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6-02 10:18

会计师为什么总加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圈生活之(ID:Big4sHiNe),作者:趙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各行各业中,优越与卑微总是微妙地并存着。过去人们引以为傲的加班,如今却成为引来无数愤懑哀嚎的词汇。谁都不容易。


20多年前,入职安达信没多久就月薪过万,在当时已经是很多人眼红的薪酬了。


哪儿来的这么多钱?加班加出来的呀!


今年3月15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通知称将在3月中至5月中期间,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时间,又把以加班加点儿为家常便饭的事务所推向风口浪尖。


评论中不乏有义愤填膺的,有冷眼旁观的,还有百般无奈的,但还是拍手叫好的居多。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会计师为什么总加班呢?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图片拍摄的是某银行会议室前的一幅油画 作者供图


一、甲方管理层和乙方会计师的责任,划得清但做不清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中明确写道:


第十九条 财务报表是由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编制的。


第二十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以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


这两段儿原文用大白话表示,就是财务报表是管理层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编制,而会计师则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来审计,审计这份财务报表靠不靠谱。


然而现实是:我接触的客户大多认为财务报表仅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至于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这都不在管辖范围内。


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一片。我印象中唯一的一家客户,曾经财务部50多号人,除了部门领导外,一共7、8个小组,分别负责编制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每次审计或审阅,都与会计师充分沟通每一项数字是如何产生的。


好景不长,领导一换,到同业做了几次调研后,除了留下几位负责监督检查会计师编制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的人外,其余人员都委以其他重任,不再操心财务报表这事儿了。


反正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外,其他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自然会有人编的,此处省略3000字儿。


之前我有谈到会计师轮换,除了降低收费让会计师头疼以外,再者就是因为没人可以很快了解这些财务报表附注是如何产生的,这也很让会计师抓狂。


所以说,会计师既干这,又干那,不加班能做得完工作么。


事儿点到为止,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二、会计准则越来越复杂


随着甲方主营业务更新迭代,经营边界不断拓张。相应地,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企业合并、金融工具、衍生套期、经营租赁等准则都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革。


就拿合并来说,早些年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规定,即投资比例超过50%就要求合并被投资企业。


现在准则修订为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看这原文写的,多么的通顺、多么的圆满、多么的灵活。


甲方想要合并被投资主体与否,都需要拿出一堆理由来说明。而会计师则“虽站隔岸,却不单单观火”,也拿着一堆理由等着挑战。


认真,那就必然带来大量的沟通和举证成本。就算甲乙双方互相说服了彼此,当第三方出现的时候,又是新一轮的沟通和举证。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合并报表其实是一个虚拟出来的结果,不是一个法人概念。难道管理者和治理层就喜欢规模越大就越有成就感?


可即便是规模上百亿,但连年亏损也是脸上无光吧。


为什么就不能简化为所有非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都采用权益法核算呢?孰亏孰盈,一目了然。


当然,从理论层面来说可能是我肤浅了。可这又不是火箭上天,只要通俗易懂就好呀。


既然说到合并,那就避不开商誉。


商誉是这样产生的:被收购方报表有一个净资产,评估后产生一个新的净资产,购买方实际出资大于按照一定比例享有评估后净资产的差额,就是这个商誉。


以前这个商誉就简单粗暴地按照十年摊销,虽然没什么道理,但是大家都按照这个来,也算是整齐划一。


修订后的准则要求年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初衷是好的,但就是太理想化。


评估商誉的减值,需要计算资产组整体的商誉,再计算包含全部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最后将包含全部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进行比较。


咱就是说,就算文字看明白了,但实操也是一片兵荒马乱。


说白了,企业想利润更好一些就少减一点儿,利润太好的时候就多减一点儿。这都是太专业的事儿,不懂咱也懒得问。


当然,每一项会计准则的修订都离不开业务的发展以及一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甚至是专家课题组的付出,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心血,目的是会计准则下的产物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层、治理层甚至是广大群众。


可是话又说回来,整了那一堆高级的专业,结果又能有多少人看得懂呢。


金融危机后,大多数人指责是会计准则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危机被藏了起来。好,现在会计准则东海扬尘地修订完善了,那是不是说金融危机就此灭绝了呢?


