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今天早上,《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长文《Inside Amazon:Wrestling Big Ideas in a Bruising Workplace》,引起广泛关注。该文剖析了亚马逊管理层用来敦促员工努力工作的残酷手段与策略,展示了其艰难的工作环境和“恶毒”的企业文化。文中援引一位亚马逊内部员工的话:“几乎每一个曾和我一起工作过的人,我都看见他们在自己的桌上哭过。”
《纽约时报》搞了个大新闻
概括来说,《纽约时报》这篇报道,反映了亚马逊的办公环境极度恶劣和紧张,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员工们被迫将工作放在他们的私人生活之上,而且还要求员工们在充满压力的绩效评估会议上互相揭短。
1.员工互相揭短:文中举了个例子,亚马逊公司有一个内部平台,名叫“随时反馈工具(Anytime Feedback Tool)”。在该平台上,员工可以秘密表扬或批评他们同事。这些评论会被随时传递到管理层那儿,因而会对员工产生实质影响。不过,亚马逊发言人向《纽约时报》表示,这种反馈多以积极的表扬意见为主。
亚马逊鼓励员工们在开会时互相攻击对方的观点,鼓励长时间的工作和加班(邮件有时过了午夜才发出,并附上一条“为什么没有回复”的手机短信),同时员工还得遵守被公司自诩为“高得不可理喻”的原则。公司内部的电话本上清楚地告诉了员工如何给彼此的老板发送秘密反馈。员工说,这种方法经常被用来攻击他人。
2.没完没了的绩效考核:《纽约时报》还提及了亚马逊的另一个制度——“组织层次审查(Organizational Level Review)”。亚马逊进行高频率的业绩审查,在此过程中,员工们感觉他们不得不“将他人赶走”。
3.评估看数据:亚马逊高压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与公司掌门人杰夫·贝索斯有很大关系。贝索斯把亚马逊变成了一个以数据为主导的公司,员工市场感到来自各种数据统计的压力,必须“争分夺秒”。公司用数据、管理和心理工具,让其员工做更多的工作。
工作场所应该有明确的透明度和准确度,明确指出谁在真正做贡献、谁没有。在亚马逊内部,理想的雇员通常被描绘成像“运动员”一样具有耐力、速度(第8条:“贵在行动[bias for action]”)、可供测量的工作表现以及无限的能力(第7条:“往大的方面思考[think big]”)。
一位接受采访的员工说:“有一次,我连着四天没有睡觉。这些工作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竭尽所能让它们成功。”
网友很愤怒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就在Twitter上炸开了锅。在那条推文下面,大多数网友对亚马逊对待员工的严苛方式感到很愤怒。例如下面几位:
@Howard Wiseman:“我要认真考虑以后不用Amazon Prime了。真是一群混蛋。”
@Jamie Maguire:“创新难道现在意味着通过操控员工来变成零售寡头&对小企业的破坏者?未来,呵呵。”
美国其他媒体也对其进行了跟踪报道,此事引起轩然大波。
亚马逊的“黑历史”
其实这并不是亚马逊第一次被爆出高压的企业文化。在2014年10月,根据网易财经的报道,《彭博商业周刊》记者布莱德·斯通(BradStone)为完成其新书《亚马逊帝国:杰夫·贝索斯与亚马逊时代》,采访了数百名亚马逊现雇员和前雇员。在这个过程中,斯通发现贝索斯在管理亚马逊帝国时,简直就是“暴君”与“疯子”。
如果一位同事未能满足贝索斯严苛的要求,就会触发他的疯狂模式。要是一名雇员在最紧要的关头没有给出适当的答案或试图糊弄过关,或者抢别人的功劳,以及表现出内部争斗的苗头、显得不可靠或意志薄弱——贝索斯前额就会爆出青筋,口不择言。在这种时候,他会极尽夸张与严苛。多年来,他发出过不少令人心惊胆寒的斥责。
同样,BBC也曾在2013年爆料亚马逊的高压工作环境,并称在这样的压力下,员工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将日益增加。
贝索斯终于回应了
这次,由《纽约时报》发布的长文对亚马逊的杀伤力非常强。之前的报道在观众看来或许还有捕风捉影之嫌,但这次报道影响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出乎亚马逊的预料。鲜少直接撰文回应媒体的杰夫·贝索斯,针对这次报道,向员工发了一封回应邮件,同时向媒体公开回应。
贝索斯这样写道:
各位亚马逊同事,
今天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纽约时报上刊登的关于我们的一篇长文章。如果你还没有看过,我建议大家读一下。
同时,我也建议大家读下这篇由亚马逊现任员工自发撰写的文章,角度颇为不同。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amazonians-response-inside-amazon-wrestling-big-ideas-nick-ciubotariu
这也是我给大家写信的原因。纽约时报的文章列举了一些关于亚马逊的冷漠无情的管理故事,甚至是在员工遭遇家庭变故以及健康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得到任何同情。这篇文章所描述的亚马逊并不是我认识的亚马逊,也不是每天与我一起共事的充满爱心同事的亚马逊。如果你知晓任何如报道中的故事,我希望你们能第一时间向 HR 反馈,你们也可以直接发邮件给我(jeff@amazon.com)。即使这是个例,我们也坚决不容许这种没有同理心的行为。
这篇文章不止报道了这些个例。它声称我们在创造的是一个没有生机、非理想化的工作场所,这里没有工作的乐趣、也毫无欢笑可言。我再次说明,我不认识这样的亚马逊,我也非常希望这也不是你们所认识的亚马逊。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说,在当今竞争极其激烈的技术行业招聘市场,文章中描述的任何一家类似公司都不可能生存下去,更不要说繁荣发展。我们的员工都是行业中的精英。你们都是世界一流公司所青睐的人才。
我坚信,如果亚马逊真的如纽约时报的报道中所说,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此继续工作,我也会离开这样的公司。
当然,希望媒体所报道的这家公司并不是你眼中的亚马逊。希望你正在与拥有着杰出才华的团队一起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创造未来并乐享其中。
谢谢!
Je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