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近来自媒体的概念盛况空前,微信公众号数量已接近一千万。一年前,我自己凭兴趣做了一个全部自己码字的公众号理财实验室。眼看着自媒体这股风潮从概念成长为商机,很有点身处风口的感觉。号小言轻,能聊的只有自媒体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个全部自己原创不摘编的公众号,还是有点小小骄傲的,总认为自己是与别人不同的自媒体。其实差别哪里能有想象的那么大呢,当然有一呼百应的大牛级原创号,可是对于更多的写作者来说,与摘编号最大的差别其实只有一个:写原创的浏览量拼不过搞摘编。
这也正常。除了极少数才华横溢的大牛,愿意绞尽脑汁码字写原创的实力大多不是顶级,想要以一人之力满足一个公众号的内容,确实困难重重。要么是很难长期持续输出,要么是难以篇篇精彩,总而言之,原创类账号在团队化专业经营的自媒体面前,成了势单力薄的孤家寡人。眼瞅着自己吭哧吭哧写出来的文章再别的账号浏览量唰唰猛涨,自己的公众号关注人数却始终按兵不动,真是气煞人也。
其实原创类自媒体衰落的迹象已经显现。我最常在虎嗅写东西,因此对这个平台上的外部作者感觉最明显。目前最活跃的这些作者,绝大部分都是2013年自媒体浪潮初期起来的那波人,2014年新露面原创作者的数量完全不能与2013年相比。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自然是内容本身的价值越来越低。别看公众号等自媒体和虎嗅这样的垂直媒体都在大量需求原创内容,但是内容必须与平台和运营结合才能产生价值。指望原创内容本身那点价值,大部分原创作者连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都撑不起来,更别说实现商业价值了。
原创类自媒体未来会怎样?靠自己码字支撑微信公众号会越来越难,除了像吴晓波罗振宇这样的原创大牛,剩下的作者写出来的文字只会被摘编号去掉作者信息抄走。在虎嗅网这样的垂直媒体上码字也更难出头,别看总有读者抱怨文章质量越来越差,其实作者间的竞争是越来越大,错过早期红利的新人比2013年更难写出头。
未来会怎样?悲观如我,认为原创类自媒体的要靠边际价值才能出头。“边际”是经济学名词,此处借用未必精准,大意是不要看他本身的作用和成本去判断价值,而是通过“少了它会如何”去判断价值。例如,水乃生命之源,如果你有本事垄断沙漠中的水源,当然有资格卖高价,可惜在你我身边卖水的地方太多,重要的水边际价值仍然很低;钻石这样的碳化合物没什么用处,人工还能合成,但有了戴比尔斯集团控制钻石产量并为他安排一个“爱情恒久远”的名声,钻石也卖出了高价。
一样的道理,原创类自媒体就不要去和摘编号拼浏览量啦,不是不想拼,是真的拼不过。浩浩荡荡的摘编号大军已经极大丰富了信息供给,就像遍地都是卖瓶装水的便利店,原创的水自然很难卖起价格,总之就是和摘编号拼流量会导致边际价值低嘛。那该如何成为边际价值高的钻石呢?看起来一定要控制总量,不能什么都说。而且需要像钻石一样找出点使用价值之外的含义,比如有高层关注、与读者互动多等等,在这个时候打动手握预算的PR似乎比打动读者更重要。
短期内仍然无法指望国内的互联网环境可以尊重版权,摘编号看到需要的内容永远会直接拿去,不把作者信息换掉已经是莫大的恩德。可是从长远看,版权这个东西又无法适应互联网发展,码字的作者必须在控制传播这样低级的手段之外寻找自己的价值,指望靠古老的版权拯救新时代的自媒体完全不现实。
原创作者们请努力寻找离不开自己的边际价值,那个小小的天堂或许在某个细分领域,也或许在某个细分群体。浏览量拼不过摘编号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现实,原创终究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