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4-02 11:27

我所亲历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培风客 (ID:peifengke),作者:奥德修斯的凝望,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过去的岁月中,我最自豪的经历,就是和中国的工程师们一起,和中国的外贸员一起,为一带一路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的工程师团队、外贸团队,是男子汉中的男子汉,百炼钢中的百炼钢。吃得苦,耐得劳,不卑不亢,言出必诺。中国制造和基建能做到世界第一,中国的出口能做到出口第一,绝非偶然。


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看过真正的自信:


“就报这个价,不降了,不信有人可以比我们造出更便宜的坑口电站。”


“烧煤算什么,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小的发电站烧木头。”


我看过真正的执着:


“这项目我们跟了十年了,虽然这次感觉也没戏,但还是要试试。”


而如此有竞争力的组合,强强联手,在我们那部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都是艰难重重,所以有时候看到网上一些人张嘴就来,什么人民币国际化唾手可得,或者人民币就无法国际化。我就忍不住拉黑的心,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懂可以问可以讨论,但不要乱下结论。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个很大的课题,一篇文章不可能说得完,甚至写本书都写不完。所以今天我就想聊两个我亲身经历的细节:从卖方信贷到买方信贷,从美元贷款到人民币贷款。


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说的都是项目融资方式。卖方信贷说的是工程款由工程的卖方贷款筹集。买方信贷说的是工程款由工程的买方贷款筹集。


卖方信贷:我借钱,帮你修项目


这听起来就很离谱,但在一个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初期的时候,都是这样走向国际市场的。


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些商务交流活动或者政府组织的友好城市交流,在双方的交流中,经常有一些初期的点子。比方说:


“你们那里地处热带,应该很好种树吧?”


“种树?我们一般头疼的是需要砍树修路。”


“你们有纸浆厂么?长得出相思树么?”


“没有,要不你下次来看看。”


大家组织几次考察之后,设计院一般会主动编写一个可行性研究计划,然后送给海外的合作伙伴。在对方觉得这个项目确实有钱赚的时候,开始签订项目合同。


然后设计院一边编写可行性计划,一边联络中国的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尝试给项目申请贷款。这个过程中,外国的合伙伙伴实际上真的是躺平的。一般大家是以国境线为界,在他们国家的事情,由对方解决,无论是审批、土地,还是当地的土建。中国解决所有的设备、施工,和融资。对方最后只要把项目运营下来,然后还钱就好了。如果对方还钱还不起,那就由中国的设计院承担损失。


当然也有趣事,有很多例子,就是外国合作伙伴经营不善,还不起钱,最后把项目还给了中国的设计院,然后中国的工程师去操作项目得心应手(都是自己设计的),最后大赚一笔。


图中是一个因为没有能源而停产的造纸厂,所以我一直说,工业看起来傻大黑粗,实际上是个绣花的活,这工厂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而他的所在国偏偏没有。作者供图


我们领域最开始的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就是这个了。我们自己的公司贷款一笔人民币,然后对方用当地货币还给我们,人民币实际上在国境内都没出去。但理论上,这是一个中外合作的,人民币贷款项目。


就这,都不容易。日本的亚洲发展银行ADB,世界银行都干这事情,21世纪初期,甚至中期,我们经常被问、被指责的地方就是,你们中国产品质量不行,或者污染环境(ESG的前身,我以前听过的:“你们修了这个厂,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


在一开始有几个成熟的项目之后,如果运营得不错,质量过硬,那么未来,在当地就慢慢打开了局面,但一个项目三年建设期,再过1~2年才能打响品牌,这样一来一去四五年就过去了,还不算前面的洽谈,这样的品牌建立,是以5~10年计算的。


买方信贷(美元):你借钱,我帮你修项目,借美元


一直做卖方信贷真的是越想越气,几年前曾经有幸和一个专门做矿业勘探的公司合作过,当时他们董事长说,总是给他人做嫁衣,成人之美固然开心,但还是自己来做最开心。我当时就用了上面这个例子。


有时候看到一个世界级的项目,钱是自己借的,项目是自己设计的,技术方案是自己经验沉淀出的,施工是自己组织的,股权都是别人的。真的是越想越气。


但这个没办法,很多项目就是只能当地人控股,比方说高速公路、铁路,总不能说我们去别人国家修一堆铁路然后控股,那不成了清朝的保路运动了。有些自然资源类的项目同理。但随着中国制造、中国工程能力在2008年之后大幅提高,我们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买方信贷,就是虽然项目是别人的,设计是我们做,施工是我们自己做,但至少贷款是他们贷款的。


如果还不起钱,不是中国的设计院承担损失,而是外方项目所有方承担。


在这一步,中国的工程师真的才做到了和国外业主平起平坐。中国的金融机构才真正做到了在这个领域的国际化。


因为这样他们真的有一个外国客户,不远万里,来中国开户,然后贷款。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贷款什么呢?人民币还是美元。我们当然是希望他们贷款人民币,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贷款了一堆人民币,你肯定买的都是中国设备,这也是2008年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诉求。


