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杨文静,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次到深圳出差,顺道深入了解香港高端人才计划。”
这是最近接触外地VC朋友频频听到的一句话。细聊之下,这是源于香港最新落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通过该计划引进的人才可获两年签证,并在居住香港7年后可以申请永久身份证。
而门槛比以往都要友好——条件之一是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按此标准内地有9所大学满足,分别为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中大、南大以及华科。
与此同时,香港300亿投资基也正在赶来。目前,该投资平台的董事会主席成员及内部组织架构慢慢浮现,面向VC/PE投资机构的遴选标准和要求也正在酝酿中,“香港也在尝试‘基金招商’,招揽科技企业。”一位活跃在大湾区的投资人最近刚从香港出差回来。
至此,可以看到香港也加入了新兴产业大战队伍中——纷纷向人才、科技企业、风投机构伸出橄榄枝。
香港最新大招:向内地9所大学毕业生开放“落户”
香港最新“抢人大战”要从半年前说起。
2022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立法会宣读上任后的首份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报告中首次提到“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轰动一时。两个月后,香港正式接受申请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计划。
这一次,高才通计划将对象瞄准了高学历人才和高薪人才。具体来看,高才通计划接受三类合资格人士的申请:
A类为申请前一年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士;
B类则是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累计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
C类即申请前五年内,从全球百强大学本科毕业,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
其中,A、B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C类则设有上限,为每年10000人。
从全球百强大学来看,内地满足该条件的高校有9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形成了清北+华五+华科大+中山大学的九校格局。
这一计划对高端人才给予了极大程度的放松。申请人在提出申请前不需要获得香港企业的聘用,并且计划获准后可以在香港逗留24个月,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还可以在逗留期间不事先取得入境事务处的批准,自由从事和转换工作。提交申请后,申请人最快4周就可获得香港身份,获批者在6个月内就可以入港工作或创业。
而香港高才通计划进展如此迅速,目的只有一个:抢人才。
与“高才通计划”配套的还有一系列计划。包括成立“人才服务窗口”,向来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放宽“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延长工作签证年期;向合资格外来人才退还在港置业额外的印花税等等,无一不在为香港“抢人”服务。
如今,“高才通计划”已然初见成效。申请刚开放不久,就因审批迅速、通过率高再次出圈。根据香港方面的数据,在年底正式推出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收到了7400多份申请,推行7周后申请人数已经超过1万,同时,获批成功率也高达95%。
为此,香港特区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对外公布,申请者以年轻人居多,30岁以下的申请者约占申请总数的一半,约97%的申请者为50岁或以下;所有申请者中,有一半是世界百强大学毕业、过去5年有至少3年工作经验,有六分之一的申请者年收入超过250万港元。
当然,香港的抢人大招只是第一步,背后的格局正在打开。
300亿投资基金赶来,开抢科技企业
随着“招商引资引才”口号一出,整个香港动起来了。
印象中,“招商引资”概念原本来自内地,此前这一说法在香港极为少见。但随着“抢产业”的号角吹响,香港也在招商引资上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而上述人才政策便是基础一步。
目前投资圈关注的是,香港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将管理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新设立的“共同投资基金”。同时设立“引进重点企业咨询委员会”,积极利用财政储备以促进香港经济和产业发展。
其中,“共同投资基金”是香港借鉴内地引导基金模式,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成立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新成立的“共同投资基金”将会按企业个别项目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潜力。
最新消息——2月15日,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引进重点企业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同时公布。其中,董事会主席、咨询委员会主席均由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担任,其他成员包括相关的官员和社会及商界领袖。
紧接着,2月22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了2023至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其中提出,为了进一步丰富人才库及吸引更多新资金落户香港,特区会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这是开年后的又一重磅消息。
根据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要求,申请人要将一定金额的资产投放在香港本地市场,但不包括物业投资,在通过审批后,就可以来港居住和发展。至此,香港人才与资本的大门面向世界,开得更大了。
此外,香港还将在未来三年向投资推广署拨款一亿美元,以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来香港,并提出设立“招商引才专组”,主动接触目标企业和人才,积极游说他们来港发展。从尽量不干预市场变为主动出击,香港开始逐渐突破传统思维,在新局势下寻求破局之路。
香港抢起企业来也是热情高涨。对于希望重点发展的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香港专门制订了目标企业名单,搭配一系列“配套措施”,提供量身定造的企业落户计划,以及为这些企业的人员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例如申请签证、子女教育安排等。
按照特区制定的目标,在2023年至2025年期间,将通过各项输入人才计划每年吸引至少3.5万名人才,也就是说,3年内香港至少要吸引10.5万名人才,这一目标对比去年和前年的年均人数增加了40%。此外还将整体引进企业目标为1100家左右,包括龙头企业和科创企业。可见,香港对于人才和科技企业的渴求,十分急切。
抢人才背后: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争夺战
抢下高端人才,拿下新兴产业,这是香港的关键一役。
而人才之争,归根结底还是产业之争。事实上,香港的焦虑也是全国不少城市共同的焦虑——随着产业升级的大趋势,要么掌握话语权,要么甘于落后。
因此,我们看到从南到北,各地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争夺战。
其中较为轰动的是,2022年底,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基金总体规划正式公布。深圳市引导基金紧紧围绕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集群,设立了“20+8”产业基金群,其中,每一个产业都配套了专项引导基金。
而20个产业集群为: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以及海洋产业集群。
另外8大未来产业为: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
无独有偶,今年1月,安徽省提出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并支持市、县(市、区)按照“基地+基金”“产业+基金”等模式,围绕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组建风投创投基金。可以看到,这一基金群的设立也紧紧围绕着安徽当地的产业。
春节开工后,西安市召开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同时,《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推进方案》印发,当中提出,西安市将建立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带动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
随后,浙江超级基金群也来了。浙江经信厅发布《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其中透露,浙江将推出迭代产业基金3.0版,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支“专精特新”母基金,每支基金规模不低于100亿元,分期设立。
不久前,广州2000亿母基金正式官宣落地——包括15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重点投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消费等重要产业领域,与链主企业、产业龙头、头部机构合作构建超6000亿的产业基金集群。以及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
“可以看到,香港也在培育自身的科技产业,一方面大力招揽人才,另一方面也会尝试透过‘基金招商’招揽企业。”大湾区一位跟香港特区引导基金打交道多年的投资人感叹,这是今年全国各地招商大潮最生动的写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作者: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