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马尔科姆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这本书中,用大量实例、数据,从成功者个人之外的因素来探寻成功的原因。同时,你也会看到,这世上其实有大量的天才,却在不断地被动地与成功失之交臂。
本书以罗赛托人的健康开始谈起。开始,研究者试图从罗赛托人的饮食结构、遗传基因、地理位置、运动锻炼来做研究,但始终没办法解释为什么55岁以下的罗赛托人竟然基本没有一例是死于心脏病发作(心脏病是当时美国65岁以下男性病人的头号杀手,而该区65岁以上男性的心脏病死亡率只有全美心脏病死亡率心脏疾病一半左右,该区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也比预期低30-35%)。
后来,研究者终于顿悟:只有将罗赛托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才能够发现这些人反常健康的原因。其实,原因就是罗赛托人的社区文化。在这个小镇,处处可见悠闲安逸的人们,在一个2000多人的小镇上居然有22个独立的社会团体!有钱人与普通人从外表上根本没有办法辨别出来。整个小镇,如一个大家庭,有和睦的小镇文化。
本书在一开头就开始提醒我们,我们在专注于成功人士的成功原因时候,却往往忘记了这人成功的时代背景和他与这个时代背景的契合程度。
成功的如果有“秘密”,或许就来自以下四点(请注意,本人归纳,非作者的直接观点):
1)1万小时的练习
2)家庭素养
3)文化传承
4)时机
1万小时的练习
90年代,在柏林一所顶级音乐学院里进行了一个实验,学院里面的学生被分为三组:一是明星级别的,具有演奏家潜质的;二是优秀水平的;三是较专业程度的。
将这三组学生的经历回放到他们5岁的时候,看看他们从一开始练习到现在一共练习了多少小时。
5岁,大家都是一样,每周2-3小时;
8岁开始,出色组的学生已经能够达到每周6小时、12岁每周8小时、14岁每周16小时。20岁的时候他们达到了每周20小时,这时,这些具有演奏家潜质的学生便已经有了10000小时的练习。
而比较优秀的累计只有8000小时,比较专业程度的、未来毕业后就只能做音乐教师的累计只练习了4000小时。
10000小时的练习=每天3小时、每周20小时、10年的时间完成10000小时。再看看书里面另一个例子:甲壳虫乐队。
在这支乐队还是高中生摇滚乐队的时候,他们得到去德国汉堡演出的机会。摇滚俱乐部异常的火爆,汉堡俱乐部“逼迫”甲壳虫乐队超量演出,他们每天连续演足8小时,1960-1962年期间,共有270个夜晚在汉堡俱乐部演出,到1964年之前,他们已经积累了1200场的演出经验,早已超越了10,000小时的练习。
有人评价:“他们去汉堡之前,他们的舞台演出乏善可陈,但是他们回来以后,就变得非常出色了。他们练就的不仅仅是超量演出时身体的耐力,他们还学会演唱各种各样的歌曲。之前他们在舞台上没有什么风格可言,但是他们回来以后,忽然脱胎换骨,汉堡之行造就了他们。”
再来看比尔•盖茨。他之所以能成为电脑行业的老大,除了时机(后面会介绍时机的重要性),也得益于他少年时代拥有的接触及大量练习计算机的机会。
在那个时代,计算机体积庞大,数量稀少,只有很少人能有机会接触计算机。盖茨因为家境富裕,被送到了湖边学校。湖边学校是一所为西雅图上层家庭开办的私立学校,湖边学校的母亲们能够为这所私立中学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盖茨在他15-16岁期间,很少有哪个星期不是超过20或者30个小时编程的。此后,一路成长过程中,盖茨都保持了充分的练习时间。当读大二的盖茨从哈佛退学,决定腾出手来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的时候,他已经编写了七年的程序。这个时间远远超过了10,000个小时。世界上有多少年轻人拥有和盖茨一样的经历?盖茨本人说:“假如能在世界找出50个都会把我惊倒。”
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有意思的是,10,000个小时会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如果不是从很小时候就开始,如果你不坚持,就不可能达到10,000个小时的训练标准。你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你不能太贫穷,因为如果你为了达到目标,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时间去做兼职,那么一天之中剩下的时间就会很少。事实上大部分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人,他们都需要一些特别的安排或者有某种特别的机遇,使得他们能达到10,000个小时的训练标准
