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1-31 10:34

入口之争:浏览器的战史与未来

在上一篇文章里,笔者分析了国内浏览器的竞争状况。这篇文章,我们不妨将视线从“泥浆”中抽出来,了望下历史与远方。

一、浏览器世界战争史

第一次浏览器大战微软IE通过”捆绑大杀器“成就霸主地位。1994年-98年乱战4年,网景败走麦城,被美国在线收购(美国在线现已被时代华纳收购)。Netscape开源,成立Mozilla基金会,后期推出Firefox。

1998年开始,IE开始了其长达10年的独裁统治。2002年份额一度高达96%。战争是痛苦的,战后阴影对世界的影响更大。IE和网景当年大战期间,置网页标准W3C相关标准于不顾,互相不兼容对方浏览器,严重增加了网站开发者的成本,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和选择权。这个影响一直持续到15年后的现在。看看身边仍然被IE奴役却无法放弃IE的人们,看看那些只兼容IE不兼容FF、Chrome的网站们,都与浏览器一战的阴影有关。

所谓盛极必衰,伴随着2008年“Google Chrome”的推出,第二次浏览器大战正式爆发。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Chrome正在朝着猎杀IE的路上前进,2012年5月Chrome全球范围超过IE,目前已达到36.4%。上次斯密特来中国称2013年Chrome在中国的份额也将超过IE。比较有意思的是,因独裁IE受欧洲反垄断政策限制,网景的后代Firefox 2010年在欧洲份额超越IE,实现了逆袭。

以上的统计都不包括正在高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如果算上移动浏览器,可以说IE是一个正在被边缘化并且将彻底边缘化的产品。

2013年浏览器大局基本已定——Chrome一统天下,Firefox通过丰富的插件仍然占据一定市场,Safari则凭借苹果的市场优势和封闭性偏安一隅,IE和Opera则被慢慢边缘化。

在中国,一切都会不同。世界战争定局,内战全面爆发。

二、国产浏览器现状

1、中国数十种正式发行的浏览器,几乎都是改装浏览器

浏览器分为原生浏览器和改装(衍生)浏览器。IE、FF、Chrome、Opera和Safari使用自有内核,属于原生浏览器。国内的浏览器几乎都是直接将原生浏览器拿过来进行一定的改装而成。

基于IE(Trident内核)的:360安全、遨游、世界之窗、腾讯TT,及其他不知名浏览器共计20款。封闭。

基于Webkit内核的:Safari、遨游3。封闭。

基于Chrome(Chromium)内核:Chrome,使用了Webkit排版、借鉴Safari和FF部分成果+自有的V8 Javascript引擎。开源。

Gecko内核:FF;Presto内核:Opera。

基于IE(Trident)和Chrome(Chromium)内核的:Sogou、360极速、世界之窗极速、阿里云、百度、淘宝、猎豹等

手机端(基本是基于Webkit内核,UC和QQ是自有内核):UC浏览器、安卓原生、Chrome、Safari、QQ、百度、搜狗、360、FF、Opera、海豚、遨游、即刻。

近50种知名浏览器,不知名的更多。且仍然不断有新的浏览器推出。其中,世界之窗在360上市前夕已被其收归麾下,现在半死不活,可参考笔者去年3月文章世界之窗浏览器将死。腾讯TT浏览器已于2011年停止更新,切换到QQ浏览器。

特别注明的是,以上众多国产浏览器中,几乎没有一款是使用的自有内核。号称使用自有内核的浏览器有UC、QQ手机和遨游3。

2、中国特色浏览器局面形成的背后原因

世界大战时,国内的同志们也没闲着。当年“拿来主义”包装的是西方的各种主义,今天仍然”拿来主义“,不过包装的不是主义,而是产品。国内的浏览器们没有分裂成IE党或者Chrome党,也没有分裂成”开源派“或者”封闭派“,而是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在中国特殊的互联网环境下,打起了五花八门的浏览器大旗,形成了现在的纷乱局面。

Chrome之前参与进来的浏览器厂商为数不多,遨游,腾讯TT等。伴随着开源浏览器Chrome的发布,各路诸侯和草莽纷纷杀入浏览器市场。Chrome极大的降低了浏览器的门槛,也一定程度成就了当今的浏览器乱局。比较有意思的是Google的安卓一出,国内也出现了众多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等。

3、巨头们纷纷推出浏览器抢占入口

PC上浏览器的入口重要性想必已经被历史验证。微软94年意识到这点,所以有了今天的IE。国内的情况分析如下。

国内最早意识到的巨头是腾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10多年前就出TT浏览器,2011年切换成QQ浏览器。PC上做得惨淡,移动互联网却捡了个便宜。现其正与UC浏览器正在激烈交锋争夺第三方浏览器的份额。可以看到腾讯在浏览器领域的用心良苦,甚至可以说是韬光养晦。

