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黄小邪,原文标题:《深圳写字楼里的“穷忙族”:加班比互联网更狠,工资比搬砖还低》,题图来源:《我的解放日志》
朱明在深圳做建筑设计工作。去年年底,“24岁女孩从深圳一设计院辞职当保安”登上热搜,最近这一年,他的一些同行陆续在社交平台上晒过工资条,月入一两千,甚至月入几百块的都有。
这份职业的生存状态令朱明失望,他也打算放弃这份“又累又赚不到钱”的工作。朱明的经历,是写字楼是很大一部分白领的职业缩影。随着行业衰退或文凭贬值,不少“术业有专攻”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与职业生存上陷入困境。
三年疫情,又把一大批原本活得不错的职场人,拉入同等“困境”。鲁飞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上海快消品行业做市场策划,目前月薪缩水到几千元。身边的朋友过得并不比他好,一个朋友凌晨12点还在公司假装加班,那时公司正在裁员。
以下分别为朱明和鲁飞的讲述。
干这行,又累又赚不到钱
建筑设计这份工作,我计划今年就干到头了。下一步我想先找份清闲的活儿做着,给转行留个做准备的缓冲期。
我大学学的土木工程,毕业就进入这行。工作三年,感觉做这行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们这行,大多数公司跟房地产行业的命绑在一起。在房地产政策与疫情的双重夹击下,很多公司现在的生存状态就是,在市场上拿不到新项目,干完的老项目,因为地产商资金链的问题,又拿不回设计费。
公司一旦搞不到钱,员工面临的就是裁员、减薪。不是有同行在社交平台上晒过工资条嘛,月收入一两千的有,月收入几百块的也有。
我在上一家公司A司上班时,工资从7500元减到6000元。最近我听说A公司的数百名员工,现在已经缩减了一大半。
听前同事说,A公司有几个项目收不回款,甲方说送机器抵债。我同学的公司也遇到类似情况,甲方说拿建成的商品房抵债,但那是小地方的房子,你拿到手也卖不出去。
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是初创公司,好在股东的行业背景厉害,所以一直没缺过业务,算是同行中活得比较好的。同行当中,很多央企、国企现在活得也很艰难,这两年,撑不下去、直接关门的建筑设计公司也不少。
去年我的年薪是税前16万,这个收入跟同专业的同学们比起来,应该算是非常高了。我的同学中,有的工资就几千块钱,奖金一分钱没有。还有的同学更惨,他跟的项目没有收到回款,公司直接从他的工资里扣钱,倒贴式打工。
但我的薪水,是拿高强度加班换来的。我们这行的加班程度,应该比互联网行业更高。互联网一直说降薪,可他们再降,也比我们高出很多。
这一个多月来,我每周都单休,每晚要干到10点甚至凌晨。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我都是这个加班强度。如果把收入换算成时薪,我的时薪大约是50块,可能比很多蓝领工作都低。
加班是我们这行的普遍状态,你看不到将来的。公司那些40多岁的同事,加班比我还要多。他们要操心的事情更多,想安安静静休息一天都不太容易。可能是习惯了,老同事们在办公室里除了骂骂甲方,很少再抱怨什么。
加班这个事情,我想跟早些年房地产行业对“速度”“效率”的追求有关,跟行业内卷程度有关,跟内地的加班文化也有一定关系。我之前跟香港的建筑设计公司合作过项目,他们给我的印象就是几乎不怎么加班,晚上过了7、8点,你就找不到人了。
除了市场的原因,这行又累又赚不到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建筑设计的市场价格,普遍太低了。你要生存,只能熬夜加班做更多的项目。
我们公司承接过某商业街的更新项目,一栋楼的整体改造费用是200万,我们能挣到的设计费只有4万。甲方要求的设计周期是一到两周,公司要挣到这4万块,需要4个设计师分别做建筑、结构、电器、给排水四个专业领域的设计,还需要1到2个审图人员。以每天加班到10点来算,大家协作完成设计大概要一周时间。
这一行你做到大师的程度,公司的知名度足够高,能收到的设计费当然会比较贵。可在我看来,大师不一定就代表“更好”,我们公司跟一些大师有过项目上的合作,也遇到过大师的设计在落地后出现了问题,后来还进行了整改。其实很多大师,不会花很多精力在一个项目上,具体做事情的,一般是他的下属。
