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6-25 08:58

一手货:北京打车应用市场调查

为了写这篇文章,笔者已经准备了一月有余。由于工作原因每月都有近20次打车的机会,所以每一次打车时都会和出租车师傅聊聊天,主要了解他们有没有用移动打车应用,用的是哪一个,好不好用,其他同事是否也在用,对收入有没有提升等问题。

在实际调查的这段时间,也看到过虎嗅网发表的两篇相关文章,一篇是一场与出租车师傅就移动打车应用的访谈稿,篇幅不长,基本可信,但是由于样本有限只能算个例;另一篇是6月20日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的徐志斌写的《出租车司机给我上了一场市场推广课》。说实话,徐志斌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是他附体了出租车师傅,还是出租车师傅本就是卧底营销高手,说得的确是言之凿凿,活生生包装出一个使用滴滴打车能每日新增收入200元的故事来;在市场推广理论方面更是附体出租车师傅说得头头是道,条分缕析,俨然在提醒各位:高手在民间呀!

姑且抱着包容的心态去相信此故事为真,但拿着特例当惯例,极力渲染那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成功故事还是多少有些误人子弟的,也让笔者在周末加班之余忍不住抽空把近一月来的访谈调查做个总结。

就笔者前一个多月近20次的打车访谈(至少访谈过5家以上的出租车公司的师傅)来看,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北京7万辆的出租车市场,移动打车应用已经覆盖绝大部分的出租车师傅,若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格局基本尘埃落定,嘀嘀打车稳坐头把交椅。

——装了啥?

在访谈中,没有安装移动打车应用的师傅有3个。一个是公司规定要安嘀嘀打车,但是这个师傅很有个性,就是不装;一个是正准备装,目标选择对象是嘀嘀打车;第三个是公司没有规定要装,自己暂时也没有打算装。另外,还有一个是银建的师傅,他装了个移动打车应用,但不是嘀嘀打车,而是银建自家的应用,考虑到银建和北京叫车热线96103的关系,所以在情理之中。其余十几位装了打车应用的师傅无一例外都是嘀嘀打车。问其原因,有一位师傅说得特别具有代表性,他说他曾经也同时安装过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尝试,他发现无论从叫车次数还是成功概率来说,嘀嘀打车都要高于对方,所以他后来就卸载了快的打车,现在之用嘀嘀打车了。

——推广渠道?

在移动打车应用的推广方面,第一个重点渠道就是与北京各出租车公司合作,由公司出面让旗下的司机统一安装,奖励方式有每月给师傅补贴5元话费,也有直接给提供智能终端的。这方面相对做得不错的有嘀嘀打车,但多数出租车公司把选择打车应用的决策权交给了出租车师傅。

第二个渠道就是在机场、火车站等出租车排队等候的空隙时间进行地推,主要激励方式就是只要安装就给与20元的现金奖励。在笔者访谈中的一个师傅就提到,有一次在火车南站,遇到了嘀嘀打车、快的打车、摇摇招车、打车小秘书等四个公司的推广人员,只要出租车师傅们安装他们家的打车应用就会现场奖励20元,这一度让他很纳闷,于是就问了打车小秘书的一名推广人员,说你们这么推广不是会亏死去吗?打车小秘书的推广人员回答的是:没办法,听说北京市相关部门规定了出租车涨价后要对打车应用市场进行调整,谁家的应用市场覆盖率高就统一用谁家的,所以公司才规定我们这么做的。

——师傅安装移动打车应用的原因?

每次在出租车上,对于装了移动打车应用的师傅我都会问他们为什么要装,是不是因为对收入提升有帮助,但是一路问下来,10几个师傅没有一个说提升了收入的,所以看到徐志斌那篇文章让我感觉到了某些不良反应。

实际上,出租车师傅们之所以装移动打车应用的原因有:

(1)移动打车应用让出租车师傅保持原有收入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别看着师傅们的收入没有增加多少,还是每天500左右(按全年平均计算),除去每天的份子钱100,油钱200左右,一月稳定能做5000左右。但是装了移动打车应用之后,与之前每天在大街上随机游走相对,拉到客人的概率更大了,甚至等着休息的时候也能在周边抢到活,提高了效率。

(2)装了移动打车应用之后,在空载的时候不再那么无聊了。因为有了打车应用,周边乘客叫车信息不断响应,师傅们在抢客的过程中也增加了点互动的乐趣,抢到乘客的时候还有点小小的成就感。

(3)周边的出租车同事都装了,口碑也挺好,所以自个也装了一个。期间我就遇到过一个师傅,他自己之前都是用功能机,为了装一个移动打车应用,自己花钱买了一个智能机,让儿子给他装上了应用,自己在琢磨着怎么用。

——调查感受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发现,一个新产品能同时获得供求双方欢迎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其满足了用户最本质的需求(解决问题、提升效率、收获快乐、降低不确定性等),使得用户剩余价值最大化。而移动打车应用满足用户最核心的需求就是提升了用户的效率:出租车师傅的拉客效率提高了,能获得更多的时间支配权;乘客叫车的等待时间与不确定性降低了。

大概前年的时候听过美团网王兴的一场讲座,他说一切还未被互联网所改变的终将被它所改变。现在,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移动打车应用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一个小小的APP弥补了司机与乘客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供需得到了快速高效的对接,大大降低了双方的等待成本,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

说了这么多移动打车应用的好话,我也不免有一些疑虑与担忧。这么好的应用是以免费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那么它自身的盈利模式又将如何去实现?照理说,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就应当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工具类APP在同质化的竞争中,也许只有免费才能更好地获得用户,赢得可能。这应该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伤痛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