360和搜狗大器晚成,分别借助安全客户端和输入法,在PC端坐上国内浏览器前两把交椅(笔者手里只有去年8月数据)。中间有个插曲是360上市前低价收购了世界之窗,获得了其团队、产品、用户及技术,一笔漂亮的生意。现360和搜狗在PC上借助安全客户端和输入法软推广,无线端开始发力移动浏览器。


百度向来是后知后觉,在3B大战爆发后才仓促地加大百度浏览器的推广。2011年6月推出手机浏览器,不过1年半后的今天,笔者得到的最新数据是2000万用户,5%的安卓份额。相比UC和QQ超30%的份额来说,实力悬殊甚远。

阿里也没忘掺合还不止一款,阿里云浏览器和淘宝浏览器。跟阿里云一样,象征性地做一下,阿里是“数据、平台和金融”的战略,不玩网络流量,玩现金流。

去年5月金山网络推出的猎豹浏览器是PC端的重点产品,近一年后,在年底的春运营销盛宴后,用户数升到100万。不及360、搜狗零头。不过年底营销做得这么积极,也挺不容易。

手机浏览器,UC已耕耘8年,以“省流量”和“上网快”解决了2G时代屌丝网民们的痛点。全球用户突破4亿,曾经是手机端第二大客户端(第一大是手Q)。2013年手机浏览器市场正在重新洗牌,QQ浏览器正在蚕食UC份额,与其争夺手浏第一的交椅,由于UC浏览器“省流省时”的优势不再,QQ浏览器PC和手机端协同发展,浏览器与微信等应用协同发展,以及腾讯强大的推广能量,UC浏览器2013年前景堪忧。

所以中国浏览器此时的状态是:3S强,QQ深,百度慢,阿里玩,金山苦,UC忧。还有很多屌丝浏览器们蚕食着高帅富们的“剩宴”。

三、浏览器的未来是没有浏览器

1、多屏融合,云端数据同步

在办公室看到一个好网站,可以收藏了回家用家里的电脑继续看。在地铁、在客厅可用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看。

访问过一个网站,输入用户名密码,下次自动登录。如果回家访问这个网站也可自动登录。

上述问题就要个人云端数据中心解决。由于用户面对的设备越来越多,不同设备间的个人数据同步是必需功能。包括收藏夹、访问记录、网站用户名密码、其他Cookie等。除了数据同步外,不同设备的操作体验的一致性也需要保持一致。收藏夹管理方式应该都是一致的,刷新按钮都是相同的等等。

这就是多屏融合。

实际情况:

WINDOWS平台不同电脑之间的数据同步,以下浏览器都是支持的:Firefox(自带的、Xmarks插件等)、Chrome、360、百度、QQ、世界之窗、Mathon、Opera等。现在看来不支持的就IE了。IE还可以使用XMARKS客户端解决。

但跨平台跨设备的同步,支持的浏览器就寥寥无几了。暂时只有:Chrome,Opera(其口号:最佳 Internet 体验。 任何设备,中国移动浏览器市场欧朋份额第三),傲游,QQ。百度、搜狗和360刚刚出多屏同步,效果差强人意,个人觉得Chrome的同步最简单、智能。

未来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区隔会越来越小,PC和移动设备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神马无线有线,PC手机平板都是浮云。现在咱们还说移动互联网,几年后移动互联网这概念就没了。因为下一代互联网,就是移动互联网。

所以将来的浏览器一定是全设备、全平台的。现在无线互联网最大的浏览器UCWEB一直未延伸到PC端。至今还没听到猎豹浏览器做手机端的消息。这一点,UC和金山网络已输。

2、通过开放保持简单安全,构建开放生态系统

Chrome一推出,核心优势是什么?快、简单和安全,以及开放带来的第三方应用。就这几个优势就足以打动用户了。

只有开放才能保证浏览器本身的简单,以及浏览器能完成任务的丰富性。开放带来的功能丰富性,比遨游这种穷举用户可能用到的功能的做法高出N个数量级。因为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定制浏览器的功能,而且是方便免费的定制。而对于公司来说,只有构建生态系统,并找到一种与第三方平衡的利益分配模式,才能带来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增长,才能做大。

开源与开放是两个概念,开源则是保障浏览器安全的一个很大的要素,因为大家都可以帮助他发现漏洞,可能是攻击,更可能是改进。

实际情况:

PC上,与这个思路相反的遨游浏览器。傲游,安装文件大,资源占用大,功能五花八门,包括截图、资源嗅探、操作系统应用快捷方式、魔盒等,但其设计的功能只有20%会被80%经常使用。

前面已经说过360浏览器的富含广告特性,现在说一下其封闭。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安全,已不仅仅是PC级别的安全了,杀毒软件没落了,360安全卫士也会没落。因为最终的安全是互联网上的安全:应用安全、资金安全、数据安全、隐私安全等等,都是云端和浏览器层面要解决的安全问题。除了配套的系统工具,还亟待行业法规(这个笔者改天专门写下)。当前360安全浏览器反而让我们觉得不安全,因为其网络警察的身份以及封闭的特性。360也有极速浏览器,一半基于Chrome内核,没有力推,说不定就有Chrome开放性的原因。360不会也不敢拥抱开放。其现行的模式层面的开放不算。

