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5-09-22 09:24
中国医生集团的困境:将灰色地带合法化,并未创造新价值?

本文头图经海洛创意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的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困境


今年三月份,阜外医院医生牵头发起的“体制内医生集团”获得千万级规模投资。这是中国首个获得大额投资的体制内医生集团。体制内医疗集团的主要模式是为基层、小医院和大中型民营医院匹配相应的大医院医生,主要是利用多点执业;同时还可以帮助想要自由执业的医生将自己的诊所落地。


这种医生集团的模式可以说是特有的,因为中国的医生身份不自由,有体制外和体制外的巨大差别。这样的模式受困于三点:


第一,仍然依赖多点执业,用医生的碎片化时间去服务


事实上大医院的管理层并不真正支持多点执业,因为医生隶属于医院,医院并不希望医生分散精力。而且医生在医院眼里也是自身的招牌和资本,名医为医院带来客流和收入,如果他们通过其他平台出去多点执业,出诊费将直接作为个人的收入,医院并没有动力去推动这个事情。


第二,这种医生集团走穴的模式和基础医疗的需求完全不匹配


基础医疗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部分人解决大部分需求,医患关系必须是长期的才能完成这样的职责。而靠体制内医生多点执业的碎片模式无法保证医生长期留在基层,并参与到病人的全面疾病管理中去。这种点到即止的做法只适合专科,而且是比较迫切需要名医的专科,可能针对大病和疑难杂症,这样的需求不是大众化需求,并不适合基础医疗的定位。因此用这样的医生集团模式去服务基层是走不通的。


第三,这种模式面临利益分配的问题


要让体制内的好医生有动力去走穴,就必须给他们经济利益刺激,这就意味着走穴变成了赚钱的渠道。很多名医诊所推高诊疗费,导致大部分人无法获得这类服务,除了医生的动力,体制内的医生集团本身存活方式也很成问题。


如果要靠从医生诊费中分成存活,在目前很难有量的情况下,利益分配很成问题。国外的医生集团主要靠捐赠、招聘费用、项目赞助等方式,定位于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相比之下,靠投资方快速拉动的医生集团模式在中国有更多的利益牵扯,长期看起来对推动整个行业变化的影响并不大。


体制外医生集团的优缺点


目前体制外主要是张强的医生集团。按照张强的规划,他的“医生集团”要做自由执业医生的“娘家”,“帮助自由执业医生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签约、法律支持、团队构建,让自由执业医生顺利执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张强的医生集团其实就是医生经纪公司,与演艺圈的经济公司有点类似。经济公司帮助医生去处理各类外部事务和内部管理,医生仍然只需要像在公立医院内一样专心搞好业务就可以了。


一方面内部构建“医生+助理+客服+秘书”的模式,即每一位专家都有客服和秘书,客服负责24小时与患者保持联系,秘书负责安排专家手术前后的事情。


另一方面公司作为医生的经纪人选择性与一些医院签约,签约医院给医生提供一个平台,包括空间、设备、护理和医技等,医生公司提供医疗技术和团队。


目前中国公立医院的主要盈利来自两块,门诊所带动的药品销售,以及手术和与之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病床和相关医疗服务的收费都相对低廉,利润空间很低。站在病人的角度来看,医生集团的出现确实是一件较为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些有着很强技术能力的医生来说,医生集团能够提供用户并帮助自己打理各类杂务,免去了自己处理执业所要面对的麻烦,还能获得比在公立医院更好的报酬和地位。而对那些民营医院来说,长期签约的专家不仅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用户,也能提升自身的实力为自身树立更好的品牌形象。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但是短期内这种模式最大的风险仍然是人才制约。目前跳出体制运作的医生仍然是少数,一旦离开了知名医院的光环,很多医生会觉得风险很大,而市场确实也是这样认可医生的。同时,如何管控“外包”流程中的质量和风险是很大的问题。中国缺乏临床路径,也缺乏详细的医责界定标准,这对体制外医生集团提供服务都是很不利的。这两个问题将在短期内继续困扰着体制外医生集团的发展。


在体制依然牢不可破的现状下,体制外医生集团的发展还有着较大的瓶颈。但是,随着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体制外医生集团如果能进一步扩大其服务范围,进入到各个层级,并进一步为新型的医疗机构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还是有着很大的前景。


总结


总体来看,体制内的医生集团受困于制度,体制外医生集团受困于人才和风控。现行体制下,医院对医生的管理一方面太严,一方面又不严。


严是严在医生有硬性的考评规定,比如职称和科研,这些行政事务耗费了医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医生本身的能力增长并无直接推动作用。严还严在医生的身份和执业局限,必须按照医院的规定来做。


但另一方面,医院也好,监管也好,对医生的监管又不严,主要体现在对医生诊断行为的管理,用药、检查处方、病人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管控,甚至医生和药企这样的利益链条都不能有效去切断。


在支付方弱势的医疗服务市场,医生集团的发展更多的成为医生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成为其所服务的医院、医生自身和多点执业的医院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这种博弈总体上非常小众,只涉及很少量的名医,与大部分医生无关。更确切的说,只是将灰色地带合法化,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


因此,在这样一个监管错位的市场里,医生集团很难以独立的身份发展起来,起到行业变革和促进的作用。


村夫日记(www.cunfuriji.com)主要围绕大健康产业进行分析和评论,微信号:cunfuriji,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