家庭素养/成长背景
作者指出,“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真正聪明的小孩,那就完全没有必要知道他的IQ是多少。”
书中提到一个智商比爱因斯坦高30%的孩子克里斯托弗·兰根,他出生在穷人家庭。妈妈粗心没及时填写学校发的表格,导致他无法继续上学。接下来,他一路崎岖,一辈子就此荒废,最终沦落到去农场干活度过余生。
兰根缺少了什么?缺少了家庭成长的环境。这决定了他难以得到一种能让他积极面对人生、想方设法去改变自身际遇的观念。如果潜能得不到发掘,天才也只能沦入平庸者的行列。
书中写到的兰根和奥本海姆的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很具有说服力。兰根具有更高的智商,但是由于无法为自己争取权益,最后大学无法毕业,只能做农场工人;而奥本海姆,他曾经试图毒死自己的导师,可是仍然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没有被大学除名、获得负责曼哈顿计划)。这种差异,你可以说是二者情商的不同,但归根结底,来自于家庭素养与成长背景的影响。
特曼人(具有非常高智商的人)的天才研究实验也带来启示。特曼人的差异表明,智商的作用有一定限度,其实说到底,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是他的“实用智商”——即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应该怎样和他人说出自己应该说的话的能力。
作者调查了不同家庭背景(富人、穷人和中产)高智商孩子的发展经历,最后发现:家庭素养与成长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族性的马太效应的产生。而智商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中产阶级父母的教育方式为协同培养,其目的是积极地培养并评估一个孩子的才能、观念和技能。相反,穷人遵循的是让孩子自然成长的策略,解决其温饱问题是第一要务。
富人孩子很早就接受了权利观念的教育,从小的培养,使得他们逐渐学会通过追问、磋商的方式与别人沟通,会以放松的心情、开着玩笑的方式,把权利向自己方向倾斜,当他们成年后,懂得如何与权威沟通,而赢得机遇和权益。
而穷人的孩子,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从小就服从权威,习惯向权威低头,对社会的规则所知甚少,等到成年步入社会后,他们总是觉得知识对生存其实并没有多少帮助,对于社会性事务,他们总是疲于应付。
其根本原因是穷人家庭与富人家庭的教育模式不一样:
1)“穷人” 家庭对子女教育持有放任自流的态度。子女的自由时间多;“富人” 家庭会占用子女的自由时间,比如寒暑假让子女多去参加各种活动:俱乐部、博物馆、夏令营、旅游;
2)“穷人” 家庭比较少关注孩子的兴趣;“富人”家庭会关注孩子的兴趣,并刻意培养之;
3)“穷人”家庭把子女当小孩;“富人”家庭把子女当平等的人,对孩子刨根问底,问清楚来龙去脉,让孩子能和别人谈判,质疑成年人;
4)“穷人”家庭会向权威让步,对学校的指示十分遵循;“富人”发现孩子在校有不公,就会向学校争取利益 。
如果你出身在穷人的家庭,显然你将少了许多资源。但是更加可怕的影响是,穷人的孩子,不可避免,在心理上总有一种自己矮化自己的暗示,而富人的孩子就有另外一种张扬、光明的暗示。
《穷爸爸富爸爸》早已告诉我们,穷人的孩子,从小就是一种穷人的思维,去考虑财富的占有与消耗,而富人的孩子,考虑的是怎么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用财富去创造财富。
有些人人生总是不顺,没有什么发展,其实不是因为缺智商、缺才能、缺知识,而是缺眼界。他们总是跟着身边人追赶,因此总是错过机会。只有少数人能意识到这点差异,尽力去扭转心态(尽管要改变自己从小到大被潜移默化影响的意识是非常难的),但他们之间的差距至少会缩短,甚至逆转。
《红楼梦》有句话,可用于此处: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文化的传承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韩国飞机失事率较高。在一架即将导致200多人丧生的飞机上,为何明知道机长已经犯了致命的错误,但副机长却不会制止?
