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5-27 12:10

儿童性教育,在课堂里总好过小广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 (ID:yixiclub),演讲: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策划:马达、通通,剪辑:star,原文标题:《孩子们获取性信息,是通过小广告更安全呢,还是在课堂里?|刘文利 一席第989位讲者》,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大家好,我是刘文利,我是做儿童性教育研究的,从1988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35个年头了。


我是198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读的是生物教育的研究生。正好那年国家教委发布了一个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规定要做三件事,一是师资培训,一是编写性教育的大纲和教材,另外就是加强科学研究。


我的导师特别鼓励我从生物教育这个角度来研究怎么做性教育,所以应该说我是响应国家号召,进入到了性教育这个研究领域。



大家可能觉得儿童性教育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实不是的,我倒觉得1988年那个年代是我们国家儿童性教育研究的一个黄金年代。


一、性教育应该在哪里开展?


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的工作不叫“性教育”,而叫“青春期教育”,但我们认为在青春期开展性教育就太晚了。


一个儿童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其实就是一个有性的个体了。孩子在2岁到6岁之间,会提出跟性有关的一些问题:


我从哪里来?

为什么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

为什么男孩站着尿尿,女孩蹲着尿尿?

为什么男孩不能生孩子?

为什么妈妈的乳房那么大,爸爸的乳房那么小?

……


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去做呢?我们特别鼓励家长积极地回应这些问题。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肌肤的抚触需求、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悦纳自己的身体,其实都是我们要去关注的。


那家长应该如何回应?性教育应该在哪里开展?


现在有很多研究证据表明,在学校里基于课程的性教育是效果最好的,一是场所安全,课堂是由老师规划的,同时这些知识是成体系的;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每个孩子在学校的这九年都能够接受性教育,对于教育公平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2006年开始,我联系了一些在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问他们能不能进入学校去做小学性教育的课程研究。这些校长普遍觉得性教育太敏感了,担心家长会反对。


而且他们还建议我,“你能不能不用‘性教育’这个词,用‘健康教育或安全教育’,还有‘生命教育’等等,就是别出现‘性’这个字。”


这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我们做儿童性教育的,如果自己都不用“性教育”这个词,你还指望谁帮你来建立这样一个学科?如果这个学科建立不起来,我们怎么样在学校里去设置这样一门课,让孩子们有机会来接受性教育?所以我这些年来一直主张而且坚持用“性教育”这三个字来做我们这个学科的建设和研究。


我们很幸运,在2007年遇到了后来合作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理解性教育,也支持性教育,这使我们有机会进入他的学校,来开展小学性教育的课程研究。


之所以选择在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做性教育研究,也是我自己的价值取向,我希望能为教育公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打消家长的疑虑


性教育这个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它有所谓的社会敏感性,或者叫文化敏感性,大家对于性教育的认识,包括怎么去看待性教育,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有家长不了解、不理解,甚至反对这件事情,那我们也很难在学校持续地开展性教育。


所以我们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组织家长做工作坊,还有访谈,让家长有机会来了解我们的儿童性教育到底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要在小学开展性教育。


的确会有家长有一些疑问,性教育需要这么早做吗?我孩子才一年级。


我们会问家长,你觉得性教育指的是什么呢?他们会说,不就是生孩子那些事吗?你看我也没接受性教育,我的孩子也生出来了,我的孩子还挺好的,等将来孩子长大了,他自然而然就知道这些事了,不用在课堂里去教。


我觉得这可能不是打工子弟学校家长特有的认识,可能有很多人都会这么想,所以我们也向家长们普及全面性教育——


它是一个基于课程的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价值观。



以人际关系为例,人际关系是全面性教育中非常核心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早期,孩子需要找到朋友,和朋友沟通,表达他们对朋友的喜爱,这就需要很多沟通和协商交流能力的培养。


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爱情要怎么去处理,当你去表达你对别人的喜欢时,你要怎么去做。


