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跨海大桥
有色金属
城市经济
Temu
钟睒睒
今日头条
娃哈哈
AIGC
商超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3-06-06 09:15
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视为出版
胡泳
5月7日,美联社重新修订了《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指南》,严禁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未经证实的传闻。
实际上,美联社早在2009年6月就发布了社交媒体政策,承认公司支持员工将社交媒体作为一种个人和职业工具加以使用,但希望员工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给美联社带来的影响。在最早的指南中,一些基本原则已经确立,比如,禁止员工们发布“传播谣言”的信息,员工不得在自我介绍中包含自己的政治背景,也不得张贴任何表达政治观点或是在争议性问题上采取立场的帖子。时任美联社副总裁的Kristin Gazlay还特别说到, “观察与意见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还有,如果员工以任何方式使用了美联社的工作网络,他们必须表明自己为美联社工作的身份;在其个人主页上,披露有关美联社内部运行的材料也是不被允许的。
此次对社交媒体政策的最新修订并非事出无由。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事件发生后,脸谱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几乎以直播的方式对事件进行了播报,一些传统媒体为了抢新闻也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引用了社交媒体的信息。这在让人们迅速了解事态进展的同时,也催生和传播了众多误传(misinformation),更不用说在刚刚过去的4月23日,美联社的Twitter账号被黑客攻击,发布了奥巴马受伤的假消息。因为这些新动态,美联社社交媒体指南的最新修订版要求记者要格外小心,“避免通过推文和帖子散布未经证实的传言”。
新规强调,在确保社交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之前,员工不得对相关信息进行转发,即使其他记者或者新闻机构已经进行了相关报道。而当员工转发经过证实的信息时,也要将该信息当作直接引语处理,并配上评论和来源。否则,“美联社的声望可能被用来支持那些或许是不正确的信息”。
“员工在转发推特上的信息时,不应该看起来像你在表达对信息所涉事件的个人观点。转发而没有评论,很容易被看成是一种你赞同原信息观点的信号,”美联社在新规中写道。
在推特上的老用户都知道,转发并不等于同意。然而一条推文的意图并不总是能够同其效果相分离。美联社警告说:“很多阅读你的推文和转推的用户永远不会去看你的推特自述。”
根据这份新规,美联社员工在使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作为新闻源前,必须要通过电话、电邮等方式与发布信息者取得直接联系,确定发布者的身份及其发布的信息是否真实。
新规还进一步指出:“尽管推特上显示有些用户的身份是经过验证的,但推特自身的验证程序也存在漏洞,因此我们仍需要亲自去核实发布者的身份。”
员工应“避开转发谣言和传闻,但是,他们可以自由决定回复这种传闻,以寻求更进一步的信息,只要他们小心避免不去重复可疑的报告”。
这些小心翼翼的举措的推出,背后是美联社的这样一种思考逻辑:它把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视为出版,就像通讯社发稿、电视部门直播或是通过数字平台散发数字产品一样。
这份新规尤其强调,对于那些有潜在危险性或者过于敏感的新闻,记者该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予以报道。美联社社交媒体编辑Eric Carvin和标准编辑(Standards Editor)Tom Kent在解释新规的博客上写到:“当出现了大屠杀、自然灾害或是战争地区的突发事件,美联社记者有必要调动他们的所有工具来获取新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获取图像。在这种情势下,我们总是要迅速行动。然而,如果有新闻价值的爆料来源、目击者证明、业余内容处于危险的或是各种敏感的情形,此时至为关键的是,我们要作出有关新闻采集的智慧的和道德的决定。”
新规鼓励员工对在社交媒体上寻找可能的消息源采取“敏感和周到”的态度,因为那些消息源可能遭受了个人伤害和损失。“员工应该运用他们的新闻本能来判定,在考虑到消息源的困难处境的情况下,通过社交媒体进行采访是否合适。”
关于美联社的社交媒体政策,我最喜欢的是从前它在规定如何运用社交媒体采写新闻时说的这样一段话:“如果这些建议中的某一些听上去不是很具体,那是因为相关决定必须依照个例来作出,而在作出决定时,需要调动你的新闻本能。你们中的许多人在面对面采访或者电话采访时都有很多运用这样的本能的经验——你知道怎么去和正陷入严重事态当中的人交谈,让他们和你交流时感觉更安心,更愿意分享他们的故事,并在决定这样做时更舒坦。你也清楚什么才是合适的时间。”
不止一家媒体的社交媒体政策都对记者施加了严格限制,似乎是在暗示说这些记者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美联社的政策却反其道而行之,一副理解的口吻,意谓记者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只是有个指南在工作时会更清楚。
美联社还有一点我也很推崇。它给记者的建议是“提供,而不是要求”。不是向当事人提出要求引用他的话,而是告诉当事人,“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来找我”。换言之,说“我就在这,如果你想和我说话的话”,要远比问“我能和你谈谈吗?”,更有同理心和理解力。
当然,美联社的新规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这段:“美联社员工必须意识到他们表达的观点可能破坏美联社作为公正消息来源的声誉。美联社员工必须克制在任何公共论坛上就争议性公共话题公布他们的观点,不得参与有组织的行动来支持某项运动或事业。”
个人以为,今天记者追求客观性已全然不现实,上述的禁言令会使得记者很难检视那些隐含的假设及偏见,并发掘背后的原因。美联社所限制的,恰恰是使社交媒体变得如此有价值的对话。社交媒体并不只是一个搜集消息的场所,也是一个讨论新闻的空间,可以分析新闻的影响,并试图找出新闻背后可能的预设和偏见。当记者无法再做到客观的时候,他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把获取的信息以一种有用和翔实的方式呈现。而如果社交媒体政策阻止记者的对话,那么记者也就丧失了反思的机会。
《
中国青年报
》约稿,作者
博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国际热点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1
大 家 都 在 看
来自法国知名调查记者的15点采访和写作技巧
全球深度报道网
17:30
#高效学习Tips
我们该如何识别和判断假新闻?
EyeOpener
媒体是如何报道刘学州事件的?
深度训练营©
从天才到野心家:扎克伯格的媒介形象变迁
全媒派©
新闻业到底需不需要ChatGPT?
德外5号©
全记录:伊朗道德警察“废除”疑云
RUC新闻坊©
全球社交媒体大转型
波动刻度©
脸书正面临信用破产危机
财经十一人
Facebook极端主义言论盛行,“打标签”就能解决吗?
新浪科技
社交媒体与新闻业,“蜜月期”结束了
腾讯研究院
为什么战争期间假消息突然变多?
DT青年理想城
09:47
#投资大讲堂
25岁,没人告诉你的投资建议
投资人黄海
08:04
#内幕大揭秘
IP属地公开后,究竟谁在“裸泳”?
科技狐
04:48
亲身实验互联网时代,隐私安全只是空谈?
万能编辑部
11:22
#高新技术流
科技巨头该为算法推荐注入价值观吗?
差评君
12:12
人人可创造、发力“短内容”:张小龙关于微信的7个思考
微信公开课©
06:19
#特斯拉帝国
特斯拉行驶数据究竟归谁?
科技狐
55:13
#内幕大揭秘
大厂公关手册:传播环境、媒体互动和跳槽指南(一)
潘乱
37:31
#风口浪尖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二)
潘乱
11:37
#内幕大揭秘
微博热搜是引战舆论的原罪?
弗兰克扬
大 家 都 在 搜
跨海大桥
有色金属
城市经济
Temu
钟睒睒
今日头条
娃哈哈
AIGC
商超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