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这里本来有条个人简介

  • 创业泡沫的「军功章」,高薪低能的程序员要分走一半
    按加班时间算的话,但凡靠点谱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里有几个不加班的?

    哪家公司的运营、设计是到点马上走,不加班的了?工资高低与工作时间没有对应关系,更别说很多公司的普通员工看似工作时间长,其实是自己效率低完不成任务造成的。
    viza:中国没有泡沫吧,加班时间算下应该能顶俩人,小编懂么?
  • 价值300亿韩元的《奔跑吧兄弟》,让韩国SBS还清了债务
    哈哈,换字体和音效亮了……
    wyb09:国内节目制作方面与国外总的来说,相差的不是一两点,当然优势长处也是有的。比如舞台灯光布景等等技术性方面的东西,并不落于人后。 看中韩两个版本的爸爸去哪儿就可以发现,跟拍的VJ体能方面差得就很多,导致拍出来的画面质感有差别.....以跑男为例,那些VJ哪个不是和主持人一样拼命去健身=w= 另外从节目创意的角度讲,韩国有《非首脑会议》,不过国内有汉语桥......从形式到内容的把控可能不同。曾经看到有一个从国内电视台“交换”到韩国电视台的经验帖子里面写到:在韩国发表想法的顺序是一定的,从高位到低位,从前辈到后辈,但是每个人都有平等发表的机会。以儒家思想贯穿的文化中,能做到有序的创新和高效,发展出高度成熟的模式,确实值得借鉴。 再说回中国跑男,选人非常好,几个嘉宾艺能感爆棚!如果PD设计游戏的环节相对再提高些,就更完美了~~~大爱邓超!!! 还有.....换个字体和音效可以吗编导大人................
  • 《一步之遥》带给互联网行业的警示
    小编删减了原文不少互联网行业的东西,变成纯影视角度的了,可是标题又没给我改,我也有点晕…… ╮(╯_╰)╭
    岛主姓于:影评写的不错,但是与互联网相关的,就是里面偶尔蹦出的“产品经理”这几个字吧。。
  • 格瓦拉:如何面对BAT、美团的大举围剿?(文末彩蛋第三弹)
    当然咯,要用手机自动识别电子票的话,就需要格瓦拉给影院提供识别电子票用的终端设备。

    提供设备不是问题,问题是影院不会接受单独一家电子票平台的识别设备,这和自动取票机不一样、自动取票机可以靠墙放一排,每家平台一台互不冲突。但是电子票入场识别怎么放?

    如果有五家线上售票平台,那入场口至少就得设置五排入场,你想想看影院可能有那么大空间设置吗?即便是工作人员手持的那种扫码枪也不现实。哪家影院的检票员工身上随时带着五把扫码枪不断换着给检票啊……
    caishine: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取票.
  • 去哪儿:十倍亏损换来一倍增长,钱都去哪儿了?
    NB言论,你这意思相当于你借给朋友钱做生意,朋友把钱全花在请客吃饭上,然后告诉你说我认为这钱花的值,就当攀交情了,然后跟你说再借我些,我还要继续请人吃饭。

    请问这个时候你是自己判断他这个钱是不是真花的值,再决定是否继续借给他呢,还是听他说值就就值,把自己钱直接给对方呢?

    P.S:如果是后者的话,请务必和我交朋友,我也想跟你借钱……
    偶尔读书:原评论已删除
  • 大战前瞻:决战史上最强贺岁档
    那是点映
    没错我就是老牛:黄飞鸿,在北京貌似早就上映了……
  • 在线购票中美对比:干掉他们,还是被他们吞并
    是蛮长的,不过到不是为凑字数在灌水。的确不少分析现在来看对国内电影市场没太多现实意义,不过对从业者来说很有用。美国的电影市场现状就是几年后中国的电影市场,对比着看,至少能让做这行的人思考未来行业走势的时候有所参考
    肌肉大师:分析的太详细了,大部分理由都是没意义的,核心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价钱,二还是价钱,国内柜台平均70+的票价,对于一个月薪4000+人民币的中国人来说,是很高的,网上40左右,要低得多。对老美来说,一个月薪4000+美元的人,花个10多美元看场电影显然负担小得多,也就无所谓要去网上省那8-10个美元了
  • 从互联网产品角度解读《黄金时代》为什么会失败
    "不能以互联网产品和票房的角度去评判一部电影,电影应该有它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这一点我完全同意,而且我的观影量虽然算不上多,但是依照我列举的电影范例至少可以例证我并非以票房定论,我更加关注好电影,而不是商业电影。

