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虎嗅注:近两年,互联网保险增长飞快,增速近200%。从险种上来看,相比于财险依然处于寡头公司主导的状态,人身险中创业型企业表现更为突出,不仅有互助社群,还包括第三方比价平台以及其他的互联网经济衍生新险种。本文是虎嗅在接触了水滴互助、抗癌公社、17互助、同心互助、懒保险、悟空保等新型保险产品,以及泰康等老牌保险公司后整理而成。互联网正在和万亿人身险市场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业界常把互助平台作为互联网保险的一种模式,它既是最早的一种商务帮助形式,也是最古老的保险。直到今天,互助保险依然是社会上主流的保险形式,2014年它的保费收入已经占到全球保费的三分之一。
没被传统保险满足?互助或许是你的菜
互助保险即由一些具有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人自愿组织起来,预交风险损失补偿分摊金。拿水滴互助来举例,如果加入它的抗癌计划,用户只要充值9元即可正式成为会员,在180天的观察期后,如果会员确诊癌症就可社群提出互助申请,经过技术手段验证后,可获得相应的社群互助资金用于治疗疾病,而这笔资金是由抗癌互助社群内所有会员进行分摊捐献,社群人数越多,每人分摊的金额就越少。
保险的历史用途是为用户服务,但是由于它的一些信任关系、资金管理问题,保险渐渐多了些中介的味道,但实际上我们更需要每个人的风险转移。比起商业险,互助可以让用户以更少的钱参与到保障计划中来,它更像是商业险的一种补充,甚至可以说它针对的是没有被传统保险满足的那部分人群。
举例来说,有些社会弱势群体只享受三险,没有商业保险,而这类人群在遇到事故时往往会遇到筹款的难题,互助保险关注的群体更加广泛,给更多低收入、低保的人解决基础需求;再者,传统保险和商业保险公司在对于人群的保障、疾病划分上有不足,比如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糖尿病人的保险,互助则可以提供这个平台,在面对疾病时,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更标准化、更快速解决方案。
BAT保险还没袜子卖的好,互助看起来空间很大
BAT也在培养自己的保险公司,没有被他们投资的公司还有没有机会?
其实,BAT所投企业都是在比较细分的领域,与其业务直接相关,比如阿里健康与太平的合作、百度投资聚焦车险的公司以匹配未来汽车和自动驾驶的发展等。个人有个人的方向,搞清楚了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BAT虽然有强大的生态链,但它们在保险领域的发展依然是流量分配式的思路,天猫的保险就卖的不好。曾在阿里就职过的17互助创始人高竞调侃到:“天猫保险的数据不行,袜子都比保险卖的好,差太远。”
而互助在互联网互动和社群上有先天优势,BAT现在没有精力把保险业务以社群和互动的方向发展起来,互助平台则有非常大的空间,通过社群的方式把风险的发生概率尽量降低,减少风险的发生。
“蜘蛛人”和白领面临的风险不一,产品设计也要不同
清洗高楼大厦的蜘蛛人,和坐在办公室的白领每天面临的工作风险能一样么?当然不会一致。
互助产品需要对此进行差别对待。共同的人群面对共同的风险,才会有共同的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去设计不同的产品,这才是互助产品与保险产品的区别。但这会不会导致成熟的热群规模较小,无法实现风险均摊?换句话说,互助群体的规模是不是越大越好?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规模大小,风险都是存在的。
那么,把可能面临一致风险的人归类划分,从技术的角度如何落地呢?同心互助创始人兼CTO钟馥百告诉虎嗅,大数据则在此起到了关键作用,要建立起大数据,再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找到、区分人群,设计不同的产品才能真正达到互助效果。
在品类上也要有所拓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300多万,不同收入水平、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患者在面对重大疾病时的应对能力也不同。互助产品应该配合不同家庭、家庭的不同生命周期来设计。
当然,现阶段覆盖所有产品几乎不可能,但这可以成为一个出发点。抗癌公社创办于2011年,创始人于文浩说他们的产品已经从抗癌扩展到了29种重大疾病,这也是借鉴了保险公司的做法。
那么,互助类保险更适合哪些类别的产品呢?17互助创始人高竞认为,目前在分红、长期寿等方面,互助保障品牌还看不到特别清晰的创新点,但在汽车、人身疾病伤害领域的涉及新的互助保险产品,基于大数据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谈保险必离不开的“风控”,关键点在哪儿?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敬畏风险,尊重规律。要立于整个金融风控的基本点,照搬理论不要照搬方法,因为中国不需要多一家山寨保险公司。
在互助中,风控的关键点和核心都来自数据,互联网在数据的征集、计算,在深度、广度和丰富性上游天然的优势,传统方式无法取代。大数据到底要怎么来代替甚至是超越原来保险公司的分析逻辑,这也需要把控。现今做的风险控制本质上是风险选择,要通过不同的纬度,去找到可控的风险要素,只有达到寻找精准的识别,才有资格去谈控制,否则的话,如果敞开大门,各种类型全都进来,根本无法用同一种方法来控制它。
风险的变化以及风险的形态在新形势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大数据能对原来这个数据分析起来的一个变革就是,它能够在短期之内让我们呈现出大数据规律出来。 如此,可以在短期内很快的比较精准的掌握到一个人的人物画像,判断他在某一个保险产品,或者某一个保险领域下,风险的高低程度。
举个例子,国外车险有这样一种方式,将一个UI设备插入汽车中,它会根据不同人开车的习惯、行为去计算保费,深入挖掘每个人的需求。实际上,人群的精准划分、产品的匹配,保险公司也在做。
那么,“夜不能寐”的传统保险行业该怎么办?
在互联网保险袭来的当下,传统保险公司并没有墨守陈规,内部人士几乎“夜不能寐”,琢磨互联网巨头会从哪些方面来颠覆传统,自己要如何应对。泰康在线副总裁丁俊峰介绍,他们从这几个方面去拥抱互联网:
1.把互联网作为一个销售渠道,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会有在网上直销的渠道;
2.把产品设计的更有体验性,更容易让消费者明白,更加碎片化,更加门槛低一些。当然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碎片化,有些场景化非常强的,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行业险、退货运费险,这些就是非常适合互联网的场景化销售;
3.运营层面,客户的画像、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方面,保险公司也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做。还有服务渠道的建立,过去保单变更、缴费一定要通过代理人,或者去到保险公司的柜面,现在大量的服务其实都可以通过网络去解决。
其实保险公司最大的难题,还在于如何改变带给用户的糟糕体验,把中间销售费用免掉,把随意拒赔的体验痛点去掉,尽量减少代理人的复杂心态给行业带来的扭曲。保险作为一个虚拟的产品,没有物流,没有仓储,也没有供应链,其实比较在网上销售,但产品设计要简单,去掉所谓的隐形消费。
最后回到新兴平台上,从重疾切入的互助品牌,未来发展路径是什么?
有些平台将会从重疾险横向切其他保险类型,而纵向来看,可以在医疗领域为已经患病人群提供相应的一系列服务,继续做深,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想求报道,(请猛戳这里)只要你们对产业正在产生影响、或未来可能有颠覆效应,就都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无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