手机端,UC浏览器虽有开放平台但不简单。如果一直用UC浏览器就发现其成长过程是如何由一个“省流量”“速度快”的浏览器,慢慢变成一款笨重的复杂浏览器的。二维码扫描、社交网站、网址导航、游戏平台、语音输入等等功能。其安装文件越来越大,占用系统资源也在增加中。当然UC浏览器已通过开放平台共享其4亿用户,包括游戏开放、WEB APP开放平台等。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3、手机浏览器APP化:手机浏览器与原生APP之间的竞争

手机浏览器与PC浏览器不同的地方在于,PC浏览器是互联网算得上唯一的入口,手机浏览器则只是移动互联网的一种入口,在手机上与APP各占半壁江山,甚至成为APP的一个内嵌功能(参见微信和快播PAD版)。因此可以说手机浏览器只是一个打开网址的应用。

手机原生APP有诸多优势:

离线数据的控制,浏览器上的WEB APP都需要云端数据,在网络限制下,将严重影响使用。

更加个性化的界面交互设置。浏览器适合网页阅读,在电子阅读、影音、游戏、社交、通信等主流应用方面却不适合。不同应用有不同的交互要求,同一个应用在不同设备上有不同交互要求。浏览器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AppSotre等应用市场塑造的形态和习惯。与PC上动不动就去Google搜索网站不同,手机上更多时候是直接去应用市场找应用,找到了应用也就找到了功能和内容。

当然,基于浏览器的WEB应用也有很多优势。尤其是HTML5成熟后,基于HTML5的WEB 应用将降低开发成本和门槛,能简单地解决应用跨设备跨平台的体验要求——当然这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

整体来说,WEB APP发展的受制条件:网络环境、HTML5发展等变好之前,手机上仍然是原生APP主宰。

为什么现在手机浏览器仍然有这么多流量?那是因为原生app应用在逐步增加中,如果流量不变的话,APP走的流量越多,浏览器的流量就会越少。当Siri足够智能,当快播、微博、微信这类嵌入浏览器功能的应用进一步增多,当占流量80%的主流网站们都开发自己的APP时,独立的浏览器可能真的只是芸芸APP中的一粒罢了。

实际情况:

手机浏览器APP化是UC的一个风险。 UC浏览器的开放平台怎么做,是一个悬念。WEB APP不成熟,第三方APP不买账。UC现在只能是一个APP,而不是一个平台。

退一步说,就算网络环境变好了,HTML5发展成熟了,浏览器或许已经不是浏览器了,因为浏览器与操作系统将逐渐模糊,形成浏览器操作系统,或者操作系统即浏览器。

4、浏览器操作系统化:浏览器的未来是没有浏览器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爆发,设备和屏幕的增多,远远不止手机和PAD,还有一切联网的设备如电视,眼镜,手表,穿戴式的新设备,汽车等等的时候,多个设备要实现数据和体验同步,必须依赖云端数据中心;越来越多的应用都有联网的需求。应用即互联网应用。

在网速足够快的时候,甚至快过硬盘IO速率时,那么数据和核心计算放在云端是最自然的选择。操作系统的本质是人和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既然完成核心计算的硬件设备在云端,因此我们不需要一个本地的操作系统,只需要一个能连上WEB的浏览器,浏览器作为云端的设备资源和人之间的接口,发挥跟操作系统一样的作用。

WEB OS即是这个理念,浏览器即操作系统,数据、核心计算都放在云端,浏览器端只负责输入输出和与之相关的计算,专注于解决不同设备更自然的输入和输出。这样做的好处是WEB即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跨平台同步问题、不同平台和设备的兼容性以及降低整体计算成本。WEB OS的几个依赖的条件:

1、带宽,网速要接近甚至超过本地硬盘IO速率;

2、稳定,网络要做到永不离线,WEB OS非常依赖网络;

3、标准,WEB 应用要通过诸如HTML5等标准进行统一,实现不同厂家、不同平台、不同设备的应用可以共享数据。

实际情况:

回到现实,网络暂时进展不大,4G遥遥无期,5G究竟能到什么程度尚不可知。HTML5的发展也还远未成熟,可以参考这个问题

Firefox今年将推出FFOS,基于HTML5的OS,虽然其还是会依赖本地应用,FF在OS上的前瞻性布局值得借鉴。

在WEB OS上,Google已经进行了2年的探索。Google推出了数款基于CHROME OS的低价ChromeBOOK,主打WEB APP的概念,其主要应用基于HTML5。斯密特也说了,ChromeOS仍在探索中。目前技术及相关条件还不成熟。但是,我坚信浏览器的未来就是没有浏览器,Chrome扩展为ChromeOS,FF扩展为FFOS,Browser扩展为BrowserOS。

SuperSofter博客,关注微博:@IMSuperLo,添加微信公众账号:SuperSofter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