    但是,首先这里是虎嗅,如果要讨论电影的艺术成分或是技术层面的话,可以去豆瓣,或者你也可以去我的微博和博客,我日常写的影评和话剧评论远远多于商业性分析文章,在那里,咱们可以就电影本身的艺术手法来探讨,没问题。但是在虎嗅这里,大家关注的更多是与商业和行业相关的文章,你想看的文章不适合在这里发布

    其次,我在文章开头就已经写明,“在商业上的颓势已经不可逆转”,这篇文章我所探讨的就是商业层面的问题,不知道你所谓的观点片面从何而来?所以说亲,评论请点题,

    大河东流:我完全不认同作者的观点,太过于片面,不能以互联网产品和票房的角度去评判一部电影,电影应该有它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 《黄金时代》为什么没能PK过“黄渤时代”?
    回复@陈昌业 :这哥们肯定是认为你说的是国产影片历史票房纪录了。

    不过说实话兄弟你这句话的表述确实是容易让人误解,我对电影业关注算是比较高了,看到这一句时也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你指的是2014年的票房纪录//@陈昌业:请问错在哪里?
    牧鱼人:曾捧出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这两部截止到目前票房第一、第二的国产片 ?垃圾小编,你去好好查查你这句话对不对,没有常识不要乱说
  • 虎嗅F&M现场:弹幕电影和情感计算之间的逻辑
    回复@谌基平-电商观察 :第一,你这文章是在虎嗅这样的公共平台的转述,无论是不是你个人的观点,都对其他不了解这个领域的人有所影响,这和你私下里在自己博客之类的地方发有本质区别。在这个前提下,对你提出查证的要求,很过分吗?不要和某些记者学,加上个转述就算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了,别人的演讲可以转述,但你要是真有心,起码可以在有问题的地方后面加个括号说上自己赞同与否!

    第二,你还是没去查一下A站和B站之间的关系,它们的联系不是因为首字母才存在必然性,而是B站创始人与A站官方运营态度产生争执与分歧后,才创建B站与A站分庭抗争的。逻辑上的必然性?哼,你自己不求甚解,反而想当然的以为别人因为这两家的首字母来质疑你,简直可笑!

    第三,本来我评论里给你指出对不了解的领域,不要没查资料就想当然,虽不中听,但不含恶意,更没有过激言语,对常写文章的人来说,反复查证力求严谨,难道不是起码的素质和要求吗?麻烦你在驳斥他人评论前,分清好坏,搞清楚是为喷而喷,还是你自己确实有不到位的地方该喷!错了承认下,死不了人!
    天曜:不了解的领域,就不要没查资料就想当然的乱说了。 A站B站之间的关系都没搞清,还扯什么啊……
  • 好口碑VS烂营销:《绣春刀》死得不冤
    没钱不是借口,最简单的解决方式,找一批创业期的APP搞合作,让每家在展示位做几天电影露出,回报是他们的主创见面会放置APP产品们的易拉宝,电影海报和片尾加这些APP的LOGO。找上十家再怎样也会有三四家愿意合作,这起码就是几十万用户的曝光。方法有很多,说到底还是宣传团队心思花的不够。
    微博评论:导演说。没有钱!
  • 好口碑VS烂营销:《绣春刀》死得不冤
    微博上没声响到是能理解,估计预算确实是低,但是宣发团队不够专业也是肯定的。我估计这电影的营销没找圈内那几家专业机构,是让搞传统宣传的人干的,传统物料中规中矩到是一个不少,但是质量堪忧,思路太老。

    要我说的话,如果宣传预算低,宁可不做传统物料,少发些新闻通稿,也要把钱省下来把预告片做的漂亮点,哪怕是在网上征集民间高手自制创意预告片也好,或者说弄个明朝冷兵器道具展之类的,也比这么不温不火的要强。
    秦舞阳:绝对是好电影。 可惜,如果不是在暴走大事件里看到了一丢丢,然后好奇去搜索了一下绣春刀,可能今年我都要错过这部好片子了。 这营销搞的,微博几乎就见不到任何信息。
  • 好口碑VS烂营销:《绣春刀》死得不冤
    应该说,整个电影圈都缺乏规范的营销机制,这两年营销做的好的电影都是集中外包给那几家专职电影营销团队,就这几家专业度高的电影营销公司,核心骨干还有好多是圈外人跨行业过来的。

