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内文配图:深圳微时光,头图来自:深圳微时光
“现在是凌晨1点50分,我在南山区出入境服务大厅。”由于害怕白天自助签证的队伍太长,我决定错峰在凌晨去办理港澳签证。
月黑风高,但我并不孤独。凌晨2点左右,我在大厅门口遇到了不少穿着同款拖鞋来办证的深圳人。
虽然由于自助机有限,我稍微“排队”了几分钟。然而从办理到付费再到出证,1分多钟,我过期了三年的港澳通行证又复活了,妥妥的深圳速度。
也许凌晨排队签证,就是深圳人对三年未见的香港,最深情的表白。
一、签注1分钟,排队1小时
2月6日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当天,全国出入境人员数量达到67.6万人次,创疫情以来新高。其中,港澳陆地口岸出入境人员56.8万人次。
但你知道,为了早点去香港旅游,深圳人到底有多拼吗?给大家看几张发生在过去24小时,微时光以及朋友们在各区签注大厅的实拍图。
这是2月7日凌晨0点30分,罗湖区自助办证区,排队等候的深圳人挤满了大厅:
2月7日凌晨2点,南山区出入境的签注区,穿着拖鞋正在办理签证的深圳人:
2月7日凌晨2点半,福田区的自助办证区,依然有深圳人陆陆续续的前来自助办证:
2月6日21点左右,宝安区出入境仍然需要排队2小时,才能办理自助签证。
图源:微博@孙纬伦
2月7日早上9点,福田出入境服务大厅外的人流已经开始“打蛇饼”:
排队1小时,办证1分钟。
从目前来看,如果深户的你想要办理自助签证,正常的工作时间前往南山福田罗湖等人口密集区,大概率是需要排队的。
鉴于自助机是24小时开放,我更建议大家错峰办理,例如凌晨12点以后,亦或是早上6点多,基本上就是随到随办。当然还可以错区办理,例如像盐田区大鹏区坪山区等,基本都是几分钟内搞定。
毕竟,对于深圳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
二、为什么深圳人要去香港?
看着这几天排队签证、凌晨签证的深圳人,我完全可以想象本周末深圳各大口岸的人流盛况,估计又会刷新近三年的数据。
但总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深圳人还急着去香港?
曾经有人问,深户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底下有人回答道:深户可以无限次去香港。作为一个凌晨跑去签证的深圳人,我大概可以归纳深圳人“着急”去香港的几个理由。
第一个,探亲团圆。
封关三年,尽管深港之间只有一河之隔,尽管现在视频通话可以做到高清不掉帧,尽管在深圳河最窄处,跳远运动员是可以蹦过去的。但是,这依然解决不了两地的相思之苦。
一河之隔,有3年未回家的孩子,有3年没见过的父母,还有3年未曾拥抱的情侣。
这三年,罗湖莲塘延芳路的铁丝网,成了“深港最短距离会面地”。每个周末都有不少人来到此地,与深圳河对面的恋人、亲人们隔河相见,甚至还有人自嘲成了“望夫石”。
2021年,拿着望远镜与香港男友见面的深圳女孩
第二,香港,深圳最近的旅游圣地。
人在深圳,曾听说过这么一个段子:
“深圳哪里有好吃的?”“去广州!”
“深圳有什么好玩的?”“去香港!”
深圳人的周末,要么逛商场,要么逛公园。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香港可能是离深圳最近的旅游圣地。
也许,维多利亚港、兰桂坊、迪士尼、太平山顶、西贡等著名的景点你已经打卡过了,但这三年,诸如香港故宫、M+博物馆等新地标,对于深圳人的吸引力真的太大了。而且从福田坐高铁,不到半小时就能到西九龙,轻松实现当天来回。
另外,还有深圳人心心念念的红磡演唱会,不知道票还有吗?
第三,买买买。
我曾思考过一个问题:以前的深圳人会趁着周末,大包小包地去香港背奶粉背尿片,甚至是“打酱油”。
但是封关三年,深圳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失去港货,而有所改变。因为天猫国际等跨境电商的普及、因为海南等免税店的火热,让我们不去香港,不代购港货,也能享受到国际生活。
这是不是说明:深圳人可以不去香港买买买了?
其实,我们千万别小看了购物天堂香港的魅力。以汇率为例,同样买一台自用的数码产品,在香港买的价格跟国内某些电商网站还要便宜。
尽管可以买买买,但千万记得要主动申报,不要当“水客”。网传2月6日刚通关,罗湖就开出了第一张罚单。
网传罗湖口岸开出“水客”罚单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之外,深圳人去香港还有接种疫苗、购买保险理财、洽谈商务、参与展会等理由。
其实,就像2月6日首个通关的“拖鞋女士”一样,香港人来深圳吃个宵夜,深圳人去香港吃个早茶,都是深港两地正在恢复的生活日常。
这三年的时间像被偷走了一样,深圳与香港都变了。
例如,深圳人囤了三年的八达通,听说需要15块钱去激活才能使用。但是,现在香港的地铁和公交车都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了,八达通似乎不是内地人的首选了;
例如,以前深圳人去香港要兑港纸,但现在内地的移动支付已经覆盖了大多数香港的门店,我们在香港可以像在内地一样刷微信,刷支付宝,还可以根据实时汇率进行兑换。
一河之隔,一荣俱荣,深圳的崛起离不开香港,香港的发展离不开深圳。虽然深圳与香港互相错过了三年的成长,但未来我们还要一起走向更远的远方。
“好久不见,香港”;“好耐冇见,深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深圳微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