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5-09 11:59
如何持续提升团队的生产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只特立独行的Eric(ID:EricDai1992),作者:一只特立独行的Eric,文章首发时间:2022年10月29日,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在婚姻中随波逐流


最近中概股跌得很惨烈,看了下账户我大概亏了90%,但还是很平淡地接受这一切。因为过去十年,感觉我们都活在一个巨大的泡沫里,现在只是在均值回归的路上。长辈们总是教导我们要谦逊低调,因为狂妄的生活是难以为继的。


当然,亏了90%不仅是钱没了,还让我在婚后彻底失去了家庭投资的主导权,这导致我在未来的几十年将缺少了一些想象力。不甘心是肯定的,但实事求是地讲,婚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听她的准没错。”


一百年前,俄罗斯有一位女性诗人“阿赫玛托娃”,年轻时因美貌被很多人追求,其中包括“古米廖夫”,但阿赫玛托娃喜欢一个叫库图佐夫的年轻人,可惜库图佐夫对她没感觉,最后她答应了古米廖夫,并在1910年结了婚。


遗憾的是,婚后的古米廖夫他有过很多外遇,这段经历也影响了阿赫玛托娃早期的诗歌风格,压抑与哀怨。


《爱情》


....


在小提琴忧伤的祈祷中,能够如此甜蜜地痛哭,


但透过尚未熟悉的笑容,将它猜破,真是太过恐怖。


二战期间,苏联当局把阿赫玛托娃疏散到了乌兹别克斯坦。


有一次,阿赫玛托娃跟朋友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小偷,其实是一个小男孩。那孩子想拿剃刀去划阿赫玛托娃的袋子,她的朋友就对孩子说,这位女士实际上也非常落魄,你别去划她的袋子了。


小男孩一听这话就一溜烟地逃跑了。过了一会儿,没想到他又突然冲上前来,往阿赫玛托娃的手里塞了一包东西,用一张脏兮兮的纸包着。阿赫玛托娃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油饼。


她先是一愣,然后问朋友,我是吃还是不吃?朋友笑了笑说,你还是吃吧,他是为你偷的。


阿赫玛托娃也常常帮助身边的人。有个小男孩每到饭点就会跑来敲阿赫玛托娃的门,她就会分一点吃的给这个孩子。


后来,小男孩在战争年间死去了。


注:上述故事来自“汪剑钊”,诗人、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和研究者。


时至今日,俄罗斯仍然在欧洲的边缘挣扎着,我们却大踏步地走进了新时代,“幸福”是不言而喻的,这是在新时代中“随波逐流”的感受。


虽然泡沫破裂的过程有些令人沮丧,甚至滋生了躺平主义,但幸运的是,我们的生活不再是以“苦难”为主题。


人们总是在阴天里期待晴天,好像它马上就会到来。


如何持续提升团队的生产力?


最近和团队同学做了很多的1V1,大家逐渐熟悉以后才开始面对一些“观念冲突”,整体感受是很好的,因为发现问题才有机会去解决。在互联网公司卷了七年,我有2个很重要的基本认知:


  • 文档字数写得再多,如果内容和销售前线 or 产品前线没有实质的交互、影响,边际效用递减是很快地(在快手写过200万字文档的铁铁有感)


  • 管理者不去发现团队的实际问题并帮助解决,靠PUA成员(与事实不符的刻意打压/否定/……)将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基于这两个基本认知,在“团队建设”上我还有一些思考:


  1. 长期来看,坦诚一定比不坦诚要好,有同理心一定比没有同理心好;


2. 先把基础的事情做到极致(基本功),再去谈那些更宏观、更抽象的东西;


3. 每天都应该想如何避免工作变成“路径依赖”的奴隶;


4. 团队负责人应该是付出最多的,在方方面面都该如此。


想要在这四个方面都做到“还行”,需要花一些时间,这也导致我这半年经常一觉醒来,枕头上就有很多掉落的头发,工作八年还第一次陷入这种状态。


当然,难题才有意思。


1. 长期来看,坦诚一定比不坦诚要好,有同理心一定比没有同理心好。


“坦诚”是获得“真实反馈”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拿到那些“不好的反馈”,通过持续发现当前阶段团队遇到的“真”问题,并且负责人有义务牵头去解决,这样才能让团队变得更好。


同理心也很重要,近期和一位同学有很大的“观念冲突”,得知其人生准则非常推崇美国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为了更好地沟通与解决“观念冲突”,周末花了15个小时看完了金斯伯格的传记,这个过程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包括:


  • 不论在康奈尔、哈佛还是哥大法学院,金斯伯格一直是最优秀的学生,在她入选美国高院后,最高院大法官的衣帽间才增加了女性卫生间。


  • 生于1933年的金斯伯格已达耄耋之年,但几十年不变的勤奋与自律让她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工作强度——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她依然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更不用说她曾两次成功战胜癌症,坚持每星期健身两次,现在还能一口气做二十个俯卧撑。


  • 金斯伯格一直牢记母亲的建议:愤怒不过是浪费时间。


  • 金斯伯格坚持不退休,她在不断提醒其他大法官和全体国民,美国宪法中“人人平等”的诺言还未实现。她喜欢引用宪法开头的句子:“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完善的联邦。”但她也总会指出,这句话尽管言辞优美,但在宪法最初定义的‘我们’不包括女性,也不包括奴隶和美国原住民。在宪法建立后的几个世纪中,被排除在外的人们努力斗争,希望宪法认可他们作为公民的权利和地位。