更往后的发展,比如说婚姻、家庭、养育子女,也有性别平等、价值观的培养等等。在这样教育内容非常广泛而丰富的体系下,我们相信孩子是能够获得健康成长的。


当我们把这样的信息给家长,他们觉得原来你做的性教育是这样的内容,对我的孩子是有帮助的。同时他们也会觉得性这样的话题,在家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孩子谈,如果学校开了这门课,也帮助解决了很多家庭性教育的问题,所以家长的态度变得非常积极。


我们在培训家长的时候会利用一些周末的时间,或者他们去接孩子,提前一个小时来,我们就利用这些时间组织一些活动。



这是其中一个参与式的活动。家长被分在不同的小组里,每个组发一张大白纸,请一位家长躺在大白纸上,另外一个家长就把他的身体轮廓画出来。然后我们请这些家长在人体轮廓中标注出他们所知道的所有的人体器官,写上科学名称。



这个活动做完以后,我提了一个问题,“谁能告诉我,你画的这个图是一个男性还是一个女性?”


大家说,“这个是个男的。”


那我说,“你怎么体现出他是个男的呢?”


“你看他没长头发。”


我们接着就会问,“你觉得男性和女性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大家不好意思说出来,最后还是说出“生殖器官不一样”。我就鼓励家长把它画出来。


这时就可以观察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们手里的大黑笔就像击鼓传花一样,谁也不愿意接下大黑笔来画。


我就鼓励家长,我说你们组里一定要出一个志愿者来画,其他家长也不能闲着,你要在上面标注出来它的科学名称叫什么,另外一些家长要大声说出来这些名称。


有的家长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画上去,赶紧再画一个裤衩盖上。


很多家长最后克服了心理障碍,他们感觉这些说不出口的很烫嘴的词汇,终于能张口说出了。


在这十几年当中,通过这样的培训和活动,家长非常支持和理解性教育,没有一位家长站出来反对,说不能在学校开展性教育,这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欣喜。



其实在家庭里,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些科学词汇不能从嘴里说出来,或者是你感觉很困难、很不自在,家庭性教育就很难开展。


张嘴说是第一步,很多家长更希望你告诉他解决家庭性教育的具体办法。比如说,我孩子问我从哪里来,那你告诉我,我要怎么回答。但是其实我们更希望家长能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背后的原因和道理是什么。


如果是很小的孩子问“我从哪里来?”你就跟他说“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这一定好过你跟他说“你是垃圾桶捡来的,你是河里捞来的,你是充话费送的”等等。


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第一,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这是一个科学事实,你没有欺骗孩子;


第二,科学事实呈现给孩子的时候,你带着温暖的笑去拥抱孩子,你告诉他,他的生命和你的生命之间的这种连接,那么你们的情感是可以进一步加深的。


这是你和你的孩子密切情感的非常宝贵的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家长也会进一步反思,我在家庭生活中的其他场合,也应该想尽办法和孩子去密切我们之间的感情。



三、学校老师也需要接受性教育


学校的性教育中,另外一支非常关键的力量就是教师。


我一直主张要培养学校的老师,而不是让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去上课,我们也没有以培训志愿者的方式来开展性教育。教师们有教师资格证,这是国家认可的资质,而且他们在师范院校学习的过程中懂得儿童发展的规律,懂得教学的规律,能够有效地去组织教学,这些能力都是我们性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些能力。


而且,能在学校里长期陪伴孩子的还是老师,如果教师懂得性教育,是孩子在学校求助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随时帮助孩子。


有一些老师担心说“刘老师,我还没结婚,我连对象都还没谈过,你看我怎么能在课上讲这些呢?”


有的老师的确觉得性教育不能在学校里教,不能对低龄段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我们会跟校长沟通,我们尊重这位老师的想法和看法,但是我们觉得在目前的阶段,他不适合担任性教育课的教学。



在性教育培训中,我们发现羞于谈性这件事儿,不仅在家长中存在,在老师中也存在。


我举一个例子,说出“阴茎”和“阴蒂”这样的生殖器官的名称,对于一些老师来说真的非常困难。有的老师也会质疑我们说,为什么非得说“阴茎”这个词,我说“小鸡鸡”不行吗?


