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1-05 18:05

请不要把所有的空隙填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采铜的创想世界 (ID:CTDT4US),作者:采铜,头图来自:《人民的名义》


我们的语言或者思维习惯中,有一种倾向,是把所有的空隙填满。


如果赞美一个人,就穷尽所有的褒义词,去表现出尽善尽美的模样。


如果讨厌一个人,就不仅是批评了,还把任何形式的咒骂一并捎上。


非此即彼、站在两极化的立场去看人与事,竟然成了一种风潮,一种普遍的气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话说得太满,就失真了,远离了事实;如果不留一点空隙或者余地,就没有了辩白或反思的可能。


世界上本就没有百分百的好或者百分百的坏。


谁能确信自己是真理在握的?可偏有很多人这么确信。


一个人坚守自己独立的思考至关重要,思考者必有所狐疑。对那些热衷于赞美别人的人保持警惕,同时对网络上好狠斗勇、惯于攻击别人的人更要保持距离。


对待他人的态度是要听其言、观其行,但并不揣测其动机。因为你怎么可能真的知道别人的内心活动,99%的情况下都是你的猜测而已。


对待“诛心”有一个解毒剂,叫“汉隆剃刀(Hanlon’ Razor)。它的意思是:能用愚蠢来解释的,不要用恶意来解释。


假如你有一个同事把事情搞砸了,你要指认他是“恶意”搞砸的吗?不,肇因于他能力不足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再说得大一点,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某种“愚人”,即都有知识的盲区和能力的短板,因而都有可能做出一些不靠谱的事、说出一些荒唐的话出来。可纵然是这样,就可以因此把一个人从根本上否定吗?照此逻辑,那所有人都有理由去否定的了。


当下还有一个流行的论调是阴谋论。为了攻击某些人或者组织,就说谁谁在背后搞了一出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来,这种阴谋论很有市场。


阴谋论凶险的地方在于,它无法证实,也很难证伪。阴谋论基于对一些信息碎片的捕风捉影,“想象”在其中扮演了502胶水的角色,把各种原本不相干的东西黏连起来。


对于“阴谋论”也有一个解毒剂,就是“奥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它的意思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对于一件事情的解释,如果能有简单的解释,就不要用那些复杂的解释。而阴谋论往往很复杂。


比如,现在我编一个“阴谋论”出来。我说:现在有好多个国家的政经要人的大脑中被植入了芯片,这些芯片由某个科技远比人类发达的外星人控制,外星人发出指令,可随时指挥这些政经要人,因而事实上,我们的地球已经被外星人殖民了。


这样的“阴谋论”你当然会觉得荒诞不经,因为按照“奥卡姆剃刀”法则,我增加了“外星人”这样一个实体,你必须承认存在这样的外星人,这个阴谋论才可能存在。


但是话说回来,阴谋论之所以有市场,有一个内在的原因是,确实存在“某个阴谋论是事实”的可能,即我们并没有办法排除这种可能。因为它没法证伪。存在一定的概率,尽管这个概率是比较低或者非常低的,有些阴谋论是正确的,但是我不知道。


而我在总体上摒弃阴谋论还并不是因为“奥卡姆剃刀”,而是因为,阴谋论会让很多事情变得无意义。举个例子,今年看世界杯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发出“假球”“又有某个球员被收买了”这样的论调,当然每届世界杯都有这样的论调出现,可是我是挺讨厌的。


因为这里的逻辑在于,一场比赛之所以让观众觉得精彩,一定是以大家遵守规则、基本上是公平的为前提,任何一种游戏都有明确的规则,比赛是在规则之下进行的。如果你相信世界杯的比赛都是假球,即台面之下的黑暗的规则主宰了台面之上的规则,那么这样一来,看球就变得完全没有意义了。


所以,如果你相信有假球,那么就干脆不要看球,干脆不要关注世界杯;而既然你看球了,就别老是喊假球了,因为你承认了你在浪费时间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那么在足球之外,一个社会的运行也是类似的,社会的运行有摆在台面上的规则。而如果你特别相信那些藏在暗处的、阴谋诡计主导的规则,认为它们是远远超过前者的主宰性的力量,那么就等于,你认为眼前这个世界就像演戏一样,全是虚假的幻像了,那我们每天做这做那的忙前忙后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今天这个时代,在有人不停地制造噪音、伪造事实和炮制信息垃圾的时代,辨别信息的真假并做出审慎的判断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人又有天然的弱点,即容易被情绪裹挟、被话语蒙蔽、被数字迷惑,因而我们更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和感知力。


当我们在表达的时候,需要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知的局限,不要轻易地站在极端化的立场,不要把容纳相反事实和观点的孔洞给关上,不要把所有的空隙填满。


反过来说,如果你在网上或者线下,见到有些人的话是密不透风的,是把一个人捧上天或者狠踩在地上的,是指摘他人动机的,或者用阴谋诡计去理解这个世界的,那么你就要警惕了,很有可能,你看到的就是一种精致的谎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采铜的创想世界 (ID:CTDT4US),作者:采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