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今天(5月25日),据凤凰科技报道,一项叫“立体快巴(Transit Elevated Bus)”的缩小模型出现在了于本月19日开展的北京科博会上,并引发强烈关注。早些时候,CCTV News关于此项发明的相关报道被上传到YouTube上,在3天之内获得了近100万点击。这条新闻今天还在日本的论坛上引发热议,有日本网友评论道:
夢がある
怖すぎる
邪魔だぞ
中国はトラックないぞ 。
直译一下就是:
有梦想,很恐怖,很麻烦,在中国没有轨道和规矩
那么,这是一项怎样的发明呢?
从以上CCTV News新闻截图和北京科博会上展示的模型来看,这是一辆在道路固定铁轨上行驶的高架巴士,下层可以使道路上的车辆正常通过,上层用来搭载乘客。
据立体快巴的设计者介绍,高架高速巴士用电力驱动,电能来自汽车顶部的太阳能面板。立体快巴宽7.8米,高4.6米,长32米,内部安装了电梯,版本不同,设计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搭载的乘客介于900人至1200人。并且,成本不到地铁的五分之一,一年就可以建设完成。
哇晒!听起来简直厉害,不仅能缓建道路拥堵,完美利用交通干道的上层空间,还运力高效,并且环保。
开发这个立体快巴的幕后公司叫做“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巴铁”。在巴铁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关于“立体快巴”的详细介绍:
巴铁是一种高效低碳公共交通新技术,完全采用电力驱动的新型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是我国原创重大发明。
它是一项将城市快速公交(BRT)与地铁机车等优点融为一体的全新技术发明,适用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路面的上空,总长度为54米,总高度4.5-4.7米,宽7.8米,分为四节,每节长12米。
巴铁横跨两个车道,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镂空底层高度为2.1-2.2米,无论静止还是行驶,2米以下的小汽车均可自由通行。
巴铁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空间,下层通行的小汽车与巴铁互不干扰,以此避免现有传统公交车和小汽车争路的现状。如同一辆在公路上奔跑的宽体短型列车,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平均时速为40公里,可以同时容纳1200-1400名乘客。
官网还介绍道:每辆巴铁可代替40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每年可减少864吨耗油,减少2640吨碳排放;巴铁拥有70万亿的投资需求,对解决全世界范围内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仅如此,今天上午,巴铁董事长白志明、巴铁总工程师宋永州接受了人民网采访,白志明表示,7月底,第一辆巴铁的第一节模型验证车实验路段将在秦皇岛上路,巴铁在常州的工厂已经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实体车,到7月底8月初第一辆立体快巴模型验证车就会与秦皇岛市民见面。
白志明还说:“现在各路资金,比如险资和银行现在都在谈,生产制造技术没有问题了,已经在制造当中,上路交通信号解决方案也在解决了,现在资本也都过来了。我们现在抓紧招募施工项目管理人、施工方,我们现在把这一项抓好就可以了。现在市场、技术和资金这些都没有问题。”
采访中,巴铁总工程师宋永州还说,法国、巴西、印度、印尼已经对立体快巴产生兴趣。
不过等等,这剧情似乎有些熟悉啊
其实,早在6年前,也就是2010年举行的北京科博会上,这个“立体快巴”项目就已经亮相过一次,这项发明的创新性和发明者的背景让媒体和公众们非常激动,发明者宋有洲被称为“只有小学学历的发明大王”,拥有近200项发明专利。据公开资料,除了立体快巴,宋有洲的发明还有:气体礼宾花、智能自动泊车装置、多功能防暴抓捕网、行人自动过街安全装置等。
搜索当年的报道,关于“立体快巴”和描述几乎一摸一样:载客1200-1400人、每公里造价不超过5000万人民币、利用市政电力运行,并且利用太阳能作为其能源的补充……那么,6年后的亮相的同一款发明在技术上有了哪些突破?截至目前还没有公开报道提及。
然而不论是6年前,还是这次亮相,“立体快巴”设计者、现任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有洲都被问到的一个技术问题是:这辆巴士如何转弯?
