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在昨日(2月26日)的央行媒体见面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回答了国内外记者的相关提问。媒体们的提问聚焦在中国金融在G20(20过集团)中协同及参与,此外就是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货币政策、汇率机制等问题。周小川在G20上表态:“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风险上升的背景下,G20迫切需要改善和加强政策协调,包括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稳步复苏,在必要时就相关经济金融事务进行讨论沟通,并运用各自政策工具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全文较长,虎嗅仅摘取了其中七个话题,你也可以点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记者会文字实录》阅读全文。
一、中国经济当前的形势和前景如何?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在世界范围内仍属较高水平。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4%,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最新数据显示,1月信贷需求强劲,春节黄金周全国销售同比增长11.2%,表明中国经济出现积极迹象。当前中国的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仍具备较强的增长动力。
一方面,中国的高储蓄率转化为投资需求的能力依然强劲,城镇化的推进也 会创造更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放开市场准入、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高新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改革和发 展都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与其体量相匹配的贡献。
二、1月份货币信货数据公布后,国内外出现了货币信货增长过快、货币政策“放水”、中国在进一步“加杠杆”等看法,对此如何看待?
一月份的部分数据确实比较高,但人民银行一般不对一月份的数字作过分的反应,主要是传统中国新年因素。许多公司、机构集中发奖金,补发所欠工资;居民大量旅行、购物和家庭团聚,现金的需求量会多出2万亿元;商业银行也往往倾向于年初多放贷款。人民银行倾向于节后稳定一段后再适度引导。我们会高度重视总需求的调控和杠杆率的变化。
三、有传闻说人民银行近期对部分银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请问是否有此情况?
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按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作了数次定向降准以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特定领域的融资,条件是金融机构在这些方向上有特定优势、在业务量上达到特定比例以上。为此,定向降准是建立在具体考核达标之上的,而达标状况也是动态考核的,以防政策套利。
按照制度要求,人民银行近期对金融机构是否达到定向降准标准进行了常规性的年度考核,并相应调整其准备金率。考核结果分三种情况:绝大多数银行信贷支农支小 情况良好,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可以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一些此前未享受定向降准的银行通过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达到了定向降准标准,可以在新年度享受 优惠准备金率;少数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因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上述调整总体上对流动性影响不大,定向降准的整体优惠度保持基本稳定。考核 结果有上有下,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属于考核制度题中应有之义,与新增贷款增速或宏观审慎评估无关。
四、中国将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稳増长和应对下行风险?
在 宏观政策方面,中国将继续实施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确保信贷合理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鉴于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当前形势的看 法,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观察、适时动态调整。对于可能的经济下行风险,目前中国仍有一定的货币政策空间和多种货币政策 工具。中国正在完善货币政策框架,逐步从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向价格型调控为主。
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中国政府还将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平衡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三者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是什么?
中国2005年汇改时明确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它不是一个新提法。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参照一篮子这一特征显得并不清晰,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过于稳定,弹性明显不足。
随着外汇市场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投资者对有效汇率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深入,强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改革时机逐渐成熟。2015年8月,我们完善了人民申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强调中间报价要参考上日银行间市场收盘汇率,以反映市场供求力量的变化。2015年12月 通过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我们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汇率基本稳定。
经过市场参与者一定时间的适应和磨合,现在初步形成了一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机制,比较好的兼顾了市场供求指向、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和稳定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改革 方向明确的前提下,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还要讲究时机和条件,把握合适的时间窗口。由于合适的时间窗口并不总是存在,改革不可避免会呈现出一种有快有慢的局 面,但这不代表我们不改革或者改变了改革的方向。
六、央行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判断?
从近期市场情况看,人民币汇率走势还是比较好地反映了上述机制。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大的走势反应了市场供求的变化,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以春节后这两周为例,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春节假期前上涨了0.15%,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则升值了0.54%,—定程度上反映了1月份6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规模。从毎日情况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市场汇率的平均波幅为0.23%,CFETS人民币汇串指数的平均波幅为0.12%,BIS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平均波幅分期为0.13%和0.14%,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较多地表现为跟随一篮子货币而变动。
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市场短期波动将向经济基本面回归,市场往往对短期因素反映比较充分,而央行作为宏观部门,主要从长期视角观察人民币汇率走势,强调经济基本面因素。目前看,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仍较高,通胀处于较低水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竞争力仍很强,从基本面因素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中长期来看供求关系等规律性因素还是会发挥主导作用,人民币汇率走向将反应经济基本面。
七、近期外汇储备下降较快,出现一定规模的资本外流,央行对此有何评论?
从2002年到2014年,强劲的资本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大量积累一直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显著特征。2002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不足3000亿美元,到2014年中则接近4万亿美元,储备规模已显偏多。除了经常项目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以外,也有1/3左右是额外资本流入,应当说,这部分资金会择机掉头,并不奇怪。在此过程中储备规模有所下降是正常的,也是与经济调整和经济趋向更加平衡的增长相匹配的。
2015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33万 亿美元,当年有明显的资本流出。外汇储备规模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交叉汇率变化以及支持“走出去”的资金运用等。比如,汇率、价格等变动会减少外汇储备账面价值千余亿美元,这不同于实际的外汇流出。企业等主体增持外汇存款、提前偿还外汇贷款,也都会减少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资金也会从外汇储备规模中调出。外汇储备这些变动属于正常现象。
当然,也有一部分外汇储备的变动是由于市场参与者近期的预期基础上的行为所导致的,如出口商延迟结汇,进口商提前购汇,投资者提前离场,消费者提前消费,民 营企业加快海外投资等等。为此,稳定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更显得特别重要。同时我们相信只要经济基本面健康且汇率接近均衡,预期会回归理性。
总的来看,外汇储备的变化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某些时候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过冲”,但也不应该把这种“过冲”当成趋势,外汇储备的波动终将回归理性,中国的外汇储备会保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