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银行多个心眼,就少张后悔的脸

特别策划

2022-12-30 21:30

题图 | 视觉中国


2022年9月27日下午16时3分,客户何女士的手机银行疑似被不法分子异地登录,随即向陌生账户发出一笔50万元的跨行加急转账。建行风控平台察觉,手机银行登录地址与客户签约地、开户机构地、银行卡历史消费地均不一致,登录手机设备被多个省份客户登录过;经与高风险终端库匹配,登录手机被识别为历史涉案终端;此外,客户当天还进行了理财产品赎回,并将他行资金归集至建行账户等操作,与历史无大额资金交易习惯不符。


结合以上信息,建行风控平台决策判定该笔转账交易疑似非客户本人操作,交易随即被系统拦截。这种风险事件的甄别,对建行来说耗时其实是毫秒级的。建行反欺诈团队的蓝E卫士随即致电客户进行外呼核实。第一次呼叫,客户手机无人接听。为避免客户资金遭受损失,蓝E卫士立即对账户进行了紧急处置,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客户所在分行,请求协查。同时,蓝E卫士还在不断地尝试联系客户。


10月5日,时隔多日未通音信的何女士终于主动致电蓝E卫士,讲述前段时间遭受“冒充公检法诈骗”的经历。由于信息泄漏、被欺诈分子掌握手机银行登录权限,9月27日的交易确实是欺诈分子操作。她因遭受威胁,不敢接听建行蓝E卫士电话。风控系统和蓝E卫士的成功配合为客户避免了50万元资金损失。“50万啊,说谢谢太轻了,”何女士在电话里说,“我会一直支持你们。”


因为懂“钱”,更懂“你”,所以更懂资金“安全”


众所周知,电信网络诈骗、手机盗刷时有发生。2022年,通过风控平台,建设银行拦截手机银行渠道风险一万余起,为客户避免损失金额近4亿元。


每天有2000万中国人使用手机银行与建行发生交互;每四个中国人的手机里,就能找到“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App。从2000年推出基于运营商 STK 交互的手机银行,到近日新推出的手机银行2023,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建设银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超级平台”,一款承载了如此愿景的银行App,自身对安全的要求一定是近乎苛刻的。事实上,就交易本身而言,手机银行目前的安全性是很高的。交易的正当性、合法性,才是一家银行要面对的更大挑战,尤其是在诈骗手法不断翻新、社工手段层出不穷的环境中。这意味着,作为银行,建行的风控不仅要了解客户的资金交易习惯,替客户管理资金,还要为他们甄别资金的用途和去向。也就是说,它必须比你更懂如何保护你的钱。



用户的安全感源于温暖而又无感的守护。但是如你所知,此类美好的故事,一定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


建行在风险防控方面的实力源于其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的高投入和高技术能力。早在2010年,中国金融数字化萌芽之初,建行就在业内率先开启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工程,历时6年半,实现了对核心系统的企业级重构,确立了建设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2016年,建行自主开发的“一种反钓鱼监测系统和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2018年,建行再次自我革新,在国有大行中率先成立独立运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以市场化运作推动科技研发。2022年3月,建信金科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公布的“科改示范行动”专项工程440家“科改示范企业”名单,是金融系统唯一的一家。


从2018到2021年,建设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累计投入了773.16 亿元,年均增长18.98%;集团金融科技人员从2017年底的不到7000人到现在已翻了一番还多。


金融科技创新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更安全、更流畅的用户体验,也体现在对外输出的社会担当。从2019年起,建设银行开始对外输出胶囊式、便携式、开箱即用的新金融创新服务范式,将科技成果与同业共享。


为了给你更无感的安全,向“最懂金融的科技集团”转变


2022年,建行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金融用户已突破5亿户,其中超过9成的用户经常使用转账功能。


在极光(Aurora Mobile)发布的一份报告中,2021年6月,建行手机银行的月使用时长在大行中居于首位,超过2200万小时。在2021年的公安部护网行动中,建设银行获得零失分和总分央企排名第一,意味着建行风控成为了行业信息安全的标杆。



这就要说到技术能力。2011年,随着核心系统的重塑,建行建成了国内同业首家网络金融业务风险监控平台。目前,这一平台已经发展成为技术更为先进、神经更为敏锐的“智能风控大脑”:借助公有云架构,通过搭建手机银行、网银、网站、微信、客服中心风险举报公有云平台,大幅提升风险举报效率及客户体验;借助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刷脸识别作为重要的客户认证手段,可应用于手机银行开户、转账、取款、支付等多种场景;基于大数据行为分析模型,通过交易流水、客户主档等数据,勾勒出欺诈分子的设备、位置、行为等特征,构建正常和欺诈客户画像;应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完成基于神经网络的快捷支付智能反欺诈模型建模和验证工作。


在系统安全方面,建行手机银行的日交易峰值超10亿笔,需要上百个集群系统同时响应,北京稻香湖数据中心、洋桥数据中心,武汉南湖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多活部署,确保业务平稳运营。在过去五年的“双十一”期间,建设银行的网络支付交易峰值超过两万笔/秒,始终保持交易量和稳定性上的领先优势。


要安全,也要便利。建行⾃主研发了智能移动应⽤测试云平台,覆盖市⾯主流移动设备500余款、1100多台,用来测试APP在不同硬件、不同机型、不同操作系统下的运行情况,给设备千差万别的用户带去同样优良的体验。


从何女士的案例,可以看到一部分建行风控系统的拦截逻辑和技术。通常情况下,增加验证环节是给客户的交易流程做加法,也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风险而言,多一次认证,固然就多一重保障,但繁复的认证过程在防止诈骗的同时,也会给正常客户带来不便甚至烦躁,尤其是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当下。所以,金融风控系统技术创新能力面临的考验,除了要越来越安全,还要越来越便捷,也就是,能不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交易流程做减法?


建行最近发布的手机银行2023,依托建行建立的基于客户位置、使用设备、交易对手、交易活跃度等维度的可信体系,对客户交易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并对低风险等级客户降低安全认证强度,从而使低风险客户明显感受到交易流程简化带来的流畅操作。这种减法,来源于技术的自信。


另一个创新是“SIM卡识别”,也与便捷相关。建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手机银行可自动校验客户手机SIM卡,识别认证当前使用的手机号,从而在客户无感的前提下实现身份认证。


建行手机银行2023的“声颜保”使用声纹+人脸智能结合技术,客户授权后,可以录入并更新自己的声纹及人脸信息,从而用于手机银行登录、转账、取款及支付等常用功能的安全验证。



银行已经存在了数百年。时至今日,虽然其业务逻辑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所处的经营环境的复杂性远非以往可比。数字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命脉,这就是为什么建行要从“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团”向“最懂金融的科技集团”转变。科技在金融机构各项业务中都有广泛应用,风险防控不过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对于普通的储户,它意味着底线。多年来,建行一直把“金融科技”作为立身之本,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及图计算等最新技术,不断增强网络金融业务风险防控所必需的风险感知识别、分析思考、决策控制等三大能力,积极应对第一方欺诈(客户主动发起的欺诈)和第三方欺诈(客户被不法分子欺诈)威胁,让自己始终在金融安全上走在前列。在建行每一次更新的APP里,用户都曾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安全和便利,科技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让金融更有温度,而金融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手机银行2023,让交易更放心,让安全更具体,请收下这份安全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