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高低买个皮夹克
我點個喜歡,你感受一下。
8
文章
0
视频
0
24小时
36
评论
雨果·巴拉离开小米:“在这奇葩环境我的健康都受影响!”
回复 @笑小林 :为什么你不想想别人到底懂什么,再来评论呢?如果你是小米的人,雨果所在的团队到底有多长时间在北京,你可以问一下。想当然?雨果所说的“奇葩的环境”,如果不是想当然的“雾霾”,难道是小米的“企业文化”?这位同学,不要为了喷而喷啊。
笑小林:为什么你什么都不懂,就敢写一篇文章,不要想当然了,雨果一直在印度工作
各有稻粱谋:那些爱编假新闻的,到底都有谁?
开头不按新华社官方的路子写,这稿子发出来活不过一天。不多说了,愤怒之前建议动动脑子。
thd002006:作者连真新闻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开始洋洋洒洒谈什么公信力,也是醉了。财经有没有写假新闻,历史会给出答案,几十人参加的会真的就能凭空抹去?
少年不可欺:要怪就怪你轻信了导演⋯⋯
没看懂文章。坚定完毕。
子端:原评论已删除
美国、香港电视剧产业有哪些优势值得大陆同行学习?
怎么救?再拍一部《天与地》?呵呵。
ailurus:香港电视剧,请先自救!
中国梦
明显不是啊。这还用问啊。
YOSSHOW优思秀:虎嗅网定位的是科技博客吗???
没用完的手机流量该清零吗?及其他
谢谢点评。盈利模式无所谓正常不正常吧,就是个盈利模式而已。消费者和商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电信不出套餐流量,1元1M,那就真离打破垄断不远了。您这个“要付出的更多”还是太低估消费者的力量了。这么说吧,煮青蛙用热水,青蛙马上就跳出来了。“1元1M”就是热水。所以要用温水,用“套餐流量”,消费者就可以慢慢煮。问题是现在有消费者觉得温水也是煮,拿健身卡的例子比较,说“套餐流量”不合理的原因就在于,我的套餐定价是按我享受的流量来的,不是“按需付费”,而是“按量付费”,但是这个量我没用,但是购买的定价是按找个量定的,为什么服务商有资格收回去?这个不是盈利模式的问题了,这个绝对是违背交易原则的,起码是违背商业道德的。
高低买个皮夹克:健身卡和手机套餐,两者有一个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无限享用,一个是有限使用。换句话说,健身卡买的是“使用权”,比如我一年的健身卡,只要在这家健身房的营业时段,我随便用,谁也管不了我。但是如果我不用,比如我忙、懒惰,那我活该,健身房不会退钱给我。而手机套餐买的是“使用量”,这个是有限的,比如某个套餐,你就是多少通话时长,就是多少短信,消费者是按这个量付费的,如果没有把套餐里的东西都用完,剩余的“使用量”,从道理上讲(注意不是从合同上讲),理应还是属于消费者的。除非电信商也卖“使用权”,比如某个套餐随便打,那消费者不会去追究量的问题。 我认为大概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至于说是否电信垄断,是否成本过高,都在讨论另外一个问题。
没用完的手机流量该清零吗?及其他
回复@东旦 :谢谢点评,我说的这个情况主要还是针对套餐。
高低买个皮夹克:健身卡和手机套餐,两者有一个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无限享用,一个是有限使用。换句话说,健身卡买的是“使用权”,比如我一年的健身卡,只要在这家健身房的营业时段,我随便用,谁也管不了我。但是如果我不用,比如我忙、懒惰,那我活该,健身房不会退钱给我。而手机套餐买的是“使用量”,这个是有限的,比如某个套餐,你就是多少通话时长,就是多少短信,消费者是按这个量付费的,如果没有把套餐里的东西都用完,剩余的“使用量”,从道理上讲(注意不是从合同上讲),理应还是属于消费者的。除非电信商也卖“使用权”,比如某个套餐随便打,那消费者不会去追究量的问题。 我认为大概是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至于说是否电信垄断,是否成本过高,都在讨论另外一个问题。
哦!还有能比卫生棉更适合按月订购的产品吗?独立电商品牌Hello Flo做到了
别的不知道,品牌忠诚度可不一般吧。
zhoukaituo:其实卫生巾并不适合这样的商业模式,因为单价很低,保质期长,重量轻,品牌忠诚度一般。女生一个月的用量10-20元,根本没人给你包邮,
专访王微:告别土豆,再创业如何定锚?
回复@拧发条鸟 :同意。//@拧发条鸟:BTW,还是别拿价值观说事了。作品的宏观母题不都是战争与和平,爱与恨,成长与挫折么,你要是搬出《红旗渠》或《创业史》这类的动画版跟我说价值观那我也没辙。人类的价值观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作品表达形式和情节节奏控制而已。
高低买个皮夹克:看好“大手拉小手”模式,但是不看好这个门神的故事。简单说,不够美国化。文中提到追光的目标群体最早接触动画电影必须是《狮子王》、《玩具总动员》,从根儿上就定调子了,美国的东西,或者说是美国价值观的东西。当然欧洲也有自己的动画电影,但是还是偏艺术,按王微票房2.5亿的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你像《疯狂约会美丽都》那种画风和叙事,如今的年轻人根本看不下来,也懒得去理解。 美国化的动画片最适合“大手拉小手”模式,借由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好莱坞为典型的美国文化在全球的扩张和侵略,王微的目标观众(不能说全部,但至少是绝大部分)已经被洗脑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范儿的动画片,90后的小孩儿都没听过。 扯远了,想必如上说的王微都清楚得很,权当我废话吧。
王雪红说:“HTC,我不卖!”
