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创刊60余年的《花花公子》杂志近日宣布:从明年3月刊起,将不再刊登全裸女性图片。心凉的同时不免感叹这世界变化太快。有人说:《花花公子》放弃裸照是人类精神和自由的失败。那么《花花公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和女权、自由无关,纯粹是一种商业选择
一、“裸照”不再是稀缺产品
无稀缺性,这是一个致命伤。想想《花花公子》当年创刊的时候(1953年),政治、性、和文化都无法像今天这样自由的表达,而标榜着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性解放的《花花公子》的出现,无疑冲击着传统观念,成为美国男性最稀缺的身体+精神财富。事实上,它也成为了美国现代文化的标志之一。
第一期《花花公子》封面女郎:玛丽莲·梦露
而今天的政治和性气候,几乎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新媒体大行其道,很多纸媒和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遭受到了互联网对于渠道的打劫,以前要付费观看的裸体照片今天点点鼠标就可以在网络上看到,那么干嘛要付费?
再放眼看看杂志界,以裸照作为封面还高逼格的杂志早已不止于《花花公子》,《Maxim》、《Stuff》、《FHM》和《Vanity Fair》等许多新兴的男性杂志,在近十年来蚕食了相当大数量的《花花公子》的读者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花花公子》的“自宫”行为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二、品牌授权需要“去情色化”的“花花哲学”
你以为《花花公子》只是靠买杂志过活吗?也许最开始的时候是。现在,花花公子集团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品牌授权。花花公子公司授权全球各地的生产商用它拥有的各项标识,现在有80多个国家共约2500种商品带有花花公子印记,每年零售额近2.5亿美元。其守群领域包括服装、内衣包包、床上用品、首饰、香水、卫浴等等。
然而,“花花哲学”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的哲学。即便在《花花公子》最火爆的时候,发行量达到600万册,类似可口可乐、保险、航空等大广告商,也不愿在《花花公子》上发布广告,这表明了主流社会对于《花花公子》的深层态度。
当它的品牌授权范围越来越大,目标人群也随之改变。现在的《花花公子》,已经成为其品牌营销支出产品,只需要时尚、有趣、浪漫就好,至于“裸照”,甚至会对它的授权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花花公子》品牌授权在中国尤其受到欢迎,《纽约时报》的报道指出,花花公子品牌的首饰、香水和酒类等业务,有40%都是基于中国市场。想吃相对保守的中国这块市场,老美们也不得不遵守游戏规则,把握好尺度。
从理性角度分析,正是应了罗胖的那句:“生意人只问有效无效,不陪文人长嘘短叹。”
还有哪些性感品牌不玩“裸照”了?
除了《花花公子》,近年还有不少品牌放弃了“裸照”,或者本该“裸”的却没有裸,仿佛成了一种现象。
倍耐力年历
被誉为「最性感年历」的倍耐力年历((Pirelli Calendar) 不久前也宣布,2016 倍耐力年历的主角是 12位富有全球影响力的女性,她们共同的特点是——有才华。今年这十二位主角包括日裔美籍音乐家、列侬遗孀小野洋子,美国创作歌手、诗人 Patti Smith,中国女演员姚晨等人。而过去五十年,倍耐力年历只拍摄那些最美丽的性感女人,通常是最顶级的超模或者是最红的明星。
时尚品牌A&F
时尚品牌A&F以及兄弟品牌 Hollister决定在今年7月后不再实行 “性感营销”,也就是说,你以后在他们的开业仪式上看不到半裸男了。其发言人表示:品牌在经历一个大的变革,需要专注于产品、客户体验以及流行趋势本身。
两性健康品牌杜蕾斯
试想,如果杜蕾斯只是用裸照来赚眼球,还有那么多人成为它的粉丝么。作为最原始的性感品牌,杜蕾斯没有落入俗套,每个广告都充满趣味,仿佛在和你一本正经谈情说爱。这一方面是受法律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内涵,让用户在毫无压力的环境下分享性知识,形成消费习惯。
再回到《花花公子》,它的创办人休·海夫纳(Hugh Hefn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花花公子》的定位是「一本倡导生活方式的杂志」,既有精美食物、衣服,又有文学、艺术、体育的浪漫生活方式。舍弃全裸照片后,《花花公子》也会延续其传统,做调查性报道、深度访谈和虚构小说。
当裸照过时之后,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产品本身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今天,裸照更多的被作为一个营销噱头,优衣库事件、斯巴达勇士事件、小鲜肉送快递事件在国内都赚足眼球,没错,营销噱头很重要,它可以带来流量。但是,如果没有产品力的支持,即便是再多的性感裸照也木有用。
然而很多品牌更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不是靠脸、靠性,而是靠才华。我的产品和我倡导的理念,才是初心。至于性感营销,还是先让你的产品性感起来吧。
本文来自:一品内容官(一个不严肃的内容官养成平台),微信号:content-officer
原文链接:除了《花花公子》,还有哪些性感品牌不玩“裸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