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3-27 15:13

东北跑山人:靠视频吸粉80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乃一姆,编辑:甜果,校稿:朝乾,原标题:《东北,这个职业正在消失!》,题图:视觉中国


时至今日,或许人们还对一张曾经爆火的火车票有印象,那就是时不时就会喜提热搜的“东方红-太阳升”火车票。实际上,这张票早已成为绝版。


看着下面这张“全网最牛”通票,脑海里就能自动那响起熟悉的旋律。



票中的“东方红”,是一座地处东北林区深处的小镇。作为东北林业发展的缩影,生活在“东方红”的人,在时代的浪潮下,发生着什么改变呢?


位于黑龙江东部的“东方红”。


一、东方红背后的故事


“东方红”有着独特的时代印记。全国各地叫“东方红”的地方非常多,而车票中的“东方红”便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大部分人对该“东方红”的印象,也仅仅知道这是个火车站或者是地名,至于背后的故事了解的就少了。


打开卫星图,别看东方红只是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下辖的一个镇,但是这个镇的规模非常大,与虎林市主城区差不多。



东方红,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它在旧时原称小清河,上世纪50年代,国家在小清河修了一座水库,并命名为东方红水库。由此,东方红之名取代了小清河。


到了60年代初期,“东方红”这一建制正式出现,国家出动铁道兵还在此修建了一条专用铁路——密东铁路,王震将军还亲自为火车站取名为“东方红”。


密东铁路,指的就是今天的密山至东方红铁路。1958年春天,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来到黑龙江密山,指挥各路垦荒战士开垦北大荒。图/历史资料


1963年,东方红林业局正式成立,隶属于其的贮木场也于1965年开始建设,按占地面积算,是全亚洲贮木场中不折不扣的“老大哥”。


作为“亚洲第一大贮木场”,东方红林业局贮木场总占地面积109万平方米,有15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计划经济时期,这里每年可储存几百万立方米的木材,然后通过铁路专用线运往祖国各地,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


例如1958年用于修缮天安门和故宫的一部分红松原木,就是从东方红装车、经密东铁路运往北京。后来,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著名的建筑都使用了森工施业区内的红松。


黑龙江森工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承担了“林业长子”的重担。图/龙江森工


那个时期的东方红,可以说是迎来了大规模生产的黄金时期。进入80年代,黑龙江省森工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


长期支援国家建设的过量采伐、超负荷贡献,加上林区建设投入的先天不足、社会负担过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模式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破解,从而导致了森林资源数量急剧减少、森林质量明显降低。


为应对危机,森工系统提出实行“调减木材生产量、大上营林生产、木材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的战略方针。为了换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复兴,随着黑龙江森工木材采伐量的不断主动调减,到最终实现禁伐,森工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其中便包括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东方红。


二、跑山,跑起来


在时代的大环境下,每一个人又都有着自己的抉择。刺老芽便是茫茫东方红林区的一位普通人,他原是铁路工人,在1996年下岗后当起了跑山人。


跑山,就是行走在大山里,以采摘山珍为生。事到如今,跑山其实也变成了逐渐消亡的濒危职业。起初,他不知道山里哪里有成片的野菜、蘑菇、灵芝,就豁出两条腿,在山上印满足迹。


运气好会有收获,但在林中每走一步都非常累。图/受访者提供


跑山近30年,除了因降雨或暴雪封山,刺老芽每天都是三四点钟起床,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挖采山货。很多人认为,山里采回来的东西没成本,赚钱是件容易事。


但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原始森林没有路,刺老芽有时只能凭感觉走,碰到阴雨天也容易迷路。同时,放眼望不到头的大山处处透着危险,山里还有蛇、熊、豹子等野兽,大蜘蛛也常常会对人突然“袭击”。


跑山的生活习惯,也与常人有所不同。由于天不亮就得出门上山,清晨的露水就把衣服打湿,再到中午出太阳时再晒干,已是平常事。


长期与山打交道,不意味着与社会脱节。当时还在外地上班的刺老芽的女儿小刀,听从同事建议,让刺老芽经常给她发一些跑山的小视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刀在某平台上注册了“林区刺老芽”账号,并分享了刺老芽日常的跑山生活,没想到就这样开始火了起来。


刺老芽坦言自己平时也很不愿意长期在家里待着,喜欢上山,一上山他的心情就好了起来,他也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是大山里的孤狼。


