry)、弗兰克·兰帕德(Frank Lampard)、史蒂文·杰拉德等,本来我也可以选择这些球员,但是所有人都尊重贝克汉姆,不仅仅包括球员群体,还包括球队周边的人员甚至是社会大众。


尽管埃里克森的决定遭到了一些批评,但他的态度很坚定:“不理会,不解释。”最终任命贝克汉姆为队长的选择还是赢得了丰厚回报。这位中场大将在新的职责激励下快速成长,一举成为球队的守护者,在埃里克森时代的英格兰队他是绝对的主角。正如埃里克森的同胞、著名教练拉斯·拉格贝克所言,有时候更换队长真能让一支球队脱胎换骨。


“这与球队的自身活力有关系。”曾担任过瑞典队和尼日利亚队主教练的拉格贝克解释说,“对教练来说,队长在球场上的良好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场下更是如此。当年我在瑞典队执教时,有时我们认为需要调整一下球队的领导人员,因为球员进进出出,而人员变动是完全可以改变队内氛围的。这就是我们平日里更换队长的理由,至少是主要原因。”


但有时直觉也会出错误,即使是最有经验的主教练也会选错队长。2012年,路易斯·范加尔二度执教荷兰队,他急切地想从自己第一次率领橙衣军团时所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因此他决定将以更为年轻、更有欲望的年轻人为重心来组建球队。这意味着29岁的罗宾·范佩西(Robin van Persie)在未来的国家队将被边缘化,这位高效的射手刚刚在上个赛季的英超联赛中赢得“最佳射手”称号,目前正处于转会曼联队的过程中。范加尔与范佩西过往交集很少,这使得双方第一次见面时都有些紧张。


“这有些异乎寻常,因为范佩西对范加尔的第一印象居然是:‘他是个多奇怪的人啊,真的很让人感到难堪。’”范加尔传记的作者、记者罗伯特·休克斯(Robert Heukels)说,“双方见面后的第一句话,范加尔冲口而出:‘你再没有机会为国家队效力了。’范佩西只好回答:‘好吧。’范加尔又发话:‘那你还想留下来吗?’范佩西赶紧说:‘我愿意留下来,我可以做替补,没问题的。’一开始,范加尔重用了克拉斯-扬·亨特拉尔(Klaas-Jan  Huntelaar)出任主力前锋,身披9号球衣,而范佩西则被排在前锋线的第三或第四选择上。在范加尔眼中,范佩西已经没有什么动力了。”


然而,范佩西在被告知自己不再是首发前锋后的反应和态度,以及后续在曼联队展现的出色状态,一下子改变了范加尔对这位老将的看法。但他并没有直接让这位前锋回到首发阵容,他有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要问他。


“范加尔总是愿意给别人第二次机会,因此第二场比赛前,他对范佩西说:‘你将是我的首选中锋,但我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你愿意成为我的队长吗?’”休克斯继续说,“范佩西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了?先是让我出局,现在又让我成为队长。’但两人还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发现了彼此身上的共同点:他们都有类似的幽默感,说起话来会让人感觉有点奇怪。两人很快合拍,范佩西随即成为荷兰国家队最闪亮的那颗星,最终成为荷兰队历史上的最佳射手。事后人们才知道,在向荷兰队宣布队长人选决定前,这两人已经坦诚交流了所有问题。”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逆境可能是范加尔和范佩西两人合作关系发展的催化剂,但他们因此获得的亲密关系正是许多主教练都希望拥有的。两人充分讨论了战术和阵型,交流了想法,并一道出门旅行,他们尝试一起铺就荷兰队的荣誉之路。范佩西成为范加尔核心执教团队的延伸,也成为教练和球员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是羡煞很多教练的完美模式,在赋予队长更多使命的同时,还能在球队不同的声音中以更微妙的方式传递信息。


有时我们会发现,球员很明显是教练手中的工具,他会享受自己成为备战工作的一部分,在被问及自己的观点时也乐于知无不言。然而,如果想让这种良性互动带来好成绩,就需要主教练对队长有完全的信心,以正确的方式传达自己的信息,并准备好倾听不同的声音。


