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4-08 22:10

“AB贷”迷局:人情世故如何套路你借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蔡越坤,原文标题:《“AB贷”迷局:帮朋友增信用分办贷款 自己却成了实际借款人》,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一边要面对金融机构无休止的催贷电话,一边要想办法联系昔日好友追回贷款的损失,陷入“AB贷”迷局中的真实借款人颇感心力交瘁……


2023年4月5日,西安的薛先生告诉记者,2022年11月16日,自己认识超过十年的一位高中同学找他帮忙增加其信用分,并告诉他只是从银行账户走个账,并不是真实的贷款;后期贷款偿还都不用管,而且强调没有其他风险。尽管贷款中介在通过薛先生手机进行人脸识别、签字等操作时,他也有过怀疑,但是中介说这是基本流程,他只是提供收款账户,不会对他造成影响。


出于对高中同学的信赖,以及对于整个贷款环节流程的大意,薛先生完成了相关手续办理。


在一个月后的2022年12月16日,薛先生收到还款短信,发现贷款都需要自己来偿还,后知后觉的他才意识到,贷款中介实则是通过他的手机向长安银行、平安消费金融申请了累计近5万元的贷款。回想过往通过线上贷款的经历,薛先生对于自己当时并未识别贷款骗局而懊悔不已。


薛先生称,他的高中同学告诉他,起初贷款时对于真实的贷款人到底是谁并不知情,也被中介套路了,彼时还付了10%的服务费。尽管同学也承认这笔贷款是由他所借,但是因为无力偿还,薛先生成了真正的借款人。截至4月6日,薛先生的贷款已经发生逾期。


薛先生陷入的正是“AB贷”迷局。“AB贷”在贷款中介行业俗称“人情世故贷”,即A与B本身认识,甚至是多年好友。A以帮忙提供贷款信用分等为由让B帮忙,并告诉B只是通过银行账户走个账。基于与A的交情或者信任,B答应“帮A贷款”。通常情况下,贷款中介会拿B的手机以查征信等为由,要求B配合刷脸等操作,并要求B在贷款合同等资料上进行签字等。实际上是以B的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B才是真实借款人。


中国银保监会也曾发文提醒金融机构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排查,并选取重点机构开展现场督导,指导机构规范与贷款中介机构的合作。


对于需要贷款的客户,有律师提示,以低息产品诱惑,无资质也能贷款,让找朋友做担保,对于这类中介不要轻易相信,侥幸心理不要有。


一、“AB贷”真相


“快快,兄弟江湖救急,我上网找了中介想贷款买房,现在就差你这个加分人啦!”——这是A人士向朋友B寻找帮忙时候的表述。


“你们不会在骗我吧?后面钱要我还吗?”


在与贷款中介帮A办理贷款的过程中,B因为要与金融机构视频核实贷款信息,以及签字等操作,B便向A及中介询问。


“放心吧,你只是来帮我增分的,绝对‘零风险’,兄弟,我你都信不过吗?”A的表述打消了B的顾虑。


此时,贷款中介也向B解释称,“这是基本流程,你只是提供收款账户,不会对你造成影响的!”


一步步揭开“AB贷 ”迷雾,记者多方调查发现,B原本是出于朋友情谊帮助朋友顺利贷款,未曾想自己却成了实际借款人,可谓是“债从天上来”。


根据记者向上述近十位陷入“AB贷”迷局中的B了解,他们大多数的贷款经历,与上述过程类似,在A与贷款中介的解释下,B不设防地将手机交给贷款中介进行操作,最终自己成为实际的借款人。


北京的康女士也向记者表示,2022年3月,她在工作中认识的朋友要贷款27.2万元,请她帮忙增加信用分。她表示,在贷款过程中,贷款中介一直强调只是帮助她朋友增加信用分让他贷款,康女士不需要承担后期还款责任。贷款中介以查征信为由,让她进行了人脸识别以及签名认证。


2022年4月份,在后续还款过程中,康女士才发现她朋友并未真正贷款,自己并不是信用加分人,而是真实的贷款人。但为时已晚,康女士叮嘱朋友按时还款,但朋友还了几期后就没有能力继续还款。此时,债务只能压在康女士的身上。


