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5-07-30 10:54

三件事:蓝标投资界面,腾讯和BI的版权白谈了?

事情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一、我国著名发稿 (哦不,是公关) 公司蓝标某员工今天早上在朋友圈爆料,称“蓝标投资了界面⋯⋯”;二、美国科技新媒体 Business Insider 创始人 Henry Blodget 宣布,在 BI 之外再创立一家专注于 IT 互联网领域的新媒体 Tech Insider;三、昨日晚间,奇虎 360 给全体员工发内部邮件,明令禁止使用微信讨论工作,所有员工微信群 48 小时内必须解散。我们分别来展开说一下:


一、蓝标投资界面


蓝标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虎嗅作者阳淼同学曾经撰文讨论过,他在《蓝标这个高速运转的公关机器如何带坏了业界的风气》这篇文章中是这么说的:


蓝标是中国最大的本土公关公司,起家于联想,还拥有众多的IT互联网客户⋯⋯在行业趋势上,蓝标实际上给中国整个公关行业开了一个非常差的头,就是KPI制定方式⋯⋯KPI最大的权重,在于“稿件落地”。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想传播的东西上了报纸杂志,那就算成功;上的大小、面积、字数,都有一套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然后拿着这个指标去跟客户收钱。


这类想传播的信息落地在媒体上,就被称为“正面新闻”。与此相对的,就有“负面新闻”,也就是企业或公关公司不想传播的东西,落在了纸面上。这个就需要跟各个网站搞好关系,及时删稿,减少影响。纸媒的影响力靠网络这基本是大家默认的共识,能把网络版删干净,那也算是业绩的一种。


这种策略一直执行下去,后果就是在客户眼里,媒体报道和曝光率稳步增长,负面新闻一点没有或者一出即灭,公关公司服务得不错。可是在记者这边,要么是逐步沦为枪手软文机器,要么是因为保持独立性而逐步被公关公司孤立,最后对公司的了解也不够透彻,写出来的新闻传达出对公司的误解。


为了稿件落地,有些公关公司会包养甚至买下一些小报的版面,然后通过网络SEO或搞定一些网站编辑的方式,让这些新闻进入网络流传体系;有些则会对各个记者“唯落地论”判定,这次你不能写稿就不叫你参加发布会,下次你再不写我就叫你同事……等等。


关于蓝标,阳淼同学写的很清楚了。我们再来看看界面,界面在 2014 年预热了半年多,于去年 9 月 22 日凌晨正式上线。在界面网站的“关于我们”介绍中,是这么说的:


“界面”是中国第一大报业集团上海报业,联手弘毅投资、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小米科技、奇虎360、卓尔传媒推出的新一代原创精品新闻网站。它希望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界面”的用户是中国新兴的中产人群。


界面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密度向市场提供优质商业报道,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第一新闻品牌。


界面给自己的定位是“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独立思考”和“中产阶级”是界面反复强调的两个读者特征。


不知道读者对于崇尚“稿件落地”的蓝标投资崇尚“独立思考”的界面作何感想?


二、腾讯和 BI 的版权白谈了?


2014 年 2 月,腾讯高调宣布,与美国知名网站 Business Insider 签署合作协议,成为 Business Insider 大中华区独家内容合作伙伴 ,独家享有其内容的中文版版权。之后腾讯为 BI 开设了中文网站,并且针对中文互联网世界翻译自 BI 的内容开始着手“处理”。


一切看起来都很好,Business Insider 找到了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赚了一笔。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自从签约之后,在腾讯宣传 BI 时喜欢援引的第三方流量统计网站 Alexa 排名方面,Business Insider 一路下滑。与此同时,因为腾讯对中文互联网世界 BI 内容的“绞杀”,Business Insider 的内容只能出现在腾讯平台上,这种封闭的做法导致该网站的内容曝光大幅减少,签约腾讯之前的“爆发性传播”,几乎没有再发生过。


BI 创始人 Henry Blodget 很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BI 对读者已经不新鲜了。于是,就在不久前,他宣布创办另一个专注科技 IT 的新媒体 Tech Insider。显然,未来 Business Insider 上的 IT 内容将会越来越少,Tech Insider 和 BI 将会成为 Henry Blodget 手下两个分别专注财经和科技的网站。


但是,Tech Insider 的版权,腾讯还没有签下中国区独家。


三、360要求所有员工微信群必须48小时内解散


奇虎360公司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说公司目前多项业务均处于业务敏感期,对其相关重要商业信息的保护已至为关键, 为了防止重要商业信息泄露,要求员工禁止通过微信讨论工作。


显然,对于这家公司来说,微信并不是一个可信赖的通讯工具,因为面临重要信息泄露的问题。那么微信是否会泄露用户的聊天对话信息呢?对于 360 的做法,微信方面尚未表态,笔者估计,微信可能会一直沉默下去。


附 360 的内部信:

公司目前多项业务均处于业务敏感期,对其相关重要商业信息的保护已至为关键。

为防止公司重要商业信息泄露,经公司研究决定,禁止使用微信讨论工作。

1、公司内部所有微信工作群必须于48小时内解散。

2、内部群组交流,须使用蓝信或WhatsApp。

3、员工之间不得通过微信讨论任何与工作相关的内容。

4、对外交流,不得通过微信讨论敏感业务。

5、违反上述规定者,一经查实,将对责任人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责任人的主要领导处以5000元罚款。同时将在公司内部进行通报批评。

6、因使用微信造成公司重大商业机密泄密者,还将受到公司的行政处罚。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