“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教练,”新西兰队前队长瑞恩·尼尔森解释说,“有些教练,苛求每一脚传球、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完美,这就会剥夺球员们的主见和表现力,还有些教练,他们非常开放,有风度,给球员充分的表达自由和空间,以期充分调动队员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一种教练处于以上两种的中间状态,这样的教练之所以没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传递给球队的信息不够清晰。


尼尔森透露,2010年率领新西兰队参加世界杯的主教练里基·赫伯特就善于放权,让自己作为队长在合适的时机充分施展领导力。在与意大利队的比赛前,尼尔森甚至决定终止战术视频分析会,请走教练组,就是为了让球员们自由地讨论分析对手。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如果赫伯特感到被冒犯而心生不悦的话,那将适得其反。但是赫伯特在大赛来临之际审时度势,主动放弃了控制权,并坚信尼尔森的能力和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备战中的形式主义和压力。


“赫伯特会说:‘你怎么想?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们这些家伙必须在赛场上把你们的想法实现出来。’作为主教练,能够坚持这种开放性,并坐下来认真听,这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在高水平球队中。但这里有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新西兰队20多名球员本身就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队,每个人发言都出于公心,没有私心杂念。


而在英超联赛中,如果主教练问我们应该怎么做,估计会有20多种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答案都更适合自己。面对不同的球队因材施教,这就是赫伯特最擅长的,而且确实见效了。”尼尔森说。


四、队长的职责远不止于赛场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队主教练与队长之间的特定关系。尤其对于较小的国家来说,队长的职责远不止于赛场,他们往往会逐渐变成球队的精神领袖。主教练可能会更替,但队长一直都在。


这可能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比如某个球员表现出超强领导力,或在球队中有一位顶级巨星。这样的球员担任队长后,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球员们的守护者和自己国家的形象代表。有些球员天生就是领袖,因此当他在国家队的球员生涯结束后,注定将成为国家队主教练,而其他球员则会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还是球员的时候,巴拉圭队守门员何塞·路易斯·奇拉维特(José Luis Chilavert)就被很多人看好,认为他迟早会成为这个南美国家未来的总统。这位传奇守门员是绿茵世界里别人崇拜的英雄,他罕见的定位球破门能力和出众的扑救能力被人称道,但他最有名的恐怕还是天生的人格魅力,而这往往并不受主教练待见。


在奇拉维特正式宣布参加巴拉圭2023年大选的前几天,我见到了他,他对自己球员时代的一些故事颇有哲思,而且坦诚地谈起自己与巴拉圭队主教练的关系。根据当年的媒体报道,奇拉维特在巴拉圭队中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1998年他威胁巴西主教练保罗·塞萨尔·卡佩吉亚尼(Paulo César Carpegiani),如果要将胡利奥·塞萨尔·罗梅罗(Julio César Romero)选入国家队参加世界杯,那奇拉维特将即刻退出国家队。


结果,奇拉维特的威胁达到了目的。过了4年,又是世界杯年,据说奇拉维特在队内发起了一场专门对抗意大利老帅切萨雷·马尔蒂尼(Cesare Maldini)的行动,在小组赛与斯洛文尼亚队比赛的最后时刻,他和队友们完全不顾主教练的战术要求,全队说起了本地的瓜拉尼语,擅作主张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了比赛。这使得巴拉圭队在0:1落后的情况下,以10人应战连入3球,最终3:1完成惊天的逆转。


出人意料的是,奇拉维特指责巴拉圭媒体的“谎言”是所有不实消息的源头, 他对上述两个事件都矢口否认。他唯一承认的是自己确实在最终击败斯洛文尼亚队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斯洛文尼亚队正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我们的球员一起与马尔蒂尼谈了谈,我们决定冒险一下。”奇拉维特回忆道,“换尼尔松·奎瓦斯(Nelson Cuevas)上场,取得了成效,奎瓦斯攻进两个球,我们以3:1的比分获胜。关键在于我们做出了改变,不再执行马尔蒂尼最中意的4-3-3阵型和稳守反击战术,而是在锋线压上重兵,给了对手很大压力。


我确实在奎瓦斯上场的问题上提出了建议,我在场上向着马尔蒂尼大喊,希望能换上奎瓦斯,他听取了意见,做出了调整。教练的专业和开明让我们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主教练和队长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马尔蒂尼很开明,他听取了我们的建议。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了解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所在,这也为马尔蒂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回报。凭借及时的调整,我们战胜了斯洛文尼亚队,在2002年世界杯中创造了历史。”


