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用户、商业两手都要硬~

  • 百度,除了利润都是浮云
    只谈收入不谈增长空间,只谈流量的量不谈能变现的质量,这不是耍么?
  • 滴滴出行在产品升级上耍了哪些“花招”,都不来看看嘛
    真心与滴滴没半毛钱关系,纯粹是从外部推导分析出来的结论[呵呵]
    腐朽:看完整篇文章感觉就是滴滴出行的产品经理自己给自己颂赞歌的文章。就像多年前,一些果粉说iphone的长度就是根据人拇指和中指展开正好能握住手机的长度来设计的,结果iphone5开始出拉长版的,狠狠的打了脸。
  • 我见:易信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是个看上去不像微信的应用
    北卡小蓝蓝:我想问问,整合了这么多功能,那易信到底是个什么?
  • 我见:易信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少即是多,多即使少,哪怕微信公众账号中有大众点评但是作为刚需而言的话他们仍然会更多情况下使用大众点评的App。没有平台能通吃一切,移动互联网下尤甚。所以移动IM下仍有机会是真的,但是方法只有细分差异化这一条道路,后来者一入场就期望能和微信平分天下是不现实的事,稳扎稳打逐步演化才靠谱。
    emouse:#向作者提问# @奇文天翔 仔细看了作者的两篇文章,两篇文章套路一样,即如何通过细分功能和重点营销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单纯从细分功能这一点,微信的做平台要比做具体功能更高明,一个公众账号就已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打通支付、游戏等更是有了强大的用户黏性,细分功能你自己想的在多,做的再多,不及众多想通过微信做营销、做服务的来的想法多,功能多,他们也能够做的更细分。
  • 我见:易信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是说直接走运营商的短信通道实现对话么,这个招狠但是三大运营商利益之争估计很难
    zhao_bill021:易信,最大的失策是和手机号绑定,做好了容易被电信劫胡,导致丁磊一开始就感觉是在打工,打工心态如何搞深定位广布局。 如果用邮件账号的前缀为主账号,手机号和Wi-Fi-id号作为通信层可切换非公开软绑定账号,可以腾挪的地方就大很多,有了自己的三秦堡垒,何愁强项不灭。 定位,微信早期的实际定位是 wifi下免费短信对讲工具,易信的早期定位应该是 非Wi-Fi非数据条件下可免费对讲、邮件工具,去掉了短信,只利用短信通道实现对讲和邮件,并且是有条件免费的。这个免费就是注意力换积分,用积分抵扣。在注意力面前,人无贵贱,用户注意力投向商业信息,尤其是lbs和o2o信息,是有价值的。 短信如何实现对讲,需要ai语音识别翻译文字,不难。
  • 我见:易信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互联网下的商业竞争与传统商业竞争有很大区别,那就是网络效应,所以许多经典竞争理论会在这失效
    yulexyu:看来作者引用了波特的竞争战略,忍不住来说一下。 君不知,波特的咨询公司破产了。 当然破产不能说他的理论就错了 只是引用这个分析模型来分析现在互联网上的问题有点太过臆想了。 互联网上满足三个条件的产品比比皆是 如互联网金融: 成本比你低(几乎不需要网点等成本), 目标比你聚集(专注于理财或其它), 也能提供最大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几乎是可以点对点到每一个用户)。 那我们如何破解呢? 这已经不是创新的逻辑了,在这样一个逻辑下面分析问题本身就是错的。 言辞可能激烈,欢迎讨论
  • 我见:易信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是个好思路,只是网易和中国电信的意见会比较难统一,做这个双方掺和不到一起去
    后厂村胖胖:定位商务活动,注定了用户群体只会是小众,规模上上不去,那么只能想办法使这些小众用户尽量多地转化成付费用户才有希望,但是这个难度更大——有成熟的方案的话,微信早就会去尝试了。对于想区分工作、生活的人来说,再申请一个微信号,不同的号做不同的事,再方便不过。从这个角度上看,易信很难走下去。 如果想扩大用户规模、提高用户黏性的话,有一个例子值得思考:在QQ一统江湖的时代,YY是如何争取到一块区域的用户的呢?因游戏而衍生出的社交,对于相比门户网站而言现在更像一个游戏公司的网易来说,或许可以思考下——有可能把在线游戏的社交关系链迁移到自家的易信么?从帐号系统的层面上看,可操作性较大——为关联的帐号送虚拟货币、道具、游戏时间等,引诱用户使用,且虚拟的物品,本身亦无成本而言。 Anyway,希望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易信,活下去。
  • 我见:来往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回复@Ly-听风 :可以这么想,比如说以前商场都是综合型的,啥都有,有了宜家你看家居用品的话会不会去它那看,而宜家的销售额是超过绝大多数商场连锁的//@Ly-听风:这个我认可。产品的定位是可以随着用户的改变而做出适应性调整的。譬如我原来用QQ是陌生交友,接着变成生活圈,现在就是工作。而你仍然在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用户动机。面向特定场景功能是定性为用户粘性功能还是动机呢?请千万别忘记,同属性的通讯软件是很容易产生马太效应的,即便走差异化路线,除非差异得彻底。
    其实仔细分析的话,可以想想为什么微信能取缔陌陌。
    作为用户而非行内人,我觉得陌陌甚至米聊都比微信好。为什么我最终选择了微信?因为身边人都在用微信。
    社交软件,关系网最核心。正向思考,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很多用户一夜之间有了用来往的动机?反向思考,在什么情况下,用户会刻意离开他的交际圈去用一种社交软件?
