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众所周知,苹果的产品,无论是iPhone还是Apple Watch,都与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紧密相关。《21世纪经济报道》这篇文章(呜呼21世纪网目前正在被要求停网整顿,所以我们提供的源链接也只能是cnbeta的……),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苹果与其中国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流程与纪律。以下是部分相关内容。小标题为虎嗅所加:
保密
高飞(化名)的研发团队在两年前接手了一项极富神秘色彩的任务,他们负责研究的一款产品在公司里被定义为“保密级别最高的”,公司给这款产品起了一个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款产品系列的代号,产品生产线是单独的车间,甚至研发办公室也被隔开,团队被要求“禁止在公司内部讨论该产品”。
高飞和他的团队为电子类产品研发和制作一款至关重要的零部件,包括上述这个神秘任务在内,他们最重要的客户就是在美国的苹果公司。
零部件的具体性能指标被要求严格保密,只掌握在极少数研发人员手里,而直到约半年后,团队人员隐约感受到,这些零部件提供的未来成品,“似乎,是个手表?”
苹果为供应商提供高额的前期研发费用
在智能穿戴设备供应链条里,涉及多种相关供应商和服务商,包括连接软件和硬件的方案商,芯片、传感器、电池、屏幕、外观金属壳等等零部件研发制造商,组装零部件的平台设计商以及各个环节从事组装工作的代工厂等。
在上述产业链条中,只有极少的为苹果提供服务的企业不用承担资金上的风险,因为苹果为他们提供高额的前期研发费用,但他们必须经过严酷的淘汰性竞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13年,苹果开始在中国筛选部分零部件供应商用于手表的研发生产。“层层选拔,每个环节都像一场竞赛。”一位苹果公司的中国供应商研发团队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严格筛选
苹果公司对于生产时间控制采取“一刀切”的筛选方式。比如,一个零件的供应商先同时选三四家,规定好出货时间,到时间不能交货的厂家就被淘汰。
而出货时间是根据工作项目严格计算的,需要每天汇报工作进度。并且随着产品的进一步定性,产量增长进度也要不断加快。
一位苹果手表零部件供应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苹果将最重要的外观设计定型之后,内部零件一定要按照外观设计需求制作,甚至有的在形状上需要颠覆以往的设计。
令供应商头疼的是,这些明明看不到的地方,也需要“尺寸对齐、统一颜色”。有一次,一个产品线上有几台设备因为员工不小心造成轻微划痕,也被苹果视为报废品,放弃了。
有时候,良品率好不容易达到了要求,苹果又给出了一个新方案,“要不试试这个?”
从2012年开始,国内一些大型供应商开始涉足智能穿戴领域,但对品牌商的合作方式是,“我们现有这样的设备,稍作改良,可以拿去用在手表上。”而苹果公司则是提出要求,供应商要竭力研发、满足。曾经也有一些四、五级供应商,因为不能满足苹果不断变换的方案而放弃合作。
几家竞争对手需要在这些新标准中,一轮轮地完成进阶,直到确定成为苹果的最终供应商。
高飞和他的团队在苹果手表上花费了一年多的研发精力,虽然与苹果公司在之前的产品研发上有过合作,但手表上的投入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被苹果“抽打”,值得
但高飞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其中原因之一是苹果公司替企业支付高额的研发成本。同时,有大量的出货量作为保证。这对于供应商至关重要。
一位供应链企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一代产品如果能达到百万级货量就可以吸引一些产业内大厂商进入,但在智能穿戴设备上,一个品牌能预定10万的货量就已经很高了。
同时,虽然苹果手表比起手机、平板业务,苹果手表的订单量相距甚远,但高飞和他的团队认为,跟苹果的合作“不管实验性开发什么产品都要跟上”,这样能够在行业里率先“保持领先、挑战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