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钟睒睒
农夫山泉
台积电
AI
英伟达
芯片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经济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2-12-31 18:00
2012年的O2O有这么几个有趣趋势
九方网
也许是对模式过于苛求,也许是对盈利不抱有希望。很多移动应用产品在黑暗中撞了几次头后学会了听风向“跟风”,对于时下热点大力跟,对于一点风声狂热抢。这已经成为了很多移动产品的特点之一。而从2011年到2012年,投资者后悔往O2O里砸钱太少,到现在很多软件产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也要“O2O”一下,但是必须跟下去,因为不跟软件盈利还是很难,跟了,也许就有人在日后的一炮而红里把这个当作谈资。
确实,现在很多软件都在尝试着O2O,从10月的微信小马哥一声长啸,业内对“二维码和O2O”就开始了疯狂的追捧。有趣的是,小马哥都还没成功,这一摞子人不知道跟风跟到哪去呢?这年头,有些事确实是没完没了的,引起了话题,又慢慢冷下去,因为某个点,再次火起,而在这个2012年里,对移动软件来说,最大的折腾无异于这难消停的“O2O”。
今年的O2O,总得说来,有几个有趣的趋势:
LBS不再引起风潮,成为产品标配
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曾经一度火爆异常,但是在2012年,它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省略号,在哪里都可以有,却再也没有那么重要的位置。LBS在过去的表现形式是:签到与分享。
LBS签到应用曾经那般繁华,但如今归于沉寂,有的死了,有的转型了。细数一下,被看好的签到应用有“邻讯”、“街旁”之流,而现在,他们都开始转型。国内市场的竞争让这种初期平台化的产品很快就能被替代,而对于一个单一化的产品来说,这样的局势显然只有转型一条路可以走。现在,“邻讯”正在做吐槽的社区,而“街旁”在这条路上已经渐渐没了生息,以后是否转型还很难说。但是,它们代表的是LBS的过去,和不再辉煌的未来。
这个在以往还出现过的“签到”已经随着某些其他的因素成长为一代“标配”,表现平平又不可或缺,对于曾经火爆的LBS,现在已经走入平常软件中,再也难有担当大任的时候。对于最早的模式来说,不知算是“经典的永恒”,还是沦为平淡中的背景色。
优惠券企业1%的存活率
如果说在2011年,有什么被炒得够火爆,那一定是优惠券。在团购慢慢走下热门榜后,优惠券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势。通过运营商提供的LBS技术,结合线上优惠券的派发,然后引导用户到店消费;或者在线下也不忘扫街为商家提供一些免费服务从而拉动线上,把软件传播出去,方便盈利。
但是明显,优惠券模式变得与当初的团购一样,经过一番饿狼扑虎的抢食行为后,大多数优惠券产品纷纷落马,偃旗息鼓。与团购一样,线下商家没有线上企业的服务态度,对于“优惠”有着敏感的神经,对待“优惠用户”总有一种被占了便宜的心态。讲求“一分钱一分货”的线下实业商家,对待领着“优惠券”产品的用户很难付出应当的产品和服务。优惠券再一次面临了当初团购的困境——商家不赚钱,用户不满意。
于是很明显,在2012年,我们已经很少看到优惠券的踪影。去到某曾经到过的商家,原本在店内收银台摆放的某优惠券的宣传架已经收起,在角落里蒙满了灰尘。可见,线下的商家并不是不希望有更多的客流量,也不是没有与线上合作的心态。最关键的是,线上活动启动,线下流量增加,但是线上一旦停止,线下再也难激励用户消费。对于商家而言,顶多算是吸引了体验,很少能加大自己的长久吸引力。
但是总有存活下来的,并且还能在优惠券这个部分取得独特的优势和难以被替代的地位。这个默默无闻的企业叫做深圳淘淘谷TTG,而它即将在澳洲上市了。而这一家企业所针对的不是消费者,而是商户。消费者不需要任何行动,就可以自觉享有优惠活动。因为企业所主打的U联生活平台,而平台建立了商家到金融系统之间的联系,简单说来就是不同的银行卡在不同的商家中可以享有不同的折扣,基础就是银联系统。而其收入构成则是:11%的佣金以及系统使用费用,这就形成了一个长线可维持的收费系统,也就促成了盈利的可持续性。
这样的模式在行业内很罕见,把控到支付环节的渠道对于O2O模式也是一个难得的创新。尽管目前仅有7个城市提供了这一服务,但是800多商家在这个平台上已经为这个平台创造了不小的市梦率。也就提供了这剩余的1%的成功,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轻平台”。
二维码高潮迭起
优惠券逐渐走下商业神坛,登场的就是“二维码”,这个小方格开始在每个地方蔓延。由于成本低廉,制作简单,各种二维码开始代替优惠券加入到O2O的实现中。商家可以自行选择平台进行投放广告,就算是本地的论坛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稍有营销思维以及O2O期望的商家都会跟风加入O2O的阵营里。