冬天的东方红林区漫山遍野都是雪原,刺老芽在山上溜达的时候,总是能看见各种兔子的脚印。经常跑山的人经验十足,他向粉丝介绍到,兔子在冬天没有吃的,就愿意吃这种杨树枝的皮,而且还详细指出了兔子的嗑印。当然,冬日能上山的一个前提是雪不太深。


图/受访者提供


说着说着,刺老芽就抄起棒子,打下了一个驴蹄子,这可是在城市中生活的朋友不曾见到的场景。多年的跑山生活,也让刺老芽摸索出了冬日山区的生存规律。


图/受访者提供


面包一类的干粮自然是需要提前准备的,而喝的东西可能人们想象不到。这就是雪,抓把大雪,嚼吧嚼吧,就补充了生命之源,可以说十分生猛。不过想想确实也十分正常,毕竟东方红山里空气清新,生态良好,雪水的质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然而,靠山吃饭想要收获,既要有体力、眼力,也要靠运气。刺老芽赶一天的山路,碰上运气好的时候,麻袋里能装着几十斤甚至百斤的山货满载而归,如果碰上运气差的时候,就会两手空空回家。


在刺老芽的一期视频里,他的标题就写着《猫冬3个月,掉粉好几千!天暖和了,刺老芽终于又能跑山了!》,视频一开始,刺老芽就大喊:“啊大山我又来了”,这足以看出自然环境对于跑山收获的影响。


刺老芽解释了为什么将近3个月不跑山的原因,首先是没腰的大雪,会导致行进速度缓慢,极大耗费体能,其次便是大雪太大,山上也采不到什么东西。


三、陪跑,也是一种选择


粉丝们能够看到视频中活灵活现的刺老芽,离不开他的女儿。小刀是刺老芽的女儿,出生于1993年。她在大学毕业后,在南方多个城市辗转,后来来到山东威海一家公司做人事工作。不久之后,刚满25岁的她,决定离开威海返回老家。


与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一样,面对陌生的城市小刀也感到十分迷茫,便心生回家发展的想法。图/受访者提供


回到老家的小刀,她自己运营的“林区刺老芽”账号,在2019年初已经拥有30多万的粉丝。凭借着原来打下的基础,小刀决定跟着父亲跑山,卖起山货,进行创业,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将特产带出家乡”的小目标。


对于一位初来乍到的“初学者”,跑山并不容易。小刀在第一次跑山的时候,凌晨三点起床,坐着父亲的摩托车进山。上山2小时,下山3小时,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上去下来的,十足怀疑人生。此后,她把跑山坚持了下来,没有半途而废,每次跑山都和父亲跑完全程。


小刀在-30℃的天气里冻脚了。图/受访者提供


有一次,小刀和刺老芽以及她的舅舅一块上山摘猴头菇。这可是一项体力活,由于猴头菇通常长在树上离地较远的位置,摘补工具就有好几米。首先,能够拿起来保持住平衡就已颇为不易;其次,要能够熟练操作这支工具;最后,还不能把猴头菇捅碎,这样才能实现获得一个仙品猴头菇。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摘取一个成功品猴头菇的完整操作,连续摘取多个,而且还要各种爬山,对体能的要求非常之高。即便这样,虽然小刀的战果不如两位前辈,但她也没有在采摘的过程中累趴下。


通过发布长视频的方式,小刀将山货的采摘过程进行直播,并科学介绍相关物产,甚至于包括食用方法在内的各种细节都一一全面展示出来。这一番操作,也博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金黄色的榆黄蘑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图/受访者提供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小刀刚开始回乡创业的时候,饱受质疑。在父母和乡亲们眼中,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父母怕她在小城镇耽误发展,亲戚朋友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但是通过长期的坚持努力,“林区刺老芽”累计收获了80多万粉丝。创业多年,小刀已拥有自己的小店,营业额达到几十万元,还让父母住进了大house。


2021年,小刀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同时还带动当地30余名妇女就业,也把家乡越来越多的特产推向了全国各地。


经过小刀这一通操作,成功为家乡人开辟出一条致富新路,也为部分村民解决了背井离乡谋求生计的烦恼,同时还给“跑山”这一濒临灭绝的传统职业,注入了新的血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乃一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