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文/尹兴良
壹娱注:Vidcon就是VideoConference,也被叫做“美国网红节”,从2010年起至今已是第七届。活动最早是YouTube上Vlog Brothers频道的Hank和John Green两人发起的,为了鼓励全球视频创作者和技术开发者,推动网络视频内容的发展。新片场创始人尹兴良前不久也去参加了这一美国网络视频领域的嘉年华,带回了一些见闻和观感。本文内容系根据采访整理。
图:新片场创始人 尹兴良
Vidcon现场非常大,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三层的国家会议中心。
一层是Community(社群),主要是面向粉丝的。现场会有网红和粉丝们的握手合影之类的活动,网红们还会在现场卖自己的衍生品,比如T-shirt。
二层是Creator,主要是创作者和创作者之间的交流。比如创作者可以去分享“作为一个创作者在YouTube平台上怎样运营才能让粉丝更多”这样的话题。也会有一些平台像Facebook、Snapchat会来教你怎么在他们上面运营账号。创作者之间的分享非常热烈、积极,也有很多的创作者在下面听。23号那天有一场的演讲主题目录里就包括:怎么向观众要钱、如何理解观看时间、如何设置场景服装玩偶等等的创作、运营话题。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只有七岁的小姑娘在一个论坛结束的时候提问:“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会看很多内容来激发灵感,但是怎么去区分灵感和抄袭呢?”我当时就震惊了,她才七岁啊!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考虑这么严肃的版权问题,这一点也能看出美国文化里就有十分强烈的版权意识。
看这些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会发现美国的网红们其实都在很认真地做内容。
最上面一层是Industry,就是产业论坛,像YouTube的CEO会来分享一些行业数据,一些MCN(multi-channel network)公司,包括Maker Studios(美国最大的短视频制作公司), Full Screen之类的和一些大的传媒公司也会来分享。
像这样一个大型的户外展会,既有2C的内容,又有2B的部分,能够在三层的空间里各自展开,还相得益彰,这一点在国内还是比较罕见的。
从VidCon这种节日或者说活动的呈现来看,美国的产业成熟度确实领先中国,不论是创作者的讨论、粉丝体系还是整个产业的层面。
在内容方面,除去头部内容之外,他们的长尾很长,中间段和后段的“网红”都有各自的一席之地。中国是头部空间比较足,但尾部没有什么生存空间,像最近一些类似网红嘉年华的红人之夜之类的,只有头部的几个网红去参加了。
国内其实像Youtube这样的UGC为主的视频平台,已经没有了。YouTube是基于订阅,每个用户点击关注的都不一样,他们网红的参与数量有几百个,所以头部效应不会特别明显。这些参加VidCon的网红中超过80%的都是十来岁的青少年,这和中国20到30岁为主流网红群体的情况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而且这些网红才艺多种多样,类型要比国内的丰富,除了有在中国很火的时尚和美妆两种门类,在音乐、教育、搞笑、Cosplay、美食等其他领域也都成为了大的门类。
但是产业中间的其他环节,中国相较美国是有领先的部分,比如在MCN这种形态的业务演进方面,我们就比美国要走得更快些。2012年,融阿里那一轮的时候,我们就想参考Maker Studios的模式在国内做MCN。
MCN是一种帮助视频内容生产者变现的组织,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网红经纪公司,通过为内容生产者提供培育受众、营销推广、品牌赞助等方面的服务,收取服务费。一个MCN可能运营几万个频道,类似于YY直播上的公会。
国外近几年做得比较大的MCN公司都被一些大公司收购了,比如Maker Studios就被迪士尼收购了, Fullscreen就被RTL收购了。国外的状况和国内的不是很一样,国外主要是在YouTube上做短视频,而中国一开始就是多平台的模式。但是这两年国外的视频平台也在多样化,比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现在他们也管自己叫MPN(multi-platform network)。原来的MCN只是个广告代理和流量代理,对内容是没有控制力的,价值有限。现在的MCN也开始往上游走、生产内容、开工作室。Maker Studios最大的频道叫PewDiePie,那哥们就是玩游戏然后各种吐槽,你可以把他理解为游戏界Papi酱。你像Maker Studios已经和PewDiePie成立了合资的工作室,专门围绕PewDiePie去做内容的孵化。他们也在推出面向用户的平台。
其实像新片场还有其他中国的类似MCN形态的公司很早就开始转进这个部分了,制作内容、孵化IP或网红、宣发内容,与平台方深度合作,成为平台方的上游,从而确立在产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国内的MCN公司,像我们这些公司动作还是比国外的快很多,快了至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