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6-16 17:46
大厂投资“急刹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吴梅梅,原文标题:《BAT等大厂投资现状:去年出手几十次,今年上半年一个都没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一年以来,降本增效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主旋律。


各家公司关于裁撤业务、收缩阵容、裁员降薪的消息不断出现。IT 桔子还发现,大厂们对于投资的态度和节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前以互联网大公司为代表的各 CVC 大佬们出手阔绰、探索边界,从而成就庞大的投资版图和生态,而现在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字节/抖音、美团等互联网大厂纷纷捂紧了口袋,其投资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跌落。


这一现象是反常还是合乎常理?背后折射出了哪些客观事实?大厂投资将会走向何方?


注释:“BATDM”指:百度、阿里、腾讯、字节/抖音、美团,统计包含各家 CVC 主体、控股子公司投资及关联机构的投资。


IT 桔子数据显示,腾讯、百度、阿里、字节/抖音和美团 5 家大厂在 2023 上半年的投资公司数合计仅有 42 家,是去年同期的 1/3,同比减少了 66%。


从数据来看,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内投资节奏一降再降,刹车减速的迹象十分明显——2021 年整体投资比较活跃,到 2022 年上半年,腾讯投资公司数为 62 家、不足 2021 上半年的一半,到 2023H1 这个数据只有 17 家。


仅仅两年的时间内,腾讯对外投资的公司数从 156 跌到了 17,仅仅只有 1/10 的数量级了。


换句话来说,放在两年前,腾讯每 1.5 天就敲定了一笔投资案,投资节奏惊人、快速;而现在,一个月才有屈指可数的 3 笔投资案流出。


阿里系今年上半年有 12 起投资,百度系有 11 起投资,字节仅有 2 起,而还有的互联网大厂甚至在整个今年上半年都没有公开的投资案例,比如美团。


一、急刹车,当大厂疯狂的投资遭遇反垄断的深化


以腾讯为例,其在 2021 年之前,投资活跃度高且整体始终在攀升。2021 年是腾讯做投资近 20 年以来出手最为活跃的一年,其投资的公司数多达 294 家,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美团、字节跳动等其他几家大厂也呈现了类似的规律——越来越活跃直到 2022 年后急刹车。



激昂高歌的互联网 CVC 不仅在创投圈颇有地位,也成功吸引到了政府的关注。


其中,备受关注的当属阿里巴巴 2018 年花费 95 亿美元收购饿了么、2019 年以 20 亿美元收购网易考拉海购等多笔惊动业界的并购案。


这些投资并购行为是否限制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剥夺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


在 2020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列为 2021 年经济工作中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2021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2021 年 11 月 18 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将前身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直属局升级为副部级国家局。


该年度中,市场监管总局除了对几家巨头公司作为平台经济经营者的违法竞争做了巨额罚款之外,还对 43 起股权收购案(法律意义上的收购包含投资/并购)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相关涉案企业主体被各处以 50 万元的罚款;其中,互联网平台企业是重灾区,包括淘宝中国收购饿了么案、美团收购易酒批、腾讯收购重庆谊品生鲜、腾讯收购转转、京东收购跨越速运集团等。


为规范经营者和平台未来的行为,政府还推动了立法的完善。


2022 年 6 月,反垄断法完成修改并通过人大决议,自 2022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反垄断法自 2008 年实施以来的首次修改,旨在制定和实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王翔介绍,修改决定共二十五条,其中包括:


  • 经营者集中未达到申报标准但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要求经营者申报;经营者不申报的,应当依法进行调查。


  •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对涉及国计民生等重要领域的经营者集中的审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


虽说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国内市场对政策的传导反应可能是敏感而迅速的。罚款并不能对巨头的实际业务造成重大影响,却向外界传递出了一种强烈的信号,在监管、舆论的种种压力下,大厂开始收缩战线、“低调做人”。


2022 年 1 月,字节跳动整体裁撤投资业务,涉及员工近百人,其中原战略投资负责人赵鹏远带来 5 名员工转去总裁办,负责公司整体战略,其他人则被裁员,而财务投资版块则被彻底解散。


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公司年初对业务进行盘点和分析,决定加强业务聚焦,减小协同性低的投资,将战略投资部员工分散到各个业务条线中,加强战略研究职能与业务的配合。”


IT 桔子数据显示,整个 2023 上半年,字节出手非常谨慎,对外公布的投资案仅有 2 起——投资嘻哈音乐 MCN 公司“放学嗨”,收购 AI 修图工具“醒图 APP”。


此外,我们观察到,不只是字节,其他大厂投资团队也有显著收缩的迹象。


2022 年 6 月,据 36 氪报道,腾讯战投部门近期有部分减员,主要是根据公司降本增效的整体要求裁掉“负编制人员”——即原有员工数超过了公司新给定的 HC 数量。报道指出,腾讯投资部门隶属于 CDG(企业发展事业群),有 50 名左右员工。


2022 年 7 月,据凤凰网报道,阿里巴巴缩减战略投资部门,消息称此次团队调整涉及阿里战投部内地的中高层人员,团队规模将从 110 人缩减至约 70 人。据接近阿里的知情人士称,“确有此事,主要是市场原因”。


二、多重因素下,大厂投资方向也有明显转变


除了投资团队的缩减、投资节奏的放缓,在有限的投资数量中,大厂的投资方向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偏向国家倡导的硬科技和实体行业。


2022 年减持京东时,腾讯曾对外表示:未来会持续发掘新赛道、新机会,特别是前沿科技和实体经济数字化。


据 IT 桔子数据,2023 年 3~6 月,腾讯投资了多家企业服务、AI 领域的公司,包括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发商“深言科技”、边缘计算服务商“云宙时代”等,尤其是腾讯还参与了自动驾驶全栈技术开发商“蘑菇车联”的 5.8 亿元 C+轮融资,以及参与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创办的人工智能公司“光年之外”的新融资。


虽然,腾讯还在投游戏领域,但比较零散、投资金额也不高,而腾讯近几年砸重金投入 AI、产业互联网领域,业界有目共睹。


阿里巴巴方面,2023 上半年的投资案例屈指可数,而且鲜少再出手电商零售行业,整体比较偏向于先进制造、硬科技领域,包括投资了锂电池相关废旧材料循环回收服务商“杰成新能源”、LED 微显示芯片研发商“JBD 显耀”。


人民日报曾指出:资本创造价值和野蛮生长都源于其逐利性,哪一面是主流,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而有效地引导资本的行为。


如果说巨头投资方向主要受到政策的引导,那么,其投资数量的减少,和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也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新经济创投市场的整体融资热度也在进一步遇冷。


某国内人民币基金的投资经理陈年(化名)对 IT 桔子表示:“今年确实出手比较少一点,主要就是经济形势不好”。


总的来说,无论是市场经济的自由选择还是政府的监管引导的结果,巨头们再无不会像此前那么无序扩张式地投资,而是根据对政策的引导方向、对宏观经济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判断,以及自身业务的发展和考量等作出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吴梅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