如果你在家里,对你的孩子说小鸡鸡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就一定要用科学的词汇,这其实也涉及性教育的语言标准化。


但在几次培训当中,老师们都很难从嘴里说出这个词来,我们就和老师们做一些活动,希望通过活动来改变难说出口的现状。


比如在实际培训中,我会把阴茎模型放在了一个大盒子里,请每一位老师从这个盒子里拿出阴茎模型。我就观察老师们的动作和表情,到了盒子跟前,手伸进去,好像被烫了一下,又缩回来。有一个词叫什么?烫手山芋,脸也是涨得通红,甚至能看到肌肉紧张的状态。


我就鼓励他们,每位老师都要拿,你看,那位老师已经拿走了,你也跟着一块拿。有的老师的手都是抖的。


我觉得他们是在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碍,可能在之前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从来没有触摸过阴茎模型,所以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体验,但是我们希望老师们经过这样一种活动,能够对性本身去羞耻,去敏感。


今天我本来想拿阴茎模型到现场来,但是又担心平台审核通不过,再给我打上码,那就更不好了。


我们还给每个老师发了安全套,请老师们把安全套用正确的方法套在阴茎模型上。有的老师跟我说,我还没结婚,我从来都没见过安全套。我跟她说,如果我们要教性教育课,作为老师来说,你首先要了解,要先学会正确地去使用。


经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很多老师就不再惧怕这个阴茎模型了,也表现出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具备了自在的心态和坦然的态度。教师们克服了一些对性的羞耻感,能够把性这些词都说出来,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一步。


四、刘老师性教育小课堂


课堂中有很多主题,我举几个例子——


1. 爱护生殖器官


在一年级我们会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另外就是爱护生殖器官。



我们通常是在课前做学生访谈,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


我们会问孩子们,有没有穿内裤?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没有人不穿内裤吧。但是我们在访谈这些孩子的时候,的确有孩子会告诉我们,他们不穿内裤。


我们也会问,你每天都清洗外生殖器官吗?有的孩子说没有。你如果穿内裤的话,你是每天都清洗你的内裤吗?有的孩子也摇头。我们觉得,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实有利于孩子的生殖器官的保护。


我们还非常鼓励孩子,你要每天清洗你的外生殖器官,要用独立的盆,用你自己独立的毛巾。有一些孩子说,在家里是和爸爸妈妈混用的,上了课以后,孩子就回家说,妈妈,你要给我买盆,你要给我买毛巾。


家长也非常支持。所以在性教育当中,我们不仅在课堂上教育孩子,其实孩子回家后也可以传递相关的一些科学知识来影响他们的父母。


2. 隐私部位


这是我们二年级的课,关于“身体的隐私部位”。这是201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做了一期《性侵犯隐蔽的罪恶》,他们到我们实验的学校去拍摄孩子们的课堂。




在这个课堂中,孩子们是非常自然地,坦然地在接受性教育,不像有些老师设想的或担心的,觉得孩子会不会炸了锅、会起哄。这也给了老师们很大的信心,他们知道这样的课堂是可以去掌控的,而且可以很好地去引导孩子。


我们在读本中会告诉孩子哪里是你身体的隐私部位,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触摸你的隐私部位。比如说爸爸妈妈帮你洗澡的时候,医生帮你检查身体的时候,有监护人在场。



谁不可以触摸你的隐私部位呢?我们告诉孩子,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人,都有可能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你要坚决拒绝。


怎么拒绝?我们也在课堂让孩子们进行相应的训练,比如说用你的口头语言说“不”,然后用你的肢体语言说“不”,用非常坚定的语气。这样训练以后,一旦他们遇到一些情况,他们就能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3. 预防儿童性侵害


在五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学习到“预防儿童性侵害”和“应对儿童性侵害”这两个主题,这些图中的场景告诉孩子们,如果遇到这样的场景,你就要警惕了。



我们告诉孩子,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会在孩子面前裸露他的外生殖器官,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怎么做?比如说你不要尖叫,你就快速地从他身边走过去,然后向你可信赖的成年人寻求帮助。



有了这样的教育,一定好过孩子从来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他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如果受到惊吓,其实会留下一些不良的影响。