倒不是伪高端必死,而是现在高端市场没有空间已经是共识了。
云创新:htc样本教育了雷布斯,伪高端模式必死,小米之后红米……无底线?
王雪红说:“HTC,我不卖!”
我上虎嗅,我不知道HTC是错还是不错。:D
翠薇念青:HTC是品牌吗?只是个小众的品牌的,甚至不如“小米”。上虎嗅的人当然都知道HTC是不错的,比“小米”好的多,但HTC不可能只靠着这些人生存。 收购HTC有什么好处呢?品牌?不怎么出众;专利?没有;厂房设备?找代工就可以了,喜欢喝牛奶没必要自己养一头奶牛。渠道?没见过任何一家出售HTC行货手机的店(山东某七八线小地方,三星、苹果、小米是街机);
王雪红说:“HTC,我不卖!”
孙昌旭一向靠谱,这次怎么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
zuheng:孙昌旭一向靠谱,这次怎么了?虽然一直不喜欢HTC的机器,但HTC怎么会卖掉呢?好不容易的品牌,好不容易的事业,凭什么要卖掉,脑子坏掉了吗?HTC代工起家,制造水平还是可以的,设计也还行,跟中华酷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另外HTC本身就是新贵,公司还没有到大公司积重难反的地步,有个好思路,翻身是很容易的,只有脑子坏掉的老板才会卖掉HTC。
MUSK说要带领我们移民火星,这一次我信了!
我没凌乱,不过也差不多了。
叶如风:研究员的文章竟然像流水账,罗列了一下musk多牛逼,但没说清楚为什么牛逼;而且内容对题目musk在下一盘大棋并没有支撑,我凌乱了。
亲爱的亚马逊股东们:请快点醒悟吧!
兄弟你没事儿吧,这篇文章开始都注明是编译了。标题是原文译过来的。
望海流苏:标题党,很遗憾在虎嗅看到这种质量的稿件。
谷歌为竞争对手Firefox出手机,“姑息养奸”?
HTML5最高么?
腾讯微博用户:壮我大火狐啊。。。。。。。。
只有技术革命,才是革命
向东愿意,人家自己感动着,挺好。
尹佑:1.张向东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文艺着,但他不是程序员,是的他并不是程序员。他可以跑去登高峰,也可以跑去NBA现场看球赛,也可以去华师的一个小教室演讲,可以作为一个鼓动人的形象,但作为程序员的存在,貌似从来没看到过。 2.3G门户当初说5年内上市,现在都已经超过9年了。 3.每年年会我相信张向东都会用这些壮志豪言鼓励自己,因为实在拿不出有所突破的实际业绩。 4.现在不是年会,他一如既往通过制造一个宏大的“宇宙之美”的虚幻梦想鼓励自己,大众会被他一贯的理想主义感动吗?如果有,那是张向东和3G门户形象公关的成功。但最终说到成绩,还是请大家冷静去看待吧。
玛丽·米克尔最新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亮点一览!
原图是把iOS、Android和WP算在一起,代表智能手机的部分,表示2005年至2012年的变化。估计2005年的那部分图也就是当时的微软手机系统。
不动明王:05年哪来的安卓,ios,wp?
今日嗅评:中国梦的关键词是报一箭之仇,一旦发达即可将众人踩于脚下
人争一口气。这一口气争来了,又如何?整个年轻一代成天就争来争去,心态都扭曲了。
moweiqi:虎嗅你怎么了,这也敢拿“中国合伙人”来开漱,人争一口气你就理解为报一箭之仇,京东是有物流中转储备你就认为是自己卖给自己。。。。。。我可以很负责任告诉你,要说刷数据狠的淘宝是最牛的,不相信啊,你用流量精灵去刷淘宝或者广告位你看下数据展示出全部都是淘宝站内过来的流量,为什么是这样难道很难做技术区分吗,你再看看京东真实有效精准营销,大型物流储备,比你这种天南地北邮寄靠谱多了,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合伙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国教育要改革了,以后补助再也不考虑你要多少个本科计算机毕业证了,学位不再挂靠人员编制,市场经济彻底成为主流,私企的特征就是互相吞并,社会的气氛就是争第一,如果说打败别人证明自己是错误的话那没什么是对的.
看,这就是你脱下谷歌眼镜的世界——多乏味!
之前智能电话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
feifei556:过于理想化。不提屏幕过小,电池电量的问题,会不会对视力造成损伤?另外我们真的需要随时在线么?所以觉得glass注定是极客的高级玩具,对普通人意义不大。
专访张朝阳:“刚从外星球归来,我不退休!”
才子佳人嘛。朝阳只不过稍微高调点而已。
微博评论:这老兄应该少花点心思在女人身上
加载更多
如果电信不出套餐流量,1元1M,那就真离打破垄断不远了。您这个“要付出的更多”还是太低估消费者的力量了。这么说吧,煮青蛙用热水,青蛙马上就跳出来了。“1元1M”就是热水。所以要用温水,用“套餐流量”,消费者就可以慢慢煮。问题是现在有消费者觉得温水也是煮,拿健身卡的例子比较,说“套餐流量”不合理的原因就在于,我的套餐定价是按我享受的流量来的,不是“按需付费”,而是“按量付费”,但是这个量我没用,但是购买的定价是按找个量定的,为什么服务商有资格收回去?这个不是盈利模式的问题了,这个绝对是违背交易原则的,起码是违背商业道德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