小马哥的微信在这个时候起到不小的作用,商家可以在线下宣传自己的微信,同时在线上吸引本地用户。微信在二维码上的关注也引起了业内的大量探讨,但是业内的这一阵轰动并没有帮助O2O做出怎样的成绩来。对于微信而言,极不容易的打通了“线下商家+二维码+财付通”的渠道后,出于营销和汇聚粉丝的难度,微信在形成闭环后依然遇上了“商家难”的问题,确实,不是所有的大用户级产品都能获得商家的青睐,互联网O2O折腾了商家太多次,对于商家来说,线上是否能帮助自己的产业获得更多消费者还是个未知数。因此,谁也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就造成现在微信迟缓向前的状态。
不管是被人看好还是不看好,微信在O2O上的轻度操作以及谨慎布局,都显示出微信以后会向着这条路前进。也正是因为微信的引领作用,很多前排兵闻风而动,成为炮灰。在二维码的推广中,伤得重。可以说,很多企业在跟风的过程中,逐渐丢掉了方向,因为跑得太快而找不着北,最后只能停下来另觅新路。
挖掘O2O早期二维码公司转入线下通道
二维码不是依靠微信火的,而是由一家名为灵动快拍的产品“快拍二维码”逐渐捧热的。而现在二维码技术已经见怪不怪了,很多软件都可以完成一个二维码的“读”和“绘”,对于需要二维码的企业和用户来说,软件只是帮助读取二维码背后的数据,而不是主要的绘制工具。在没有任何平台优势和线下资源的时候,这些二维码产品面临着即将被替代的形势。
显然,着手布局自己的O2O平台会是很多二维码企业的选择。灵动快拍就已经着手这个布局了,在灵动快拍拿到2000万融资的时候,就注定了这笔钱不仅仅用来更卖力地搭建二维码的平台,还需要线下代理的出现。这将出现的老路子,也是极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火一火,两三年后死一死的模式。
先建立线下的基地,然后去找商家,然后大声宣传通过商家的二维码扫一下就能获得会员卡或者优惠政策等等。与原来的丁丁优惠券类似的模式,曾经丁丁在扫街上是做得最成功的,而现在快拍的这条路没有人预言是将死还是会火,不过这样类似的场景模式或多或少有些凶险。
但是除此以外,难有它法。二维码天生的简易性在快拍捧热后再也没有技术门槛,成为标配后只能从平台出发,平台可以是让商家自行入驻,也可以去请商家加入。在商家教育还不够的时候,线下扫街成了必然,而目前快拍在这样做,其他的专业从事二维码业务的企业也都想这样做,因为终点就是O2O。
各种行业汇集,纷纷涉足线上线下平台
比起2011年的餐饮业为主导的现象,2012年电子商务率先加入了O2O麾下。电子商务反应最快,大街小巷的广告里出现了许多关于产品的二维码,当这一阵风起,多数电商产品都加入了狂刷中。一家主营坚果类产品的电商企业在自家包装袋上加印了以网站为背后内容的黑白方块,而用户扫码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该网站的社区,引导用户成为该品牌的粉丝。
零碎的餐饮市场与国内蓬勃发展的产业遥相呼应,各大平台最不缺的就是餐饮类与娱乐类商家,不管是团购还是优惠券类。就连二维码,也是餐饮首先涉足。但是在餐饮娱乐之外,旅游类产品和车市类的垂直市场已然划分明确,基本不用其他的平台插足。而这两个也有着独特的定位,与大多数时候理解的O2O相比,略有不同。
电商过后,线下许多品牌都开始琢磨着如何用二维码进行推广,或者是硕大的橱窗提供扫描,而这些品牌中不乏知名大牌,行业也从服装业、快消行业扩展开来,不再是餐饮和休闲的一片天下,可以说,二维码打开了一个比团购更为广阔的市场,也提供了一个更灵活的方式,通过刺激性消费来达到增销的目的。
但是,平台零散,线下商家以及部分未涉及过互联网产业的商家对于营销是难有概念的。而很多商家并不了解通过哪些渠道去下放自己的优惠信息,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同时,经营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品牌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内的支出,还有人才上的接济,而线下商家少有对此有深刻认识的运营人员来辅助产品推广。
O2O数据衍生行业初露端倪
以上这种种情况,催生出不少本地型“二维码设计”公司,以二维码设计擅长,不仅仅是生成,还在二维码中添加需要的内容,对LOGO进行简单的设计,这一类偏向于广告公司的性质,甚至有的“打字复印社”就能够兼职。用户的需求影响一个行业的生成,而服务于商家的行业,就在这种情况下衍生而出。
这不仅仅是所谓的图片设计,更重要的还有大数据这个被炒得火热的话题。谁的手机在那里曾轻轻一扫,解读后又停顿了几秒,是否影响了用户消费,用户消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些都是数据,在通过计算和分析后将成为极有力的精准信息。而上海翼码这个公司就依靠二维码实现了盈利,并且开始做二维码的营销业务。企业是面向商户的,将商户的信息发布到任何一个想要发布的平台上,或者推送到合适的用户的手机中,这个就是翼码的核心产业,显然,成立于2008年的翼码也有过迷惘期,但是不断建立的平台实力使其在现阶段的运营中游刃有余,这个就是积累。
