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赞助
2015-10-14 22:41最近上映的《碟中谍5:神秘国度》虽然以8亿的票房,直接刷新海外2D引进片的票房纪录。但作为该系列的招牌之一,影片中诸如像步态识别、水冷数据中心、纸书秒变显示屏等高科技,却没有当初那些口香糖炸弹、易容面具、蜘蛛侠手套来得震撼了。
究其原因,并不是导演的脑洞开得不够,而是现代科技的普及让我们对好莱坞大片中的科技元素,产生了基本的免疫。毕竟那些炫酷的科技用现在的概念来解释,其实是信息技术(IT)和通讯技术(CT)融合后,对各行业的渗透改造。而这与华为提出的“+ICT”,其实不谋而合。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ICT”是个什么鬼?接下来我决定给大家扒一扒经典的影视剧场景中,都有哪些“+ICT”的客串。#教授脸#
《碟中谍4》:汽车触屏联网
#先别急着朝阿汤哥舔屏#
图片中阿汤哥驾驶着当年宝马发布的概念车:Vision EffcientyDynamics,用手指轻轻一点,汽车挡风玻璃马上变成显示屏,不仅能够实时显示数字地图,还能感知前方障碍,甚至追踪前方目标车辆。而这个炫酷的技术,事实上正是ICT和汽车产业相结合产生的车联网。
汽车联网可谓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当前存量汽车的网络化比率只有不到10%,激活率更是低于5%。但根据预测,到2020年,90%的新生产汽车将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ICT和汽车紧密的结合,将作为智慧交通的一部分,提升驾乘体验,并优化交通效率。最基本的情形便是堵车情况将不再存在,进一步而言,全面实现无人驾驶将成为可能。
《国家公敌》:视频监控
#CIA调用全城摄像头进行追踪#
除了驾车追踪外,坐在屋里利用遍布城市的摄像头对罪犯进行远程的人脸识别定位,也基本成为电影中的标配。但在1998年,电影《国家公敌》中CIA调用摄像头进行追踪时,这个技术基本是以科幻的色彩出现。这正是基于ICT技术,将城市的实体设施和信息进行融合才能实现。
无处不在的网络覆盖,确保了高清的视频监控、海量的传感器能够敏捷地接入网络,使所有信息被系统掌控,从而构建迅速的城市应急响应体系。另外一方面,城市信息化还将为普通民众提供便利的生活,譬如通过手机进行煤电燃气的缴费,便是ICT构建的智慧城市中最基础的应用。
《少数派报告》:身份识别
#又是阿汤哥,身材棒棒哒#
站在当下去回顾过去时,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科技数字生活在过去的科幻电影中已经有所预示。电影《少数派报告》中,当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主角走出地铁时,广告牌便立即识别他的身份,向他推荐产品。这多少有点像亚马逊根据你的浏览记录推送产品信息。
其实当我们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消费时,银行已经完整地记录下我们的消费轨迹。而ICT和金融的结合,势必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当用户发现爱车仪表板上的报警灯闪烁需要送车去修理时,手机便收到了来自银行为她提供的修理师报价和可预约时间等信息,并给出关于修车开支来源的建议:她可以通过减少6个月的度假基金储蓄来获得所需资金,以支付维修费用。
《24小时:再活一天》:网络安全
#恐怖分子入侵美军无人机系统#
上述场景可以说是ICT和其他行业融合所带来的便利,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所具备的隐患。最新一季的经典美剧《24小时:再活一天》中,讲述的便是恐怖分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入侵美军的无人机,进而刺杀美国总统的故事。这可以说是ICT技术发展中,最典型的危机。
黑客、恐怖分子像盘踞着伺机待发的毒蛇,当涉及到军方项目、医疗、政府信息平台等一些信息安全较高的“+ICT”改造,不仅需要服务提供方具有信息安全资质认证(且ICT行业本身就有严格的资质准入的限制),同时也需要供应商在ICT领域累积深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实力。
看完以上的场景,其实可以发现,“+ICT”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与各行各业全面连接,帮助各个行业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竞争力,再教科书式地说,就是帮助各行各业自身产品能力,为社会,为市民提供服务。嗯,深呼吸一口气先别急着关掉,概念总归要总结一下的。
如果你没有时间把上述这些影视剧补完(再说就算补剧,你确定能不看剧情来细扒这些高大上的ICT应用?呵,天真),那不如来关注一下华为在10月19-20日的举办的开发者大会吧。
会议中除了将涵盖上面的车联网、平安城市、金融改造、网络安全等技术运用及政策外,华为开发者定位于“一个为开发者服务的会议”,将召集2000多名开发者参与到现场中,在6000多平米的主会场一起秀肌肉,哦不,一起进行主题分享,并将重点放在现场实战中,一起号召大家亲自动手操作,现场画面我脑补,一定是这样的:
抱歉,发错图了。其实是这样的:
等着华为把那些666的“+ICT”技能搬到现场,心情老激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