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尹生价值观(ID:jia-zhi-xian),作者:尹生,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会不会还有一个小米的时代,并不重要,现在更重要的是,做好时代的小米。
2014年,是小米创业以来的高光时刻,在成立的第五个年头,它坐上了中国最大智能手机厂商和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的位置,这帮助它在年底完成了估值超40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这足足比一年前的上一轮融资估值提升了3倍。也是在这一年,它推出了名为《我们的时代》的新电视广告。
但并没有一个完全属于小米的时代,即便有,也是非常短暂的。小米的成功中固然有雷军的创业家精神发挥重要作用,但更多的却是时代的必然性——安卓生态重新定义了手机,并为所有厂商提供了开放的接口,而中国制造在手机产业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设计和制造优势,同时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和互联网应用市场之一。
雷军强大的创业家精神,让他抓住时代的机遇,率先整合中国在手机相关产业积累的产业链优势,抓住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机会,迅速定义了产品和市场。至今我仍然认为,他改变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看法,特别是如何将互联网的基因引入到这个行业,现在围绕用户进行体验优化,以及基于终端进行用户运营,已经成为行业的标配。
只不过时代很快就变了。仅仅过了一年,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以及智能手机用户从首次购机转向换机需求,供应链效率、品牌个性等成为新的游戏规则,而在首次购买智能手机时,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个低尝试风险和低转换难度的提供商,为此他们甚至愿意等待,善于营销并抓住了早期发烧友用户的小米就成为了成功的先行者。
到2016年,它迅速迎来至暗时刻:它不但在国内市场掉到了第四,在全球更是被挤出了前五,被归入“其他”行列。而取代它曾经的位置并在全球市场更进一步的,是凭借全球市场影响力和产业链突破能力而弯道超车的华为,和凭借品牌个性化突破的OPPO、VIVO。
我在2016年的《小米的时代结束了》一文中,曾有过这样一段分析:
当小米丧失对销量、估值高增长,以及传播议程的控制力时,通常所说的小米时代就结束了。它坏在三大失误:从发烧友市场到大众市场的切换不成功,错失产业链布局良机,以及在坚持“硬件免费+应用服务收费”模式上不够偏执。
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手机制造产能,但整个产业链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的产量在一定时期是相对有限的,而且它们也是额外的效率和毛利率的来源,最终对这些零部件和整机的产能的掌控能力,就会转变为对参与竞争者的交货周期、资金周转率、用户满意度、生产成本等的制约或影响。
华为正是借助了其自身的关键零部件布局,以及在设备行业积累的全球产业链影响能力,在竞争中后来居上的——但华为十几年在设备领域的耕耘也不容忽视,它帮助华为建立了支撑一个关键零部件业务的自身规模,以及华为作为中国制造的标签这一品牌价值。
而作为创业新星、没有太多华为这样的资源的小米,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了手机的周边产业,比如智能硬件等,但问题是,当小米手机的行业地位不再时,这些周边产业也会变成无根之木,那时的小米最多作为一个投资者从中分享部分收益。
庆幸的是,雷军创业家精神中的应变能力帮了小米,失去自己时代的小米(如果你认为2014年的小米曾经短暂拥有自己的时代的话),重新迅速踏上了时代的节奏——将目光转向印度等新兴市场,着手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并建立更为接近用户的线下渠道,这帮助小米重新恢复了增长,在2017年重新回到全球手机厂商前五名的行列。
而它的继任者华为,在时代的浪潮中占据有利位置后,则开始在建设属于自己的伟大时代的路上狂飙突进。它已经非常接近成功,它宣布在5G上成为一个最主要的技术供应商——在高科技领域,这是中国的第一次——不仅如此,它还构建了或希望构建从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运营商系统到终端的全新的生态。
如果它成功,它将建立一个完全由它主导的全球信息技术新时代;如果它成功,全球信息技术领域乃至整个高科技领域,都可能进入一个中国时代。不幸的是,感受到了严重竞争威胁的美国政府(以及潜藏在其背后的进行推动的那些可能受到冲击的公司),不惜直接抛弃市场经济的原则,用政治替代了技术和商业竞争规则。
写到这里,我想到很多年前一位通信行业老人对我说过的,大意是我们必须时刻清醒,欧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竞争的手段很多,技术、产品和市场只是最表面的竞争手段,我们若想从跟随者变为领导者,就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拿出我们的智慧。
回到现实,非常有希望迎来自己时代的华为,在美国举国之力甚至是多国联合打压之下,不幸与自己的时代暂时性的失之交臂,而也就在这时,时代的小米接过了它的接力棒,重新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刚刚过去的第二个季度,小米的全球份额上升到了第二位,仅次于三星,这也是华为之前已经取得的最好成绩,在昨天的演讲中,雷军宣布要在三年内做到全球手机业老大的位置。
而这要归功于它在2016年前后走出的那关键的时代一步——转向印度、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显出像华为那样试图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的野心和现实能力,它只是在现有的产业链分工中充分挖掘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国制造在产业链上的整合能力和低成本制造能力,以及它从一开始就对用户需求、品牌建设、用户运营等表示出的特别关注。
这些已经足以让它在手机业重新洗牌时期,成为一个有利的重新定义者,同时,这种作为全球技术生态中一个有价值分工者、而非颠覆者的角色,客观上也会暂时打消非市场因素的顾虑,从而提高其未来战略的确定性,进而为他日建立自己的时代(如果它希望有的话)赢得时间。
当年日本在半导体领域也差一点就颠覆欧美主导格局、迎来自己的时代,但很快也遭到打压,最后调整思路,在材料等半导体的关键环节重建了自己的关键分工角色。诺基亚在手机业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时,也曾希望继续主导时代,但却对新的时代缺乏了解,以致最后放弃继续作为主导者后,仍然没有选择当时已成趋势的安卓,而是Windows,最后醒悟时为时已晚。
时代的小米还有很多时代给与的机会,它在供应链上还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挖掘,它可以提高产品研发、设计到产品化的效率(李焜耀早年在就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受挫接受我采访时,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在西门子,一个很小的BUG要修改,可能都要经历半年时间,因为你得等到所有相关人都不在休假且没有更优先的安排),它还可能成为又一个被全球用户认可的中国品牌。
时代在小米这边,无论欧美如何打压,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很难被完全消解,它甚至已经在全球建立了不可替代性,中国还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是孕育全球性公司的天然土壤,同时,手机作为物联网时代的操控中心的有力竞争者,还能进一步放大中国在相关产品领域的制造和消费市场机会。
这就意味着,即便不是华为,也还会有小米或其他中国厂商扮演未来主要厂商的角色,只要踩准时代的脉搏——这是时代给与中国公司的机遇,小米只需要继续好好利用它。会不会有一个小米的时代,并不重要,现在更重要的是,做好时代的小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尹生价值观(ID:jia-zhi-xian),作者:尹生,企业边界研究者,互联网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