面向用户还是面向企业是对于现阶段O2O的几种模式的基本方向。就目前来看,面向企业显然比面向用户赚钱,但是一旦面向用户有较大的爆发了,企业会自动汇集到平台中来。因此,尽管这样的衍生行业和公司越来越多,但是还有不少企业坚持面向用户。
移动支付打通O2O支付环节
2012年很多人都在强调“闭环”,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支付”。在二维码盛行的今天,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也从未落人之后,早早打通了二维码的支付环节。还有一些在O2O的道路上提供了各种便利的产品也逐渐出现。
在2012年,支付宝开通了超级支付,通过扫码到短信支付仅一步之遥,用手机代替银行卡成为这项功能的主打。而拉卡拉、盒子支付等工具的出现,也帮助很多商家顺利地完成了线下支付,这些都是在O2O之前所没有的。O2O正在形成一个可流通的程序,而开闸放闸的支付问题已经解决。
对于O2O这个全民大热的工程,很多产业都在逐步的完善中,支付仅仅是其中一环,但是在环节之间的串联还不够畅通前,更多的是尝试,而不是送死。在移动支付上,率先加入的是支付宝,后续多家银行业加入了二维码的阵营中,这些似乎都让用户和商家感觉到O2O似乎真的找到了一个出口,但是狂热不代表就有好结果。
一窝蜂涌进,一窝蜂亏损
在这场O2O运动中首先加入到二维码的是餐饮,而后是线下各类商家,最后则是支付。餐饮服务业一直是线上转线下的重头戏,而其他的商家或者说是“店家”都属于跟风,有着投机的商业心态。
于是一窝蜂的状态频出,譬如微信的会员。微信给商家设定了一个场景:用户拿起手机扫一扫,优惠自动显示,消费更多优惠,消费者需求增大,购物增多,从而增加客流量,与此同时,适时加入会员制度,微信通过简单的跟踪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上的轻量级引导。二维码就此成为变形金刚,可以是会员卡,可以是优惠券,还可以是用户所需要的任何一种打折方式,终极目标就是刺激消费。总的来说,可行性很高,腾讯方面参与少,而腾讯所提供的仅仅只有一个简单可操作的模式,鉴于这数亿的用户,商家也不得不动心。
可惜的是,这种模式并没有获得多高的热捧,用户在消费的时候依然很少用到这样的功能。按照转换率来说,会员的转换率并不高,商家自己让利了结果反而将“高级会员”变成了“普惠”,转化率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商户的教育总是比用户的教育更难,涉及到三方的过程形成闭环是一个过程,而让用户养成习惯则是一个开辟的经历,这个时间段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久。而这些利用LBS、二维码以及优惠券来贯彻渠道的平台,被替代性太大,往往一窝蜂进来,又一窝蜂被淘汰。
对于移动上激发O2O,已经有人说这个产业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去撬动。对轻公司与重公司之分往往在是否布局垂直型行业上,更多的人寄希望于如何挖掘一个有用的模式,将所有互联网端的线上转为线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金融财经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布丁样本:O2O,规模之后是闭环
虎嗅
07:55
#外卖到了
外卖优惠券是骗局,消费者再成廉价流量?
松果财经
腾讯、阿里:O2O布局分析
虎嗅
O2O的巨头布局:环路形成仍在路上
贞元
O2O与大数据:下一轮资本泡沫之源
吴澍
电商永远不会成为宜家的主流,O2O才是!
嗅友P8mD4
本地服务概念的下一个爆点:育儿
虎嗅
从“饿了么”谈O2O扩张的冲动就是魔鬼
老清新
价值百万的抖音本地生活创业血泪史
老胡地盘©
快手电商,意在偷天换日
刘 宇 豪
一支劲旅准备佯攻微信
黄青春
01:02:22
#互联网大厂那些事儿
什么是一个好的开放平台?说说抖音和视频号
潘乱
06:54
#广告够新潮
双十二到,你又双叒被广告狙击了么?
沈帅波
11:27
为何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社区团购?
豆锅锅
18:45
#盘一盘APP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办公软件到底谁可以笑到最后?
进击的阿昕
04:37
#大公司情报站
不互联还能叫互联网?
零态LT
01:17:23
#电商来了
本地生活板块大热,抖音、美团谁能胜出?
潘乱
06:14
#内幕大揭秘
中国新零售现在走到哪了?
大白商业评论
10:01
#内幕大揭秘
互联网公司不受待见,社区团购是不是好事?
商业评论
11:17
#直播的大风吹啊吹
直播带货,正在改变电商发展趋势
麻雀商业评论
大 家 都 在 搜
钟睒睒
农夫山泉
台积电
AI
英伟达
芯片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经济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