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2-01 17:02
2023年,为车市做些预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Karakush,原文标题:《车市癸卯十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复工三日,如工三秋。


很高兴这个春天,我们终于又能重拾信心,积极吐槽工作。就个人来说,还能嫌弃劳动,远比绝望地勤奋,是更真实的乐观主义。


同样真实的乐观主义,也在无数平凡的小事中,堆叠出熟悉的中国味道,无论是总票房60亿,配货又断货的加特林,还是5A级景区满山遍野的人人人人人你人。


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老谋子看得欢喜,烟火射得利索,人群中有那么一两个符合你的胃口,主要因为心上没有挂碍。疫情正率先从心智上退出。


我们也终于敢在现实上附丽希望,展望一下癸卯年的车市以及身处其中的你我,正要面临怎样的前途。


你不报复,也得摁头让你报复


国内第一波报复性消费,已经杀起。


汽车不在其中。根据乘联会的数据,1月份约八成厂商同比降幅达到两位数,推算狭义乘用车销量136.0万辆,同比下降34.6%。春节月还是车市传统淡季。


节后才见真章。


钱,是不缺的。去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较上年大力增加9.9万亿元。人们有足够的储蓄推动消费。


问题是,超额储蓄并不源自挣的更多,而是因为减少了买房和理财投入。大家存而不花,一定程度反映对于大宗消费和风险的厌恶与担忧。


作为拉动马车的马车,汽车是必兴之地。不是刚需、刚过刚需。


首要振兴手段仍是铁打的补贴。去年购置税减半和地方促销政策的组合拳,让汽车在下半年快速恢复。7~11月销量同比增长15.7%,相对上半年的-6.6%,回升超过22个百分点。


今年药没有停。就在前两天,国常会定调要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吹响又一轮地方促销政策的号角。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已经迅速响应,包括而不限于延续地补、免税、消费节购物券、金融礼包等等。


成效大概率不及去年。因为促销的本质是提前释放需求,而不增加需求,去年下半年两位数增长已经大超预期,留给今年年头大抵是煽风大过火焰高。


而要从根本上修复消费信心,关键更在于修复收入来源和预期。


以美国为例,通胀很高,但是消费表现强劲。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失业率处在历年新低,此外有1070万个空缺职位,几乎是求职者的两倍。振兴就业,是大胆撒币的安全边界,是消费韧性的前提。


行业能不能真正迎来高景气,业内干努力不行,还得靠社会共同富裕。


Build Your Dream,全宇宙唯一的确定性


只有比亚迪,是可以独美的。


迪王已经成为车市增长的第一生产力。去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近180.0万,增速208.2%;其绝对增量122.15万,占新能源乘用车绝对增量的45.49%。近半壁增长源自比亚迪。


与此同时,比亚迪正在全面脱贫。根据最新业绩预告,其全年归母净利润16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


算下来平均一个车就挣平平无奇的一万块,但是扭转了常遭诟病的“增收不增利”。仅以下限160亿为计,已经超过2017~2021年五年的盈利之和。


尤其到Q4净利保持环比增长,达到前三季总和的85%,是规模效应集中发力、销售结构持续优化,也是顶住竞争、头铁涨价的高质量增长。


为了应对成本上涨,去年比亚迪三次宣布涨价,每次小涨几千,却足以展示和老对家不同的市场价格能力。


你不买我不买,明天还能降一百


过去三年,龙头位置属于特斯拉。不过比亚迪重回全球第一之后,以压倒性增速把王位锁死。


尤其中国市场,特斯拉劲头不足体感明显。销量同比增长37%,低于大盘;营收同比增长31%,低于自身整体。同期在美国市场实现增幅69%,其他市场42%;而此前中国市场营收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00%,由此中国份额下降4个点。


卖不动的特斯拉简直弱爆了;可是23万的特斯拉又特别顶。


自1月祭出骨折价之后,特斯拉新增需求强劲,有报道新增订单是生产速度的两倍,激励效果明显;同时带动问界、小鹏等等车企做出跟进,彰显市场锚点能力。


在此之上,特斯拉还具备进一步的降价深度。去年其均价、成本分别上升1350美元、2140美元,毛利率从神仙%降至26.7%,仍处于业界超高水平。


20万的特斯拉也不是不可期。


但是降价不解决特斯拉遇冷的根本问题——在高预期上很难进一步激发激情。特斯拉的经典配方一直是,短期压缩成本、推出新产品、鼓吹自己如何利用经济制造技术为行业带来彻底变革,不断推高融资和估值。


由此马斯克最非凡的成就,是在一个只能通过超高风险财务结构才能实施的宏伟蓝图上,建立商业帝国。这个建设过程比汽车、火箭或任何产品都要难以复制,但是把前置预期推得太高,回归落地没那么容易。


