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5-15 09:32

小贷公司持续退潮:三年,又少了1657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老盈盈,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1657家!三年里,全国的小额贷款公司正急剧减少。2020年3月末,小额贷款公司还有7458家,但到了今年同期,这个数量已经减少到了5801家。


全国多地小贷公司的数量都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一直以来,小贷身份难以明确,税收负担较重加剧了小贷经营难度;而疫情三年,国有大行业务下沉,抢走了不少中小银行房抵贷的客户,而中小银行又抢走了小贷和典当的客户,更让小贷的日子雪上加霜。


李明是中部地区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负责人,主要从事房产抵押业务,但这种客户的数量有限,由于银行业务下沉,过去这几年,他只能接触一些质量一般甚至较为劣质的企业。作为一家规模中等的小贷公司,他们也担心风险问题,放贷比以前谨慎很多,因此更多的时候,他们都在观望。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至今已有14年,作为普惠金融的有效补充力量,多元化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曾经被寄予厚望,一度引起资本的蜂拥,如今在强监管下持续退潮。


如果未来银行业务继续下沉,小贷公司数量减少的趋势还会延续下去吗?


一、银行业务下沉挤压小贷生存空间


李明记得,银行业务下沉源于2018年。彼时,银监会对银行的考核突出小额、分散,将原来的“三个不低于”改为“两增两控”,指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9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李明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之前国有大行是不太做一百万到一千万之间的小微客群的,很多客户也不会选择大行去贷款,但是随着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给大行下了明确的指标,大行的压力很大,就开始大规模推小微这一部分贷款客户,但是大行又没有多少信用贷款的专长和耐心,所以他们基本上就靠压降利率来抢占市场,这就是所谓的下沉。


那几年国内经济形势也不是很乐观。2018年~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地缘政治等全球不确定性等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加剧了实体经济困境。银行业务一下沉之后,小贷行业就更难了。


“金融本来就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经济不好的话,金融怎么可能好呢。”疫情这几年,情况更糟糕了。李明称,实体经济承压,企业收缩投资没有太多意愿贷款。小微企业本来就是一个最底层的企业生态,经济不好,小微企业更困难。而且,银行这几年小微贷款新增量非常大,以前一些客户质量不是很高的客户,银行现在也进行了服务。


据李明介绍,国有大行普惠金融业务平均利率在3.5%左右,中小行基本上在4%左右,过去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集中在12%~16%,如今小贷公司的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贷款利率普遍在10%~13%。


在李明看来,现在小贷公司房抵贷的客户质量都比较差,例如信用卡逾期比较多,或者是抵押的房产、商铺位于市场销售不太好的地段。经过这几年行业的冲击,包括李明等很多小贷公司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对风险的理解比以前要谨慎。他已经没有多少强烈追求规模的欲望,跟其他一般企业的投资心态大同小异,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他也会观望,也会控制规模。


所以他现在的做法是遇到较为优质、风险可控的企业就放一点贷款,毕竟还是要生存和发展,而对于不可控的企业就不放款,虽然业务数量减少会带来亏损,但是李明认为,这个亏损与放贷款损失不一样,对于整个信贷的总余额来说是可控的。


除此之外,李明还需要控制经营成本来维持整个公司的运营,以熬过疫情那段特殊时期。李明公司里大概有10个员工,工资一年要一两百万元,加上营运的房租水电费和税收。他会尽力把运营成本控制在两百万元以内。


然而,有的机构的想法跟李明还是不一样,他们可能直接选择不开展业务,基本上等于光收不贷保持一个牌照的状态,或者干脆选择直接退出。


二、小贷公司数量不断减少正常吗?


也可能是因为经营难以为继,有的小贷公司会选择退出。疫情三年,小贷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4月24日,央行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根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801家。贷款余额8722亿元,而2020年3月末,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是7458家。贷款余额为8771亿元。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发现,全国绝对多数地区小额贷款公司都在减少,例如辽宁省减少了166家、安徽省减少了124家、山西省减少了84家等,其他省份也有不同程度数量的减少。


谈及原因,小微信贷专家嵇少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一部分是小贷公司的母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也困难,所以减少了投资;还有一部分小贷公司自己经营不下去或者感觉没有多少盈利的空间,不良贷款率上升,也没有可投放的信贷资金就选择主动退出亦或者监管部门让其出清。


“因为生意不好做,其实有不少企业都已经停业了好多年了,例如有些小贷公司在2011年~2012年成立,但是过了几年后因为经营不善就已经停业了,但这些公司也不是说一年就可以完全清退的,加上此前经历了疫情三年,很多事情耽误了。疫情结束以后,今年一些地方迎来整顿潮,集中处理掉这些经营不善已经停业的公司。”一位地方小贷协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通常都是这些公司自己主动提出来要注销退出,因为经营也需要维护成本,每个月都要向监管部门通报经营数据,这些公司经营不善维护成本又高,就主动提出退出。


记者梳理近年来小贷公司统计数据发现,虽然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小贷公司都呈现递减趋势,但有一些极个别地区小贷公司的数量不减反增,例如2020年一季度江苏省小贷公司数量是566家,而到了2023年一季度数量增加了14家至580家。


又例如北京,三年前小贷公司的数量是105家,今年一季度是113家。有的省份在疫情头两年,数量也有了一些增加,不完全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例如河北省在2020年一季度417家,一年后数量减少到382家,2022年一季度增加了13家,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又减少了23家。