    很多问题很难想明白。看不懂啊看不懂。哈哈
    Ly-听风:我们来谈谈你的蓝海战略。 那么,你是蓝海是你的突破口(从蓝海杀入红海)还是说你就选择定居蓝海呢。 定居蓝海,显然不是阿里巴巴愿意看到的。而农村包围城市吧,从你的行文中,看不到这样定位的来往具有从蓝海进入红海与微信搏杀的可能性。 按照你这个蓝海图的策划方式,那么给拍拍也做一张,是否拍拍也具备了跟淘宝搏杀的可能性呢? 接着我们来聊关于RoseOnly的“恋人策划”。 RoseOnly能成功,你并不一定能成功。因为行业不同对于成功与否的定义就产生了区别。简单来说,RoseOnly能吃下这个市场10%的份额,他就成功了,当然,我并不知道RoseOnly现在的份额是多少,这个不细究。然而,来往如果占据的市场份额太低,明显不符合阿里巴巴的期望而且同为社交平台,弱者越弱。“恋人策划”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当初在一起的原因,最后会变成了分手的理由”。用户谈了一个女朋友,爱得死去活来发誓要天长地久。两年后,他们分手了,然后用户发现,恋人还是这个女朋友,所以,为了避免回忆这段伤痛的记忆,他们都选择了用微信。 最主要的是,我觉得这个策划没有用户动机。用户为什么要选择来往?来往给用户什么利益?据说,微信的用户动机是“约炮”。 思想碰撞,言辞若稍有不敬,请勿介意。
  • 我见:来往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回复@孙明玮Mark :绝对不敢当,张小龙的能力我们在外边看到的估计只是百分之一,一个好的策略只是三分,能把它推行下去并取得成绩的才是真能耐//@孙明玮Mark:我觉得你有和张小龙一拼高下的潜力,真的。//@奇文天翔:呵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懂的
    微博评论:拿着码农的钱,操着马云的心。
  • 我见:来往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真的很抱歉,现实就是如此残忍,不仅在中国是这样,美国也如此
    银铃铛:看完之后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我简直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开始吐槽比较好了,想了想算了。感觉真可悲,现在中国的创新业务都是由作者这种闭门造车成天就知道yy的人在负责吗?
  • 我见:来往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呵呵,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懂的
    微博评论:拿着码农的钱,操着马云的心。
  • 我见:来往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首先蓝海是解决竞争者在红海中一无所有的窘境,蓝海有多大这个有可能可以详细评估,有些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现的。微信刚开始发展时也不曾想到有如此大的商业想象空间。呵呵,这样的话他们都会重新申请个来往号,只要来往能占据“朋友”社交第一把交椅,当然这个只是个设想,实际中需要进一步论证。对用户的价值全在“面向特定场景的功能”中了,这个可以有很多,因为微信想做平台,这一块它不会去做的
    Ly-听风:我们来谈谈你的蓝海战略。 那么,你是蓝海是你的突破口(从蓝海杀入红海)还是说你就选择定居蓝海呢。 定居蓝海,显然不是阿里巴巴愿意看到的。而农村包围城市吧,从你的行文中,看不到这样定位的来往具有从蓝海进入红海与微信搏杀的可能性。 按照你这个蓝海图的策划方式,那么给拍拍也做一张,是否拍拍也具备了跟淘宝搏杀的可能性呢? 接着我们来聊关于RoseOnly的“恋人策划”。 RoseOnly能成功,你并不一定能成功。因为行业不同对于成功与否的定义就产生了区别。简单来说,RoseOnly能吃下这个市场10%的份额,他就成功了,当然,我并不知道RoseOnly现在的份额是多少,这个不细究。然而,来往如果占据的市场份额太低,明显不符合阿里巴巴的期望而且同为社交平台,弱者越弱。“恋人策划”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当初在一起的原因,最后会变成了分手的理由”。用户谈了一个女朋友,爱得死去活来发誓要天长地久。两年后,他们分手了,然后用户发现,恋人还是这个女朋友,所以,为了避免回忆这段伤痛的记忆,他们都选择了用微信。 最主要的是,我觉得这个策划没有用户动机。用户为什么要选择来往?来往给用户什么利益?据说,微信的用户动机是“约炮”。 思想碰撞,言辞若稍有不敬,请勿介意。
  • 我见:来往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可以类比微博和博客的区别
    微博评论:噗,好友只有100个名额?光马云要自己加的官员都不止100个,怎么办啊?