你期待看到技术奇迹,结果看到FSD市场化失速,期货跳票,提上日程的Model Q见不到价格屠夫以外的新故事。错配就会产生落差。


有些朋友认为,特斯拉像Model T之后的福特,醉心规模和效率而丧失创新动力。实属高估预期、低估能力。现实是无法超越期待是行业常态,整体来说汽车创新进入相对平台期,对比同行,特斯拉在所有技术探索者中仍是先锋和标杆;同等进展如果摆在他厂已经吹出太阳系了。


特斯拉或许更像近十年的苹果,热潮之后需要一段令人失望的时间调整预期回归理性,到头就会发现在一堆小破车中还是牛X。


短期来看,降价是有效的市场手段。特斯拉用部分高溢价维持规模效应,而把价格战的成本压力转移到竞品头上。那些价格被打掉了、销量却没上去的同行,才是真的惨烈。


主旋律:要么熬死别人,要么被别人熬死


价格竞争将白热化。更多品牌会加速意识到,要么无法达到足够的规模,要么细分市场已经过于拥挤。行业将进入清算期,去年自游家的快进快出就是一个预告,公司数量还会下降。


机会窗口正在关闭。即便对于自带品牌和资本的小米,也是如此。


对不起,电动车还是不挣钱


今年电动车仍将受困于电池成本。根据BNEF统计,去年锂电池组的交易均价为151美元/千瓦时,同比增长7%;预计今年仍将维持在高位,小幅上涨至152美元。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仍然没有下降。


尤其碳酸锂,去年Q4均价已超过55万元/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目前国内上游和中游产业投资力度很大,业内期待供需错配带来的高价将由此回落,不过产能释放最快要到2025年。


不过,随着下游价格战模式开启,或许会刮去此前由于市场过热带来的电池溢价泡沫。


卷天卷地,卷死企业家


去年小鹏G9上市翻车,让企业家重新被提到竞争的核心位置。


人们发现,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体系竞争,最终都指向企业家的竞争。企业家强,则企业强。在企业家高屋建瓴的系列决策之下,才能输出好的产品、成立的品牌、耐打的战斗体系。


何小鹏被认为是小鹏的短板。结论极损,但也无法反驳。无论具体问题,船长总是对于沉船负有终极责任。


今年小鹏仍将处在争议漩涡。它的外部竞争力正在受到质疑,重金打造的智能驾驶在无法成为胜负手,价值必要性在被市场重新评估。在这种情况下,从组织自身提质增效成为必由之路。


经历去年底的组织调整,小鹏的最新举措是,引入原长城王凤英出任总裁,全面负责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管理上的红利是,权力集中到一个强人手上,决策链路和资源分配会变得简单,高效解决内部横向协调和权责协同的问题。


个人能力可以补足组织,但是无法替代组织能力。好的组织能力,要立足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建设和业务实际开展场景的,要为公司提供规范标准、能力底盘、和方法工具的。这仍旧是何小鹏不能绕开的体系命题。 


此外,还有对于王女士传统企业行事方法能力的担忧。这也需要何小鹏承担起企业家的职责,去提供方向和文化价值观的指引。有朋友认为,何小鹏的短板在于他没有经营经验和操盘能力。可以分包出去的职能,都不是关键。


企业家不同于高级管理层,他的决策不能囿于正确,而是需要具备想象力;不能在给定的条件下求和解,而是要去创造性地改变那些约束条件;不能只看利润,而要有超越金钱的动机。从这几个层面来说,何小鹏还挺有企业家的意思,但他需要卷得更成熟。


至少还得有一个老品牌退出中国


过去,合资/外资是中国车市的主力;而去年拐点明显,9月、10月、11月,中国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突破50%,峰值达到54.4%。全年则达到49.9%,上升5.4个百分点。


上一轮份额超过45%,要追溯到2010年,受惠于汽车下乡政策的一顿增长,但是爆点只有便宜,很快就被打回原形。而这一次,是品牌、口碑与份额齐飞。


一方面经历多轮市场洗牌,留下都是实力企业;


另一方面变量仍是弯道超车。保持多年的吉长长三强格局被打破,成为比吉长。比亚迪以99%以上的新能源销售,力压两众成为整体车市销冠;吉利和长安也都跻身前五,他们在新能源领域分别实现278%和178%的增长,拉动整体体量。


而合资企业至今份额仅占5%,叠加燃油车市场萎缩。首波冲击是原本处在市场边缘的品牌,去年包括讴歌、Jeep、斯柯达被曝出决定或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仍在踏空节奏的品牌绝不止这些个。


地主家的余粮,真的香


一个小小趋势是,新品牌、新车型剑指云端。


比如比亚迪推出仰望品牌,首款车型U8定位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U9定位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揭示该品牌的根本属性在于百万。