对韩国飞机失事前的黑匣子录音多次的研究,揭示给我们另外一个真相:受韩国传统文化中严格的等级观念影响,使得副机长在发现险情时,无法第一时间向机长用简洁明确的警报语言做警示。因为韩国机长这职位所拥有的高人一阶的权威地位,其他人员即使在发现问题了,下意识的反映及行为只能是采取含蓄的方式提醒,导致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纠错,最终发生坠毁。从这个极端的例子可以看出,经过了漫长时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从家族繁衍来看,一个家族中要出一个杰出的成功人士,通常不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常常需要好几代人的培养和积累。
本书作者研究了纽约很多著名律师事务所,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巧合,他们的开创者竟然都是犹太人后裔,他们的祖辈大多是在纽约的服装行业谋生。最后作者发现,犹太人律师事务所的成长,是因为他们正赶上企业重组的法律诉讼出现革新的时候,而他们移民到美国的祖辈们的经历又让他们出色地掌握了抓住机遇的能力。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如果你出身在亚洲,你的数学会明显好过其它地域的同龄人。而追根溯源,因为汉语的十个数字音特别短,容易记住长串数字(比如说背九九乘法时特别容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个性,比如,德国人比较有精确感,中国人的精确感低,但对模糊的东西却非常会拿捏。亚洲的孩子如果是在水稻田文化下长大的,都会更懂得付出和获得之间的关系,成人后自然会更加努力。
作者在书中提到:
遗留下来的文化充满巨大的力量。它们有深远的根基并影响久远,它们不会中断,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种文化几乎完好无损。即使当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社会和人口条件消失的时候,它们依然在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文化这个东西,其实短时间内或在很狭小的范围内,是看不出来的。正应了那句话:越是平时看不出有影响的因素,越是在重要的时候产生至大的影响。
时机
出生日期,可能就决定了某些机遇的多与少。所以,我归纳它为时机。
为何加拿大曲棍球队中的大多数队员都是1-3月出生?为何英超联赛大部分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
因为在加拿大,曲棍球联赛法定的注册时间是1月1日。这意味着,一个9岁的男孩必须是在1月1日之前满了9岁,才可以进入9岁以上曲棍球联赛,也就是说,一个在1月2号就已经10岁的男孩,他可以参加联赛,而在同一年的12月份之前还没有满10岁的男孩,却只能暂时晾在球场一边,这个年龄正是发育的青春期,12个月的差距会给他们成长中的体质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英超球员注册时间你也应该猜到了,8月末。而国际足联规定的球员注册日期是8月1日,有统计表明,在一届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有135名球员在8月1日之后的3个月出生,仅22名球员出生在8月之前的3个月。
在球员筛选、人才分类和区别培训三个环节,无一例外地存在马太效应。假如你从年龄很小的球员中要确定谁优秀、谁较差,假如你要从“平庸者”当中挑选出“佼佼者”,假如你要为“佼佼者”的训练开小灶,那么,你最终会把机会留给一小部分球员,这些球员的出生日期最为接近法定注册时间。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是什么继续帮助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的比尔-盖茨能从哈佛大学辍学创业并获得成功?除了他的1万个小时的练习,还基于那个时代发展赋予他的机遇,他生对了时代。
1975年1月是个人计算机的元年——IT产业萌发期。那个时期正值IT创业浪潮,已经练习了1万个小时的比尔盖茨生逢其时,他有能力抓住这个机会,充分施展他的智慧与才华,成为IT时代杰出的弄潮儿。
比盖茨早一步的人,IT产业还不到引爆点,这个时候创业收益小。而晚来一步的,浪潮已退,也没那么大的机会了。大部分成功的IT行业领袖都出生于1955年左右,如微软公司的两位创始人、SUN公司的创始人比尔乔伊、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我也查了下国内一些行业的领头企业家的出生年月,确实不同行业的杰出企业家大部分是年龄相当)很巧合,这些IT行业领袖都正好在1975年这一年到达学习创新能力的顶峰、练习了1万个小时的临界点。时势造英雄!
某个年代美国出生的婴儿,他们的成功率更高,如大萧条时期出生的婴儿。由于出生率降低,导致竞争减少,同时年龄过小,不用上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在具备先机之后,马太效应和一万小时标准就发挥作用了。在起步阶段的一点小小的优势,会通过自我暗示而强化,强化之后会导致更为努力的工作,并经过一万小时的发酵,这种优势会逐步扩大。
例如,一个元月出生的孩子因为跑步快0.01秒被选入曲棍球预选队,如果他能不断地自我暗示并更加努力的发展这一强项,在经历一万小时的努力之后,最终就能够成为国家队选手。
机会在某个时间出现时,正好有能力抓住它们的人,便是成功的人。
最后的总结
成功有迹可循,当然不是大众所定义的天才加勤奋的法则。
成功与个人禀赋有关,但更需要评估自己的家庭与成长基因已经造成的优势与劣势影响,了解自身的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是考量所处时代的风口到哪了,离自己有多远。
风口的猪确实会飞起来,哪里是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