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6-08-23 18:49

你觉得线上健身工具是鸡肋?Pacer-动动已经走出国门赚老外的钱了



“我每天早晨从东四十条走到三里屯的办公室,晚上再走回去——白天看到一群努力锻炼的大爷大妈们,晚上是一群醉酒的姑娘小伙子——我觉得这就是人生。”


“Pacer-动动”的创始人兼CEO刘越这样介绍他的一天。人们对长寿、对青春的追求与对自己惰性的放纵是永远背离的,但更有恐慌感的中老年会比青少年更看重健康问题。刘越的说法,也是为了向虎嗅说明一件事——动动,这个在国内以计步器面貌示人却又不仅仅局限于此的软件,在做一件给用户灌输健康理念,让运动变得更积极的事情。一如keep、咕咚等的追求。


动动并非单纯的计步器、跑步记录仪,它还从数据层面去管理用户健康、指导用户生活习惯,更是以此来实现了商业变现。虽然刘越不愿意提及动动的融资信息,虎嗅根据其他媒体的公开报道得知,动动曾在2014年9月获得联创策源1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与Google health一脉相承,更建立在苹果Health的基础上


2006年,Google health想要做一个全球健康病历云平台,用户可将自己的健康资料包括有关处方、过敏史和治疗历史的信息移交给谷歌,除非得到消费者许可,否则这些数据不被共享。可惜的是,由于产品影响力不足、使用人数过少,收不上数据来的Google health难以为继,只好在2012年1月关停。


与Google health一样,动动也在做着用户数据收集的事情,比起运动健康的内容(比如一些视频教学),他们更关心与健康相关的数值。“我们希望随着智能手机或者智能硬件的普及,有越来越多的自动采集的健康数据之后,给别人提供一个量化的个人健康指导。”


软件和数据受制于硬件的传导,因而越来越多运动健身相关的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是个利好现象。


不过,动动要怎么样收集到来自不同硬件设备的数据呢?


刘越介绍:“这涉及到操作平台和应用层。这个过程大概就是,你有一个小米称,你会把数据同步到苹果Health里面,我们再从苹果Health里面读取出来,根据你的血压、运动、饮食的数据整合,给你一个分析和定性,做出一些比较精准的刺激、提醒和指导。”


数据是带有私密性的,所以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用户授权苹果Health读取硬件中的数据,并授权动动与自己的苹果设备兼容。


所以,“前提的前提”是用户觉得动动对他们来说是有用的。


苹果Health在两年前才开始对健康进行管理,动动却是于4年前在国内问世。2012年,动动只有两万个激活用户,深感国内市场“不适”的动动在2013年初转战欧美市场,“2013年的时候我们就在英国健康类软件的top 10了,到14年的时候无论是中国和美国我们也都到了top 10。”尽管刘越表示2014年动动的软件排名已经很靠前,他也不得不承认苹果Health的出现帮助自己教育了市场,“操作系统层面开始支撑这件事”。


目前,动动已经有超过5000万用户,其中海外用户2700万,国内2300万,日活在300多万。


怎么让你动:喂,你该喝水了


目前动动在持续运营的产品分为两个:海外Pacer和国内的动动。从名称上看两个产品涉及到的范围有很大不同,但实际上,动动健康和动动计步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有内部付费项目,用户可以购买这个项目以获得动动对自己健康运动的指导和分析,类似于机器人私教的角色。


这个付费项目,才是真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技术变量,把之前不爱运动的人,如何让他量化起来,给他一些非常精准的刺激、精准的提醒和精准的指导,让他逐渐的动起来”的关键。


比如,它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做一些小贴士,提示你多喝水、走完一万步等等;或者告诉你今天做哪些运动,来消耗多少卡路里;或者给你制定减肥计划,等等。


但观念的改变、与惰性的抗衡、以及时间成本的控制都很难。即使在健身房扔掉几千块可能都无法让一个人坚持运动,这种线上的运动健身软件就能做到了么?刘越说:“这是人性,这也是我当初创业选择这个方向的原因,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到死都解决不了,但我们和友商都愿意去尝试。”


以下为app store中,动动在健康健美领域中的排名:



(该图为动动在健康健美领域中的app store排名,从左一左二可见,动动在免费榜第6位,keep和咕咚分别为第一、第四;左三左四显示,在畅销排行中,动动排在第7位,每日瑜伽在第四位。注:只有需购买的APP和内置付费项目的APP会出现在畅销排行中。)


海外靠app内付费盈利,那国内呢?


刘越向虎嗅介绍,目前动动已经实现了稳定盈利,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是海外的pacer的内置购买项目。


据了解,现在海外的2700万用户里付费用户已经占到1%,付费方式有两种:月费$3.99/月、年费$19.99/月,其中月费的续费率在80%。


除此之外,开屏和Banner广告也是动动营收的一个方面,国内的版本依赖于此。


既然国内并未上线内置购买项目,动动绝大多数的盈利又来自于付费项目,可以理解为用海外养国内了?


刘越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我觉得海外和国内都是一样的,看大家的接受程度,就像以前在Netflix看片用户要付费,但现在大家都接受了爱奇艺的会员制,我觉得他是一个渗透速度的问题,而不是说国内和国外是两个市场,我们做的是一个东西。就相当于说,发布的早晚,在什么地方先收费,再什么地方后续跟进的过程,是这么一个概念。


尽管如此,国内何时能够用这种方式盈利,到底能否真正被接受,也并没有一个定论可言。


一个体验:动动计步怎么样?


直接上图: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全面,试验了一把动动计步的使用过程。


在iPhone5s之后,iPhone内置了硬件计步器,开机之后动动先是询问要不要直接去苹果的硬件计步器读取数据(如左一),这样会更省电。在同意之后,动动直接读取了我在过去一周的运动数据。



此外,还可以选择给自己设置一些打卡任务,如多喝水、每日称重、每日一万步等。另外还有一些组群社区,按自己兴趣加入。


可见就是一个正经八百的线上运动健身软件,体验过一圈之后我在想,假如有付费项目存在,做饮食、运动指导,在客单价并不高的情况下,或许用户会做一些体验购买,但复购率会如何呢?


动动的目标用户是“初走者”到“初跑者”之间的普通人,实际上用户基数是比跑步人群要大,这些人会有持续寻找线上AI私教的需求么?


和友商平行,不做封闭社区


市面上跑步软件很多,比如悦跑圈、咕咚、乐动力等等,健身社交软件keep也上线了跑步功能,而动动和他们的区别在于,它是自动的、主动采集用户行为数据,不用点击开始和结束,其他跑步软件是被动等待用户去触发软件。


谈及友商,刘越并不认为他们处在一个垂直方向上:


我们和keep、咕咚都是平行的,keep拉走了健身的那群人,咕咚是马拉松爱好者,而我们是让这之外的人动起来。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分,这和中国的人口结构有关系,在欧美这种分层已经很清晰了。


很多人认为这些线上工具有些鸡肋,但如果没有他们,或许更多人就是躺在沙发上看剧吃薯条了。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想求报道,(请猛戳这里)只要你们对产业正在产生影响、或未来可能有颠覆效应,就都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无论大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