又一个新电动汽车公司宾理汽车,也在去年发布第一款概念车(未来量产版)BeyonCa GT Opus 1,对标保时捷Taycan,售价也将达到百万。


还有凯迪拉克去年发布顶级手工定制轿跑Celestiq,定价至少30万美元起;而通用旗下另已经开始交付的GMC悍马EV,引进国内也要百万以上。


你很难说,这是踏在结构上,还是踏在蓝海陷阱里。但是为有钱佬造玩具,真是一笔容易钱。


从大面上看,全球汽车销量低于十年前的水平;然而同期售价10万欧元以上的汽车需求,以每年约6.5%的速度增长。


顶级豪车尤甚。去年,劳斯莱斯销量增加8%;而法拉利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了21%。这两家公司都是深耕一个规模很小但是利润很高的利基市场,体面而滋润。


反观另一面,为人民造车的附属伤害,则是需要和人民共克时艰。比如中产向的高端市场,前两年保持较快增长,但是去年整体节奏放缓,同比增长11.1%,仅高于乘用车增速1.6个百分点。


中产,到底还是属于劳动人民。


得大刘者得天下


今年是刘慈欣大年。大小屏幕被大刘承包,而大刘IP被各种车企承包。


长安汽车以6000万冠名口碑扑街的《三体》动画,以冤种手笔和远超正片制作水平的精良广告,让人记住了深蓝SL03。


奇瑞则是《三体》电视剧的官方合作伙伴,瑞虎8 PRO邀您观看每一集的精彩内容;不过关注却被大众白嫖,因为剧中汪淼开的是途观,史强开的是桑塔纳,抢戏不少。甚至有大V老师热情发现穿帮镜头,汪淼白天出门还是上汽大众国产途观,半夜火鸡狂奔则是进口大众Tiguan。


截图自微博汽车博主“二师兄”


蔚来是《流浪地球2》的植入广告主,借电影宣布ET7和换电站能苟到2050年,太阳崩溃、蔚来不倒。蔚来其实是小破球的长期支持者,在第一部中就植入过两台ES8,一台沉在水底,一台露了半个前脸和半个屁股。


小鹏P7也绑定了《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流浪地球》,在春节档期间合作推出流浪地球微电影小广。


还有集度汽车,去年发布ROBO-01探月版时,连线刘慈欣本人,官宣其为004号车主。


扎堆大刘并不难理解。他的科幻创作尤其符合智能汽车的科技属性,同时又带着中国原创力量强势逆袭的民族主义情结,完全匹配中国汽车的品宣要义。


与之旗鼓相当的优质资源,没有。


华语科幻不乏优秀作者,从韩松、何夕、王晋康,到新生代的江波、夏笳、陈楸帆,可是能把小众垂类文学带入大众文化视野的只有大刘。小破球1当年票房46亿,小破球2春节档票房已超22亿;今年晚些时候,网飞版《三体》也即将上线。现象级的破壁才具备商业价值。


至于其他流量文娱低质低效,且伴随日益增长的暴雷风险。近年车企对于娱乐明星的合作变得谨慎,转而开始选择薛兆丰、刘擎、许知远、罗翔等等知识偶像,后者的局限在于带有明确的精英主义属性。


而大刘宇宙,覆盖最大公约数,一千个人能看出一千个良莠不齐的罗辑。


接下来,遍地尽带刘慈欣指定流浪载具。大刘在影视版权上血亏的钱,也许能从车企身上加倍薅回来。


中东人比你都了解中国脚部车企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300万,成为外汇之光。除了东南亚、拉美、非洲等传统欠发达市场,中国汽车靠着拳头的新能源产品,也在挺进欧洲主流市场。


不过今年业界普遍报以谨慎态度。


一来,之前海外供应链断档拉动超强外需,今年会有所缓解;二来,国际经济下行,比如欧洲高通胀叠加高失业率,消费信心堪忧;三来,全球保护性产业政策大抬头,各地都在吸引高端制造回流——总体不是一个好的贸易环境。


但是这并不妨碍包括比亚迪、长城、蔚来、吉利等中国企业大举出海扩张。和早期自主出海模式不同,这些企业往往会建立更深的本土联系,比如自建销售渠道、服务、生产基地等等。对他们而言,比起套利,布局成为全球车企是更长期的命题。


与此同时,部分中国脚部企业也在向外寻找机会。比如众泰就成立了一个关联外贸公司,将在中东市场分销T300相关产品,到2023年计划销售10000台。


而许久没有消息的天际汽车,也在去年底于沙特成立合资公司,投资两期约5亿美元,设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年产约10万台。


对于他们而言,这或许还是真的生存机会。毕竟留在国内竞争,毫无希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Karakush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