    真正电影圈里的人,本身对市场和营销的概念都很模糊,还处于普及阶段。
    itisxin:营销太烂了,要不是你们讨论他们营销烂我都不知道有这部电影上映了。。。 难道他们就是这样来宣传的?
  • 好口碑VS烂营销:《绣春刀》死得不冤
    制片严重缺乏经验……
    dvdv:不知宣发资源具体怎么调配的
  • 受到观众怒赞,却早早“死”于宣发与排片的《绣春刀》
    片方是赔的,电影业的分成方式,你可以简单换算为总票房的三分之一是片方的收入。这电影的制作成本是3000W,那么即便不算宣传费用,电影票房至少也要达到3000W*3=9000W,片方才能勉强不赔。

    另外,古装片和战争片都是公认最耗钱的片种,《绣春刀》的制片方能把制作成本控制在3000W以内,已经极其出色了。这片子的问题出在宣发,而不在制作。
    螃蟹舞步:这种没有巨额制作费巨星阵容的片子 7000万 就知足了吧,至少本钱捞回来了吧?你本来有什么资格一定要过亿?
  • 新浪微博上市的6个Point:“许良杰去哪儿了”等
    不能这么算,现在很多人上微博主要是来看有哪些新闻性事件以及一些话题别人是怎么讨论的。换句话说,大家的目的变了,以前是自己参与,现在是纯浏览
    蚂蚁招聘:数据很奇怪!我的微博2010年随便发一条都有30-50转发。2014年用心发一条才有2-3条转发。
  • 芒果台脑残?它可能比你更聪明!
    其实浙江卫视早几年的综艺策略还是不错的。

    我记得那会每个周末的“我爱记歌词”“我是大评委”“越跳越美丽”都是彼此之间有关联的,其中的人气学员和嘉宾也都一脉相承循环曝光,效果和品质还算不错,主线也很清晰——“经典老歌”。

    朱丹和华少也是那个时期积攒出了不小的人气,同时也从节目人气学员中开发出了不少人进阶为正式主持人。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之后这些节目逐渐都停播了……
    血色胡杨:不得否认马桶台的平台影响力之大,而且创新能力(包括购买和自治)之强,几乎影响了所有卫视的动向,当然借助本身的强大,制造的雷人剧能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必进收视率在那,即使雷剧等劣质栏目等影响了马桶台的口碑但好节目经典栏目更多,相比浙江卫视靠好声音出名,在我印象中也就只有好声音了,这是浙江卫视的失败,还有荔枝台,荔枝台的伟大就是唯一一个在跟风(我们约会吧)超越马桶台并凭借着(非诚勿扰)跻身三大巨头的卫视,孟非主持的节目都很不错,另外荔枝台的有点保守,缺少好的制作团队和主持人,包括从马桶台挖过来的,素质真不怎样
  • 芒果台脑残?它可能比你更聪明!
    其实我是蛮久不看电视了,《天天向上》的内容还算高端一些,有内容在……《快乐大本营》就觉得太闹了,毕竟年纪上来了和节目的定位人群不一致。这两年《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把湖南台受众的年龄层延伸了算是成功的,但是还得看看后续怎么样,大起大落的节目太多了……
    微博评论:湖南卫视我每周看一次,就是周五晚的《天天向上》,该台其他节目就不浪费时间看了,起码不是我的菜。不过,湖南卫视在以一种互联网思维运作:①各节目定位清晰,如同互联网产品定位;②各节目协作完美,如同互联网巨头的捆绑式营销,不过芒果能做到娱乐观众而不让其反感。他们知道是一家人。
  • 3.1199亿元冠名费背后的五点
    《晓说》和《罗辑思维》已经在某些城市的车载节目中出现了,算是互联网自制节目反哺传统媒体平台的开始吧
    bear:互联网视频自制节目,不知道《罗辑思维》算不算一个,如果可以比较的话,《罗辑思维》上个百家讲坛也是可以的,罗胖讲得无论风格、角度等都深得人心。互联网视频自制节目,我个人感觉还是有希望的,因为传统的做法对于一般的节目门槛太高了,而互联网上只要内容足够好,它更容易被他人传播。
  • 在线教育如何吸引厌学屌丝们?
    利用互联网的多样化表现力来诱导是个好主意,但是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做到具有普适性的标准化?
    微博评论:所以我觉得在线教育仅需要给出两个卖点:1,互联网一对多方式可以让有能力的老师效用最大化。2,利用互联网有传统媒体无法追赶的表现力比如微积分的海贼王版来诱导学渣,对待学渣要像对待一般互联网产品用户那样龟毛的态度来设计课程。处处考虑转化率,时时考查日留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