至2023年4月份,康女士的贷款也已经发生逾期。她每天要面对银行的催收电话,同时还在催促朋友及时还款。


上述近十位陷入“AB贷”迷局中的B人士,多数借款规模在20万-100万元,个别客户甚至帮助朋友贷款规模超过百万元。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均有人士反映遭遇“AB贷”套路的情况。


二、融资中介套路


“AB贷”中,贷款中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众多的B身陷“AB贷”,也透出贷款中介行业的乱象重重。


揭开“AB贷”层层迷雾背后,曾在贷款中介从事“AB贷”业务的李深向记者表示,一般“AB贷”的流程如下:


第一步,贷款中介通过线上广告等联系到实际借款人A,获得需要借款客户A的信息。如果A的资质较差,曾有过贷款逾期或者无法顺利完成贷款的情况,就会成为“AB贷”中A的人选;


第二步,贷款中介向A提出,A的信用分太低,或者以放款后银行资金可能被冻结等为由,让A寻找一个信用资质良好的朋友B帮助A提高信用分,B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第三步,当A带着B再次联系到贷款中介后,中介便会通过一些话术让A、B相信,就是A贷款,B只是帮个忙,对B本身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在贷款过程中,贷款中介通过B的手机操作进行线上贷款申请,最后的实际借款人为B。后期还款过程中,当A不还款时,B就必须还款,否则就会发生逾期;


对于“AB贷”套路环节中A是否知情B是真实的借款人,李深表示,这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A、B都知情,B也知道是自己贷款帮助A。这种情况为极少数。


第二种情况为,起初A也不知情,但是当A带着B找到融资中介放款时,会告诉A他无法贷款,需要他朋友贷款,后续只需要A将款打到B的账户,不要发生逾期。但是在整个贷款环节,尽管A也已经知道是B为贷款人,但是因为A着急用钱,多数情况和中介一起配合,告诉B并非实际贷款人,后续也没有风险,并以查征信等为由使用B的手机贷款。这种情况占大多数。


第四步,当融资中介使用B的手机放款后,便会删除使用B的手机贷款时留下的短信、APP等,并告诉B通过他的银行账户走个账,要求B将款全部打给A。此时,多数情况下,B仍然被蒙在鼓里。


第五步,A拿到贷款后,中介会要求A付高额的服务费,一般在20%左右。上述薛先生、康女士的朋友最后付给中介的服务费分别为18%、19.64%。


李深透露,“AB贷”完成后,尽管B后期知情自己为真实借款人,但是因为碍于和A的关系,或者没有证据,大多数情况也不了了之。


此外,李深称,一般而言,专门做“AB贷”的贷款中介,换营业执照很频繁,而且有高额的激励给业务员,经常是服务费的50%,即100万元服务费20%的话,公司可以拿到20万元的服务费,业务员佣金为10万元。尽管有高额的提成,但是这种公司的员工离职率很高。


4月6日,记者假扮A,向西安一家贷款中介经理了解贷款事项,尽管已经向中介强调自己此前有过网贷、银行逾期等,征信完全无法贷款,但是该中介仍然告诉记者,这并不影响,他可以帮忙提供假证据给银行,顺利完成贷款完全没有问题。该中介也表示,“也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帮忙提高一下征信分,贷款还是你来做,跟你朋友一点关系也没有。”


三、金融机构的难点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深陷“AB贷”迷局的人,也将矛头指向放款方金融机构,认为其对于贷款审核不严格。


不过,一位华东城商行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银行而言,当一个客户在申请一笔消费贷时,客户符合银行的放款条件,银行就会通过线上发放一笔贷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知道客户是否存在被骗而进行贷款。银行在日常也在不断加大宣传提醒客户防止上当受骗。


另一位股份行人士也表示,“AB贷”相关案例他也见过,其中一种是,B就是作为朋友帮助A进行贷款,后期还款的时候一直在正常还款,只要贷款不逾期,银行也不会干预;另外一种是B在A的要求下,当紧急联系人,或者帮助增信、提高信用分,B就相信A的话,手机交给中介进行线上贷款申请。整个环节,B如果不知情是自己进行贷款,这就是“套路贷”。


