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以下为徐志斌正文:
因为第二天早晨6点要赶飞机从北京去深圳出差,晚上用嘀嘀打车提前约了一辆出租。很快电话过来,抢活的司机师傅就住附近,看着活便利,就顺手接了下来。
清晨早早司机师傅就在楼下等。北京的司机师傅都健谈,一上车基本就熟了,如他姓李,今年49岁,属大龙,干出租已经19个年头。刚开没多久,有电话打了进来,另一人问他是不是又抢了个新活。挂了电话,话题就顺势转到了嘀嘀打车和另一家主要竞争对手上了(尊重起见,记录里就隐去对方的名字吧)。
老李说,用了打车软件后,司机师傅们好多拉活的习惯都变了。每到晚上就会提前抢好第二天一大早前往机场的活,一般两趟下来,当天份子钱就出来了。他过去不特别熟悉北京西部城区的小区,每次过去有些犯怵,现在一到西边,立刻抢回东部或者南部的活,不用担心绕在里面出不来。算一个帐,每天这样,至少增加了200元收入。
是的,200元。这不是广告,就是200元。一个月至少因此增加了6000元收入。很惊人的数字。这比听证提价带来的实惠都要大的多。
之前每次打车,我也会习惯问问司机师傅用打车软件的感受、出租提价后的收入增长等问题,有些师傅只是说省了不少油钱,没有计算数字这么准确的。老李说,其实这个数字很普遍,每次司机们排队扎堆聊天互相一问都很清楚。
我好奇就接着问,是多个打车软件一起带来的吗?还是只其中一个?老李说不是,只一家。
他原来两家都有装,不久前决定放弃另一家,只用嘀嘀,就是因为另外一家不是特别好。健谈的老李很清晰地将两家之间的市场策略和细节,准确地描述了出来,虽然他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做了非常棒的总结。上了飞机,我凭借记忆整理了下来:
1、宣讲与数字。刚才说每天增加收入200元,我以为有听错了,特意反复向他做了确认,答案是没有错。去年大约还要略早些时候,嘀嘀和对手都同时跑到他们公司去做宣讲,忘了说了,老李所在的出租公司有4000多辆车,每半个月就要开一次会,合作伙伴就趁这时去做做讲座、推广啥的。对手来的是一个大区经理,嘀嘀是创始人亲自来的。老李感叹说,那位老板真年轻啊,37岁!就是这位老板,在投影上打出了一个数字,告诉大家用嘀嘀平均每天能多挣260元。老李觉得他没忽悠自己。
2、礼物。我记得这个之前有朋友分享过,大意是说,嘀嘀为了拓展更多司机师傅们尽快加入,规定说凡是拉进新司机的人会获赠玻璃水等礼物,老李对这个说法进行了确定,那些小件其实很便宜,但实用,师傅们愿意在扎堆聊天时顺便拉拉其他没有装的同行,挣一挣小礼物。人传人,很快就起来了。老李估了一下,差不多7成出租司机都用这个了。
3、积分体系与利益。打车软件为了激励司机们多抢活,都制定了很多激励政策。嘀嘀的政策是,每个活会有一个不等的积分,比如我早6点从家到机场就积分为4,如果是正常时间距离且短,那积分就变成了2。挂满6小时还有一个积分。到了一定积分就可以兑一些小奖品。也是那些实用的玻璃水等小物件。
4、排名激励。接活的积分多了后,司机师傅们还会得到不同的星,有点像他们现在在评选的五星级司机,大家很喜欢这一套。很有荣誉感。
5、兑现。老李没提到另一家对手是不是采取了同样的利益与激励措施,但特别提到了他们采取钱的激励,如用户加价约车后,打车软件提成40%。这个司机师傅们能接受,只要能挣到钱,能真的分钱。只是,老李说,他装那家两个月了,也抢了不少活,但一分钱也没被分到,觉得那家不诚实。而嘀嘀不分钱,多挣都是司机师傅的,也就没有这个麻烦。
其实能感觉到,就是因为最后一个原因,促使老李放弃了另一家,只专注在嘀嘀上抢活。在平时司机师傅们扎堆聊天时,他也发现其他司机师傅们都在纷纷卸掉那一家。
看,就是一些小细微上的差异,可能运营公司都没感觉,但结果已经天差地别。老李说的这些,在其他领域也多能感觉到,如此前聊天时说到做活动的六个法则,分别是简单、免费、有趣、透明、可累积,可兑现。降低用户的参与门槛与难度,公开每一个获益的规则与过程及最后的结果,只要用户实现了就毫不犹豫兑现。
老李特别谈到还有一家电台做的打车软件,广播上打广告说装软件免费送手机,为此他特意开车去了两趟,结果人家就是不给,还给他嘀咕了一堆要求,什么必须要发多少条信息以上,必须如何如何等等,老李根本没记住,也不打算再去了。
就在一路上聊天时,看到司机师傅背后的一个广告也是一家新的打车软件。问了一句老李有没有装,答案是没,那家只是打广告而已,还不知道怎么做运营。
说了这么多,每月老李有没有投入一些成本?有。成本是每个月270M流量。
等飞机落地深圳后,我打车前往酒店,路上问司机,深圳的打车软件用的如何?司机师傅笑着说,政府部门就不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