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17 21:09
现在每阳一个人,就有一个心理学家多挨老婆一次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作者:白鹿、张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北京这几天遍地开花了。以前大家都说自己是牛马,现在大家都说自己是羊。


我的几个北京朋友群里,几乎都是一家子接一家子的中招(仅指我个人身边的情况,没有代表其他人的意思),有的群全军覆没,有的群只剩下一个“硕果仅存”的“小阴人”。


所以没错,消失的这几天是因为我也一家子都阳了。


周五晚上,鹿老师说她感觉忽冷忽热,感觉身上疼。她不停地量体温,一直是37.6左右,但因为她平时基础体温偏高,所以我认为这并不算发烧。我安慰她说:“你别自己吓自己,你这可能就是心理作用。”


第二天早上,她开始鼻塞流涕咳嗽,说要测一下抗原。我认为没必要测,说:“你都好几天没出门了,要阳也是我先阳啊。而且如果有症状了,阳不阳的都是像感冒那样治,不如别自己吓自己。”她说:“不行,不一样,阳了我得发朋友圈啊。”


这一测,C线还没出来,T线刷一下子就黑紫黑紫的,于是我对她说:“这应该是个无效结果。不是阳。”鹿老师不满:“你等会儿,C线都还没出来,你怎么知道就无效。”话音刚落,C线也紫了,结果显示是强阳。


过了一会儿,鹿老师说:“我感觉我的难受程度加重了,头痛,腰酸和乏力的感觉更强了。”我对她说:“你又自己吓自己,就算阳了病程发展哪就一定这么快了,你这还是心理作用。我觉得你还是别想那么多,好好休息就没事了。”


鹿老师没理我,拿出温度计一测:39度。


测完之后,她突然怒了,对我说:“你为什么一直要否定我的感受?抗原阳性、温度计高烧,这些事实都摆在眼前了,你为什么非要说我是心理作用?”


我一下子愣了,我说:“我没想否认你的感受,我只是想安慰你别多想。”


她说:“问题是我并没有在‘想’,因为这些疼痛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我的切身感受,你为什么要无端评判这种痛苦是我的想象呢?”


我说:“我没想评判你,我真的只是想叫你宽心。”


她说:“你评判了但是你没意识到,你不但三番两次将我的痛苦说成是心理作用,甚至在测抗原的时候,你都没等到结果出来就说是‘无效’的。因为你在心里已经认定了我肯定没有生病,你让我觉得你在说我装病、矫情。”


我说:“你肯定不是装病也不是矫情,我没有那个意思。我是进行了一个中性的表达,你误会成负面的意思了。”


后来她不跟我吵了,因为咳嗽厉害。但是她余怒未消,我也非常委屈。


当然,三天后我也开始了一样的症状。我在上网课的时候对同学们说:“我的感受是和重感冒差不多,但传染性更强,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但也不必过度恐慌。”


但我很快刷到一些帖子,但凡说“和重感冒差不多的”,下面都是一片骂声“谁说和重感冒差不多的我想打死他”。我很纳闷,毒株不一样,各人体质不一样,耐受力不一样,所以感受也都不一样……有人觉得和重感冒差不多,有人觉得比重感冒痛苦,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为什么要这么愤怒呢?


思考了十分钟后,我突然明白了。因为虽然前者是想安慰,想减轻恐慌,但是后者会认为这是对自己感受的一种否定。


否认一个人的感受,会令人感到愤怒、委屈、挫败和无助,会让人感受到被无视、被怀疑、被排斥。别人认同和接纳自己的感受,才能让人觉得受到重视,说明真实的自我和完整的需求被认认真真地看见了。


感受本身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的,所以我们应该不加评判地去接纳它(不管是接纳自己的感受,还是接纳亲密之人的感受)


但我所说的“心理作用”“别自己吓自己”,我认为我是在安慰,但实际上是将鹿老师的感受归类到了“不好的感受”“应该被否定、应该被压抑的感受”中。


回想一下,这种否定感受型的“安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


“别哭啦,哭也没有用啊。”


“别想了,有这时间不如干点别的。”


“你不要太敏感啦。”


“没你说的那么严重。”


“你别总想着它就没那么疼了。”


“你只是被带节奏了”。


虽然这个否定你的人,也许是出于好意,但还是会让被否定了感受的人有一种被攻击的感觉,所以会引起后者的愤怒和反击。


反而是同病相怜的人,抱团取暖,相互交流,大家不会把情绪浪费在“自证”和“辩论”上,更能彼此温暖,彼此接纳。


不过,我仍然认为不同症状的病友们多把自己的情况分享出来是好的。我能理解一方的愤怒,不代表我认为另一方不该发声。因为不同感受的人都说话,信息才会更丰富更全面,对想了解信息的人来说都是参考,这样盲目乐观的人能提高警惕,过度恐慌的人也能缓解焦虑。


最近网上老有段子说,最近北京人只要阳了的都立马奔走相告——确实,现在我的朋友群里,大家每天都在汇报自己的病情变化,这是因为北京人民都喜欢以生病为豪吗?当然不是。


是因为这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打气的作用——对病情,大家就只是汇报病情本身,没有人评判,没有人排挤——只是有人理解,有人陪伴,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想明白这些之后,我去跟鹿sama道歉,我说:“我真的错了。我之前的沟通没有跟你共情,就是无效的沟通,所谓的安慰也没有不加评判地接纳你的感受,就是适得其反的安慰。”


本来她都原谅我了。谁知两天后我们又一个朋友家阳了,身为心理学家的先生对太太说:“没事儿,我觉得你这就是心理作用。”太太气得骂了他一顿然后来找鹿sama吐槽。鹿sama本来忘了的,这下又想起来这件事,并且越想越生气。然后我又跟着挨了一顿骂。


现在只要有人再怀疑自己要阳(俗称幻阳症),接着别人再提到心理作用,我都会再挨一次骂,唉……


好了,我要继续滚回去写那些拖延了很久的Papers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作者:白鹿、张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