无论奇拉维特和马尔蒂尼之间的权力平衡点到底在哪里,这个故事至少可以很直观地证明,一个队长在球队力争最好结果时所能带来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在1974年世界杯中,弗朗兹·贝肯鲍尔在率领状态平平的联邦德国队赢得冠军的征程中就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有时候,队长可以是一支球队最好的舵手。


五、把队长袖标交给真正的王者


然而,球队中往往有某些资深球员认定队长袖标理应属于自己。如果主教练逢迎这种风气,很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另外一名队长候选人随时可能出现。如果一位队长在位时间不短了,而队里恰好有人认为自己该是最合适的继任者,那么一旦主教练做出了另外的选择,就极易造成球队骚乱。


1986年世界杯前,阿根廷队主教练卡洛斯·比拉尔多因为要任命马拉多纳担任队长而面临着球队动荡的风险。此前,比拉尔多的诸多决策就遭到阿根廷媒体和球迷的广泛质疑,如果让马拉多纳替代1978年赢得世界杯的英雄丹尼尔·帕萨雷拉(Daniel Passarella)出任队长,那必将引发更大的争议。


那一年,帕萨雷拉已经33岁,但在阿根廷队中仍是至关重要的人物。最初他曾威胁说,如果马拉多纳出任队长,那他就退出国家队。后来,眼看比拉尔多绝不让步,他也迅速改变了主意,但球队内部的分裂还是对备战造成了影响。


有一次队内会议,马拉多纳和一些球员迟到了15分钟,当时帕萨雷拉开始破口大骂,指控这些人之所以迟到是因为聚在一起服用违禁品。“我承认自己做过,但绝对不是这一次。”马拉多纳反驳道,“你让我和其他队友陷入了困境,我们什么都没有做,你听懂了吗?”


这还不算完,马拉多纳曾与另外一名老资格球员豪尔赫·巴尔达诺(Jorge Valdano)也发生过冲突,这同样揭示了在球队内部,新老两代球员之间存在严重分裂。但比拉尔多没有发出任何缓和局势的信号,他还是选择让帕萨雷拉卸任队长。尽管围绕着是否应该将队长袖标交给马拉多纳的争论绵绵不休,但后卫内斯托尔·克劳森(Néstor Clausen)坚信马拉多纳成为队长是阿根廷队后来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新队长不仅是阿根廷最出色的球员,他还同时将激情澎湃的“开心果”和啦啦队长的身份集于一身,他需要有领导球队的自由。


“没有马拉多纳,我们不可能赢得世界杯,因为他就是球队的引擎。”克劳森说,“他传递快乐、激励球队,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并且永远热情洋溢。我无法想象如果马拉多纳不是我们的队长会怎样,因为对我们来讲,马拉多纳已经是一位领袖了。帕萨雷拉也是一位领袖,但马拉多纳不仅是我们的领袖,还是世界足坛的领袖,因为他是世界头号球星,每个人都认为他应该是队长。”


比拉尔多对自己的决定毫不动摇,这可以被视为主教练的宝贵直觉,或者只是在坚持显而易见的事实而已。他就是坚信,马拉多纳是队长角色的不二人选。


“人们说:‘1986年世界杯前,马拉多纳在国家队中的经历大多是失败的,你为什么会相信他?’因为我坚信他将成为世界杯中最出色的球星。”比拉尔多2005年在接受国际足联官方网站采访时说,“那时我正在执教阿根廷队,我信任马拉多纳,相信只要他的健康不出问题,我们就能取得突破。我不仅对他的才华印象深刻,对他的领导力也深信不疑,我从一开始就信任他,他也从来没有让我失望。想象一下,在奔赴墨西哥参加世界杯的前4天,人们还在因为马拉多纳而对我冷嘲热讽,但幸运的是,马拉多纳给我们带来一届精彩的大赛,带领我们赢得了世界杯,无论是在其之前,还是在其之后,都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在世界杯中展现非凡的统治力,他是球场上真正的王者。”


《如何赢得世界杯》作者:克里斯·埃文斯,译者:张斌

浙江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ID:zhczyj),作者:克里斯·埃文斯,译者:张斌,编辑:田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