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12-02 15:32

美国制造的前世与今生,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

本书推荐者:比尔盖茨

除了瓦科拉夫·斯米尔,没有其他人的书令我如此期待。他以自己大量丰富的科学和能源知识、历史和商业知识,对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和主题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比尔·盖茨


美国制造的前世今生

文_禾刀


美国能否实现制造业的复兴,人工成本绝非决定因素,制造业也并非低人工成本国家的专利。


当美国正在失去汽车等传统制造业优势的时候,奥巴马总统近年来数度公开表示,要通过减税等优惠举措,重振美国的先进制造业。2008年后,虽然美国政府向汽车巨头通用公司伸出援手收效甚微,但这并没有阻碍美国政府重整制造业的雄心。2014财年,美国政府宣布一次性投资10亿美元,建立一个由15个国家创新制造业所构成的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以确保美国领跑21世纪制造业。而在2013年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再度提到新兴的3d打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并表达了着力构建激励3d打印技术相关政策愿望。此外,美国政府对超级计算机、新能源汽车、制造自动化等多个高科技制造业给予史无前例的高度重视。


重振意味着曾经有过辉煌。二战后,美国商品曾行销全球,赚取大量贸易顺差。然而,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制造近年来正在走下坡路。


瓦科拉夫·斯米尔是马尼托巴大学终身名誉教授,曾于2010年被《外交政策》杂志评选为“全球百位思想家”。本书中,斯米尔回顾了美国制造业在19世纪末的迅速崛起、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巩固和现代化、在1945年后创造消费社会过程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他在最近遭遇的危机。


在斯米尔看来,失去制造业优势的美国所面临的问题远较上述多得多,更主要的是,制造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制造业的命运“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和医疗体系的总体面貌”。


美国制造业优势的日薄西山,是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制造业的勃兴。如果把制造业视为一个链条,更像是德国占领高端,日本居中,中国垫后。在这三个国家中,德国制造业优势保持至今,特别是汽车及电气行业。直至今日,德国制造如同品质保证。对于日本,美国制造应该有刻骨铭心的感受。以汽车为例,本田、丰田等日系汽车在美国的发达壮大,既与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相关,更因日系汽车在节能方面一直走在美系汽车前面。


在所有制造大国中,中国是无法回避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加工到制造、从沿海城市到内陆发展的华丽转身。今天的珠三角,大小工厂琳琅满目。制造业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积攒了技术力量,华为、中兴等在国际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正在涌现,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高速铁路,更是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大品牌……不过,尽管如此,中国制造依然没有摆脱整体水平初级和低端的尴尬,关于“8亿件衬衫才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的沉重追问仍旧不时叩击着国人心灵。


就振兴美国制造业这一命题,斯米尔一方面强调其重要价值所在,但另一方面并未想象过同中国、印度这样的新兴制造业大国拼人工成本。显而易见,奥巴马政府虽然祭出减税举措,虽然中国人工成本近年急剧上涨,但仍旧无法同美国人工成本相提并论。在此情况下,斯米尔给出振兴制造业的新路径,那就是通过科技创新,保留优势制造业;通过调整政策,把一些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环节留在美国本土。


回顾美国制造业史不难发现,美国制造首先是一部创新史,如汽车、飞机和计算机,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美国何不走在世界前列?尽管有人工成本问题,正如斯米尔所言,人工成本并非完全不可克服,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借助机器人和自动化予以替代。也就是说,美国能否实现制造业的复兴,人工成本绝非决定因素,制造业也并非低人工成本国家的专利——德国便是表率。


没有人能断言美国制造一定会复兴,但一个将创新潜能全力应用于制造业的科技大国,其未来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制造业大国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摆在我们面前的,除了低人工成本一条道路外,理当应有其他举措,比如创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