据2010年8月网易一篇对宋有洲的采访,当时的问答是这样的:
网易新闻:在转弯的时候,如果立体大巴也同时转弯,而底层小汽车的速度没有协调好,这样很容易发生撞车事故,这样的问题要怎样解决呢?
宋有洲:是这样的,你像我们搞这个发明,我们是一个团队在做的,包括上海交通大学、车辆工程学院一帮人马专家教授(在搞),像这样的事情肯定是有办法(解决)的。我给你讲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这个立体快巴主要是用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我们采用变压器的原理,变压器你知道吧?
网易新闻:知道。
宋有洲:它属于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公交优先,所谓公交优先就是到了一个路口,到了转弯的地方或者到了主路的出入口必须要由灯来控制,我这个立体快巴要到路口要转弯的时候,这个车本身里面和后面都带有红绿灯,和前方路口的信号灯是互相感应的,这样的话我要转弯之前,所有的灯都在闪,闪了以后开始变成红灯,其他直行的车完全就可以停了,停了以后立体快巴先转过来以后,马上变成绿灯,其他的车再直行。
今天,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对于同样的问题,宋工程师的回答是这样的:
巴铁,大家觉得它是混行空间,和轿车在一起混行,但实际它的路、它的道,因为它很窄,占两边很少,这个空间是它独立的。我们本身站与站之间有半封闭护栏,这个护栏是防刮蹭的。一般大约在30公分高左右的护栏。大家都知道,这个车是同方向行驶,一般撞车机率是不存在的,只是存在刮蹭空间把本来留的空间是原有道路的空间,它属于有自己独立运行道路。独立运行道路以后可以控制到红绿灯这一段距离的时间,比如我们巴铁,巴铁运行过程中想左转弯,通过GPS知道前面什么时间到红灯,在直行车有红灯的时候他就可以转过去了,对目前轿车的干扰和交叉路口的干扰非常小。
6年前的那次亮相之后,这项发明也引起了同样的社会关注,从媒体报道来看,似乎比今天更强烈,当年这项发明还入选了2010年《时代周刊》50个最佳发明榜单,并且成为现实落地载客的前景也像今天这样乐观:
2010年8月,京华时报对该发明进行了报道,标题为《北京立体快巴明年有望载客 成本为地铁1/10》,文中写道:
昨天,上层载客下层通车的“立体快巴”项目进入制造环节——快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给南车集团,由该集团进行首辆车的设计和制造。此前,快巴刚通过专业机构的安全性评审。明年年底,立体快巴将在门头沟载客运营。
……
今年6月份,本市交通部门还召开立体快巴专题座谈会,就立体快巴项目的机车、道路管理、运营组织、应急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近日,关于车辆设计、性能、道路设置等可行性、安全性问题,已通过上海交通大学专业项目组的测试。
门头沟区科委主任张文波表示,“只要有一项测试指标不合格,立体快巴就不可能上线运行,测试的顺利通过,意味着立体快巴即将成为现实。”昨天,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交付南车集团,由其开始设计、制造首辆车。
直到现在,百度百科“立体快巴”词条中还写着:2010年8月24日,上层载客下层通车的“立体快巴”项目进入制造环节——快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给南车集团,由该集团进行首辆车的设计和制造。此前,快巴已通过专业机构的安全性评审。明年年底,立体快巴将在北京门头沟载客运营。
然而,6年过去了,时间、门头沟的群众都告诉着我们,立体快巴并没有载客运营。且根据上文提到的、人民网对于巴铁董事长的采访,甚至在过去的6年里,立体快巴的第一辆样车都没有制造出来。
时间就是如此神奇,有时候你觉得白驹过隙,物是人非,但这项时隔六年又重新回到我们视野的发明却向我们证明着,有些东西似乎一点都没变,唯一变的是,“立体快巴”的研发公司由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变为了由设计者担任总公司的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或许这一次真的是技术资金都到位了吧?真希望这一次,也就是7月底,我们能听到“立体快巴”开始上路测试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