“这个数量增加也可以理解,因为有一部分投资人对收益的预期没有那么强烈,他觉得适度投资是可以接受的;还有一部分投资人有自己的团队和资源,在这种场景资源下可以控制信贷风险,对自己的经营有信心。但是总体来说,这一类型的投资人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这几年虽然增加了一部分小贷公司,但是数量也是相对比较少的。”嵇少峰称。


上述地方小贷协会人士告诉记者,这几年虽然不断有小贷公司退出,但也有小贷公司批设成立,他们当地在2022年就新设了七家,所以数量基本能实现平衡。小贷公司也是小微企业,经营经济状况不好,退出是正常现象。只是现在小贷的准入比较难,所以进得少出得快,导致市场净减少就显得比较明显。


三、小贷身份难以明确,税收负担较重


据记者从多位小贷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监管部门对小贷公司持有严监管和清理整顿的态度,而不是像以前鼓励发展的态度。2011年~2015年间由于监管的鼓励,各地设立了一批小贷公司,然而由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带来了一些问题,大家对民间金融的规范运营产生了种种疑问,监管对小贷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尤其是对发起股东身份资质的要求比较高,例如股东实力、主营情况、净资产情况等等都设置了很多的要求,而且现在即使达到条件,也不见得就一定批设。


小贷公司作为普惠金融的有效补充力量,也是地方金融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身份地位却与金融体系的“正规军”相差悬殊,一直难以享受优惠的政策,也是造成目前经营难度的一部分原因。


这一点李明深有感触,小贷公司放贷都是自有资金,没有杠杆,但是税收负担很重。他以1个亿的资本金举例,银行一般杠杆率是8倍~12倍,也就是说1个亿的资本金可以带来10个亿的投放,但是小贷公司没有杠杆,1个亿资本金就只能放1个亿的贷款。


“利率(赚的利润)例如12%,管理成本一般要去掉三个点,还有9个点;缴纳增值税扣掉零点几个点,再扣除25%的企业所得税后可能还剩6个点,6个点分到股东自然人手上,再扣个20%的个税,利润还剩四点几,前提是还不能有坏账,如果坏账损失还要再减两个点,那就还剩两个点了,就是我要做到12个点的利润才能挣到两个点,那还不如去存定期存款更好,而且12个点的利率已经很高了,一般可能还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那就是等于没钱赚。”李明说,没有杠杆的情况下这样的税负,是小贷公司难以承受的。


此外,小贷公司最大的问题是法律身份尚没有得到明确,依然参照民间借贷的管理方式,而且在法律监管序列上不受待见。例如如果一个人用虚假资料到银行贷款,可以定义为贷款诈骗,但如果是欠小贷公司的钱,无论是提供假资料还是假担保,最后出现问题,就是简单的民事纠纷,角色有很大的区别。“呼吁也没有用,都呼吁多少年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李明说。


四、银行下沉和小贷数量减少或还会持续


疫情管控政策转变以后,消费复苏正全面加速,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市场认为中国社会经济韧性十足,未来可期。


但就小贷业务而言,李明认为好转非常有限,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疲软。在他看来,经济复苏比较明显的主体多数是消费类小型个体工商户,但这一类小微企业对信贷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也不是小贷公司一直以来主要的目标客户。而小贷公司的目标客户,目前也还没完全复苏。


李明称,他比较青睐的一类客户是生产制造类的企业。从去年底开始,他也在陆陆续续联系着一些曾经有过接触或者有实质生意来往的客户,询问他们有没有信贷的需求。他摸了一圈发现,可能是由于现在经济刚开始复苏,这类企业目前借贷需求和投资的欲望仍然没有很强烈,他们在三年疫情中也元气大伤,刚刚开始复原,和李明一样,也都还在观望。


李明在与这些客户交流后了解到,疫情三年,企业有效的借贷需求在降低,大中型企业的借款也随之减少,银行的信贷资金剩余比较充裕,所以即使在小微投放力度比较大的情况下,银行信贷资金的供给量还是比较充裕,在银行业务下沉的情况下,留给小贷行业的机会也不太多了。


据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获悉,银行业务下沉后,小贷公司业务也被迫下沉,但这种下沉带来的业务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下沉需要有经济景气度来保证,否则下沉之后,又伴随着整个实体经济的下行,客户的质量更差,很容易造成信贷风险,不良贷款率大大提高后经营不善,倒闭的可能性就很大。


多位小贷人士预测,银行业务下沉还会持续,利率估计相对会企稳,力度可能没有以前大,因此未来全国的小贷公司还是会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嵇少峰认为这种持续下降或者缓慢下降的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除非整个实体经济有非常明显的复苏迹象。经济重新走上上升通道的时候,小贷公司才会迎来好转的时刻。


多位小贷人士看来,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至今已有14年。即便未来银行业务还在不断下沉,小贷行业发展至今,它的价值必然是存在的。小贷人士王平曾在《浅析小额贷款公司的价值及未来》中撰文指出,从宏观角度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 一是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


  • 二是实现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


  • 三是改善区域金融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发展。


嵇少峰表示,小贷公司在小微企业的资金总量中占比虽然不大,但不可否认小贷公司的价值是存在的,它的存在是用来专门补银行的短板,可以解决小微企业应急性、突发性的资金需求,对企业资金周转起到的缓冲作用也是比较大的。


在王平看来,小贷公司能够帮助核心企业快速解决上下游产业链及周边融资需求,助力行业更好更快发展。此外,经营管理较好、风控能力较强、监管评价良好的公司,除主要经营放贷业务外,可经批准后依法开展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股东借款、委托贷款及投贷联动等多种业务,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明系化名)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老盈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