所以我们觉得预防儿童性侵害,的确有些知识必须要教在前,预防在先。现在针对儿童的性侵害,已经引起了国家、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预防儿童性侵害,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共同发力。


性教育不等于防性侵的教育,也不可能用一个课时或者两个课时来完成防性侵的教育,它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五年级,在不断地学习当中,孩子们能了解性是怎么回事,自己的身体发育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权利,这个身体是我的,我说话算数,违背我的意愿的时候我有权利拒绝。


到了五年级,我们再来讲预防和应对儿童性侵害,孩子们就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4. 情感暴力


在讲到儿童暴力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大家对于身体暴力、对于性暴力,相对来说已经比较熟悉了,但是有另外一种暴力会容易被忽视,就是情感暴力。比如说用一些语言来挖苦、讽刺、威胁、恐吓孩子,让他们在情感上受到伤害。


谁会对儿童施以这种情感暴力呢?比如说他们的父母,比如说我们老师,比如说他们的同伴,都有可能这样去做。我们在课堂当中会告诉孩子,你的爸爸妈妈都不可以说出这种伤你的情感的话。


有一个女生就说,在家里,我妈妈跟我说,你要不好好学习,我就给你送回老家去。于是她就整天担心会被送回老家。这些流动儿童跟着父母来到城里,其实非常焦虑的一件事就是和父母分离。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说,我们更希望孩子能够一直跟着父母成长,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更加安全和健康的。


孩子说出了这个事情以后,我们就跟她说,妈妈不应该这样对你讲,其实这就是对你的一种情感暴力。孩子回家以后就跟她妈妈说,妈妈,你以后不能再这样说我了,你这是对我的情感暴力。她妈妈都觉得挺震撼的,说你看我孩子还懂情感暴力,还来提醒我。


妈妈也给学校打电话,跟班主任说,我觉得你们学校开的这课真好,也提醒我们父母平时说话一定要注意,不能伤着孩子。



无论是情感暴力、性暴力还是身体暴力,其实背后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因素。这是一个性别平等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里,大家有性别平等的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基于性别的暴力。


从我们收到的数据来看,小学生已经形成了性别刻板印象,其实更早,我们从 Science 2017年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女孩在6岁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跟智力有关的性别刻板印象。


她会认为男孩比女孩更聪明,只有男孩才能去玩那些特别聪明的人才能玩的游戏,她自己不倾向于去选择那些游戏,因为她觉得她不够聪明,或者没有男孩聪明。


其实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会阻碍男生和女生的发展,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职业选择,我们不希望这样的性别刻板印象让孩子们的发展受限,所以在性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性别平等。



5. 青春期爱情


在全面性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就是人际关系。除了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非常核心的生命问题,比如说爱情、婚姻、家庭、养育子女等等,这都是我们在小学阶段要去教育孩子的。


我们在五年级有一个主题是“青春期的爱情”。我们会告诉孩子恋爱这件事情也是需要学习的,青春期的恋情非常美好,非常珍贵,也非常纯真,值得你去珍视,但是它很容易变。如果在青春期对一个人产生恋情,可能不要去期待这个恋情地久天长或者是白头到老。



我们也会跟爸爸妈妈说,青春期的恋情是孩子们在寻找一种自我认同。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会去练习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做决策,如何同意或者如何去拒绝。这些能力都是在他们的早期成长过程当中需要去培养的,而不是等到他们成年后恋爱的时候这种能力自然地就会增长出来,恋爱是需要学习和准备的。



6. 结婚与离婚


现在也有很多孩子生长在离异家庭,我们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个主题,就是“结婚与离婚”。


其实在很多离异家庭当中,爸爸妈妈是回避和孩子谈这件事情的,在我们的学校课程当中,也极少有课程会涉及这个内容。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他们也羞于去寻求帮助,觉得这是一个没法开口的事情。但是我们在课堂上讲了以后,会触及孩子们内心里非常柔弱的部分。


其中有一个女孩跟班主任说,爸爸妈妈离婚以后,她是跟奶奶一块生活,奶奶经常就在女孩面前说,妈妈把你爸给抛弃了,也不要你了。所以这个女孩跟妈妈的情感实际上是有裂痕的。


