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11-01 10:01
无论是国际化还是开发新产品,小米可能都难有后劲

一个交叉口有两条路,一条名为“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一条名为“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现在做产品做技术的已不再流行宣传技术指标不比产品,而是宣传情怀、工匠精神了,这是第一种“站在风口时”的做法,结果现在我们看到了。第二种是做硬件却在整个产业链没有一块地方拥有话语权,却极为重视软件差异化(MIUI),以及不断布局新东西,耳机、路由器、电视、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吉祥物...按照传统观点,降低成本拼低价,需要精细化库存管理,需要对供应链有强大的掌控力,这家公司却发明了双重定价、期货、线上拉动线下的"O2O"式商业模式“创新”;按照正常认知,产品竞争力应该来源于自己,这家公司却坚持“借鉴”友商,完全依赖顶尖的供应链厂商,再加上强大的营销,投资媒体和第三方评测工具/机构,结成了超越对手的影响力。


小米玩这一套组合拳,效果如何呢,最近IDC报告显示了小米目前增长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体量:


640.png


小米先发VS魅族崛起


小米模式,究竟是真实的现实扭曲力场还是雷军所说的顺势而为,我更认同后者。雷军自己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前三点都经不住考证,但唯独第四点,“快”如果更精确地换成“早”,可能才是关键。


早意味着能先于别人发现机会,早意味着能提前布局:小米崛起过程,伴随的是智能手机同质化的红海演变——竞争焦点从硬件转向营销、供应链管理、软件差异化。不过,小米模式本来就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没有壁垒意味着容易复制,对于真正有积淀有资源的公司来说,只要看明白了,要追赶真的不难:


魅族开始在线上做品牌,在最正确的“地方”激发目标用户群的消费冲动,1799的颠覆定价,这一切完全是雷军当年的复刻版。找来李楠做主管营销的副总裁,成立笔戈科技,开始发力“中西合璧”的营销。与阿里巴巴合作,借助友商的渠道、流量、资源,回馈则是 Flyme 集成 YunOS 的底层,共享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后续将宣布开发智能家居,进军智能硬件领域。


MX4标出 1799 的低价,换来超过 1000 万部预定量,几乎可以肯定,是以魅族手机为核心做一个移动互联网开放的生态圈。


雷军对此的反应如何?产品上没有任何动作,却选择了在舆论场主动出击,拿MTK处理器做文章,甚至指责魅族雇佣水军。后来华为无意制造的一个点胶争议,居然也让雷军“反应过激”,公开指责对手是故意制造话题“黑”小米。这不是急了是什么。


别看小米目前还很风光,当对手逐步铺开产品线,解决产能问题,再持续推高营销势能,小米可见的优势真的就不多了。我很好奇,向来比别人快比别人早的雷军,冷静下来后续会有什么动作。


雷军的小米新思路:突破增长瓶颈


最近有三条新闻,一是黎万强宣布“重新出发”,去硅谷“闭关”一段时间。二是小米在海外融资10亿美元。三是雷军又挖来了一个国际人才,Spotify产品经理Donovan Sung。


派遣先后成功塑造MIUI和小米网的副将黎万强去硅谷“进修”,融资10亿美元,似乎是想开发某个新产品新项目。挖来美籍华人Donovan Sung,这位曾前后在微软、谷歌、YouTube、Spotify任职,会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和小米向海外扩张有关,TechCrunch的消息,Donovan Sung将向雨果·巴拉报告工作,并成为巴拉与小米执行团队之间的桥梁。


如果猜想没错的话,小米是想靠两个东西维系增长,一个是进军国际市场,二是开发新产品(很可能是打造智能硬件爆款)。不过,这似乎更印证了小米遭遇瓶颈。


小米Q2就已经超越三星成为国内份额第一,Q3在全球份额却才刚刚成为第三,国内第一全球第三,这说明小米在海外的销量和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进军国际市场,小米产品竞争力究竟如何不好说,专利壁垒、更严格的营销监管和安全审核、渠道都是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之前没有经营,常规途径开拓国际市场,短期内就很难有所起色。小米若真心想在国外大规模扩张,更为快速有效的做法应该是收购欧美当地的手机厂商或成立新公司,如果真是这样,那10亿美元借款应该是为此准备的。


至于可能的新项目——智能硬件,我始终认为,目前做这个真的太早。智能硬件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新的革命性的交互方式,以及物联网标准形成。而核心条件人工智能,是一个过去几十年都没太大进展的领域,今天被热捧的深度学习,其实是几十年前早已提出的概念,因为现在计算能力的飙升而具备了实践条件。深度学习相比之前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案,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实际应用效果上,也只是提升了一点点。更进一步,人工智能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含量极高,谷歌、苹果、微软尚且一筹莫展,小米做智能硬件,还是更适合去捣鼓些路由器、手环、盒子、智能家居这些没什么门槛的产品。但是效果呢?目前79的小米手环,处在半卖半送的状态。


我可以感觉到,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雷军想打破多年的郁郁不得志,将小米塑造成比肩BAT甚至超越BAT的公司,不过,他似乎选错了方向。瞄一眼BAT,它们做成今天格局的基石,搜索、电商和社交软件,这些都是建基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和软件产品,靠的是转移传统服务平台以及建立新的消费习惯,圈住用户就能产生粘性,并没有创造新的实体消费品。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以中低端手机为核心进行布局,靠一些没有壁垒的硬件产品,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吗?至少难度不小吧。


没有太多地在网上聒噪,联想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全球第四,现在还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的收购。海外经验更多、渠道更成熟,向来擅长靠运营降低产品成本的联想,似乎更适合玩小米那一套。另一边,华为在持续不断向研发投入积蓄能量往高端市场走,一步步地沿着三星垂直整合的路径上升。而小米的后劲会如何呢,真的不看好。


注:本文为科技新知(微信号:kejixinzhi)特邀作者杨青山原创,转载请注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