  • 2012年,金斯伯格受邀在哥伦比亚法学院演讲,正是在这里,她曾作为唯一拥有终身教职的女性教授领导了女性权利抗争。在演讲中,她突然停顿了一下。“今天早上我经过了一个门上写着‘哺乳室’的房间,”她说,“这个世界已发生了巨大改变。”金斯伯格比其他人都更有权说,是她自己促成了这些改变的发生。


对于年轻人,通过威权式的手段去解决“观念冲突”往往适得其反,需要更多的同理心来释放理解的缓冲空间,通过观察一些身在高位的大佬发现,同理心也是领导力的重要来源。


2. 先把基础的事情做到极致(基本功),再去谈那些更宏观、更抽象的东西。


前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现任上海市委书记)在2015年的清华研究生毕业典礼中提到了他在台湾访问时买的一本《Outliers》的书籍,书中有2个故事非常有启发并且很具体:


故事一:作者发现加拿大冰球国家队选手中有一个规律性现象,他们大部分人都出生在1、2月份,很少有在年底出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加拿大这个冰球运动狂热的国家,教练们会挑选9到10岁的小选手组成“巡回赛小组”,而分组的时间界线恰好是1月1日,换句话说,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会被分在一组。


对10来岁的孩子来说,几个月的年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那些小月份出生的小孩发育更成熟,更容易在同组竞争中胜出。而一个小选手一旦被选中,他将拥有更好的教练、更出色的队友、参加更多的比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就进入到国家队。


小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从一开始就幸运地获得了那些微小的机会,并通过努力逐渐把这些机会累积成自己的优势,最终成为国家队选手。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加拿大冰球运动中,在美国的棒球运动、欧洲的足球运动甚至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


陈吉宁说:“同学们,你们离开学校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积累未来发展优势的那个机会。希望大家迈好这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即使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要消极悲观、怨天尤人。”


故事二:《Outliers》的作者发现,无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他们从5岁左右开始学琴,到20岁时,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独奏家潜质的学生都至少练习了10000个小时,那些被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个小时,而那些被认为将来只能成为一名音乐辅导老师的学生只练习了4000个小时,这就是所谓的“10000小时法则”。如果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她)的练习时间通常需要超过10000个小时。


前不久,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来清华演讲,我(陈吉宁)问了他一个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最重要?扎克伯格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放弃。”


回头来看,观察身边最优秀同事的发展历程,如果没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大腿给你抱的话,最佳的前进方式还是“把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到位”,只有基本功做扎实了,你才有能力和机会去谈那些特别抽象的、特别宏大的愿景。 


同时,成就欲也很重要。


很多同事问我的工作签名为什么是“每天前进42KM”,其实我之前是模仿王兴写的每天前进30KM,后来一位智者提醒我,如果我和王兴一样每天只前进30KM,我将永远追不上他,所以我马上加压了40%。


3. 每天都应该想如何避免工作变成“路径依赖”的奴隶。


就我有限的观察,工作超过七年以上的从业者,很容易受到“路径依赖”的束缚。就是在过往的经验中出不去了,或者说思考路径里就根本没在旧框架之外有思考,一旦新环境与旧框架不匹配,Landing就会变得很困难。


逐渐地,团队的工作方式开始固化→拿出超出预期的结果的能力不断削弱→成长性丧失。


在每两个月开展自我反思的时候,我也发现30岁以后自己这种固化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不像前几年前可塑性那么强了。


要对抗这种趋势,只能继续坚持“扩张认知+补足短板”:


Step1: 不断地输入各种“纯新的信息”,读很多你完全不知道的内容(比如:各种财报分析、社会学论文、产品分析等等),先输入进去,再择机持续地输出,不断扩展大脑的认知框架。


注:2016年开始把自己读到的好内容用Evernote存下来,坚持了6年存了3855篇文章,回头来看真的很有用


Step2:保持自省的习惯,寻找有建设性的意见提供者(比如你的Leader),敢于不断地自我怀疑,以及接受别人的质疑。不断思考解决自己短板的计划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团队建设也是一样),尽量少地对“真问题”进行维持“自尊”的辩解。


4. 最后再放一些“王兴”对管理的思考吧,虽然简短但很有启发。


关于绩效:管理,既是团队拿结果,也是帮助下属出业绩。


关于引导:好的管理者引导身边的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关于目标:过去几天我听到的最震撼的话是林彪说的:1935年,红军长征刚过完草地,进攻天险腊子口之前,红四团团长向林保证说:“如拿不下腊子口,我提头来见”。林的回答是:“我不要你的头,我要腊子口”。


关于做到:昨天跟一个老联想聊,“想清楚,讲明白,听得懂,做到位”的总结让我印象深刻。道理不难,做到很难。


关于成熟:愿意承担责任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关于手段:传统智慧其实把一些管理原则讲得很清楚: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关于优先级:每天最首当其冲的工作,不是决定某件事该怎么处理,而是决定哪些事要尽快处理、 哪些事暂不处理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只特立独行的Eric(ID:EricDai1992),作者:一只特立独行的Er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