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4-22 18:42

李经纬逝世,围绕他展开的一个时代和三个男人

原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经纬逝世,这条消息先由@KinZHang99 李宁基金会秘书会张健微博发布,随后@新浪财经微博证实。
原广东健力宝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经纬病逝@KinZHang99 沉痛哀悼李经纬先生,原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经纬先生因病于2013年4月22日13点56分在三水病故,享年74岁。

2011年11月2日,李经纬接受了人生最后一份判决书——佛山中院对李经纬涉嫌转移国有资产案进行一审宣判,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15万元。这对古稀之年的李经纬已是不可承受之重,奈何时间早以磨平了这位曾经叱咤江湖的企业家的霸气和雄心。2002年,63岁的李经纬因涉嫌转移国有资产6000万元被有关人士检举后,以“涉嫌贪污犯罪”被捕。2009年9月3日,李经纬出庭受审。

与褚时健、倪瑞峰同名,1984年,李经纬创建健力宝品牌。此后的28年间,这个企业家的跌宕起伏的商业命运和另外三个商界著名的男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李宁、张海、吴晓波。

李宁

李经纬对李宁有知遇之恩,《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李宁:最伟大运动员到90亿身家富豪》采访曾经披露过如下细节:

1989年,面对广西体委副主任和国家体操队教练两个职业选择时,(退役后的)李宁投奔了李经纬。李经纬让他做特别助理,主管宣传公关。他策划了一次成功的广告片,极富冲击力,亲自出演并重金投放在央视,效果非常好,带动了销售额大幅上扬。
李经纬给了他一个机会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李宁”品牌,理由是爱国。李经纬因为体育营销而闻名,他的最初宣传口号是让中国运动员喝自己的饮料,现在他告诉李宁:你要让中国运动员穿中国人生产的运动服。

众所周知,1994年,在股改专家刘纪鹏的帮助下,李宁明晰产权,脱离了健力宝。

李宁从没有在公开场合评价过李经纬,这次采访的支言片语略有描述:

李宁不愿意在媒体面前谈李经纬,但有一次,他和朋友约好了在北京谈事情,见面前一天,朋友收到了短信:李经纬突发脑溢血,我得陪他,三天内不会到,抱歉。“说一说李经纬吧,没有他也许你不会走上经商的道路,外界说现在是你在照顾他,是这样么?”“有机会我们私下说。”

张海

28岁的张海无疑是李经纬命中一劫,他苦心经营的健力宝品牌最终葬送在张海手里。《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的文章《悲情李经纬》曾经有如下的描述:  

1997年,38层高的广州健力宝大厦落成,李经纬按计划把公司总部迁到了广州。那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额超过了50亿。据称,健力宝大厦的建造并没有通过三水政府的批准,非常高的造价更是有转移资产的嫌疑,当然,更致命的是,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三水市政府敏感的神经:总部搬到广州,是否意味着这株摇钱树将从自己的土地上“迁走”?
1997年秋天,健力宝在香港上市的方案行将通过时,三水政府却拒绝批准。一怒之下,李经纬放弃上市。此后,矛盾浮出水面。1999年,三水政府大换届,一些与李经纬有交情的老官员全数退休或换岗,健力宝开始风雨飘摇的日子。一度,李经纬想以4.5亿买下政府所持的健力宝股份,但遭到否决。
2001年7月,三水市政府为健力宝召开转制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全数到齐,每个与会的官员一一表态,结果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并且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几经挫折,健力宝卖给了一个叫张海的人。
在签约仪式上,李经纬默默地坐在会场的一角,难掩一脸的落寞神情。第二天,他“含泪仰天,不发一语”的照片出现在媒体上,观者无不为之动容。签约仪式9天后,李经纬在家中突发脑溢血。

擅长资本运作的张海随后上演的“闹剧”将一家30亿元销售收入的饮料公司拖到谷底,吴晓波的《大败局》中曾经评价:就财务而言,擅长资本运作的张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1亿元的首付款给“消化”掉。而从日后的事态发展来看,从来没有实业运作经验的张海团队绝没有长久经营健力宝的打算,谁都看得出来健力宝是一个被人为纠纷折腾到谷底的优质公司,只要能让其在市场上重振雄风,就一定可以卖出一个惊天好价格来。所以,张海后来的所有举措都是以此为逻辑起点的。可惜,他对品牌经营和实业运作实在太没有经验了,以致随意挥霍,暴殄了天物。“法师”张海在健力宝的所有经营决策,都可以一言以蔽之:步步臭棋毁天物。

吴晓波

在李经纬案件久拖不决的纠缠中,商业评论家@吴晓波是“特赦李经纬”的最强力支持者,在其作品《大败局2》和《激荡三十年》的时候,对健力宝和李经纬做了最为详尽的梳理,他认为"企业家原罪是制度性原罪,李经纬入狱,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个遗憾。在健力宝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李经纬与地方政府进行博弈,并最终政商关系破裂。"

在李经纬2011年被一审判决后,吴晓波对李经纬所代表的那段“国退民进”的历史评价如下,

没想到,时隔多年,旧案重提,竟是如此判决,实在让人无语问苍天。从本质上看,李经纬案件是中国在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政商破裂的结果,这并非个案,如华晨的仰融、红塔山的褚时健、科龙的潘宁,都因为此种原因黯然离场。他们的悲剧都是时代的悲剧,最终却要个人承担沉重的责任。
1998年正式开始的“国退民进”运动,旨在通过国有企业产权的重组与清晰化,来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逐渐退出,经营者被允许以各种方式购买企业的资产。当时与健力宝一时的知名企业,如联想、海尔、春兰、科龙、TCL等都试图进行产权改革,李经纬所为也是建立在这个大背景下。毕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提高效率,增加收益,并给管理层和员工以回报是其分内之责,他寻求可行的路径,当属无可厚非。
在这个过程中,李经纬没有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利益分配,是他最大的失误。从当地政府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李经纬产权改革的方案有异议也可理解,毕竟健力宝的发展壮大有赖于当地政府的支持,而且健力宝是当地最大的税收来源,一旦产权改革后,健力宝转变为私人企业,政府的收益将大打折扣。而之后李经纬操之过急,意气用事,导致双方相持不下,最终毁掉了健力宝这家企业。
但是作通盘考量的话,我们会发现这场产权改革最大的问题在于,作为国有企业最重大的战略调整,“国退民进”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法制化改革方案,使得整个过程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一些国有企业被很轻易地出卖给了个人,另一些产权改革行为却要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
整个过程泥沙俱下,异常混乱,各种方案也相距甚远,判若云泥,最终沦为一场冰火两重天的纷纭戏剧:有的人弹冠相庆,有的人扼腕叹息,许多创业者惨被清算出局,许多局外人坐收渔人之利——也因此丧失了借产权改革激发企业活力的初衷。这个结果南辕而北撤,令人徒呼奈何。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时代的问题时代自会判定。难以想像,李经纬的晚年会多么地心灰意冷,抑郁难拔......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