但很遗憾,一开始大部分我知道的项目,都是买方信贷+美元贷款。在谈判中有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因为我们法律规定,土建部分必须由当地人完成,所以我们必须有一部分工程款是美元,设备我们合同规定了采购中国设备,所以我们会重新用美元支付给你们设备款,但土建部分是需要美元支付的。


一开始我也很相信这一点,后面发现也是骗人的,土建也是谁便宜谁来,总有办法,哈萨克南边一样可以进去很多中国工人,实际上你要给他们支付人民币,他们也愿意。


但你其实没话说,因为钱是他们借的,他想借美元就借美元,想借人民币就借人民币。但不管怎么说,在当时中国外储过剩的时候,这是一个分散投资的好办法。


但说句心里话,这也不容易,因为这些国家想要我们帮他建设的都是什么公路、铁路、桥。而且最牛X的是,很多国家的公路还是免费的。


比方说,我就看过伊朗的一个高速公路可研计划,我记得过路费好像是一次一万,相当于人民币三毛钱。我当时就笑了,我说这你也做个可研干嘛呢,反正你们财政部担保。一次三毛钱你还不如不收做个彻底人情。我不记得他们当时怎么说了,好像是要养工作人员还是什么。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的金融系统不被主流金融机构待见。


以前在知乎上我就写过一个矛盾,比方说哈萨克这个国家,他国土面积差不多四分之一个中国大,但只有1500万人,他的银行无论如何不可能做大,但他想修一条跨越自己国土的公路(比较理性,他们只想修双向两车道),那他们的金融系统就无法支持他们的基建计划。我们只能对他们的萨穆鲁克-卡泽娜基金增信。


哈萨克的某个湖边度假村,你大概可以感受一下他们的基建水平。作者供图


在哈萨克的公路上开车绝对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当时我去的时候,正处在他们收割的季节,一边是被收割的麦子,一边是没有被收割的麦子,非常难忘的景象,哈萨克现在是落地签,如果想去玩我还是很推荐的。除了语言问题有点棘手。


买方信贷 (人民币):你借钱,我帮你修项目,借人民币


再进一步,等到双方关系更好一点,其实就像上面说的,一个项目,60%~80%其实都是机电设备的价格,这都是人民币,只是以前是借美元,还美元。借钱的时候把美元变成人民币买中国的设备,然后还钱的时候,比方说,用当地的哈萨克坚戈、越南盾换成美元还回来。


有时候如果美元波动很大,就会有个很无厘头的事情,中国和印尼合作得好好的,如果合同是用美元签订的,美元大幅升值,项目的预期回报率就会大幅降低,一下子就不能做了。其实项目本身是可以做的,但因为合同变成美元就没法做。


这种事情搞多了,其实大家都烦。以前美国会照顾全球的周期,后面特朗普和鲍威尔,一天到晚就是自己优先,那你自己优先,别人自然不用美元签合同。然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用人民币签买方信贷合同。


美元的优势是它有很多衍生品工具,但其实没用,如果你有一个100亿美元的基建项目在哈萨克斯坦,你就是把九家大投行(现在只有八家)都带去阿拉木图,他也没法给你这么多美元兑坚戈的敞口去给你保证。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稳定下来,人民币大幅升值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小,大家其实喜欢稳定,或者稳定的升值或者贬值趋势。外汇你去做投机肯定喜欢波动,做贸易肯定是喜欢平稳的。


这样其实,我觉得就已经完成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了,你可以让一个外国人,跑到你的国家,找你借人民币去修自己的公路,这不算国际化什么算国际化?


至于之前提到的货币互换,其实就是把这个主体从个人和企业变成国家而已。



最后,在过去的全球化时代里,美国通过进口向世界输出美元,通过自己的国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甚至房地产市场回收美元,在这个世界里,美元是最方便的货币,美债是最安全的资产。


在未来的世界里,一个个小的区域化集团,都会有自己的安全资产,都会有自己的方便货币。


不同的地方可能是,如果中国是一个进口大国,或者货币互换做得量很大、期限很长,那么海外会沉淀更多人民币,会有更多对于中国股票债券的配置需求。


如果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或者货币互换做得量不大、期限也不长,那么中国会沉淀更多交易对手方的货币,会有更多配置黄金、新兴市场股票地产债券的需求。


人生有时候如白驹过隙,距离中国工程师们用置装费买西装、在国外机场排队走的时间,也不过40~50年,的的确确是换了人间。


要我说后面会怎么走,我其实也说不准,十年前我也觉得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就是一片坦途,中间我也觉得人民币国际化的提法都看得不多了,但最近这一个月很多进展又的的确确是之前不敢想的。


所以,人是很难预知未来的,但人是可以把握当下的,很多时候你筚路蓝缕,一些事情就会顺理成章。这是过去我看到的,也是我相信未来还会发生的范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培风客 (ID:peifengke),作者:奥德修斯的凝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