我当初是因为喜欢建筑,就报考了这个专业,读大学以后也知道这行就业不好,但是自己还是想试一试。现在我对这个行业大环境,不抱多少希望了,也不想一直处于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
如果年轻人想做这行,我的建议就是,你先找个能发得起工资的设计院,你觉得那个薪酬能接受,那就做,千万别找个连工资都发不起的公司。
现在大学里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也很难,前两年,清华大学对土木类专业做了调整,不再以一批次招生,只在提前批和贫困批招生,且不允许转专业。还有个土木专业很厉害的院校,最近这两年报考土木专业的学生,不到招生名额的一半。
我觉得这个现象,有必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举措,比如对于加班的监管,来改善从业者的生存状态。土木工程对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以后都没人选择这个职业了,那怎么办呢。
月薪缩水至几千,至少还有份工
我毕业有10年了,在快消品行业待了有四五年。2014年到2019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明显的职业上升期,那时候加班挺多,还是有比较强烈的成就感的。2020年感觉一切都还好,到了2021年,公司的状况就开始明显下降。
我们公司业务缩水的厉害,我现在的工作也很清闲,一周的活儿三四天就能干完。我的工资从之前的一万多,跌倒现在的小几千,奖金基本上没有了。
我们做市场策划的有圈子,跟别人交流起来,你会发现很多行业的销售额、业绩,经历疫情三年,数据已经是腰斩的状态。很多同行跟我差不多,在办公室里也没太多事情可做。
我们公司算是中型公司,员工数量跟2019年相比,少了一半。公司裁员裁掉了一部分,有些岗位员工主动离职后,就再也没招人。我们市场部的员工,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
2021年那会儿,我在招聘网站上,断断续续刷过一段工作机会。但是几乎看不到什么好机会,有些职位一直挂在那里,有些通知你去面试,你明显能感觉到,HR就是拉你去凑人头,他也有KPI。
收入下降以后,我减少了很多非必要的开销,生活支出上能凑合就凑合。现在租的房子,比以前更小了,空间有限,很多生活用品搬家时我只能丢了,以前我有三床被褥,一床厚的,一床单的,还有一床薄毯,搬家时我把那床单的扔了。
离谱的是,大家都过成这样了,上海的房租这两年还一直在涨。
跟朋友们聊起来,我感觉自己这三年过得还算体面,大家的情况没有一个是好的。我有个朋友在工业地产公司,他晚上12点还在公司里假装加班,因为公司当时在裁员,同事们都在假装加班。我们有阵子没联系了,我不知道他有没有保住那份工。
经历了过去三年,你好像慢慢地就适应了这些变化。我现在比较佛系了,很多时候就是无所谓的状态。当然,你的生活热情,也不可避免地消减了。坦白讲,我以前喜欢社交,女人缘也不错,还是很愿意认识一些陌生异性的,现在对这些也很佛了。
好的一点就是,过去一年我还有一些兼职的机会。我平时比较喜欢运动,在一些运动健身的群里,我得到了一些做演员的机会,拍电视剧、广告、抖音短视频的都有。
这份兼职也不稳定,但起码能赚到一点外快,手里多这点钱,我还能吃顿好的犒劳一下自个儿。其他的兼职机会,比如健身教练之类,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尝试尝试。
现在的生活,我也谈不上喜欢,留在这里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工作机会吧。要是换个城市,我能找到跑兼职的机会吗?我觉得很难。
说实话,我现在还不太焦虑,毕竟疫情三年我都挺过来了。去年春天,上海疫情最严重那个阶段,我提前预感到不妙,在家里囤了很多东西,那两个月起码还能吃上饱饭。
所以我对自己的生存能力还是蛮有信心的,即便说工作将来保不住了,我做点其他的兼职,哪怕是做点体力活,维持生存我觉得不成问题。
备注:文中人物均采用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黄小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