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11-12 17:54
微信电话本?一次意义大于现实的投石问路罢了

昨晚,微信电话本在朋友圈刷屏。一早起来,又有人呼喊狼来了。大有年初微信红包要干掉支付宝的架势。而现实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之后,情况会出现偏差。这大概是因为微信的体量太大,它的每一次动作都可能给人们带来过高的误判。这次也一样,在我看来,微信电话本的长远意义大于现实,这更像是腾讯的一次投石问路,在短期内对运营商还构不成冲击,它的普及应用,仍然受到很多限制。

 

一、免费是相对的、流量通话不便宜


喊狼来了的主要原因是“免费”。其实“免费”是相对的,免去了通信网语音费用,但会产生IP网流量费用。按照市面上能购买的流量卡,10元/100M,即是0.1元/M;如果按照5分钟耗费2M流量计算,则通话流量费为0.2元。这比通信网语音费便宜,但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免费,也不占压倒性优势。(比较起来,其实流量通话一点也不便宜,目前市面上能购买的语音通话费最低为0.06元/分钟,5分钟为0.3元)。

 

当然,如果有免费的WIFI可以使用,语音的免费则可能真正实现。但是,无线城市的WIFI等环境尚不完善,微信电话本的“免费”场景尚受限制。

 

其实,从资费的角度来看,现在通话费用已经很低廉了,在国内或本地的通话环境中,包月套餐完全可以承受语音需求。如果用户真是对“免费”的“刚需”如此敏感,那么,易信免费电话、QQ语音、甚至是微信本身内嵌的免费视频通话功能(现在独立微信电话本后,该功能取消),早已成规模了。不要说因为易信等不具备规模,如果真是“刚需”,用户挖都会挖出来使用的。

 

目前看来,“免费”通话最适用的场景还是wifi环境下的海外电话。而这样的需求较为小众,且用户已可以用易信等软件实现。

 

二、用户短时间难上规模


1、在锁屏的情况下,接听微信免费电话,需要解锁---找到微信通话本应用---打开接听等几个步骤。简洁性比通信录来电差。来电更像是接收短信,常常容易漏掉,这对于需要紧急反馈的电话通信而言,这样的体验是糟糕的。这样类似的用户体验会影响用户的使用心理与打开频率。

 

2、朋友圈中,微信电话本用户仍然以一线城市为主,他们多数对资费不敏感,更多是一种尝鲜试用。从使用情况来看,拨通的反应用户语音感知良好;而更多用户,在试用过程中并未能拨通免费通话,而是又回到传统的通信网络。试用后,更多用户仍然使用通信网络通信,通话行为其实已与微信电话本无关(当然,从长期来看,对用户行为培养有益)。这与用户规模相关,更与用户真实需求相关。如果用户只是停留在尝鲜的心理状态,用户社交关联不具备,对资费并不敏感,又或者是无线环境并不完善,那么免费通话的使用频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3、更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区域目前几乎没人使用。当然,这有个市场培育与成熟的过程。但从长期来看,由于受到终端、网络、无线环境、使用习惯等的影响,微信电话本一时也难以在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区域推广。而更为广大的农村区域,甚至都没有使用过微信。若等到各种条件具备时,电信运营商也有可能实现自我创新。

 

三、电信运营商不会坐视不理、通讯录自身也会进化


面对微信电话本,电信运营商可能会采取以下措施:


1、直接封杀。

2、改变套餐策略,调整资费,经过合理测算,将语音转向以流量为主的套餐进行资费转移。 

3、完全开放VOIP。如果微信电话本真的吸走所有通信网语音通信,那么,运营商完全可能将通讯录向VOIP全面开放,手机原生通讯录就是VOIP电话本。如此一来,如果只是实现“免费”通话功能,微信电话本已无比较优势。

 

四、存在与意义


由此看来,微信电话本更多是腾讯的一次投石问路,同时,也是对未来语音入口的一次长远布局。目前更多是“以小博大”的搅局,与其他VOIP方式一样,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大的影响和冲击。而从长远来看,语音通信市场还存在较大变数,比如前面提到的电信运营商自身完全开放VOIP功能,微信电话本是否能够成长壮大还是未知数。


但是,微信电话本的推出,具有更长远的意义。正如微信其他功能的推出,都是以一种先进的技术形态和生活方式出现,给市场和生活带来了正面的促进作用。


1、促进通信业的进化。正如前面提到,电信运营商可能会在套餐设计上、甚至通信方式上进行创新。这将从资费、使用形态等方面给用户带来便利(后文将会分析)。


2、无线城市的建设。基于3G/4G的免费语音通信,在资费上不占绝对优势;而随着用户的增加,VOIP的质量必然下降。而免费语音通信的需求既然被微信推动,则可能逐渐成为通信的要求,这就必然促进WIFI等无线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五、基于通信录的创新的可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免费”的语音通话功能,只是“通信网”和“互联网”方式上的区别,并无“资费”、“功能”等方面更多的吸引力,微信电话本尚不具备规模普及的条件。而要实现电话本通讯录的突破,还需要在“通信网”向“互联网”方式的转变基础上,结合用户需求,积极进行通讯录创新。在以前的文中,希言(tankvision)做过通讯录创新的分析。这里不妨直接引用如下:


1、企业级应用。我们日常大量的通讯录沟通来自工作,通讯录仍然是企业间往来的更主要的联系方式。通讯录更适合做企业级应用,具有天然基因。结合企业邮箱、支付、定位等基础能力,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创新能满足及时性、紧急性等诸多需求。电信运营商的某些产品,如“总机服务”,是这方面的例子,我们不需要去记住每一个同事的电话号码,而在使用时,打开拨号盘即可获取;基于通讯录,还可以将企业与企业关联,总机和总机关联,再结合云存储,挖掘更多业务往来、商机发现的机会,由通讯录带动企业的交流交往,这里仍然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小米黄页、360来店通、微信电话本只是开始。

 

如果把微信的联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微信更适合朋友间的交往,保持联系,维护关系,感受存在),那么,基于企业通讯录的联系则是一种工作方式(有着更明确目的性,能更快解决问题)。 

2、小区应用。小区是不得不说的另一个重要场景。这正是当下正热的O2O服务范畴,嘀嘀打车、E代驾是这方面的先驱。广阔的垂直本地服务为手机通讯录带来了同样广阔的空间,这样的生活类服务需求又以生活小区表现得最为集中,有更多的创新可能。例如对周边商家资源的整合,在通讯录中完成对商家信息的推荐(拨号即搜索),等等,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3、农村市场。这是更广大的市场。事实上,微信主要还是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更多使用qq,或者直接用手机通讯录。农村市场这样的使用习惯与内在需求,正好给了通讯录创新广大的可能空间。 

基于通讯录的创新,在农村区域大有可为。运营商的“乡情网”等语音通信组群,如果加入更多的互联网元素,或许能实现更好的新生。 

4.另外,诸如私密社交等场景,因为亲密感或陌生感释放了通话压力,电话语音也能传递更多的情感。因此,基于通讯录的创新也是可尝试的方向。
  

新浪微博:@谭拯-希言、微信公众号:tankvisio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