学了这节课以后,她意识到尽管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依然是爱我的,我也爱爸爸妈妈。在母亲节的时候,她就主动给妈妈打电话,在电话里她跟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妈妈听到女儿这样讲,泪流满面,她第一次听到女儿跟她说“妈妈,我爱你”。她也非常感动,给班主任打电话说,你们学校有这样的课真好,让我和女儿之间的情感连接更加紧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孩子了解,离婚是大人之间的事情,不是孩子的错。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搭建了小学性教育的课程体系,一年12个课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共是72个课时。每一个主题和单元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能对性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认知。



这样的网络是我们帮助孩子搭建起来的,我们想知道,六年的性教育,到底对孩子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在孩子六年级要毕业的时候,我们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超教授的团队一起做了一个研究。


我们请即将毕业的接受过六年性教育的孩子,和另外一个同质学校的同年龄段的孩子做对照,做一系列心理行为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组的孩子在公平公正上面是有显著性差异的。



相对概括地说,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全面性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周围所有的人。这个研究于2020年在 Sex Education 杂志发表。


我们搭建的性教育的框架,非常注重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培养,公平、公正、自由、民主,尊重、多元、包容、不歧视。公平公正其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一直在说,性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课程,这是我们从研究中得到的认识。



我们也给孩子做了性教育读本,从2010年到2017年正式出版。这中间经历了10年的时间,每一册读本都经历了几轮教学实践。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2010-2017出版


2017年2月份,有人把读本中的一些图片晒出来,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这个讨论有积极的一面,就是大家知道了有儿童性教育这么一回事,而且认为儿童性教育很重要。


但是2019年1月份,网上有关于这套读本的其他意见,有一些争议点,使得这套读本被下架了。



其实性教育是充满争议的领域,有争议我觉得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做相关的研究,来提供证据证明性教育为什么要在这个年龄段做,它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好处。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四年级有一个“性传播感染”的主题,用两个课时来讲。


课前的访谈里,我问孩子,你们知道性病吗?他们说,知道。我说,你们怎么知道的?他们说,街头的电线杆子上都是小广告,地下通道里也有。


我说,你们知道性病是怎么回事吗?他们说,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它有特效药能根治,也是小广告里说的。


大家可以看到,孩子们其实是知道这些事情的,但途径是小广告。


左边这个图是我从网上下载的,右边这个图是我们在课堂上。在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下,由经过培训的合格的老师来教授性教育,来设计教案,提出问题,引导孩子的思考。


孩子们获取这些性信息的途径,是通过小广告的形式更安全、更健康,还是在课堂里?



现在有一种现象,针对儿童的一些科普读物,特别是跟性教育有关的科普读物,会被大家放在放大镜下去仔细地挑毛病,比如说一些性的词汇不能讲,一些生殖器官的解剖图不能放,如果要放也要做模糊化的处理。这样一种环境,我们很难把真正科学的知识传递给孩子。


不过,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2020年在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时候,“性教育”被放进去了。在我们国家,性教育是有法律地位的,在这个法律中明确提出来,学校、幼儿园应该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


未来在中国的性教育研究领域,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到这个研究领域里。


也有很多人问我,你这么多年做学校性教育,你遇到这么多困难都坚持下来了,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锲而不舍?


我们做儿童性教育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就是它对儿童发展是有好处的,它对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我的硕士论文评审当时请了我们国家著名的儿少卫生专家叶恭绍教授。周恩来任国家总理时,对性教育非常重视,多次嘱托叶恭绍教授和吴阶平教授在学校开展性教育。


我去叶教授家里取我的论文外审意见时,她拉着我的手,拍着我的肩说,小刘,你看你这么年轻就做性教育,真的特别好,你一定要坚持下去,记住周总理的嘱托。那个时候我觉得是从老一辈科学家手里接过了这样一份责任,这份责任也一直激励我在这么长时间里努力去做性教育。


我也非常感恩,在我们这些年做性教育的时候,有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孩子、老师、家长,还有所有关心性教育的同仁,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其实它是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会让儿童性教育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 (ID:yixiclub),演讲: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策划:马达、通通,剪辑:star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