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4-14 15:12

00后:我真的有那个“大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贾辉,编辑 :王中中,校对: 黄思韵,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谁能想到,让全网年轻人团结起来、不再掐架的居然是一种“病”。


前不久,有网友在小红书发文称:“小时候弹古筝摇指总是固定不住,拿东西小指永远会翘起来就像兰花指,原来我是a3短指症。”从该网友的配图上看,她的右手小指明显比无名指短了一截。


是不是忍不住看了看自己的小拇指?/小红书@余小葵奇妙历险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一名骨科医生表示:“从这张图来看,这名女子的右手出现了短指症,但是她的手看起来并没有明显畸形,只是因为小指太短,部分功能受限。”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张图,掀起了全网自我确诊“短指症”的热潮,#短指症#这个话题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位。


当然,自查的人十有八九都会发现自己不过虚惊一场。事实上,对于热爱跟风得“病”的年轻人来说,短指症还不是他们自我诊断过的最“离谱”病症。


网络断症、赛博得病,这届年轻人似乎在玩一种很新鲜的玩意:永远年轻,永远怀疑自己“有病”


刷屏的短指症。/小红书截图


一、网上求医,人人有“病”


“2:33确诊了短指症,这个时间就挺‘秃然’的。”


“以前也会觉得自己手指短,没想到真的有这种病症。”


“继我确诊后,我女儿也确诊了短指症。”


那一天,每个网友都对双手格外关注,唯恐自己的小拇指太长了,无法跟上确诊短指症的热潮。


在小红书上,短指症的确诊条件非常简单粗暴:“觉得”自己的小拇指短。


于是,我们看到了无数只自我确诊短指症的手,以及“患者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正在专柜挑钻戒的小李,一边因短指症羡慕手指细长的人,一边苦恼着戒圈要不要挑大点的,方便之后怀孕手肿了也能戴上。


不一定有短指症,但一定有大钻戒。/微博截图


凌晨自我确诊短指症的小张,戴上了一只好看的手表,顺便在钢琴上展示自己虽然患有短指症,但依然能单手横跨一个八度的才艺。


有网友评论:“手表好好看啊,求链接。”/小红书@笨手笨饺


小王刚换了互联网“老公”,正愁没地方“官宣”呢,短指症的小手可不能挡住“老公”帅气的脸。


看到了,“老公”很帅。/小红书@樱丸沫沫扣


一时间,你都不知道他们是在“晒”自己得了短指症,还是在凡尔赛。


狂欢过后,才有一小拨人逐渐清醒:短指症真的只是指小拇指短吗?


那一天,不少人对自己的手指仔细端详。


事实上,医学上对短指症的诊断本来就有严谨的病症分析。


一般而言,短指症的症状之一是小拇指长度比无名指的第二指关节短。但不少浑水摸鱼自我确诊的“短指症患者”,错把无名指的第三指关节当成了第二指关节。


而且,短指症的判断其实和手指整体长短关系不大,部分短指症患者的小拇指长度能超过无名指的第二指节。


所以说,只通过手指的长度来判定短指症,其实并不靠谱。


手指关节示意图。/小红书@李哈哈


短指症全名为“先天性第四跖骨短小症”,指跖骨短小甚至消失,主要表现为手指骨短或缺失,掌骨变短,致使手指(趾)变短。


短指症通常可以分为五大型(A—E型),最为常见的为A3型和D型,即分别为小拇指偏短和大拇指偏短、扁平型。


短指症是指手指骨短或缺失,手指短小只是表现之一。/图源网络


短指症还经常伴随骨畸形,一般表现是骨节变短,变得圆圆鼓鼓的,或者出现手指歪斜、分叉等症状,而且真正的短指症确诊病例多数是脚趾而非手指。


所以说,绝大部分单凭一双手就自我确诊短指症的网友,都是误诊了。


虽然你没有短指症,但是你手指短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连体检报告都不敢看的年轻人,老爱怀疑自己“有病”。


“手指甲上长白色月牙了,我是不是得癌症了?”


“加班太晚心跳加速,该不会是得心脏病了吧?”


“早上起来总是头痛,脑子里长肿瘤了吗?”