该人士称,作为银行而言,目前线上贷款非常普遍,尤其是2019年以来线上化进行贷款审批等更加完整,线下签字后续基本都没有了。因此,对于一个资质好的客户,一笔线上信用贷款可能在15分钟左右就放款了。


该人士强调,银行的技术无法识别客户是否存在被骗而进行贷款。一般而言,银行在进行一笔线上消费贷款时,当一个客户输入信息,银行查询征信没问题后,才会触发远程视频的沟通,跟贷款人确认是否为本人、贷款意愿、贷款用途等信息,当信息核实无误后,银行最终才会放款。


记者发现,上述薛先生、康女士以及其他陷入“AB贷”的人士,大多数都是通过手机银行线上申请消费贷款,这类型贷款的特点就是审核快、放款快


李深也表示,一般对于相对优质的客户,贷款中介会帮助其申请消费贷款,便于放款审批。


融资中介的乱象则由来已久。上述华东城商行人士表示,公司对于融资中介一律不予合作,因为银行也没办法分辨中介提供的贷款信息是否合规,而且融资中介了解银行贷款的审批规则,存在帮客户造假等情况。


2023年3月15日,邮储银行发文提醒有需求的贷款客户,警惕“AB贷”骗局,远离套路贷款。邮储银行提示,“骗局常见套路,用豪华装修放松警惕,以低息产品诱惑你,无资质也能贷款,不断让你交钱,先交钱再放贷,让你朋友做担保。不良中介不要信,侥幸心理不要有。贷款资质有要求,交钱放款勿轻信。签署合同要看清,‘加分’‘担保’有风险,征信定期要查询,保护好信息最关键。”


四、监管重拳整治


对于融资中介存在套路贷等乱象,监管部门也在持续以重拳开展整治行动


3月份银保监会办公厅向各银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直销银行等下发《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不法贷款中介乱象的严重危害,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牵头的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2023年3月15日-2023年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具体来看,《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排查,并选取重点机构开展现场督导,指导机构规范与贷款中介机构的合作。对于查实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坚持以罚促改。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实,但在前期自查中未主动报告的,要对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从重处罚。


根据《通知》,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排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工作人员是否存在私下勾结贷款中介、向客户推荐贷款中介、放松对贷款中介推荐客户的审贷标准和贷后管理标准等问题。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贷款中介黑名单制度,对诱导、帮助借款人违规申请贷款的中介,纳入合作黑名单。


此外,对于“AB贷”迷局,2022年9月14日,福建银保监发布《关于防范不良贷款中介新型套路的风险提示》,揭露了市场上不良贷款中介的新型套路营销行为。文章指出不良贷款中介新型套路营销行为之一:移花接木,采取“AB贷”伎俩,为缺乏资质客户套取信贷资金。


具体为:在贷款办理过程中,若部分营销客户条件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不良中介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包装客户贷款资料,甚至采取“AB贷”方式,即客户A自身资质不符合条件,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批,中介伪造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的截图告知客户A因其风险系数高,需增加担保人,极力说服客户A寻找资质较好的客户B为其担保,在实际贷款办理中,不良中介并未为客户A申请贷款,而是使用客户B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借款人实质为B,但贷款资金却由客户A使用,客户B直至被银行催收才知本人是借款人而非担保人,中介公司会将矛头直指是银行端的审批问题,并煽动客户与银行对质,极易引发矛盾纠纷。


2022年8月22日,合肥警方官微发布《案情通报》指出,2022年5月26日,我局依法对涉嫌诈骗的合肥方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某、合肥佰冠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潘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22年8月1日,经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我局依法对王某某、潘某二人执行逮捕,现将有关案件情况通告如下:2021年,潘某在合肥市包河区宁国路与南一环交口金保中心25楼2510、2511室成立“合肥佰冠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2年,王某某在金保中心10楼1010室成立“合肥方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查,上述两家公司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办理贷款的名义骗取客户高额费用,涉嫌诈骗罪。


一位律师表示,套路贷一直是监管重点打压的对象,但是现在兴起的“新”套路越来越隐蔽,建议客户不要轻易相信贷款中介的话术,尤其签署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合同条款,保护好私人信息外泄。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深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蔡越坤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