三、甲方对免费增值服务的需求增加


实话实说,四大之间其实大差不差。即便有差,也只是差在投入人员项目经验的多少上。


于是甲方在选择会计师的问题上更多地看重大股东的偏好以及事务所提供的增值服务。


说到增值服务,确实会增加很多会计师的工作量,但也能够倒逼会计师不断地练习内功,推动自身的专业素养。


以前年度在准备投标文件的时候,增值服务算是亮点之一,也是大领导最关注的板块。


你提供专业培训,我就能提供经济学家授课;你能做专项调研,我就能下基层检查……


四大之间可以借用小品的一句话: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演什么聊斋啊。


还有就是每次项目结束后准备汇报材料。


很多年前,在为一家大型金融机构正式出具审计报告之前,要给管理层和治理层做汇报。


汇报材料要准备中英文两个版本,因为治理层有纯老外。整份材料的页数并不多,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10多页。


至于材料的内容,可以用“有事儿说事儿”这几个字儿来形容,仅仅阐述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和审计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负责的板块内容先用英文起草,老板们觉得OK了,再进行翻译。反正就是“Subject to”的翻译着实让我费了不少脑细胞,真心不是简单的翻译为“取决于”就能把中文讲通顺。


现在的汇报材料,可以说是内卷得非常厉害。


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年审下来,少则100页,多则200页。从审计发现到经营分析,从审计调整到管理建议,内容详实、逻辑性强。一场汇报至少2个钟。


那时候一期年审下来,最多要做9场汇报,真是锻炼人。


这么详尽的汇报材料,不加班能搞得出来吗?


四、审计程序只增不减


正经说到审计师的工作了,这些年随着客户业务的更迭、监管环境的变化,过往传统的审计程序很难发现问题了。


先不说这些问题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所为,程序本身的复杂程度也需要不断地提高。


例如银行询证函,传统的做法就是向企业要来银行对账单,根据对账单的余额向开户行发送询证函。


现在可就不那么简单了,不诚信的客户实在防不胜防。


于是“四大”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函证中心,他们独立于项目组,统一地做函证的工作。


他们并不与客户直接对接,所以还需要项目组成员从客户获得银行对账单和开户行地址、联系人等信息,给到函证中心。再由函证中心制作询证函,直接发给开户行,开户行确认后,寄回给函证中心,函证中心再给项目组。


再说银行方面,银行也为了杜绝风险,不让自己的网点支行直接回复审计师的询证函。相应地也是成立了函证中心,接受发送全国各地的与他们相关的询证函。


听着是集中了,但过程既不省时也不省力。


再说函证的内容上也是非常丰富。之前就是询证存款余额,现在甭管客户有没有在这家银行开户,全要询一遍。


有没有存款、有没有贷款、有没有保函、有没有理财等等。特别是子公司货币资金集中管理,自动上划集团公司。这要真不了解银行提供的业务,根本也搞不明白这钱到底算谁的。


再说IPO过程中有一项程序叫资金流水核查。范围是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他们的亲属报告期内所有银行资金流水。


先不想要核查到什么程度,就闭眼一琢磨,这工作范围和工作量也不是一会儿功夫就能磨出来的。


不加班加点儿,能在申报前核查完么?


五、工作习惯和追求的差异


这一行做久了,加班仿佛呼吸,顺其自然的水到渠成理所应当。


其实工作中还有一种因为工作习惯造成的加班。具体说就是由老板或经理的工作风格决定的。


先说我自己,做到经理和合伙人后,习惯于相对独立的加班。也就是说,我的要求提前和项目组讲好,落实在邮件中。做好了就发给我,需要和我讨论的就约个时间直接讨论。


到了周末,特别是最后的报告季,多年形成的默契配合,我的经理们会努力把报告在周五发给我。这样我周六在办公室自己打印出来慢慢看,标出我的疑问或修改意见,扫描发给同事们。


同事们忙了5天,周六可以休息一下,周日再来加班看我的意见并进行反馈。


当然有重大问题或者着急的时候,还是会一起碰面直接谈,这样效率最高。总之带着大家加班我也是于心不忍,早弄完早完,大家都轻松。


然而也有的老板时时刻刻需要人陪着。TA中午前后才到,可以一直熬到凌晨甚至更晚。当然这是个人工作习惯,无可厚非。但是随时随地都要求经理或项目组同事当面反馈问题,就有些“不尽人意”了。毕竟小朋友可不敢中午前后才来上班。


浅谈了一下诸多无奈之下的加班,检查加班可能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不如从根儿上治理一下甲乙双方的关系,大家各司其职岂不更好。


这些不得已的加班,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也是可以“选择”的。每个月加班的前36个钟可以选择以工资的形式支付,也可以选择以休假的形式。


我一直都鼓励小朋友们选择直接拿“钱”,其余的再换成“假”,因为换的假很有可能休不了,到了年末还会通知你不休就作废了,然而你休?在年末?你再想一想吧。


借用《岁月流金》里的一句台词:


生活给我蜜糖,我就安享蜜糖,生活给我考验,我就披甲上阵。


趁年轻,拼一拼没什么不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圈生活之(ID:Big4sHiNe),作者:趙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