  • 我见:来往要这样挑战微信才靠谱
    限制人数100只是个参考数,因为一个人真正的朋友是不会超过100个的,大多数人微信里经常互动的人我相信应该也不会超过100个。产品设计里内容决定形式,同时反过来形式也体现了内容,100个好友的限制和微博140个字的限制本质上有没有共同处?这个你可以思考。另一方面,来往现在考虑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活,超过100外的联系人可以通过其它的功能形式修正
    微博评论:我仔细看了,有些说得很对,有些我不认同,比如说,微信无上限,来往好友数上限100,那我觉得来往肯定得失败,微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站在QQ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来往好友人数加到100了,要是还想加怎么办,重新申请帐号?不现实,来往只要让玩来往的人和他们的圈子弄进来,进而增加互动,这样才能起来
  • 阅后即焚,在中国得这么玩……
    呵呵,我认为用户群体并不是本质,本质是需求,中国青少年没有此类需求但放眼到其它群体却会有相似的需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微博评论:没有说到实质上,阅后即焚真正火起来是因为用户群特殊,而不是功能特殊。美国青少年崇尚创新,他们才是未来。
  • 阅后即焚,在中国得这么玩……
    创业者做这个应用的确不靠谱,这类应用没有足够的营销费用是很难成气候的
    微博评论:我觉得嚼舌根的潜力巨大,其他的根本就没必要通过一个别的软件实现
  • 阅后即焚,在中国得这么玩……
    呵呵,纯属玩票开拓下大家的思路,主要是想不通为何国内这么多做产品的明知简单抄袭是死路一条却还要飞蛾扑火
    夕阳晚风: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文章很值得玩味,每一个点都能生发出无限的创意用来开拓新的市场和产品;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整篇文章除了传播负能量之外,就是“我要教唆你去做好事”的奇特思维~
  • 马云为什么会愤怒?
    回复@李响_鸣起 :如果说把网上购物当做一种娱乐行为的话,那么可以认为微信能够抢占淘宝的时间,但实际上购物往往是一种需求很明确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两个是不形成替代关系的。就好比一个个人洗澡的时间多了会影响他看书的时间么?//@李响_鸣起:第一个逻辑是对的,一个人用在A的时间多了,用在B的时间必然会少,与使用什么产品没有任何关系。从今年十一期间微信在每晚21-23的黄金时间段设计了游戏秒回体力来看,这部分时间就是被微信游戏占用了。你在玩微信游戏的时候,在淘宝买东西、看中国好声音的时间就会被占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拼的就是抢占用户时间。我想,阿里担心的是已经坐拥六亿用户的微信,像一把利剑一样插在了阿里固有的优势土地上。
    奇文天翔:文章有些观点不错,但其中许多硬伤也很明显。1“一个简单的算术题是:用户的时间和金钱有限,他们投入到微信上的多了,在阿里巴巴上的自然就少了”这点要成立必须是两个产品是很大程度上的替代品,按这个逻辑“投入到微信上的多了,在百度搜索上的自然就少了”也是成立的,但目前看来微信最主要的功能仍在于通信、社交,所以这点明显是有问题的2正如“打败微信的绝不是另一个微信”同样打败阿里的绝不是另一个阿里,微信能承载多少腾讯的电商梦,微信是绝不会将阿里似得商城搬到上边去,以张小龙做产品的思路,一切功能必须围绕微信自身的核心定位展开,绝不会做干扰用户的功能3微信支付不能解决供需双方的信用问题,所以只适合B2C以及O2O的支付场景,对于淘宝式的C2C很难有冲击4马云真正担忧的是微信的崛起会狙击阿里社会化电商的布局,阿里未来的成长指着这点,所以非推来往不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