然后,上网一搜,找到几条症状就开始对号入座,给自己下一张“病危通知书”——“完蛋了,这回真得病了”,再和几名网上“病友”交流经验教训,惺惺相惜一番。


不上网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病”。


直到被网上的信息“恐吓”得焦虑不堪,才鼓起勇气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医生眼都不抬:“小问题,给你开几天药吃吃就好了。”


有人调侃:“网上看病,癌症起步。”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还掺杂许多不实信息,况且,很多症状并不能指向某个特定的病症。


到底有没有病,还是要相信专业医生的判断。


生活作息混乱、工作压力大,使大多数年轻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二、“没病找病”的年轻人


除了医学上的疾病,年轻人还喜欢“没病找病”。身体上的疾病,医生说了算,互联网上的“流行病”,自己说了算。


早上要拖到最后一分钟才起床、工作要等到deadline才开始做,不是因为懒,是因为“拖延症”。


开会太累了,要奖励自己一杯奶茶;加班太苦了,要奖励自己一顿火锅,不是因为馋,这种叫“自溺症”。



每天爱自己多一些。


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破冰”,难以打破社交中的尴尬氛围,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是因为不擅社交,“社交恐惧症”听说过吗?


“有病”是年轻人的软肋,也是他们的铠甲。


给自己贴上“有病”的标签后,似乎就可以当个甩手掌柜,无视自己的问题,尽情甩锅——“一切都是病的错”“我就是这样的病人”。


这届年轻人没点病,都不好意思上网。


当然了,有些“病”是一种社交货币,可以用来自嘲,也是朋友间的话题。毕竟,生活已经这么苦了,谁能没点“病”呢?


让我们一起拼单冰美式的,不仅是苦闷的工作,还有不喝就困的“冰美式症候群”。


时常对着屏幕露出痴汉笑,动辄双手紧握无声尖叫……确认过眼神,我们都是有“CP上头症”的人。


不能共患难,至少能共“患病”。


是谁表面上沉默寡言,微信聊天却秒回,微博一天发无数条?哦,原来是都有“沉默话痨症”的我们。


不是因为同一种“病”,我们都难以在人群中多看对方一眼。


好朋友就得同“病”相怜?


当然了,偶尔用这些“流行病”调侃一番,可以活跃社交氛围,但千万不能过度消费。


过度的滥用可能会让真正存在社交、心理等障碍的人更不被理解,使他们的需求得不到重视,甚至被嘲笑。


2019年,B站UP主“翔翔大作战”发布的视频《我患上了抑郁症》,引发了大众对抑郁症的广泛讨论。视频中,该博主展示了一张医院的检查单,称自己被确诊为轻中度复发性抑郁症。


不少人质疑这名博主是否真的患有抑郁症,抑或只是想通过抑郁症博眼球来获取流量。


目前该视频流量是B站排行榜第二名。/B站截图


同样在2019年,虎牙主播“乔碧萝殿下”直播“翻车”后,试图以抑郁症患者的身份博取网友同情,但最终依然难逃被封杀的结果。


经过一系列闹剧后,不少人开始用“玉玉症”来指代抑郁症,本意是用来讽刺和调侃那些用卖惨、装抑郁来博取眼球与流量的人。


别让真正的疾病被污名化了。


然而,“玉玉症”逐渐演变成了对抑郁症患者的无差别攻击,让真正的抑郁症患者难以自证,还得被扣上“玉玉症”、矫情的帽子,不得不伪装自己,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正规治疗。


所以,有心理专家建议,如果可以的话,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起跟风得“病”,正视自身的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有用的“药”。


诗人拜伦曾经说过:“如果要死,希望死于结核病。”


在拜伦生活的19世纪的欧洲,肺结核被认为是一种“浪漫病”。肺结核导致的身体孱弱、面部潮红,在当时是一种“文人气质”的体现。


数百年后,当代“拜伦”们对于得病的“需求”,大概都是类似的心情:渴望浪漫、拒绝无趣。


病气缠身的林妹妹以葬花自我安慰,赛博得病的年轻人,亦在这种“矫揉造作”的病情中表达着最质朴的欲望:珍惜眼前的生活


参考文章

【1】什么是把“有病”当做“有趣”?丨KnowYourself

【2】原来这叫“短指症”!丨光明网

【3】从网抑云到玉玉症——被污名化的抑郁丨南医二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ID:wakinglism),作者:贾辉,编辑 :王中中,校对: 黄思韵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